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2020-12-13 木子帶你走進電影

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木子帶你走進電影,每天分享歷史故事。

他是揚州八怪之首;他擅長畫蘭、竹、石、松、菊;他的一幅「難得糊塗」讓我們知道了身處官場的無奈和嘆息,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安靜的主人公——鄭燮,鄭板橋是也。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號板橋。康熙三十二年出生在魚米之鄉江蘇興化。父親是一名教書先生,老實本分,好讀古書。從《尚書》中「燮友克友」一句獲得靈感,為兒取名,單字燮,字克友,這個「燮」字很特別,有「調和、諧和」之意。他希望兒子長大後「和順、克柔、治世」,成為國家之棟梁。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父母望子女成龍成鳳之心意是相通的。

至於「板橋」這個聽起來土土的名字,是鄭燮自己起的。因為他家住興化縣城東門外,鄭家人進出都要經過護城河上的一座木板橋。長大後,鄭燮想念自己的家鄉,念念不忘故居門前的木板橋,故自號「鄭板橋」。以至「板橋」一名廣為世人所知,乃至流芳後世。

鄭板橋幼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可謂身世悲苦。二十歲才考中秀才,四十歲中舉人,四十三歲那年,好不容易中了進士,在家待業了六年,才等到官職,——山東範縣知縣。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春天,板橋走馬上任,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這一年他50歲。按現在的規定,50歲準備準備回家了,但板橋卻「老夫聊發少年狂」,熱血沸騰地衝上了第一線。有一年山東災荒,鄭板橋想開官倉賑災。但是開官倉得層層審批,他等不及就給強開了。上頭一本參到京城,12年的七品烏紗帽就這麼掉了。

61歲,官沒了,沒祖產,更沒錢。結髮妻子和兩個兒子也早已離世,於是他就會揚州了,回到揚州的鄭板橋日子逍遙嗎?並不,特別窮。於是他以賣畫為生。但是雖然以賣字畫為生,但依然擺脫不了文人才子那落拓不羈的性格,他常常把三不賣掛在嘴邊,即「達官貴人不賣、錢夠花時不賣、不高興時不賣」。雖然有這些臭毛病,但憑著他的名聲,無論詩文、書法、丹青,每有一作品出來,人們無不爭相求購。

竹子在中國文化中代表君子。在鄭板橋筆下,竹的君子氣更是被表現到了極致。它可以單獨佇立,不依附任何事物;它也可以三兩株並列而立,卻不會打亂對方的枝葉;它還可以和不同的植物同存於畫面之中,卻讓畫面無相得益彰。但無論是一株柱子還是一片竹林,給人的感覺都是非常齊整而漂亮,從不會顯得雜亂無章。就像鄭板橋自己的一生,無論外界是有多雜亂,他的內心始終像筆下的竹子一樣,有清晰而堅定的準則。

鄭板橋的書法也很有特點,甚至有些怪誕,在不懂內行的人看來覺得和狗爬一樣。為啥這樣說呢,因為他將字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一體,自稱為「六分半書」。

但是說真的,如果鄭板橋活在現在,最出名的標籤可能不是「佛系竹子大觸」,而是「毒舌大V段子手」。誰讓他喜歡罵人,尤其喜歡罵書生。自己還就是窮學生,還要為難其他窮學生:你們這幫書呆子,讀書就只為了升職加薪娶白富美!當了公務員也不老實寫報告,別人寫詩歌讚美領導他還diss人家人品。老鄉同事就算了,甲方爸爸他也照罵不誤。著名企業家請他題字,二話不說寫了倆字「竹苞」,罵人家是個草包。

作為八怪之首,怎麼能沒有怪癖呢!鄭板橋一個怪癖酷嗜狗肉,他認為狗肉是世間最鮮美的食物。因此,無論販夫走卒、牧童農夫,只要請他吃了一頓狗肉,他就用一小幅素箋,在上面寫幾個字或畫一幅畫相贈,以作報答。甚至因為由此為了吃狗肉,陷入一個富商設的圈套,被騙去一幅畫,氣的不行不行的。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鄭板橋生前自認為一生無一知己,又無一人不知己。兩百年後,當代書畫家啟功對其評價道:「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蕭寥。朱文印小人幹佔,二百年前舊板橋。該糊塗糊塗,該吃虧吃虧,這就是身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

每個人看待歷史故事都能悟到不同的人生道理,以上是木子帶你走進電影的個人見解,如果你喜歡歷史故事,就請關注我吧!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本文由木子帶你走進電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鄭板橋(1693- 1765),江蘇興化縣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享年73歲。他為人狂放不羈,被稱作揚州八怪」 之一 。他不僅詩、書、畫上技藝精湛,堪稱三絕,而且在養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鄭板橋的名言「難得糊塗」實際上是養心修性的一種大修煉、 大造化,這和古人說的 「大智若愚」的思想一致。「吃虧是福」鄭板橋還有一條字幅是「吃虧是福」,蘊含了深刻哲理,與「難得糊塗」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計得失、但求心安,是鄭板橋的核心思想和他為人處事的準則。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其實鄭燮就是鄭板橋,鄭板橋就是鄭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橋是他的號。從三十歲到四十歲,鄭板橋在揚州賣了十年書畫,他的書畫漸漸天下聞名;而他率真的性格也助他在揚州結交了不少「臭味相投」的文人雅士,揚州八怪之名正是由此而來。鄭板橋在揚州與書畫名家金農、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等人結為好友。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清初康熙乾隆年間,古城揚州有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最為有名的就是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這八位,人稱「揚州八怪」。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是鄭燮,人稱板橋先生。
  • 「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讓我們學學鄭板橋的處世智慧
    文/芨芨草 清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鄭板橋一生留下許多「名言」,也題過幾幅匾額,其中有兩幅最為膾炙人口,分別是「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
  • 索畫不賣,不索偏畫——「揚州八怪」鄭板橋到底有多怪?
    作為「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的確確將「怪」字盡情演繹。作為一個聰明絕頂、通今博古的文豪,卻愛寫什麼「吃虧是福」、「難得糊塗」的文章,還煞有介事地加上註:「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入糊塗更難」,把「糊塗」當做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其率真境界可見一斑。
  • 鄭板橋最大之怪,And,鄭板橋智審石頭故事新編
    史有「揚州八怪」,何謂「揚州八怪」?「揚州八怪」乃清朝中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八位書畫家,由於他們的書畫風格不同常人,頗具奇怪,故民間稱他們為「揚州八怪」。「揚州八怪」分別為:鄭板橋、金農、汪士慎、高翔、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其中鄭板橋最為突出。揚州八怪中的「怪」通常指書畫之怪。本文不討論鄭板橋的書畫之怪,而探討他的第一怪,對世人影響最大之怪,以及他審判石頭之怪。
  • 「難得糊塗」,是在鄭板橋人生得意,還是沮喪時寫的
    歸田之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乃「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鄭板橋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詩,書,畫,世人稱「三絕」,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為官清明幹練,體恤百姓疾苦。官場冷暖,體驗深刻。面對官場昏暗,一身傲骨一生蒼桑。
  • 鄭板橋:難得糊塗 一生坎坷 積極向上(二)
    當時,揚州是南北漕運的咽喉要地,大批鹽商都聚集在此,為這裡的繁榮和文人墨客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地方。於是,鄭板橋就來到揚州,一邊讀書一邊賣畫。後來,幸得朋友的資助,參加了科舉考試,康熙朝中秀才、雍正朝中舉人、乾隆朝中進士。鄭板橋在四十九歲時出任山東範縣和濰縣的知縣,也就是七品的縣官,歷時十二年。他在任期間,勤政於民,被百姓尊稱為親民之官,好評如潮。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作為清代最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鄭板橋卻寫出了一部大智若愚的《糊塗經》。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為乾隆年間進士。但官運不濟,只做過山東幾個縣的縣令而已。他一生以竹鳴志,是一個高風亮節的謙謙君子。鄭板橋就是在山東做縣令的時候就寫下了這幅「難得糊塗」的字卷。也許,作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他半生悽苦,官運不通,早已經看破了紅塵,看透了人性。人生在世不稱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事事強求,爭名奪利,貪心不足,到頭來只會身心疲憊,自尋煩惱,迷失自我。人生如夢,人生如戲。
  • 鄭板橋如此任性?「揚州八怪」不止八人?這些你都不知道!
    本次展出的作品包括鄭板橋的《修城記》石刻拓片、行書七言聯《有子知君》等。其中最亮眼的當屬三件國家一級文物——鄭板橋真跡《嶠壁蘭圖》、《春風十裡》書法軸以及黃慎(與鄭板橋同為「揚州八怪」)的《鷺荷圖》。「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以「怪」著稱。
  • 「揚州八怪」中,為何鄭板橋最負盛名?
    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而以鄭板橋「怪名」最盛。能在身後三百年被民間熱播傳說,歷史上恐怕也要首推板橋。鄭板橋難得糊塗石刻板橋的先祖於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至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為廩生,家居教館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人。
  • 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看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另外,展覽還通過對高鳳翰、李鱓、黃慎、羅允紹等人書畫作品的展示,擴展介紹了以金農、鄭板橋為首的「揚州畫派」(又稱「揚州八怪」)。清 鄭板橋《難得糊塗》綜觀板橋之為人為政為文為藝,「立功天地,字養生民」是他人生的價值追求;「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是他憂國憂民的人本情懷;「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是他不同流俗的藝術風格;「淡如我輩成膠漆,狂到狂奴有性情」是他與「八怪」等好友們的個性張揚。
  • 揚州八怪丨鄭板橋:一枝一葉總關情
    因為他在所作的書畫下款都題「板橋鄭燮」的字樣,後來人就逐漸稱他為鄭板橋,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為官清廉,因為饑荒年歲,擅自開倉賑災,從而獲罪罷官,後在揚州以賣畫為生。與當時聚居揚州的另七位畫家一起切磋畫藝,開一代書風畫風,史稱「揚州八怪」。
  • 二百多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揚州八怪」鄭板橋為何經久不衰?
    提起鄭板橋,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會想到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其實鄭板橋也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民間有關他「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的傳奇故事,長久以來廣為傳頌。7月10日,央視「百家講壇」將播出學者、畫家、作家榮宏君先生主講的十六集《翰墨風骨鄭板橋》。
  • 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 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
  • 「難得糊塗」並非不辨是非
    石刻拓片《難得糊塗》局部鄭板橋(1693年-1765年),清代書畫家,原名鄭燮,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曾做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鄭板橋的另一面:官場上難得糊塗,這方面絕不糊塗,只是羞於啟齒
    「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乃係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提匾額之詞,至今廣為流傳。只是,在官場上,鄭板橋確實做到了「難得糊塗」;但在行走世間尤其是私生活方面,他卻並沒有做到「吃虧是福」。作為一代書畫大家,鄭板橋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坦,康熙年間中秀才、雍正年間中舉人,直到乾隆元年才高中進士。可是被賜進士出身的鄭板橋,並沒有按照慣例被安排進入清廷儲備幹部的培養地——翰林院,只得留駐京城等待官缺。
  •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2020-10-31 06:36:3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2020-10-31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
  • 正說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鄭板橋又名鄭燮,乃揚州八怪之一。其詩品畫品人品皆為世人所稱道,尤其是那句「難得糊塗」,知曉者眾,更何以堪?讀到此處,我們既可以看到鄭板橋為人的真誠、實在、灑脫的一面,又可以看到他「一年三百六十日,無日或缺,不得不尚節省」的一面,說一句「難得糊塗」也最適合不過於鄭板橋了,你能說生活中的鄭板橋是「鐵板」一塊嗎?自古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大的環境如此,普天之下又到哪裡去找一個好的環境?但鄭板橋是清醒的,他也知道官場的渾濁,所以他在為官簡政利民、清廉自律的同時,來了一句「難得糊塗」。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清代畫家,其實「板橋」只是他的號,鄭板橋原名叫鄭燮。後來畫家創作的鄭板橋形象「揚州八怪」以「怪」聞名於世,作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的鄭板橋自然與「怪」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