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中國沒什麼存在感的東歐國家捷克,近期屢次出現在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中,當然,並不是什么正面形象——不久之前,捷克參議院主席維斯特奇爾公然到訪臺灣,並在島內模仿甘迺迪的「柏林演說」,用中文說出「我是臺灣人」,以示對民進黨的支持。
維斯特奇爾的錯誤言論自然遭到了中國官方的明確反對,而捷克總統澤曼也對這位議長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但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捷克首都布拉克市市長賀瑞普(Zdenek Hrib)宣稱,「選擇臺灣而不是中國,是更合適的決定」。這已經不是此人第一次挑釁中國大陸,之前在2019年10月,布拉格就曾單方面終止與北京的友好城市關係。
隨後在2020年1月,布拉格宣布與臺北結為姐妹城市。對於這種明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賀瑞普甚至得意洋洋的吹噓,自己上次訪臺就曾被中國大陸警告,但「後來發現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在筆者看來,捷克參議院主席維斯特奇爾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投機分子,明知最近臺海局勢緊張,還偏偏要往上湊,企圖以此博取關注,撈取政治資本,為下一屆參與捷克總統選舉提前做好準備。
這種情況在很多西方國家的政客中都普遍存在,是其競選體製造成的「規律性行為」。相比之下,作為捷克首都布拉格市的市長,賀瑞普的言論就更加可惡,有必要對其進行堅決的駁斥和懲罰。
首先,賀瑞普認為是中國「違背投資承諾在先」,布拉格市委員會才會「解除了與北京的城市友好協議」。然而資料顯示,中國與捷克方面只籤署了投資意向協議,並未承諾,也未有明確規定中國每年必須向捷克投資具體金額。
事實上,中國各級部門和機構多年來大力推動赴捷旅遊業務,捷克統計局自己的數據顯示,2017年赴捷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達到49.2萬,同比增長38.2%,近五年來中國遊客人數累計增長了2.2倍,突破2000萬人,人均消費17907克朗,相當於每個中國遊客在捷克消費5208元。5年時間就為捷克貢獻了1042億人民幣的財富。
如果這都不算是對捷克實打實的幫助的話,那就真的無話可說了。
其次,賀瑞普還搬出民主制度說事,以意識形態作為國家之間遠近親疏的劃分標準。顯然,這才是某些捷克政客心中的真實想法,前幾年的搖尾乞財看來只是權宜之計。既然如此,我們也來扒一扒捷克的老底。
二戰中,捷克遭德軍佔領,組成僕從軍,跟隨納粹德軍進攻蘇聯。後被強大的蘇聯紅軍徹底擊潰,又轉頭加入了紅色陣營,淪為華約一份子。蘇聯之後,捷克立刻變臉倒向北約,反過來將刺刀頂在俄羅斯人的胸口上。
這種兩面三刀的牆頭草,有何資格拿體制和意識形態說事?
賀瑞普不是叫囂「訪臺之後什麼事都沒有」麼,那麼這次大陸有必要「精確打擊」,讓這些政客明白,玩弄「一中」原則,觸碰中國大陸紅線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