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說:「一個土豆我有一千種做法!」
德國人說:「我每年能吃一千個土豆!」
在俄羅斯,毫不誇張的說,是「民以土豆為天」;在德國,土豆則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國菜」,每年的8月19日是他們為紀念土豆而設立的「土豆日」。
但在18世紀時,歐洲人是從不吃土豆的,他們認為吃土豆會得疾病,這種髒兮兮不起眼的植物,看上去並不美味。是什麼改變了他們的看法,讓土豆變成了他們餐桌上的珍饈美味?
德國視覺大師克里斯多福.尼曼的繪本《土豆國王》,用鮮明的紅、黃、藍三原色塑造了造型誇張,卻不失生動的人物形象,輔以詼諧幽默的故事,講述了關於土豆如何成為人們餐桌上珍饈佳餚的神奇故事。比起故事,更讓人驚豔的是,這本書的所有圖案都是這位視覺大師用土豆印章完成的。
1.因為「土豆」而出名的國王
故事的開頭很親切,亦如小時候在滿天星辰的樹下聽到的那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他的名字叫弗裡茨。有一天,他聽說了一種來自南美的神奇新植物——土豆。」
這位國王為了推廣土豆這種食材,在當年可是大費周折,為什麼呢?
他的臣民們覺得這種叫土豆的植物長得怪模怪樣,一看味道就不好。為了扭轉百姓們對於土豆的偏見,國王巧施妙計。
1.下令將馬鈴薯定為「皇家蔬菜」,只有皇親國戚可以吃,甚至下令一般老百姓連種都不能種,只有國王能種。
2.派士兵看管土豆田,但暗地裡要士兵鬆懈一點,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百姓們晚上可以偷偷的把土豆運到自己的田裡。
3.讓王室中的女子都帶上土豆花,他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也用土豆花來裝飾她美麗的頭髮。
這個策略一下子就奏效了,百姓們吃了土豆以後,才發現如此美味,整個身心都為之投降了,這可是皇帝派重兵把守的寶貝,只有皇帝才能吃到的珍饈佳餚。
百姓們把土豆偷挖回家後自己種,由於土豆種植容易,味道甜美,人們百吃不厭。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土豆的種植慢慢得到了普及。就這樣流傳到了民間,農民開始種植、食用,土豆也因此成為了歐洲家喻戶曉的美食。
從這個簡簡單單的故事中,研究心理學的人,能看出這位國王對人性的把握;研究銷售的人,能看出這位國王卓越的營銷智慧;研究歷史的人,喜歡探究這個現象背後的故事。土豆在這個故事中,也從一個卑賤、令人厭棄的東西,搖身一變成了珍貴的地下黃金,因為只有皇親國戚才能享用,這意味著什麼?當然是優越與尊貴,擁有土豆的人,瞬間感覺自己好像也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
2.關於《土豆國王》的故事背景
這個弗裡茨國王就是德國的腓特烈二世,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
18世紀中葉,瘟疫和自然災害導致普魯士的糧食顆粒無收,上百萬人餓死。腓特烈大帝十分焦急,偶然間,他聽聞南美洲有種叫土豆的植物產量高,營養豐富且易於種植,於是決定在全國推廣這種食材。
當時小麥是老百姓的主食,但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所以一旦發生饑荒,對統治者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所以,腓特烈大帝這麼做,是為了避免糧食過於依賴小麥。現在,世界已經公認土豆是營養最豐富的食物之一,含有人體所需的澱粉、維生素C、胺基酸、蛋白質等,但是在當時,老百姓們可不這麼認為。
首先,土豆是生長在地下的。當時人們的思想相對保守,認為只有屍體才埋在地下,所以肯定與鬼神有關。
其次,土豆是茄科植物。因為吃了茄科植物中毒的案例太多了,例如曼陀羅、洋金花。事實上,馬鈴薯確實有毒,它含微量的生物鹼,不過只要經過高溫烹煮,毒素就會分解。既然已經被定性了出身不好,所以土豆想翻身也不容易了。
最後,《聖經》中從來沒有提到土豆。說明上帝並沒有允許大家吃。(歐洲國家大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所以開口閉口都是《聖經》。)
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們誰還敢吃土豆?於是就有了《土豆國王》中的故事。
3.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梵谷曾說:色彩就像音樂一樣,是一種震動。
在這個繪本故事中,國王用了鮮豔的紅色,士兵和老百姓是醒目的藍色,其次就是金燦燦的土豆了,沒有任何複雜的色彩和圖層,就像一首簡單而明快的樂曲,非常適合對色彩有初步認知的小朋友閱讀。
根據國內外的一些研究資料,2歲到8歲的兒童對最喜歡的幾種色彩分別是:紅色、藍色、黃色,家長可以在孩子們的閱讀過程中加以引導,激發想像力,創造力,培養他們對色彩和圖形的直觀感受。
2歲~3歲的孩子可以繪本中的色彩裡發散自己的想像力,通過鮮明的色彩來認識這個故事。
稍微大一些,比如6歲~7歲的孩子可以臨摹書中可愛的小人,家長也可以為孩子講解土豆的各種吃法和營養價值,還可以親自用土豆來刻書中的小人,是不是很有趣?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的逆向思維的重要性,《土豆國王》中的腓特烈大帝從不同的方式和角度來解決問題,事半功倍,這就是逆向思維的魅力。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循規蹈矩和按傳統方式解決問題,容易使人的思路死板和僵化,得到的也都是一些司空見慣的解決方法,在社會競爭力日趨激烈的今天,顯然並不適用。
4.故事中的「逆向思維法」讓你事半功倍
在《土豆國王》的故事中,腓特烈大帝用的是哪種逆向思維法?逆向思維法又分為哪幾種呢?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
①反轉型逆向思維法
對於某件已知事物,從相反的方向進行思考,產生新的思維。
比如我家附近一個自助餐廳,總是因為顧客嚴重浪費,眼大肚子小,剩下不少食物。後來餐廳立了個規定:「浪費食物者罰款十元!」結果生意沒原來好了。這是他們換了個新規定:「不浪費食物的獎勵十元!」結果生意不但更好了,還杜絕了浪費。
餐廳從反方向換位思考,站在了顧客的角度,所以生意更興旺了。
繪本《土豆國王》中的腓特烈大帝,用的就是反轉型逆向思維。這種思維方式講究的是「正」與「反」兩個既對立又統一的思維,然後再逐步尋求突破,出奇制勝。
②轉換型逆向思維法
在解決問題時, 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受阻,所以轉換成另一種方法,或者轉換成另一種角度去思考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一道數學題解不出來,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法把它解出來,方法永遠是靈活的。數學題不可能永遠只有一種解法,就像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不止一種解決方法,這也是一個轉換型逆向思維的例子。
③缺點逆向思維法
利用事物的缺點,將缺點變為可以利用的,化不利為有利,化被動為主動的一種思維方式。主要是將缺點化為優點,而不是克服事物的缺點。
曾看過一個段子。參賽的藝術家不小心把雕像的臉磕成扁的了,已經來不及再重新做,乾脆起了個名字叫「擠地鐵」,結果拿了個大獎。這就是利用缺點轉換思維法的一種應用。
從這三個逆向思維法中,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逆向思維的魅力,就像《土豆國王》中的菲特烈大帝一樣,事半功倍。
最後:
從《土豆國王》中可以看出, 改變人的心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腓特烈大帝做到了。在生活中,我們改變自己的日常認知也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逆向思維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
故事中造型頗具特色的小人,鮮豔的三原色,妙趣橫生的故事,共同構成了這個美好而充滿童趣的故事,讓我依稀記起,童年時寂寥而甜美的月光,和那些偷偷望著我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