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訊】二十周年慶的喜慶勁還沒過去,堅定地走在國際化道路上的攜程又出手了。
攜程與TripAdvisor今日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並擴大全球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貓途鷹中國)、達成全球內容合作協議以及入股TripAdvisor。
「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合作。」攜程集團副總裁、投資部負責人沈傑接受環球旅訊獨家專訪時如此說道。他認為,TripAdvisor能夠給力推國際化的攜程以可期的支持。
目前TripAdvisor可向用戶提供全球860萬個住宿、餐廳、景點玩樂、航空公司和郵輪信息,以及超過8.3億條點評和建議。這些內容未來都有可能成為Trip.com的羽翼。
TripAdvisor貓途鷹中文網站
「合資公司汲取了攜程和TripAdvisor最好的地方」
沈傑提起了前段時間攜程的改名,從Ctrip改為Trip.com Group表明了攜程全面推進國際化的決心——這也意味著攜程需要更強力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看來,TripAdvisor是一個非常好的品牌,在全球旅行用戶心目中的地位也很高。我們希望它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旅行方面的內容和品牌支持。」
另一方面,沈傑認為,中國出境遊保持著很好的態勢,這也是兩者此時牽手合作的契機所在。TripAdvisor與攜程在服務中國出境遊上的用戶重合度很高,「我們希望現在聯手,能夠覆蓋這些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旅遊需要。」
據公告顯示,新合資公司由攜程控股,TripAdvisor持股40%,雙方共同投入資源和人力維持運營。雖然表示目前一切都在籌劃中,沈傑透露TripAdvisor在華的貓途鷹品牌名不變,未來「貓途鷹中國」則全權合資公司獨家運營。團隊將會主要落地在中國,雙方的負責人都已經初步定下來。
「貓途鷹中國的『原材料』一方來自於攜程,一方來自於TripAdvisor,你可以理解為他們把各自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新公司。攜程給了產品庫存,TripAdvisor給了內容和品牌,那未來合資公司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用這些原材料做出滿足用戶的菜。」
一位接近貓途鷹的行業人士向環球旅訊透露,如果按POI信息來計算的話,目前TripAdvisor後臺上已經有超過1億個POI。毫無疑問,TripAdvisor全球的用戶點評和商戶數據未來將會給Trip.com帶來源源不斷的內容助力,後者在酒店銷售、目的地業務的渠道鋪設上更加順暢。
攜程也更加樂於輸出自身的產品優勢。如沈傑所言:攜程強在交易端,在交易環節,服務和庫存上都是很大的優勢。
攜程的內容化
除了此次牽手TripAdvisor,攜程自身在內容化上的進度條也一直在更新。
據環球旅訊了解,目前攜程最新的內容動態,是在Trip.com上線了攜程旅拍的國際化產品Trip Moments。
早在1999年,攜程以旅遊信息門戶面市。在那個以Copy to China為主的年代,攜程對旅遊內容的展示和交互方式進行創新,包括上線旅遊博客、旅遊論壇、你問我答等版塊。
2011年,攜程將內部主打酒店點評的驢評網作為獨立品牌推出市場,而在兩年後驢評網併入攜程成立的攻略社區事業部;2014年,自由行概念和創投熱浪催熟了旅遊輕攻略賽道,再加上攜程All in無線戰略,收購蟬遊記成了攜程補足移動端內容短板的一個戰略註腳。
2018年4月,攜程內容社區推出了氫氣球旅遊內容平臺,為PGC、UGC內容生產者提供一套全鏈條的內容工具,氫氣球的獨立頁面擁有攜程網頁端的入口。
2018年底,旅拍作為攜程的內容戰略體現,由梁建章上陣代言,在攜程APP「C」位出道。而除了自身的優化和迭代,還開始將內容輸出到攜程其他大類的點評中,目前該功能已經在攜程的目的地玩樂類目下實現。
內容生態、社區氛圍的搭建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並非一天兩天能夠搭建好。況且,內容的盈利化指標也是攜程需要考慮的。據環球旅訊了解,近期攜程內部進行了一次組織架構上重新劃分,原隸屬於攜程公共技術部的POI部門劃分到攜程市場部,據攜程內部人員透露,POI部門劃歸市場部後,相當於將內容戰線統一到市場部。
沈傑也提到了攜程系新的內容板塊——作為合資公司運作的貓途鷹中國,未來有怎樣的價值導向。「長期來看,財務健康是所有公司都應該追求的。只有長期的財務健康才能保證攜程更好地服務客人。對於貓途鷹中國來說,怎麼把內容轉化成盈利,這也是值得團隊長期考慮的一個問題。」
本土化的故事
截至2019年11月5日收市,攜程市值約為205億美元;TripAdvisor市值約為57億美元。從TripAdvisor 2018年財報的數據來看,其業務集中於美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的營收分別約為8.3億美元和5億美元,合計佔比超過82%,而包括大中華區在內的全球其他地區收入僅為2.7億美元,營收佔比不到17%。
由此不難推測,如果將貓途鷹中國單獨估值,必然也是目前TripAdvisor的一個零頭。同樣以旅遊內容為核心競爭力的馬蜂窩在完成騰訊領投的D輪融資後,其估值已經達到20億美元。
從TripAdvisor的入華路來看,這條路並不平坦。從2009年推出到到網品牌以來,TripAdvisor在本土化路上的確在不斷地嘗試不同的路徑。
從2009年進入中國開始,到到網無論是從名字,還是產品都做出了很多貼地氣的東西。基於中國用戶習慣的產品設計和運營策略,譬如在到到網微信上的酒店價格追蹤、對攻略內容進行結構化梳理,以及通過電話回訪和在酒店前臺收集用戶點評等舉措。截至2014年2月,到到網的中文點評信息已超過300萬條之多,超過2/3的點評來自中國本地用戶,半數以上的點評文字超過100個漢字,且每條都經過工作人員審核。
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大潮下,隨著TripAdvisor的「中國學徒」馬蜂窩、窮遊的大手筆融資、快速的產品迭代和貼地氣的營銷公式下,TripAdvisor即使在2015年將品牌改頭換面為貓途鷹,針對中國市場更新App,但這一切似乎都已經無法挽回TripAdvisor在中國的掉隊了。
根據七麥數據,貓途鷹中國APP安卓總下載量為1億四千萬次;近30天日均下載量為3萬1千多次,而馬蜂窩安卓總下載量超過3億5千萬;近30天日均下載量為10萬5千次。
當然,貓途鷹中國新的未來也即將到來。在採訪中,沈傑肯定了貓途鷹中國團隊對於內容質量的把控。而且他認為,貓途鷹中國這十年來其實在基礎上做得很牢靠,積累了一定量的用戶和相當的點評內容。這也正是攜程看中貓途鷹中國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他看來,不光是旅遊行業,大多數外資品牌現在中國落地都會遇到一定的挑戰,但雙方聯手之下,一定會找到更好的合作模式來服務中國客人。「當然,新的合作公司還需要根據自身的定位和用戶需求做一些調整,但未來本土化、內容盈利上的能力和經驗,攜程都會非常願意去分享。」
讀者投票
作為全球在線旅遊業的兩大重量級玩家,攜程與TripAdvisor的戰略合作一出,即引起了業界熱烈的討論。
在環球旅訊對此做出的讀者投票徵詢中,72%的1000多名讀者非常看好這次合作,認為其是「強強聯手」。
這兩大主體的合作夥伴之廣,意味著戰略合作帶來的影響會波及到各路玩家。在對此事影響的投票中,有955名讀者認為,馬蜂窩、窮遊等UGC網站將會受到更大的影響,這一領域或將繼續發生大規模的整合;823名的讀者認為「酒店和其他OTA將在流量方面進一步受控於攜程」。
對於貓途鷹品牌,超過大半的讀者依然認為其有獨立存在的必要。未來,貓途鷹中國的表現、Trip.com的國際故事也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