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中華書局版認為這是一種香草,但段玉載的《說文解字注》認為「香艸當作艸香。前文菅芎已下十二字皆。說香艸。蔎芳蕡不與同列。而廁苾下。是非艸名可知也。」寫反了,不是香草,而是草香。王筠的《說文句讀》也說:「當作艸香」劉向的《九嘆》裡有「懷椒聊之蔎蔎兮」王逸的《楚辭章句》注說「蔎蔎,香貌」。我們暫時採用這種觀點,認為這裡的香艸,應當是草香,因為段玉裁的理由是許書字序的推斷,而王筠的論斷是古注中的釋解,可以交錯為證。那麼,蔎的本義就是草的香味。

(茶的植株)

本義之外,蔎字還有別的意思:指茶的別稱。唐代陸羽在《茶經.一之源》裡說:「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楊執戟作注說:「蜀西南人謂茶曰蔎。」

(存個疑問:茶算不算香草呢?許慎會不會定義的就是這種草呢,段、王的論斷是錯誤的?)蔎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蔎字的小篆寫法)

2、芳。這是個現代漢語高頻常用字。讀fā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此外,芳也如《說文解字》所標,指香草或花卉,比如我們平常說的「孤芳自賞」;「群芳譜」舉例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裡的芳,既可以理解為香草,又可以理解為花的馨香,都說得通,但一般理解為香草,如圖:

(遠芳侵古道)

本義之外,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美好的。比如我們平常說的芳辰(美好的時光,也有說美好的生辰的);芳姿(美好的容姿)。有時也指美好的名聲或者德行,比如「流芳百世」「流芳千古」(2)比喻有賢德的人。比如《離騒》裡有「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王逸作注說:「眾芳,喻群賢。」那些上古的君王治理國家以百姓疾苦為先,所以那些品德高尚的賢者都願意擁護他。

通「房」,子房。《呂氏春秋.審時》裡有「穗鉅而芳奪,秮米而不香。」愈樾的《群經平議》裡有「此文芳字當讀為房,房者柎也。……郭璞注曰』今江東呼草木子房為柎『是也。穗鉅而芳奪,言穗雖大而其房必脫落也,因借芳為房。」猜想,這可能是芳字讀音的來歷。

(花子房示意圖)

此外,芳還是古代一個州的名字,北周時置,在現在的甘肅省轄內;芳還是一個姓氏,《通志》有記載。

芳的小篆寫法如圖:

(芳的小篆寫法)

3、蕡。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fén。給的解釋是:「雜香草。」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當作集草香。」顯然,這個字也不是一種草,而是指的香味而言,即雜草集中在一起的香氣。這是蕡的本義。

本義之外,(1)蕡還指草木果實繁盛貌。《爾雅.釋木》:「蕡,藹。」郭璞作注說:「樹實繁茂菴藹。」《玉篇.艸部》裡也有:「蕡,草木多實。」前面舉過《詩經.周南.桃夭》的例句:「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毛傳》說:「蕡,實貌。」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2)通「棼」。紛亂。比如《墨子.天志下》「故子墨子曰:是蕡我者。則豈有以異是蕡黑白甘苦之辯者哉!」孫詒讓的《墨子間詁》裡說:「顧(千裡)云:『蕡,讀若治絲而棼之棼,我當為義。』案:顧說是也,棼亦與紛同。」口味亂了,不知道甜和苦的味道。所以這裡的蕡,是紛亂的意思。

(二)蕡的第二個讀音,讀fèi。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裡說:「麻實名萉,因之麻亦名萉,。《草人》用蕡。」這裡的《草人》指《周禮.草人》就是說,它通「萉」字,萉字我們之前已經講過(39課),就是「枲實也。」大麻的籽實。就是平常說的麻子。如圖:

(麻子)

蕡的小篆寫法如圖:

(蕡的小篆寫法)

4、藥。這個字是藥的繁體字。藥是現代漢語高頻字。但這個字卻有三個讀音。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yào。給的解釋是:「治病草」,你看,中國古人解釋漢字說得多樸實,能夠治病的植物(草)就叫藥。人們最開始尋找治病的藥,是從植物(草)開始的,藥後來泛指所有可以治病之物,並不僅指治病的草了。比如王筠的《說文句讀》就說:「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為藥。」能治病的植物是藥的本義。

(中草藥)

本義之外,藥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用藥治療。比如《荀子.富國》裡有:「彼得之不足以藥傷補敗。」楊倞作注說:「藥,猶醫也。」再比如,《詩經.大雅.板》裡有:「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大意是說周厲王多行酷烈暴政,就像重病的人一樣,不能再醫治了。後泛指病重到無藥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經壞到不能挽救的地步。這裡面的藥不是作為名詞的「藥」,而是動詞「治療」的藥。當然,最後周厲王也被國人暴動趕出了國都,他的確不可救藥了。

(2)毒殺。比如我們平常說的「藥老鼠」;(3)古代的術士所謂服食後能輕身長生不死之物,比如丹藥。古時也簡稱藥。(4)某些有一定作用的化學物質,比如「火藥」、「炸藥」。(5)代指芍藥,是芍藥的簡稱。比如姜夔詞《揚州慢》有:「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芍藥花)

(6)另外,藥還是一個姓氏。後漢有個南陽太守就叫藥崧。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shuò。用於專用詞「灼藥」,指「熱貌」。義出《集韻.藥韻》:「藥,灼藥,熱貌」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讀作lüè。用於專用詞「勺藥」,也寫作「芍藥」意思是五味調和。《集韻.藥韻》裡有:「藥,勺藥,調和味也。」

你看,同樣的「芍藥」,在藥讀不同音時,詞義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意思。

藥的小篆寫法如圖:

(藥的小篆寫法)

5、。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但只有一個意思,兩個讀音均出自《廣韻》「郎計切,去霽來。(即讀lì)又呂支切,歌部(即讀lí);差別就是聲調,古今音又不同。可以合併記憶。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了其中之一的讀音lí。給的解釋是:「艸木相附而生」《易經》有「百穀艸木於地」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經傳者以麗為之。」什麼意思呢?就是「附著」。就是現代漢語的附麗。《廣雅.釋詁三》:「,著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說:「者,附之著也。……字通作麗,亦作離。《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射麋龜』杜預作注說:『,著也。』」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6、蓆。讀x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廣多也」這是蓆的本義,就是「廣多」。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按:艸多也。」猜想:如果我們按會意去理解,就是艸像蓆子一樣鋪開,廣布,不就是廣而多的意思嗎「。廣多是蓆的本義。

(草多的樣子)

蓆字還通「席」,就是用蘆葦、竹篾、蒲草等編成的坐臥鋪墊用具。如圖:

(竹蓆)

蓆的小篆寫法如圖:

(蓆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的版本很多,比如五代到宋時徐鍇、徐鉉的「二徐本」,是明清以來最流行的版本,因徐鉉為兄,其本「大徐本」;徐鍇為弟,其本稱為「小徐本」。到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孫星衍據宋本重刻大徐本《說文解字》,到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番禺陳昌治據孫本加以校訂,改為一篆一行本,這便是中華書局1963年所據以整理出版的底本(就是我們教材用的注音版的底本),整個版本過程歷時較久,難免在校訂、重訂、傳印版本過程中出現訛誤,我們的辦法就是儘可能的與其他字書多方對照,查找能夠互證的資料以供學習,查找,打字過程中,校訂對照,工作細雜,難免出錯,隨時歡迎指教。

(【說文解字】之93,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洞房詩,為何會誕生成語「逃之夭夭」
    都說現代網友腦洞挺大,其實咱們的老祖宗腦洞也不小,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這個成語的意思大家都明白,筆者目前發現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末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是否是馮夢龍發明不得而知,但它的出處卻很明顯,它來自一首2000多年前的洞房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到底有多美?語文老師天天掛在嘴邊
    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經常把這句詩掛在嘴邊,尤其是在講古文和詩歌的時候,總能拉出來讚美一下,當時並不知道這句詩到底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其朗朗上口,意境優美,且與桃花有關,來著《詩經》。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古時女子出嫁的場景吧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你看那兒村頭有一顆又高又大的桃樹,樹梢開滿了粉紅色的桃花,由於桃花開的太多,簡直就是粉色的火樹一般,一陣微風吹過,落英繽紛,嬌豔無比。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但卻沒有用來表示第一人稱的例子,到《論語》之後的文獻中,吾字用於表示第一人獮的意思才漸漸多起來。吾的本義即用作代詞。表示第一人稱。我。《爾雅.釋詁》:「吾,我也。」比如《論語.學而》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的「三」,用來表示多的意思。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省察自身。本義之外,吾還有其他用法,比如:(1)通「御」。
  • 《說文解字》第11課:帶「示」的漢字,都有這些意思
    我們讀《說文解字》,提綱是540個部首,今天已經到了11課,我們還停在「示」部,這是《說文解字》的第3個部首,「示」部的漢字一般與祭祀鬼神以求福佑有關係,大致「示」部漢字可以分為四類:1、祭祀的名稱:比如禘、禡、祔等;2、鬼神的名稱:比如社、祇、神等;3、祭祀的儀式:比如祭、祀、祝等;4、吉兇、禍福等,比如祥、祿、福等。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7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是蒼的繁體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cāng。給的解釋是「艸色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引申為凡青黑色之稱。」這是蒼的本義。即草色,引申為青黑色。《廣雅.釋器》裡有:「蒼,青也。」《詩經.王風.黍離》裡有:「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毛傳》給解釋:「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人們為什麼稱蒼天呢,就是這個原因。
  •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好的祝福獻給幸福的新人
    看見路邊桃花都開了,粉嫩嫩的,有小姑娘和大姐們在拍照,想起《詩經》裡的桃花了。詩經裡傳唱度最廣的除了《關雎》就是《桃夭》,沒怎麼讀過《詩經》的人,也能說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詩經》中「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字同「嘐」,是象聲詞,指雞叫的聲音;(2)成語「啖之以利」中,「啖」是利誘的意思。詳情請見相關字字詞條,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
  • 《說文解字》第137課:成語「犁庭掃穴」的「犁」是什麼意思?
    老辦法:答案放最前面:標題中的成語「犁庭掃穴」比喻徹底摧毀,犁是耕地的意思,它的詳細解釋,請看第四個字犁字解說中加粗段落。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7課,講四個漢字,這四個漢字全部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分別如下:1、 犓 。讀chú。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餘,語之舒也。」先看字形演變:
  • 詩詞動人心:《詩經 桃夭》這兒有一位天真爛漫、宜室宜家的女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用桃花比喻美人,帶著桃花盛開時節,特有的芬芳和生機。透過詩句,可以看到這位女子是如此爛漫美妙,如盛開的桃花,嬌豔欲滴,盛華絕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女子出嫁以後,如桃花盛開後開始結果實了。這幾句詩,對女子充滿殷切的祝福和期盼。
  • 《說文解字》第78課:「遍插茱萸少一人」裡的茱萸是什麼?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8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這個字有兩個讀音。(1)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pí。給的解釋是:「艸也。一曰芘茮木。」「艸也」,是一句,說明這是一種草,但沒說明是什麼草,所以暫時存疑;「芘芣木」好說,《詩經.東門之枌》裡說:「視爾如荍,貽我握椒。」毛傳說:「荍,芘芣是也」。鄭玄箋註:「美如芘芣之花。」孔穎達疏引陸機的說法:「芘芣,一名荊葵」。芘芣就是錦葵,錦葵科。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是宋齊兩地對小兒哭泣不止的稱謂。
  • 《說文解字》第59課:「牽牛花」在古時候為什麼叫「惡菜」?
    接著說文解字,這是這套課程的第59課。今天解說的是《說文解字》540部漢字中「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下: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第一個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蓨,苖(注意,不是禾苗的苗)也」。從艸,脩聲」。讀作tiáo這個音的時候,有兩個意義。(1)《爾雅.釋草》:「蓧,蓨。」又「苖,蓨」。《說文解字》中「苖」字下說「蓨也」,又是一個兩字互訓一對字。《齊民要術.羊蹄》裡引用《詩義疏》裡的話說蓨:「今羊蹄,似蘆菔(課裡講過,就是蘿蔔),莖赤,煮為茹,滑而不美。多噉令人下痢。」
  • 《說文解字》第350課:成語「跛鱉千裡」中,「跛」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踣、跛」。這兩個字,既不是生僻字,也不是常用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踣。讀音有兩個:(一)bó。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踣與僕音義皆同。」《左傳·襄公十四年》原文是:「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杜預註:「踣,僵也。」孔穎達疏:「前覆謂之踣,言與晉共倒之。」《左傳》這段話的意思是:譬如捕鹿,晉國人抓住它的角,各部戎人拖住了它的後腿,和晉國人一起讓它僕倒。
  • 《說文解字》第180課:「長籲短嘆」裡的「籲」怎麼讀,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長籲短嘆」裡的「籲」讀xū,嘆息的意思;(2)成語「嗷嗷待哺」中,「嗷」指小鳥飢餓時發出的哀鳴聲。詳情請見相關字條,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0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漢字分別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