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廣州國際燈光節今晚迎來收官
金羊網 2020-12-01
今年的燈光節已不止呈現視覺盛宴,聽覺、互動、線上觀展……多重體驗讓燈光節更為豐富。
十年燈光節 城市共成長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趙燕華 實習生記者呂楨華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12月1日,連續第10年與市民遊客如約見面的廣州國際燈光節(以下簡稱「燈光節」)即將迎來收官。據悉,閉幕活動將為第十屆廣州國際燈光節的組委會及傑出貢獻單位與個人等頒發感謝信以及榮譽證書,為本屆燈光節畫上完美句號。
不止視覺盛宴,活動內容更豐富
今年的燈光節已不止呈現視覺盛宴,聽覺、互動、線上觀展……多重體驗讓燈光節更為豐富。
本屆燈光節的現場背景音樂《bonbonbon》備受關注。廣州國際燈光節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平臺上,都有觀眾追問曲目,儼然成了「網紅曲」。網友評論說「這首曲子有點『上頭』」。現場志願者表示,經常聽到觀眾哼唱這首歌。
此外,海心沙區域還加入了街頭文化,在燈光作品中設置多場演出,包括小提琴演奏、街舞表演、live歌唱表演等,燈光與節目共演,讓遊客樂在其中。
燈光節在線下展示作品之外,還增設「雲看燈光節」線上觀展模式,讓更多觀眾可以通過5G等創新技術,在線上遊覽廣州絢麗的城市夜景。
不止「嘉年華」,更是城市「名片」
燈光節不僅是一場全民嘉年華,服務、文化、旅遊……多方面的進步讓燈光節逐漸成為廣州的城市「名片」。
11月27日晚,在燈光節海心沙會場,一組特別的搭檔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一個身穿馬甲的志願者推著一位坐輪椅的婆婆在燈展會場裡走動,他時而彎下身子在老婆婆耳旁細細解說,時而與其他志願者合力護著婆婆不受碰撞。
據了解,本屆燈光節期間,110名志願者每天穿梭於人海之中,維持會場秩序、為遊客提供服務。「看到遊客開心的笑臉,就是自己服務的動力。」有志願者如是說。
光不但點「靚」城市,也點燃了夜經濟的星星之火。作為燈光節籌辦者之一,廣州市住建局環境處處長賴永嫻介紹,據不完全統計,10年燈光節,參觀總人數高達6500萬人次,不僅是廣州市民的嘉年華,更吸引了國內外遊客,帶動城市文化、旅遊、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廣州是國內夜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燈光節無疑是夜經濟中的閃亮點」。
十年燈光節見證者謝少波:
以日益創新的燈光設計引領產業發展散發城市魅力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
在廣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城市環境建設處原處長謝少波的書架上,放著第一、二屆廣州國際燈光節的圖冊,木棉花、五羊石像等「羊城意象」印在圖冊封面,與絢爛煙花狀的燈光節logo相得益彰。
作為燈光節的建設者與見證者,謝少波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著燈光節的前世今生,2011廣州國際燈光節作為首屆廣州國際燈光節,呼應了廣州市「十二五」規劃所提出的建設「低碳廣州、智慧廣州、幸福廣州」的指導思想,轉眼十年過去,燈光節儼然成為了一張流光溢彩的「廣州名片」。
羊城晚報:作為全球三大燈光節之一,廣州國際燈光節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謝少波:首先,舉辦的模式不同。廣州國際燈光節一直採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以政府的名義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承辦單位,整合市場資源,引導企業參與,走市場化道路。這是我們的政治優勢和體制優勢,其他兩大燈光節應該無法模仿。
科技與藝術結合,產業和文化聯姻,是廣州國際燈光節的又一特點。每屆燈光節的創作與實施都展示著廣州的產業實力、創新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和市民的社會責任。燈光節的主旨——「燈光,讓城市更美好」,所包含的意義不僅在於燈光本身,不僅在於拉動旅遊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日益創新的燈光設計引領光電產業的發展,引領整座城市審美意識的提高,展示整座城市甚至是國家文化軟實力。
羊城晚報:您認為,廣州國際燈光節的「國際」體現在了哪些地方?
謝少波:燈光節的「國際」是一個機會。以燈光節為契機,駐穗總領事館和廣州國際友好城市的友好外賓們有了更了解廣州,加強國際聯繫和經驗交流的契機。第一屆燈光節開幕式時,有39個國家駐穗總領館及5個國際友好城市共128名外國嘉賓參加了開幕式。2015年,廣州國際燈光節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2015年國際光年特別推薦活動。
燈光節的「國際」更在於它的影響力,向世界展現了廣州在燈光照明方面的實力和廣州的城市新貌。裡昂市長、法國前內政部長科隆先生帶領幾十個國際城市的代表來參觀廣州原創作品《雨打芭蕉》時,對這個作品作出高度評價,《雨打芭蕉》也被評為裡昂燈光節最受歡迎的四個作品之一。
羊城晚報:在十周年之際,您對廣州國際燈光節有著什麼樣的期待和寄語?
謝少波:城市以文化論輸贏。秦牧以一篇《花城》讓廣州得一雅稱,楊朔寫《荔枝蜜》讓從化的荔枝在世人心中留名。我認為,未來要把廣州國際燈光節打造得更加立體,讓這張廣州名片流傳得更加長久,可以從立體式傳播入手,組織力量創作一篇散文、一首詩、一曲廣東音樂、一曲交響樂、一首主題曲,將「五個一」傳播下去,將廣州國際燈光節這張名片打造得更加富有影響力。
廣州國際燈光節舉行十周年故事會
十年「追光者」 十段動人故事
在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11月27日舉辦的「十年燈光節,十名追光者」廣州國際燈光節十周年故事會上,十位親歷燈光節成長的見證者分享了他們與燈光節、與這座城市的故事。
10年間,有人從初來廣州的青澀大學生變成家庭支柱的可靠父親;10年前鼓起勇氣相約燈光節的女孩已經成為相伴一生的妻子……陪伴著人們走過十年的燈光節,躋身世界三大燈光節。
今年燈光節開幕式,穿越千機公司用無人機組成木棉、海豚、燈光節首個形象代言人「亮仔」等不同圖案,向燈光節送上了10歲生日祝福。從2011年到2020年,現任穿越千機集團廣州公司總經理的胡齡月都在現場。「作為一名科技愛好者,我注意到每一年的燈光節都注入了新穎的科技元素。」10年間,胡齡月與這座城市一起發光發亮,也讓她從「追光者」成長為「造光者」之一。
當別人欣賞璀璨燈光時,燈光節上總有一群人在默默守護安全、維持整潔。「從花城廣場南廣場的大石頭,到北側廣場的黃埔大道,步行走一圈正好是5000步。這5000步,我和眾多的『應急人』一起走過無數次。」天河區應急管理局局長林穗煒分享了他過去9年在廣州國際燈光節的「巡查路」。林穗煒說,十屆燈光節期間,每天都有數十萬人參與,安全生產事故「零發生」。「這兩個『十』,一個『零』,就是我們給廣大市民的成績單。成績單背後凝聚了『應急人』的努力和奉獻。從整體預案到路邊水馬護欄的連接是否穩妥、道路安全指示是否清晰,他們事無巨細,為人民群眾欣賞美麗的燈光提供了保障。」
除了他們,還有與燈光節同年來到廣州的澳大利亞人Hazza,在廣州生活了30年的廣州國際燈光節藝術總監馮峰,每天站在花城廣場守護安全的廣州藍天救援協會會長陳明鵬……正是無數像他們這樣的普通人,與燈光節、與這座城市一起走過十年,一起講述著屬於自己,也屬於這座城市出新出彩的故事。
編輯: 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