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途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拋家舍子,遠離喧囂的城市,來到偏遠的農村,深入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他們把貧困村當家鄉,把群眾當親人,用腳步丈量脫貧路,用汗水實現奮鬥夢想。幾年來,他們把他鄉當故鄉來熱愛和建設,他們紮根山區,堅守理想,與貧困村的人們一起在扶貧路上攜手奮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駐村第一書記。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他們忙碌而充實的駐村工作。
這幾天,臨潭縣王旗鎮立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凱翔都會趕到村裡安全護欄安裝現場看一看護欄的安裝情況,從護欄的質量到安裝的全過程,楊凱翔都要一一把關。
哪裡該設置警示牌、哪裡該安裝安全護欄,每天走訪入戶,讓楊凱翔對這裡的一切瞭然於胸。然而,第一進村入戶的情況仍然讓這個90後的年輕人記憶猶新。
村民的不信任,生活條件的艱苦讓楊凱翔心裡打起了退堂鼓。然而,不服輸的性格讓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裡幹出一番事業。為了徹底打消村民的疑慮,楊凱翔把家搬到了村裡,誰家種植了藥材?誰家今年加入了合作社?村裡還有哪些工作需要繼續完善?在楊凱翔手邊的筆記本密密麻麻的記滿了村情民意。
協調產業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在楊凱翔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立新村建起了養羊、養蜂、中藥材加工三個合作社。在為群眾辦事的過程中,慢慢地幫扶隊員與村民的心也貼近了,立新村變美了。2019年,立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從人生地不熟到和村民無話不談,要幹好幫扶工作,首先要摸清村情戶情。和楊凱翔一樣,董力瑋也是個地地道道的城裡娃。初次到臨潭縣新城鎮張旗村幫扶的時候,董力瑋面臨著諸多的不適應,從駐村第一天開始,語言就成了他最大的短板。為了方便和群眾溝通,董力瑋不得不求助村裡的老支書,村民笑話他幹工作還得帶個「翻譯」。
張旗村屬於國家級貧困村,村子裡很多老人一輩子都沒照過一張正式的個人照。為了快速的融入扶貧工作中,董力瑋想起了自己的特長——攝影。
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董力瑋慢慢的和村裡的人打成了一片。要實現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在了解到張旗村村民有種植藥材、家家都養豬的習慣後,一條發展中藥材和傳統養豬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計劃便在董力瑋的腦海裡形成了。
從此,當日豬肉行情、各類養豬技巧,中藥材價格、藥材種植技術成為董力瑋每天查看、瀏覽手機的必看內容,村裡的合作社也成了他經常光顧的場所之一。
今年,張旗村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肉豬已經發展到了170頭,預計出欄110頭,帶動10戶貧困戶分紅16000元。張旗村也早早的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口子下村是新城鎮距離鎮政府最遠的村子,因為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產業發展薄弱,村級集體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化等問題嚴重。李乾是臨潭縣新城鎮口子下村信聯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這些年,他在外地打過工,也在養殖場幹過技術員。一年下來東奔西跑,刨去花銷,剩下的收入卻寥寥無幾。
就在李乾為了生計一籌莫展直接,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隊長、駐村第一書記董晞中找到了他,讓他利用技術帶動群眾實現脫貧致富,改變發展思路、提供扶持資金、加大技術培訓,一條條務實而又見效的舉措讓李乾重燃齊了發展養殖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信心。
這兩年,在幫扶工作隊的協調下,口子下村硬化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標準化的村衛生室、文化廣場一應俱全,,村民的危房都改造了,基本醫保、養老保險全覆蓋,學生有學上,看病不發愁。口子下村正和全國廣大農村一道走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站在山梁,放眼遠眺,「霜輕莎草綠,風細藥苗香」,600多個駐村幫扶的日日夜夜,讓我深深愛上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愛上了這裡勤勞質樸的鄉親們,更愛上了這項神聖的事業,並引以為傲。這是省交通運輸廳駐臨潭縣王旗鎮大溝門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彭亞磊的幫扶日記。
在駐村幫扶的過程中,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隊員們用勤勞的汗水和聰明的智慧燃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修路築橋、房舍整修、建設廠房、捐資助學、送醫送藥、走訪慰問……扶貧幫扶工作隊員在默默付出的時候,也換來了群眾增收、山鄉巨變的成績單。
如今,走在隴原大地,一座座合作社、種養大棚拔地而起,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11月2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等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幫扶幹部紮根貧困村,用真心,換真情,扶真貧,為脫貧攻堅注入活力。通過駐村幫扶,貧困村的基礎設施改善了、貧困群眾的收入增加了。帶著幫助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脫貧攻堅目標,這群默默奉獻的「異鄉人」,把滿腔的愛灑向貧困山村,用青春與熱血譜就新時代樂章。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一批又一批的駐村書記,帶領幹部群眾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果。脫貧攻堅是天大的事,要盡天大的責、使天大的勁;選派最能打的人攻最艱巨的堡壘、兌現最莊嚴的承諾,這正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早日實現精準脫貧的底氣所在,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所在。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