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27個數量級的人腦?科學家:相似之處眾多!

2020-12-20 趣說科學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震驚中外的「相對論」,都知道愛因斯坦是一名猶太人,而他的聰明也非同小可,當喜歡他的粉絲越來越多的時候,還有人覬覦他的大腦,不料死後大腦被人偷走,並且分割成240片!人與人之間的長相不同,當然大腦也不相同,人的生命之源除了心臟之外,大腦是一個最終的神經中樞!科學家也發現人腦和宇宙有很多相似之處!

當人們還未將「人類的起源」解開時,整個宇宙的起源已經被解開,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人類的存在確實可以和宇宙相比擬!為何這樣說呢?人類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其實宇宙也是一樣,而宇宙甚至比人類更加高級,遠遠超過外星文明的水平;比起整個宇宙我們人類也可被稱為「無名小卒」,而宇宙就是一個十分強大的領導,又或是宇宙是一個類似於人腦的神經中樞!

科學家曾將人腦神經網絡和宇宙星系網絡進行比較,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震驚——兩個相差10^27倍的系統,雖然相差很多,但是二者之間卻有著諸多的相同之處!物理學家佛朗哥·瓦扎以及醫學家阿爾貝託·費萊蒂對人腦和宇宙之間相差27個數量級進行了一定的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雖然擁有巨大的差距,但是二者的內部的連通性都是通過相像的原理演化而成,而且不同的演化過程中還有相同複雜度以及自組織性的結構!可能這種描述過於系統化,那到底是何意思呢?

人腦的組成是由1000億個神經元,在這些神經元中涵蓋了每個人的感情、思想等等,而宇宙則是由1000億個左右的星系組成的細絲,形成了和大腦相似的網絡結構!還有一點,大家可能並不知道人腦中有75%都是水,而神經元也僅僅佔了25%,這種含量的百分比又恰巧和宇宙的物質以及暗物質的佔比很相似!僅憑這兩個驚人的相似處才知道宇宙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強大「人腦」!這是不是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境界呢?

如果將「人類的起源」相結合的話,人類是不是宇宙中存在的最神奇的一種生物,沒有之一。科學家們曾經猜測人類的起源和外星人有很大的關聯,而如今看來人類的文明和外星文明相比較的話更加神奇和神聖!人類的存在可能並非是外星人所做,而是宇宙中冥冥註定必須存在的一個生物!因為我們人類就是宇宙的象徵,人類的活動、人類的思想、人類的行動都和宇宙心心相印!但是問題來了,人類至今僅能飛出地球,為何飛不出太陽系、銀河系呢?宇宙的真實樣貌是什麼?難道真的如同「泡泡宇宙假說」中描述的一樣嗎?

人類的存在無疑給宇宙添加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人類現如今的文明雖然未能達到一類文明,但是時間是一個無限量,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也並非時間可以決定的,所有的主動權全部盡歸人類,你想主導自己的人生嗎?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人腦與整個宇宙有著奇異的相似之處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惡作劇的開始,但是一對義大利研究人員想出的是一個真正的星系大腦:他們說,可觀察到的宇宙的結構驚人地類似於人腦的神經元網絡。博洛尼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佛朗哥·瓦扎(Franco Vazza)和維羅納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阿爾貝託·費萊蒂(Alberto Feletti)詳細介紹了星系的宇宙網絡與人腦中複雜的神經元網絡之間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該研究發表在《物理學前沿》上。研究人員稱,儘管人類大腦和宇宙的規模相差約27個數量級,但它們顯示出相似的複雜性和自組織水平。
  • 滄海與一粟的相遇:科學家發現人腦與宇宙存在結構相似性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宇宙的一個引人入勝之處是,相似的形狀和圖案總是能不經意間在最不相干的地方被發現
  • 人腦或是小宇宙?科學家發現:大腦神經網與星系網絡驚人相似
    據《流行力學》網17日報導,天體物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合作,比較了宇宙和大腦神經元網絡之間的相似性。儘管在規模上存在很大差異,但這兩者複雜的系統卻驚人地相似。大腦神經網與星系網絡的比較據報導,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的天體物理學教授Franco Vazza和維羅納大學(University of Verona)的神經外科醫生Alberto Feletti研究了自然界中最具挑戰性也是最複雜的兩個系統之間的相似性:宇宙的星系網絡以及人腦中神經元細胞的網絡
  • 腦洞大開,宇宙與大腦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
    畢竟 ,考慮到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規模差異 ,就能想到他們怎麼會有實際的相似之處呢。 他們使用了4微米厚的人類皮層——大腦的外層,負責處理語言、感覺信息、思維、記憶和意識和從計算機模擬的100萬立方百萬秒差距的空間中截取的宇宙厚「切片」,「切片」與大腦外層相比較有2500百萬差距(1秒差距=約3.26光年)。由於兩者的大小相差27個數量級,大腦和宇宙的切片在厚度上是相對可比的。
  • 微觀世界與宏觀宇宙究竟有哪些不同?科學家為何說它們如此相似?
    其實科學家已經給過我們答案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兩者之間的驚人相同之處。通過科學家對微觀世界和宏觀宇宙的對比發現,這兩者之間竟然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科學家發現,宇宙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非常的有規律,整個宇宙都處在一種粘乎乎的狀態之中。而在微觀世界裡,也是如此。
  • 原子的結構和宇宙驚人的相似,科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
    學過物理學的可能都知道這麼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原子內部是由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不斷運轉的電子組成,與此同時,我們的宇宙中無論是太陽系的結構還是其他星系的結構都和原子的結構驚人的相似,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的觀點。
  • 科學家最新發現:地球宇宙中獨一無二!-科學家,發現,地球,宇宙,獨一...
    在我們已知的宇宙中,約有7*1020顆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科學家相信,它們中很多都有著與我們相似的環境。這一理論名叫「哥白尼原理」。該原理認為,地球在宇宙中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近期一項最新研究否定了該理論,認為地球在宇宙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
  • 在2500年前沒有科學儀器的時代,老子為何知道宇宙的起源呢?
    老子的很多思想都得到了後人的繼承,而其曾經解釋過宇宙起源,和現在的科學論點竟然很相似,老子和現在的科學家都認為,宇宙就是從粒子時代開始的,然後慢慢地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雖然老子生活在兩千五百年前,那個時候的人對宇宙並不太了解,但因為老子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才可以發現宇宙的起源,才可以和現代科學家提出一樣的科學理論。
  • 原子被放大1億倍,呈現的框架或和宇宙相似,宇宙可能是微觀世界
    這一個疑問被提出之後引起了廣大科學家的正式,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膽而且非常有新意的問題他重新定義了宇宙的構架。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是越來越多的,但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被科學家所發現,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銀河系轉,而就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卻是一個質量非常大的黑洞,對於其他的兇器也是如此,所以說整個宇宙都是在有規律的運行,就像被什麼力量操控一樣整體密不可分,從這裡科學家界的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宇宙中的速度極限是光速,如果說我們無法超越光速的話就無法探索宇宙的奧秘
  • 宏觀宇宙源於微觀世界?科學家:把原子放大十億倍將呈現宇宙框架
    眾所周知,宇宙是非常大的,大的根本找不到邊際,跟宇宙相比,無比廣闊的銀河系甚至都不如一粒沙子。而原子是極其小的,如果我們拿一個原子跟桌球相比,就相當於拿桌球跟地球相比,簡直小到了極限。大部分科學家喜歡在茫茫太空中探索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盼望著有朝一日人類能夠殖民這些星球,但是這樣艱巨的任務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就算我們發現了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來講,我們也到不了那裡。因為宇宙太大了,科學家發現的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都有將近五光年的距離。於是,科學家們不得不打算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這個宇宙。
  • 印證佛教緣起論:俄科學家稱宇宙從未發生過大爆炸
    但關於宇宙之起源等問題,古往今來有種種理論,爭論不休,至今無有定說。至於佛教之宇宙論,由於佛學包羅萬象,教義淺深不同,對宇宙論的見解可謂錯綜複雜,可以大致歸類如下: (一)世界論,描述世界的相狀,如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世界海、成住壞空、三界、十界等。(二)要素論,分析宇宙人生的構成要素,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五位百法、五位七十五法等。
  • 中國科學家繪製最精細的人腦三維「地圖」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南京12月6日電 為什麼有的大腦能洞見美妙的宇宙法則,有的能創作出扣人心弦的樂曲與畫作?記憶和意識是如何產生的?人類雖已能觀察億萬星辰、探測時空漣漪,卻對自己認知世界的大腦所知甚少,大腦的精細結構如何都還只是估測。為揭開大腦的奧秘,中國科學家計劃為人腦中錯綜複雜的神經元和血管繪製出最精細的三維「地圖」。
  • 走進《宇宙生命之謎》,了解不知的未來
    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還有不可計數的星球,在這些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存在呢?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宇宙生命之謎》寫一篇科學說明文來了解一下我們不知道的宇宙吧。第2自然段:寫宇宙之大以及行星的數量之多,在這數量眾多的行星之中必有與地球相似的行星,由此推測出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第3自然段:敘述天體上的生命存活所需要的幾個條件,說明生命存在條件的嚴格性。第二部分(2-3):從理論上分析地球之外可能有生命存在。
  • 為什麼宇宙和生命體如此相似?宇宙真的也是一個生命體嗎?
    對於宇宙,人類在感嘆它的廣袤無垠的同時,也在探索著它的奧秘。歷年來,關於宇宙的來源的猜想有很多很多,但目前普遍都接受的一個猜想是,宇宙的來源是源自於距今約138億年前奇點發生大爆炸,不斷以光速向外膨脹後產生的。
  • 如果地球是一粒沙子,那麼,與之相比的宇宙又有多大呢?
    到我們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的距離(6500萬光年):6000萬千米(在真實的宇宙裡,奧爾特星雲深處)。宇宙裡可觀測到的大概有1000萬個超級星系團,所以我們到這個距離還有一大步呢!到可觀測的宇宙邊緣的距離(940億光年):90萬億千米,大約是真實宇宙裡的10光年。
  • 人腦在智腦面前一敗塗地?絕非如此!人腦內存等於77億G
    外國媒體報導,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對人類大腦容量進行測量,要知道根據環境不斷地生長,和生長的條件不同,以及用腦使用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區別的,人與人之間也會存在差距,只是差異大小不一樣,在2016年經測量發現,平均一個突觸可以儲存大概4.7比特的信息數據,就意味著信息儲存量至少是1帕字節,就是1千萬億字節,然而這一數字的體現可以想像出容量儲存比人們想像的要大
  • 地球在宇宙哪個位置?科學家:非常偏僻,極可能處於宇宙邊緣
    在科學技術水平還十分落後的從前,人類連地球都沒有走出去過,甚至天真地以為所處的地球就是最大的世界了,頭腦中根本就沒有「宇宙」的意識。後來,天文望遠鏡被人類發明出來了,人類通過它觀望到了地球之外更加廣闊的空間--太陽系,而地球只是太陽系當中的一顆行星,在裡面顯得十分渺小。
  • 既然沒有超長溫度計,科學家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常常看到有許多網友質疑,宇宙深空動輒億萬光年,科學家們都知道那裡的星球有多高溫度,也知道遙遠的星雲有多低的溫度,又沒有那麼長的溫度計,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呢?是不是瞎子估水一擔兩桶,隨意猜測出來的呢?其實科學家們在觀測宇宙和我們物質世界最深層次時,我們真的不能夠用生活中的常識來想像,經過幾百年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有許多辦法來了解我們宇宙最遠處和微觀世界的最深處了。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直接測量出來的,而是一個理論值。
  • 人腦類器官:器皿中的「黃豆」開始「發芽」
    圖片來自網絡   4年前,奧地利科學家發現了用幹細胞培育人腦組織的方法,人腦類器官自此取得驚人進展;現在,它們已經能模擬真實大腦隨電刺激跳動,像成熟大腦一樣生成新的神經元,發育成大腦內負責思考、語言、判斷和其他認知功能的6層皮質區。這些類腦器官不到一粒黃豆大小,只在實驗室器皿中進行研究。
  • 科學家們捕捉到120億年前宇宙誕生時的信號,揭露宇宙起源奧秘
    大約120億年前,隨著第一批恆星和星系開始發光,宇宙從一個巨大的黑暗時代中誕生。通過對默奇森·維德菲爾德陣列(MWA)射電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進行新的分析,科學家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探測到宇宙起源時發出的超微弱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