《今日聚焦》——扶貧路上「駐村人」

2020-12-12 瀟湘晨報

在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途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拋家舍子,遠離喧囂的城市,來到偏遠的農村,深入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他們把貧困村當家鄉,把群眾當親人,用腳步丈量脫貧路,用汗水實現奮鬥夢想。幾年來,他們把他鄉當故鄉來熱愛和建設,他們紮根山區,堅守理想,與貧困村的人們一起在扶貧路上攜手奮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駐村第一書記。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他們忙碌而充實的駐村工作。

這幾天,臨潭縣王旗鎮立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凱翔都會趕到村裡安全護欄安裝現場看一看護欄的安裝情況,從護欄的質量到安裝的全過程,楊凱翔都要一一把關。

哪裡該設置警示牌、哪裡該安裝安全護欄,每天走訪入戶,讓楊凱翔對這裡的一切瞭然於胸。然而,第一進村入戶的情況仍然讓這個90後的年輕人記憶猶新。

村民的不信任,生活條件的艱苦讓楊凱翔心裡打起了退堂鼓。然而,不服輸的性格讓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裡幹出一番事業。為了徹底打消村民的疑慮,楊凱翔把家搬到了村裡,誰家種植了藥材?誰家今年加入了合作社?村裡還有哪些工作需要繼續完善?在楊凱翔手邊的筆記本密密麻麻的記滿了村情民意。

協調產業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在楊凱翔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立新村建起了養羊、養蜂、中藥材加工三個合作社。在為群眾辦事的過程中,慢慢地幫扶隊員與村民的心也貼近了,立新村變美了。2019年,立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從人生地不熟到和村民無話不談,要幹好幫扶工作,首先要摸清村情戶情。和楊凱翔一樣,董力瑋也是個地地道道的城裡娃。初次到臨潭縣新城鎮張旗村幫扶的時候,董力瑋面臨著諸多的不適應,從駐村第一天開始,語言就成了他最大的短板。為了方便和群眾溝通,董力瑋不得不求助村裡的老支書,村民笑話他幹工作還得帶個「翻譯」。

張旗村屬於國家級貧困村,村子裡很多老人一輩子都沒照過一張正式的個人照。為了快速的融入扶貧工作中,董力瑋想起了自己的特長——攝影。

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董力瑋慢慢的和村裡的人打成了一片。要實現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在了解到張旗村村民有種植藥材、家家都養豬的習慣後,一條發展中藥材和傳統養豬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計劃便在董力瑋的腦海裡形成了。

從此,當日豬肉行情、各類養豬技巧,中藥材價格、藥材種植技術成為董力瑋每天查看、瀏覽手機的必看內容,村裡的合作社也成了他經常光顧的場所之一。

今年,張旗村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肉豬已經發展到了170頭,預計出欄110頭,帶動10戶貧困戶分紅16000元。張旗村也早早的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口子下村是新城鎮距離鎮政府最遠的村子,因為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產業發展薄弱,村級集體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化等問題嚴重。李乾是臨潭縣新城鎮口子下村信聯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這些年,他在外地打過工,也在養殖場幹過技術員。一年下來東奔西跑,刨去花銷,剩下的收入卻寥寥無幾。

就在李乾為了生計一籌莫展直接,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隊長、駐村第一書記董晞中找到了他,讓他利用技術帶動群眾實現脫貧致富,改變發展思路、提供扶持資金、加大技術培訓,一條條務實而又見效的舉措讓李乾重燃齊了發展養殖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信心。

這兩年,在幫扶工作隊的協調下,口子下村硬化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標準化的村衛生室、文化廣場一應俱全,,村民的危房都改造了,基本醫保、養老保險全覆蓋,學生有學上,看病不發愁。口子下村正和全國廣大農村一道走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站在山梁,放眼遠眺,「霜輕莎草綠,風細藥苗香」,600多個駐村幫扶的日日夜夜,讓我深深愛上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愛上了這裡勤勞質樸的鄉親們,更愛上了這項神聖的事業,並引以為傲。這是省交通運輸廳駐臨潭縣王旗鎮大溝門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彭亞磊的幫扶日記。

在駐村幫扶的過程中,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隊員們用勤勞的汗水和聰明的智慧燃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修路築橋、房舍整修、建設廠房、捐資助學、送醫送藥、走訪慰問……扶貧幫扶工作隊員在默默付出的時候,也換來了群眾增收、山鄉巨變的成績單。

如今,走在隴原大地,一座座合作社、種養大棚拔地而起,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11月2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等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幫扶幹部紮根貧困村,用真心,換真情,扶真貧,為脫貧攻堅注入活力。通過駐村幫扶,貧困村的基礎設施改善了、貧困群眾的收入增加了。帶著幫助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脫貧攻堅目標,這群默默奉獻的「異鄉人」,把滿腔的愛灑向貧困山村,用青春與熱血譜就新時代樂章。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一批又一批的駐村書記,帶領幹部群眾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果。脫貧攻堅是天大的事,要盡天大的責、使天大的勁;選派最能打的人攻最艱巨的堡壘、兌現最莊嚴的承諾,這正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早日實現精準脫貧的底氣所在,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所在。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培訓內容涉及落實扶貧政策、農村基層黨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通過培訓,切實解決了駐村工作隊「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為了消除駐村工作隊員及其家人的後顧之憂,市、縣兩級嚴格落實駐村工作隊員工作經費、生活補貼和通信補貼、交通補貼等保障性政策,並為他們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讓其安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
  •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培訓內容涉及落實扶貧政策、農村基層黨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通過培訓,切實解決了駐村工作隊「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為了消除駐村工作隊員及其家人的後顧之憂,市、縣兩級嚴格落實駐村工作隊員工作經費、生活補貼和通信補貼、交通補貼等保障性政策,並為他們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讓其安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
  • 江西贛州大餘縣「夫妻檔」駐村第一書記 扶貧路上「比翼飛」
    丈夫廖艦艦,是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勞動就業局幹部、河洞鄉河洞村駐村第一書記;妻子謝海英,是大餘縣農業開發辦副主任科員、新城鎮水西村駐村第一書記。因為相同的工作,兩人雖各處一地,卻成為了一對駐村扶貧的「比翼鳥」。
  • 南寧市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路上那一抹亮麗的稅務藍
    【原標題】南寧市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路上那一抹亮麗的稅務藍  駐村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支點,更是精準扶貧聯通上下的中堅力量。自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南寧市稅務系統先後選派了12名第一書記。駐村的歲月裡,他們接續奮鬥,一棒接著一棒跑,安下心、撲下身,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不斷開闢老百姓通往美好生活的坦途。
  • 「駐村故事」在扶貧路上感悟幸福
    產業缺管理,發展無規劃,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貧困發生率還維持在7%以上。習近平總書記說:「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裡幹,同群眾一起幹,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我便用實際行動一點一滴地踐行總書記的指示。村裡條件是艱苦的,我就把計生用品庫房騰出一半,作為辦公室和起居室。
  • 她的「駐村日記」寫滿了扶貧路上的甘苦 導演田沁鑫把它搬上了舞臺
    據介紹,《扶貧路上》的創排過程歷時兩年,主創團隊曾數度深入廣西百色採風,反覆調整劇本,以求精進。2019年6月中旬,《扶貧路上》劇本定稿。然而,幾乎同時,黃文秀不幸在扶貧路上因山洪殉職的噩耗從廣西傳來。
  • 駐村扶貧的日日夜夜
    我的這一願望得到了省、市農行和市、縣組織部門的批准,有幸成為六安市舒城縣東衖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作為全市唯一一名擔任駐村扶貧隊長的市人大代表,我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積極履行代表職責,堅守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立下錚錚誓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 駐村駐心 扶貧扶志
    乘著這股「扶貧日記熱」,日前,記者專程前往《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誕生地——桃江縣桃花江鎮大華村採訪。所見所聞,深有感觸,特別是作者朱明星 「駐村駐心,扶貧扶志」的駐村幫扶理念引人思考,更給人啟迪。說起來,朱明星擔任大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的時間並不長,用他自己的話說,還是2019年初「意外受命」來到大華村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不落下一家一戶丨平壩區夏雲鎮橋上村駐...
    我叫任波,是平壩區委編辦信息股股長,現為平壩區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2月開始到橋上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自2019年2月擔任橋上村第一書記以來,接近兩年的扶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幹好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回想起駐村以來的扶貧工作,心中有太多的話想說,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剛駐村時第一次去貧困戶家走訪。
  • ...腳踏實地抓扶貧——保靖縣工商聯駐村第一書記胡春健駐村素描
    紅網時刻湘西3月16日訊(保靖站記者 宿任人 彭振)當脫貧攻堅的重擔,一個接一個交給他扛的時候,他總是默默墊上自己的肩膀;當其他駐村幹部因壓力太大,一個接一個遞交辭呈的時候,他依然一動不動紮根在幫扶聯繫村。一年365天,有近300天的日子都堅守在村裡開展扶貧工作,他,就是「嫁給」貧困村的苗家漢子,保靖縣工商聯駐村第一書記胡春健。
  •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婁底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駐村扶貧工作紀實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婁底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駐村扶貧工作紀實記者 鄧美蘭 通訊員 王威濤初冬時節,暖陽高照。「2018年3月去駐村的,當時群眾對缺水這個問題反響比較強烈,枯水季節停水是常事,時常一天只開閘送水一兩個小時,送水的時候都要拿桶存好生活用水,水質也很差,漂著油花的那種,當時也找過打井隊,其中一處打井點就在我們駐地門口的田裡(打井),天天守著看,結果打了兩個多月都沒打到水,後面就撤走了。」駐村工作隊隊長朱小駒回憶。
  • 全國扶貧日系列論壇駐村幫扶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行
    10月14日,全國扶貧日系列論壇駐村幫扶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陳志剛出席論壇並致辭。本次論壇由《中國扶貧》雜誌社主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沉澱自己|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駐村幹部...
    我所駐的麼扒村是魯貢鎮3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村內共有6個村民組、1400餘人,其中布依族佔總人口的99%。由於是布依族村子,我在走訪過程中,經常遇到與村民互相聽不懂的情況,但我不急不躁,想辦法多角度、多方式地與他們溝通交流。
  • 退伍不褪色 扶貧路上勇擔當——記昆明東川區銅都街道河裡灣村駐村...
    2018年初,昆明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在上級黨組織的統一安排部署下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到東川區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高新區國資公司員工黃旭帶著滿腔熱情來到東川銅都街道巖腳村,開始了他的扶貧徵程。
  • 王全忠:帶著病妻駐村扶貧的故事
    兩難之間,王全忠選擇去山區扶貧。在駐村工作組駐地,滿臉忠厚的王全忠一邊查看鄉親們送來的金瓜,一邊介紹說,下鄉扶貧在村裡一住就是一個星期,妻子只能託付給70多歲的老嶽母暫且照顧。周末回家,打掃房間,洗衣做飯,給愛人洗澡、拿藥,儘可能多地去做一些家務,安排好妻子和嶽母一周的生活。駐村以後,遇到兩次人員調整,王全忠都留了下來。
  • 廣州駐英德扶貧幹部黃卓勇倒在扶貧路上
    記者今天從英德市政府獲悉,年僅38歲的廣州駐英德扶貧幹部黃卓勇倒在扶貧路上,日前中共廣州市委追授黃卓勇同志「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黃卓勇,男,1982年8月出生,漢族,廣東廣州人,2002年7月參加工作,2016年12月入黨,生前任職廣州輕工工貿集團下屬廣州市穗聯企業發展公司雕刻製作部副經理,2019年5月擔任廣州輕工工貿集團駐清遠英德市黎溪鎮黎洞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 駐村「多面手」 扶貧暖心人
    走村串戶,深入田間,訪貧問苦,扶貧助困、發展產業他一心撲在駐村幫扶工作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他以真誠的態度、拼搏的精神、踏實的工作贏得了村民的讚譽。他叫李奇,西豐縣陶然鎮五雲村第一書記。「微刊」引領黨建大工作五雲村的77名黨員當中高齡、生病、外出務工黨員佔40多人,組織活動難以參加,再加之一些特殊原因,五雲村黨支部被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自2018年開始駐村工作以來,李奇就以「抓黨建,促脫貧」的核心思想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上訪村成了「後勁村」——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陡嶺村駐村扶貧工作...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陡嶺村,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全力幫扶下,3年多來逐漸改變了落後的面貌,幹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此前矛盾重重的「上訪村」,正逐漸成為希望滿滿的「後勁村」。
  • 扶貧路上 夫妻同行 ——記在西和縣十裡鎮駐村幫扶、支教的鬱萬盛...
    今年初,鬱萬盛、何潤花先後來到西和縣十裡鎮,夫妻倆一個扶貧、一個支教,一個「扶身」、一個「扶心」,攜手奮戰於扶貧一線,在當地傳為佳話。夫唱婦隨 先後踏上扶貧路今年51歲的鬱萬盛,是甘肅長風電子科技公司物業公司副經理,2018年底,長風公司派駐仁義村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任職到期後,鬱萬盛主動請纓提出接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 湘潭縣駐村扶貧幹部朱文禮:帶著孩子去扶貧 駐村又駐心
    紅網湘潭縣分站8月14日訊(記者 張冕 左璆)他,背上託著家庭責任,肩上扛著扶貧使命,帶著年幼的孩子紮根貧困山村;他,走村串戶深挖脫貧之道,帶領湖田村百姓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他就是朱文禮,湘潭縣白石鎮湖田村的駐村扶貧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