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讀過文學大師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一直在想像,究竟是怎樣一幅有趣又熱鬧的場景,想不到原來親眼看到時,居然還是蠻震撼的!
嗯,沒錯,這篇遊記小敏就要給大家推薦這個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真正的小鳥天堂。敲黑板!家裡有孩子的小夥伴們,出遊攻略可以做起來啦~
新會小鳥天堂位於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天馬村,原名很樸實,就叫「雀墩」。
每個有名的地方的背後都有一個傳奇故事,雀墩的故事則與一棵已經有將近400年歷史的大榕樹有關。
話說380多年前,由河中的一個泥墩中生長出一棵榕樹,榕樹長期繁衍,婆娑的榕葉籠罩了20多畝的河面,樹高約15米,形成「獨木成林」的奇觀。漸漸地,茂盛的榕樹吸引了天馬村周邊的小鳥們的注意,河流、泥墩、榕樹、灘涂、魚蝦和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樹上棲鳥無數,鳥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是世間罕有的一道自然美麗風景線。
要探秘小鳥天堂,最佳的方式就是乘船,在前往侯船廳的時候,還會經過一道長長的科普長廊,裡面介紹了一些生活在小鳥天堂內的鳥類。據2016年《廣東新會小鳥天堂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調查統計,小鳥天堂的鳥類主要有15目35科105種,其中留鳥52種,冬候鳥或旅鳥42種 ,夏候鳥11種,留鳥佔小鳥天堂鳥類種數49%,說明小鳥天堂的區域氣候條件及環境特徵適合鳥類繁殖與棲息。
我們乘船而往,4月的風很是舒服涼爽,風吹過河面蕩起了陣陣漣漪,小船經過一道又一道榕樹天然形成的水道,遠處樹中上藏有無數或白或灰的「小點點」,認真一看,原來就是我們要找的小鳥!
熄火後小船緩緩靠近,聽著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看著數百隻數千著的小鳥從榕樹、竹林中飛進飛出,萌得出血的幼鳥頭上還頂著柔軟的絨毛嗷嗷待哺,場景真是熱鬧,眼睛也快忙不過來啦!
老實說,現在還能看到這番自然界的熱鬧景象也是不容易,是經過多方努力的成果才能保留的。
2002年,新會區投入3200萬元,對景區進行第一次升級改造,面積從原來的100畝擴展至600畝,對景區動、植物自然生態群落進行保護和優化,形成以獨特鳥類生態風景為主題的生態景區。
2011年,投入近2000萬元,對小鳥天堂進行第二次升級改造,拆除原觀鳥樓和觀鳥長廊,將景區的大片陸地拆分成幾個小島,並降低景區水位,增加灘涂面積,營造更適合鳥類棲息的環境。
2016年,新會區政府整合小鳥天堂周邊生態溼地資源,將該農業基地回收,並劃歸小鳥天堂接管,將其中58畝實施拆舊復墾,優化小鳥天堂周邊環境,使小鳥天堂得以有效保護。
2016年12月30日,小鳥天堂入選首批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名單。
特別是2011年小鳥天堂升級改造後,鳥類的覓食空間增加;同時,政府加大禁槍、捕鳥的力度,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景區堅持每年舉辦「愛鳥周」等活動,人們對鳥類保護的意識也逐漸增強,小鳥天堂鳥類的種類和數量在逐年增多。
天馬村村民表示,近幾年在小鳥天堂見到的小鳥數量是這三十多年來最多的。
380多年來,人們一直用「愛樹護鳥,愛護自己,愛護子孫」的祖訓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並用各種各樣方式加以保護,從而使這個自然奇觀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
除了可以乘坐小船近距離觀察小鳥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方式也可以看小鳥哦,就是到觀鳥樓,藉助望遠鏡觀察。
同樣地,在觀鳥樓內也有著鳥類的科普,小朋友們可以一邊通過望遠鏡觀察小鳥,一邊在牆上的科普上了解各種鳥類的不同習性,寓教於樂。
在小鳥天堂內,除了觀鳥,沿著林蔭小道慢慢散步,在山水如畫的景色之間呼吸帶有負離子的清新空氣,釋放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壓力,也是一個不錯的休閒選擇哦~
新會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網密布,物產豐饒。素有「葵鄉」、「陳皮之鄉」、「魚米之鄉」之稱。在小鳥天堂附近有一個「陳皮村」,新會陳皮聞名遐邇,我們當然要過去看看。
陳皮是植物的乾燥成熟果皮。通過採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乾或低溫乾燥製作而成。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
曬好的陳皮可以入膳,開胃健脾,像陳皮骨、陳皮牛肉丸、陳皮蒸鯧魚等菜式,小朋友也很喜歡吃!
陳皮製作而成的乾果零食也有很多值得買,我這次就買了鹽津陳皮、陳皮姜、甘草陳皮等小零食做手信。
五一假期5天長假,還沒有想好去哪玩的話,不妨帶著孩子來小鳥天堂,看真正的「鳥的天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