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

2020-12-23 舒暢悅讀

每一個人都喜歡追求完美:總是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夠好,所以費心費力追求更高的成績;總是覺得自己的技能不足,所以總是願意花費金錢學習技能;總是覺得自己賺得不夠多,所以總是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研究什麼工作最賺錢……

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縱觀我們此生,又有哪件事情,是真正完美的呢?或者說,不完美的,才是人生,這才是一個「平凡的道理」。

01  喜歡好名聲,這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

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能夠擁有好的名聲,這是人對美的認知,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所以對毀壞我們名聲的人,我們可以進行種種分析:為什麼對方要這麼做?對方這麼做,有什麼好處?怎樣才能停止讓對方這麼做?

如果這是一個沒有欲望的社會,人們就不會因為資源、金錢、土地等原因而打架 。而為什麼有人鍾情於毀人名譽?多數是因為這些資源有限,分布不均勻,有人心生不滿,所以心有嫉妒,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手段。  

如果我們能夠分析到這個地步,就知道是因為自己佔用了別人想要的資源,所以別人才會毀壞自己的名譽,那我們進一步可以分析:我們哪些地方佔用了別人的資源?還是說這些資源本身就是有限的,是優秀者得,對方只是嫉妒自己優秀呢?

我們往往可以分析出兩個結果:一個是確實是我們自己佔用了別人的資源,所以別人心生不滿,這個時候,如果東西不是自己的,是我們無意佔用的,那麼還回去就是了。

另一個結果:我們不是佔用了別人的資源,只是這是公共的資源,優秀的能得到,那麼對於別人嫉妒我們,就不怕了,如果他有本事,來搶就是,否則,只能當第二,老大還是你。 

02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完滿才是人生

總是事事要求最完美,但是世上哪有什麼最完美,能做到儘可能好已經了不得了。

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要知道不完美的才是人生,那些一直追求完美,追求不到就不會進行下一步的人,一般對自己的要求都太嚴苛。

這一類人,優秀起來自己都害怕,但是也有可能沒有優秀的機會,因為他一直在準備的過程中。一直沒有準備好,一直不開始,沒有開始,就沒有經過,沒有經過,就沒有結果,而沒有結果的最後結局就是,從來不曾優秀,就算是真正的優秀,也從來不曾為人所知。

一件事情,準備到八九分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不用等到萬事俱備。畢竟就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諸葛亮,東風來臨之前,也只是準備了十分之九而已。

機會往往隱藏在一件事情進行的過程之中,而往往只有開始,只有從前頭的經驗中總結出教訓,才會有後來的機會,也才會有後來的更好的開始。

03對已,不煩不躁,對人,可以相互諒解

怎樣做一個脾氣溫和的人?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日本一對夫妻非常長壽,記者採訪他們的時候,問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他們說,是從來不和別人爭辯。

「怎麼可能?」記者說,也許他也認為僅僅是不和別人爭辯這件事情,怎麼可能讓兩個老人家這麼長壽?

或者說是兩個老人家不願意說出長壽的秘訣而已,所以才說不與人爭辯是他們長壽的秘訣?

但不管這是不是真的,老人家聽到記者的反問的時候,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也許您說的是對的。」

這下就打臉了,換成記者尷尬,原來老人家是真的不爭辯,連長壽這件事情,他懷疑他們懷有私心,他們也不爭辯。

老人家得以長壽的秘訣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了如何才能保持心情長期穩定,就是人如同老人家所說的,一直保持著溫和的脾氣。

對自己,能夠做到不煩不燥。不管做什麼事情,不管未來會發生什麼,都做到如此,或許這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而當一個人脾氣溫溫和和,不管別人說什麼,他都能夠擋回去的時候,這或許就是他長壽的秘訣吧!

就像季羨林老先生《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中所說的道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就是人生的一個道理。

作者:舒暢悅讀,讀心情愉悅的文字,過簡單平凡的一生,閱讀更多文章,歡迎點擊【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
    或者說,不完美的,才是人生,這才是一個「平凡的道理」。02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完滿才是人生總是事事要求最完美,但是世上哪有什麼最完美,能做到儘可能好已經了不得了。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要知道不完美的才是人生,那些一直追求完美,追求不到就不會進行下一步的人,一般對自己的要求都太嚴苛。這一類人,優秀起來自己都害怕,但是也有可能沒有優秀的機會,因為他一直在準備的過程中。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縱浪大化,不憂不懼
    他們以豁達泰然的心態,告訴我們心安處才是真正的歸處。他和白樂天、蘇東坡一樣,都經歷過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他的一生,卻不爭不辯,不怨不艾,滿懷天真,執著自己的執著,安於當下。他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於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同時又用質樸的文字向世人傳達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歸處。
  • 《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先生的百年生命智慧
    不完滿才是人生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季羨林對於處世,季羨林先生提倡糊塗一點瀟灑一點。說到糊塗二字,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曾有一段時間,「難得糊塗」四個字,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那時候夏天穿流行文化衫,白底的短袖T恤上或是印著明星的照片,或是印著幾個字。
  • 《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先生的百年生命智慧
    不完滿才是人生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季羨林對於處世,季羨林先生提倡糊塗一點瀟灑一點。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在《心安即是歸處》一書中,《人生》一文有三篇。《再談人生》、《三論人生》更像是一步步的遞進,季羨林先生談及人生時,每每擱筆,卻又感覺沒有能把話說完,於是有了「再談」,又來一篇「三論」。何為人生?怎樣活的人生才是不枉人世間走一遭?
  • 《心安即是歸處》:願你歷經滄桑,永葆天真模樣
    文||肆小蟹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季羨林老師的《心安即是歸處》。一句話簡介:【季羨林的百年生命智慧。】看這本書的時候讓小蟹想到了讀書時期,課本也有季老師的文章。而今越長大越浮躁,心不靜的時候都看不進這一類文學作品了。書中第一章名就是「生命本來沒有名字」,關於人生的意義。這也是小蟹時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看了季老師的文字也能讓我更加清楚這一點。
  • 人生是一場旅行,心安即是歸處
    01鉛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這一輩子,辛辛苦苦來到世上走一遭,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怎麼活,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有的平凡,有的偉大,有的平淡,有的轟轟烈烈。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心安即是歸處。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會在意皮相,皮膚的光澤,窈窕的身材,老去以後,才發現皮相只是表面,誰也逃不掉時光飛逝。年輕的時候,身強力壯,胡吃海塞,徹夜狂歡,老去以後,才知道,曾經給腸胃欠下的債,有一天要如數奉還。這樣看來,在人生能夠安閒的年紀,能夠有一個清淨的心態,健康的身體或許才是人生最得意的。
  • 當下即是生活,心安即是歸處
    這個歸處我個人認為可以是終點也可以是容得下靈魂的地方。因為世事無常,每個人都在經歷歲月帶來的滄桑,我們走過四季,跨過白天黑夜,尋找的就是最後的歸處。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心安即是歸處》一書向我們忙碌於世間的人傳達了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和心靈的歸處。季羨林先生用他的百年生命智慧告訴我們行走於人間保持初心的秘訣。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情緒始終保持穩定,這是長壽之道
    我們不探討追求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只是讀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倒是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保持情緒始終穩定,不驕不躁,不喜不悲,情緒沒有太大的起伏和波動,就是長壽之道。用以前總結的經驗教訓,為未來鋪路,這才是在倒黴的境況中自救的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看看臥薪嘗膽的故事,一個人在處於最人生的最低谷時,如果能夠不忘記自己的使命,不忘記自己追求的目標,一直朝著那個目標前進,就算他處於最低谷,他也能夠積攢自己的力量,等到有朝一日,他的力量強大到可以顛覆整個王朝時,他的時代就到了。
  • 《心安即是歸處》:願你歷經滄桑,永葆天真模樣
    文||肆小蟹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季羨林老師的《心安即是歸處》。一句話簡介:【季羨林的百年生命智慧。】看這本書的時候讓小蟹想到了讀書時期,課本也有季老師的文章。而今越長大越浮躁,心不靜的時候都看不進這一類文學作品了。書中第一章名就是「生命本來沒有名字」,關於人生的意義。這也是小蟹時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看了季老師的文字也能讓我更加清楚這一點。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近年來,關於「讀書無用論」被提出的次數越來越多,很多人往往以個體代替群體,從某一個人的某一件事情出發,往往以透過個體現象看向整體,私以為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確的,這才有了「讀書無用論」這種論調。但季羨林卻認為,讀書其實是一件好事。從《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出來:「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 伴讀丨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歸處
    」 經過生活的洗禮,才慢慢懂得:心安,即歸處。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學會適當的放鬆自己,不貪婪,不奢求。 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心安,即歸處。面對生活,面對變故,面對榮辱,多一點平常心,不恐不驚。 寵辱不驚,安之若素。唯有心安,才能在這浩大的世界裡,讓渺小的自己找到歸處。
  • 夜讀丨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歸處
    經過生活的洗禮,才慢慢懂得:心安,即歸處。看淡得失,一切隨緣歷史上,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蘇軾「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他的歌妓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學會適當的放鬆自己,不貪婪,不奢求。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心安,即歸處。
  • 當下即是生活,心安即是歸處
    這個歸處我個人認為可以是終點也可以是容得下靈魂的地方。因為世事無常,每個人都在經歷歲月帶來的滄桑,我們走過四季,跨過白天黑夜,尋找的就是最後的歸處。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心安即是歸處》一書向我們忙碌於世間的人傳達了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和心靈的歸處。季羨林先生用他的百年生命智慧告訴我們行走於人間保持初心的秘訣。
  • 人生何處是吾家?心安即是歸處
    閨蜜最近總是覺得自己很累,身心俱疲,問起原因,居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搞得大家也愛莫能助。無意中翻到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才明白,或許閨蜜缺的是「心安」。整體在職場和家庭中翻轉,時不時地還要為孩子的學習擔憂暴怒,想要身心俱松,確實難於上青天。
  • 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
    這是季羨林先生在2006年獲得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就像頒獎詞中所說先生對自己的定位也始終是「一介布衣」1911年,季羨林出生在山東省一個農民家庭。中學時代,季羨林便開始學習英文和德文。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德文。
  • 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季羨林的人生觀,也是他近百年時光歲月的感慨。佛家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苦,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是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的事實。但也正是這人生之苦,才讓更多人懂得生命的珍貴;正是這人生各個階段的遺憾,才讓不同人的生活五彩繽紛,回憶起來既有苦也有甜。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情緒始終保持穩定,這是長壽之道
    我們不探討追求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只是讀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倒是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保持情緒始終穩定,不驕不躁,不喜不悲,情緒沒有太大的起伏和波動,就是長壽之道。歷史讓我們明白了很多真理,就算是倒黴時,又有誰能夠倒黴到像這個皇帝一樣成為別人的俘虜,用臥薪嘗膽的方式驅使自己前進呢?或許我們沒有他這麼倒黴,但是人生之中的困境也會困住我們,只有從困境中走出來,看到不同的人生,才能看到不同的未來。
  • 《心安即是歸處》
    □作者: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是我國文學泰鬥季羨林的一部隨筆集,該書收錄了他自1933年到2006年寫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散文《老貓》《八十抒懷》《隔膜》等,共63篇文章,「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在這本書中,季羨林老先生想與讀者探討的,正是他對於這三重關係的感悟。書中從讀書、處世、旅行、當下、孤獨、生死、真實的角度,展示了季羨林這一路走來所積攢的人生智慧。
  • 靜夜思|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有一句名言: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今天是季羨林先生誕辰105周年,讓我們重讀這位國學大師的經典文章,汲取人生的智慧。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 @準大學生 季羨林的這些人生忠告值得品讀
    ——《心安即是歸處·謙虛與虛偽》「倚老賣老」,固不足取,「倚少賣少」也同樣是值得青年人警惕的。天下萬事萬物,發展永無窮期。——《人生十講·一寸光陰不可輕》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