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逛北京胡同丨一條史家胡同,「穿越」半個中國

2020-12-12 新京報

當生活越來越富足,全國各地的大城市之間差別也越來越小,到處都有大商場,哪兒都不缺Shopping Mall。不過,真正能體現一個城市靈魂的,恰恰是普通人們最質樸、最日常的生活。正如去東北就要坐東北人的火炕,到上海就要鑽鑽上海的弄堂,而逛北京要想逛出原汁原味,那還當數北京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要想在五一小長假逛完簡直是天方夜譚,別說來北京旅遊,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沒人敢打包票說自己逛盡了北京的胡同。那麼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從這些保護最完好、歷史最深厚、故事最動人的胡同逛起。

在北京,有這樣一條胡同:700米的長度,700年的光陰。這兩個數字代表的,是無數名人匯聚起的風華絕代,這就是史家胡同。

從地鐵5號線燈市口站出來向北,馬路對面就是史家胡同。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這裡曾有80多個四合院,雲集了很多高官和名流。凌叔華、傅作義、徐向前、榮毅仁、喬冠華夫婦等,都曾住在這裡。史家胡同的高貴,有人用這樣一句話形容:「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史家胡同59號 史家小學

從胡同西口進入,第一個看見的就是史家小學。這裡原來是史可法祠堂舊址,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學」,直到現在都是北京最有名的小學之一。史家小學原址在清朝時,還是清政府選拔赴美留學生的考場,竺可楨、胡適、趙元任等都是從這兒中榜才有機會出國留學。

圖/資料圖片

史家胡同53號

這裡最早住過抗清名將史可法,後成為大太監李蓮英的外宅。解放後,這裡還曾經是全國婦聯的辦公地。如今,這裡大門上的牌匾還是鄧穎超題寫的「好園」,「好」即「女子」,恰與婦聯工作「一語雙關」。

圖/史家胡同博物館供圖

史家胡同51號

這座院落曾是山東抗日名將李樹春中將私邸,解放後由外交部接管,後來成為章士釗先生的住宅。章士釗的養女章含之與丈夫洪君彥也曾在這裡居住,1961年,章含之與洪君彥的女兒妞妞出生,妞妞就是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洪晃。2011年,洪晃把史家胡同51號院交還給外交部,如今,這裡已是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圖/史家胡同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史家胡同47號

新中國成立後,傅作義成為首任水利部部長,這座院子也成為了他的居所。

圖/史家胡同博物館供圖

史家胡同24號 史家胡同博物館

在遙遠的民國時,這裡是聞名京城的「小姐書房」,主人是與冰心、林徽因齊名的「文壇三才女」、「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凌叔華。24號院本為她與陳西瀅結婚時的嫁妝,當年許多文人墨客常在這裡聚會。

圖/史家胡同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而現在,這裡變成了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館,博物館的常設展陳,就是這條胡同的前世今生。旁邊還有史家胡同博物館的文創社,與其他的博物館不同,這裡的「手伴」幾乎都是居住在史家胡同的居民的作品,大家的畫作、攝影作品變成明信片、冰箱貼,有著那些製作精良的文創品沒有的樸實韻味,很多款都幾乎「賣斷貨」。這裡隔三差五還會舉辦好玩的講座和活動,而且很多都可免費參加。

圖/史家胡同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史家胡同20號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最初創立時就選在這裡。20號院成名於解放後,據說舊門牌號是56號。當年,新中國成立,華北文工團進城後把這裡作為駐地。前院大樓是蘇聯專家設計的,在當時很是「高大上」。1950年,文工團改名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史稱「老人藝」。首都劇場建成之前,很多劇目在這裡醞釀排練,焦菊隱、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都在這裡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

圖/史家胡同博物館供圖

※ 注意:史家胡同很多四合院是居民住宅,謝絕參觀,但門前大多都有二維碼,掃碼之後即能看到這座四合院的歷史。雖然不能進去,但還是可以一窺小院真容。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李揚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這裡曾經臥虎藏龍,「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在北京城眾多胡同中,有一條很特殊,自從它誕生千年以來就一直沒有改過名字,同時無數名流政要都在這條胡同裡住過,使它有著「一條胡同,半個中國」的美譽。它就是北京史家胡同。史家胡同位於北京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它東起朝內南小街,西到東四南大街,南與東、西羅圈胡同相通,北鄰內務部街,總長度約700米。這條胡同沿途大大小小四合院約有80多個,建築特色是青磚灰瓦。
  • 北京最著名的胡同之一:曾經臥虎藏龍,「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眾所周知,胡是北京的特色之一。在北京眾多的胡同中,有一條很特別。它從誕生到現在,幾千年來一直沒有改名。同時,無數名流政要都曾在這條胡同居住過,使之被譽為「一條胡同,半個中國」。它就是北京史家胡同。史家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東起內南街,西至東四南街,南接東西羅圈胡同,北鄰內務部街,全長約700米。
  •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以前裡面臥虎藏龍,「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北京歷經多次改名,最後在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北京才正式更名為北京。北京現在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不僅歷史文化悠久,更是國家中心城市。北京是我國政治經濟的樞紐,它對我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一條胡同半個中國!北京超牛牛牛牛氣胡同,700米藏著700年歷史!
    北京有名的胡同很多其中有一條最特別它總長不過756米卻擁有700多年的歷史
  • 北京藏龍臥虎的一條胡同
    它,就是我要去的史家胡同,北京最有名望、藏龍臥虎的一條胡同。從燈市口附近的東四南大街走進史家胡同,不多遠就是史家胡同59號院,大名鼎鼎的史家小學,在北京也是數一數二的名校了。中國留學史與我國近代史一樣,隨著國家、民族的興衰跌宕起伏,潮起潮落。清政府1909年到1911年赴美留學選拔考試的考場就設在了史家胡同59號,曾經的史可法祠堂,後來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學」,現在的史家胡同小學。
  • 北京「最著名」胡同,徐志摩、林徽因曾居住過,被稱「半個中國」
    我們中國的傳統建築也很多,風格也不一樣,那麼說到北京,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北京的胡同,還有北京的四合院。這些都是我國首都非常重要的歷史建築,很多建築保留至今,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觀遊覽,這也讓我們在旅遊的過程中了解了更多的歷史知識。北京的史家胡同可以說非常有名,這也是代表老北京獨特風味的建築,有非常濃厚的歷史氛圍。
  • 北京最有名的胡同,徐志摩林徽因曾在此居住,被譽為「半個中國」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622字,閱讀約2分鐘北京最著名的胡同,徐志摩,林徽因曾住過的胡同,被譽為「半個中國」說到旅遊,就不得不提一些非常有名的建築我們中國也有很多傳統建築,風格也不一樣。說起北京,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四合院。這些都是我國首都非常重要的歷史建築,而且很多建築都保存至今,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觀,遊覽,這也讓我們在旅遊的過程中了解到了更多的歷史知識。北京的史家胡同可以說是非常有名的。
  • 好玩丨周末逛史家胡同、天壇公園,大人孩子一起「嗨」
    那不妨換個方式帶孩子過周末:到胡同裡探訪城市的脈搏、來世界文化遺產天壇聽歷史、學建築、再動手搭建一個「祈年殿」……這樣有趣的活動就在本周六,聽了就想興奮地「搓搓手」。◆ 探訪史家胡同,體味四合院裡的小時候你知不知道,四合院大門種類的分辨有何絕招? 真正的大戶人家有多大?影壁的作用是什麼?
  • 史家胡同博物館,史家歷史你知道多少呢?快來看看吧~
    小編今天依然是帶著大家了解一下北京那些你不知道的小眾又經典的景點,悄悄告訴你們這些景點還非常的省錢,性價比是絕對的高。開始介紹之前,我想先問問大家,有沒有特別喜歡逛博物館的小夥伴,就是那種看到博物館就走不動路的朋友,這些朋友請舉起你們的小手手,讓我看到你們好嘛。小編這個人就是超級喜歡各種博物館,在博物館可以一泡一整天的那種。所以今天小編帶你們去看一個小眾的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
  • 史家胡同精誠實驗幼兒園十月開園
    中國網北京9月9日訊(記者 徐虹)9月7日,即將開園的史家胡同精誠實驗幼兒園舉辦 「迎中秋親子遊園會」,前來體驗、「嘗鮮兒」的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月餅、畫玉兔、描京劇臉譜、玩拓印板畫……玩得不亦樂乎。
  • 五一假期逛北京胡同丨探訪東四「有故事」的院子
    這裡是京城最老的街區之一,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基本保持了元代「寅賓坊」的肌理,胡同走向基本橫平豎直、整齊有序,是典型的傳統四合院為主的居住型街區。圖/資料圖片這些胡同裡,從「一進」到「多重」,從「一路」到「多跨路」,保留了太多的「有故事」的院子。歷史遺存、人文內涵、文化風韻和建築空間在這裡交相輝映。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史家胡同博物館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分為七大類主題榜單。即日起,北京旅遊網將對這100家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逐一介紹,為您遊玩北京提供參考。文化藝術類——史家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2013年10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一座記錄史家胡同歷史與文化,承載老北京記憶的胡同博物館~在這裡,你能看到濃縮的胡同文化面貌和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更能看到名人輩出,往生不滅的老北京的魂兒……
  • 史家胡同博物館, 究竟是什麼魅力?
    畢竟一想到博物館,腦海裡浮現的都是盛大隆重的展廳,而這似乎又與「胡同」二字有些衝突。於是,我決定親自走進它,一探究竟。史家胡同博物館位於史家胡同24號。這裡曾是民國時期著名才女凌叔華的宅院。可能你之前並不知道她,不過沒關係,當你走進這座博物館裡,你就會慢慢了解她的故事,並會由衷欽佩她的才華。
  • 北京著名的史家胡同,已有數百年歷史,為什麼老闆是查爾斯王子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古今歷史字數|911,閱讀約2分鐘北京有很多胡同,有些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在東城區東四和東單之間,有許多整齊的長胡同,路東有一條叫史家胡同。關於胡同名稱的由來,有人說是因為這裡有一座著名的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但這種說法還有待考證。早在嘉靖年間,史家胡同的名字就被收入《京師武成巷胡同總匯》。史可法出現在明末,時間點不對。從明朝到清朝,甚至到今天,史家胡同的名字都沒有改過,可見其名字是多麼的穩定。不過,史家胡同背後的"老闆"似乎是個外國人。
  • 山河秀|遛彎小胡同 咂摸老北京
    然而,只有鑽進小胡同,才能深度了解北京的文化底蘊,了解北京的文化傳承,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彎彎曲曲的小胡同,藏著彎彎曲曲的老故事,冬日來臨,各色節日粉墨登場,去哪裡好呢?不費一文的老胡同免費遊,仿佛時空穿越,悠閒又自在,灰牆灰瓦間倒可以平添不少樂趣。
  • 北京史家胡同不僅小學著名,與清華也有淵源,還是胡適的「福地」
    幾百年來,北京胡同的風土人情、禮俗好尚、珍聞逸事、人事變遷,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北京史。方繼孝史家胡同24號院現史家胡同博物館北京的胡同,每條都有個說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著傳奇般的歷史。在這些不起眼的胡同裡,或許曾居住過聲名顯赫的人物,或某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就發生在此處。我曾住過的宣武區南半截胡同,就有不少歷史名人的印跡。
  • 北京這條胡同,雖然只有700米,卻藏著近千年年歷史
    北京有名的胡同很多其中有一條最特別它總長不過756米卻擁有700多年的歷史這條胡同聚集百年歷史數眾名人所謂「一條胡同,半個中國」博物館內設有八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廳,人藝搖籃展廳、近代教育展廳、蘭芷偕芳展廳、胡同名人展廳。文藝界,教科醫界,軍政商界,似乎上世紀中國最skr的一群人都在這裡了。整條胡同,就像上世紀中國的一個縮影,如今鑄滿了歷史的風霜。
  • 集團領導來到史家胡同,專題調研住總胡同物業!
    自2014年以來,住總北宇物業公司進駐朝陽門街道史家、禮士兩條胡同,試點物業化管理,提供環衛保潔、綠化養護、交通疏導、秩序維護、安全防範、設施巡查六大類服務,成為胡同首批「國企管家」。目前已在東、西城核心區設立朝陽門、景山、體育館路、永定門外、新街口、德勝、椿樹共7個項目部,管理319條胡同,面積總計614萬平方米,是目前北京市胡同管理規模最大的物業企業。
  • 史家「微花園」 留住胡同人情味兒
    她發現,在北京老城的胡同街巷裡,居民在自家門前、窗邊經常採用回收的器物和廢棄的材料,種植特色植物和瓜果蔬菜,少則幾盆花,多則形成一個「花園」。這一類「微花園」往往尺度很小,土生土長,由居民獨立建造和維護。
  • 巴基斯坦媒體團走進史家胡同 感受老北京風貌
    代表團成員來到史家胡同。人民網尹星雲 攝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尹星雲)今天上午,京城著名的史家胡同迎來了一批遠道而來的客人——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媒體代表團,他們一行八人在這裡感受到了濃濃的老北京風貌,並在與胡同居民的交流中對當今中國有了更真切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