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木子帶你走進電影,每天分享歷史故事。
他是揚州八怪之首;他擅長畫蘭、竹、石、松、菊;他的一幅「難得糊塗」讓我們知道了身處官場的無奈和嘆息,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安靜的主人公——鄭燮,鄭板橋是也。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號板橋。康熙三十二年出生在魚米之鄉江蘇興化。父親是一名教書先生,老實本分,好讀古書。從《尚書》中「燮友克友」一句獲得靈感,為兒取名,單字燮,字克友,這個「燮」字很特別,有「調和、諧和」之意。他希望兒子長大後「和順、克柔、治世」,成為國家之棟梁。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父母望子女成龍成鳳之心意是相通的。
至於「板橋」這個聽起來土土的名字,是鄭燮自己起的。因為他家住興化縣城東門外,鄭家人進出都要經過護城河上的一座木板橋。長大後,鄭燮想念自己的家鄉,念念不忘故居門前的木板橋,故自號「鄭板橋」。以至「板橋」一名廣為世人所知,乃至流芳後世。
鄭板橋幼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可謂身世悲苦。二十歲才考中秀才,四十歲中舉人,四十三歲那年,好不容易中了進士,在家待業了六年,才等到官職,——山東範縣知縣。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春天,板橋走馬上任,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這一年他50歲。按現在的規定,50歲準備準備回家了,但板橋卻「老夫聊發少年狂」,熱血沸騰地衝上了第一線。有一年山東災荒,鄭板橋想開官倉賑災。但是開官倉得層層審批,他等不及就給強開了。上頭一本參到京城,12年的七品烏紗帽就這麼掉了。
61歲,官沒了,沒祖產,更沒錢。結髮妻子和兩個兒子也早已離世,於是他就會揚州了,回到揚州的鄭板橋日子逍遙嗎?並不,特別窮。於是他以賣畫為生。但是雖然以賣字畫為生,但依然擺脫不了文人才子那落拓不羈的性格,他常常把三不賣掛在嘴邊,即「達官貴人不賣、錢夠花時不賣、不高興時不賣」。雖然有這些臭毛病,但憑著他的名聲,無論詩文、書法、丹青,每有一作品出來,人們無不爭相求購。
竹子在中國文化中代表君子。在鄭板橋筆下,竹的君子氣更是被表現到了極致。它可以單獨佇立,不依附任何事物;它也可以三兩株並列而立,卻不會打亂對方的枝葉;它還可以和不同的植物同存於畫面之中,卻讓畫面無相得益彰。但無論是一株柱子還是一片竹林,給人的感覺都是非常齊整而漂亮,從不會顯得雜亂無章。就像鄭板橋自己的一生,無論外界是有多雜亂,他的內心始終像筆下的竹子一樣,有清晰而堅定的準則。
鄭板橋的書法也很有特點,甚至有些怪誕,在不懂內行的人看來覺得和狗爬一樣。為啥這樣說呢,因為他將字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一體,自稱為「六分半書」。
但是說真的,如果鄭板橋活在現在,最出名的標籤可能不是「佛系竹子大觸」,而是「毒舌大V段子手」。誰讓他喜歡罵人,尤其喜歡罵書生。自己還就是窮學生,還要為難其他窮學生:你們這幫書呆子,讀書就只為了升職加薪娶白富美!當了公務員也不老實寫報告,別人寫詩歌讚美領導他還diss人家人品。老鄉同事就算了,甲方爸爸他也照罵不誤。著名企業家請他題字,二話不說寫了倆字「竹苞」,罵人家是個草包。
作為八怪之首,怎麼能沒有怪癖呢!鄭板橋一個怪癖酷嗜狗肉,他認為狗肉是世間最鮮美的食物。因此,無論販夫走卒、牧童農夫,只要請他吃了一頓狗肉,他就用一小幅素箋,在上面寫幾個字或畫一幅畫相贈,以作報答。甚至因為由此為了吃狗肉,陷入一個富商設的圈套,被騙去一幅畫,氣的不行不行的。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鄭板橋生前自認為一生無一知己,又無一人不知己。兩百年後,當代書畫家啟功對其評價道:「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蕭寥。朱文印小人幹佔,二百年前舊板橋。該糊塗糊塗,該吃虧吃虧,這就是身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
每個人看待歷史故事都能悟到不同的人生道理,以上是木子帶你走進電影的個人見解,如果你喜歡歷史故事,就請關注我吧!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本文由木子帶你走進電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