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特殊的2020年已經過去,
這格外特別的一年,在每個人內心,都將留下不同的記憶。
2021年的時光旅程已經開啟,
希望與所有同頻共振的行者,共同把握當下,邁向未來。
自2016年12月起,已整四年時間。
隨著聖泉寺老舊危房改造的推進,期待已久的新時代叢林生活也越來越近。
我們會在山中度過怎樣的生活?現代叢林生活會呈現何種樣貌?它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狀態?
為了呈現現代叢林生活的更多可能,我們啟動了「我們在聖泉寺」專欄,與聖泉寺相關的修行者、設計工作者、義工、護法等,從修行、建築、設計、生活等不同角度,講述自己與寺院的故事、對叢林修行和生活美學的理解,以及安然度日的願景和實踐。
新時代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推動著聖泉寺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自我迭代、升級。
這是永不停止的探索之旅,讓我們一起來成長,共同探索麵向未來美好生活的解決方案。
人生向美而行,讓生活美美的。
美好生活,從當下出發。
香為佛使,靈動高貴而又樸實無華,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常被用來比喻高尚的德行與佛國的莊嚴。《維摩詰經》記載:在娑婆世界之極上處,有佛土名為「眾香」,其香氣於十方世界中「最為第一」,「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其處之佛為香積如來,以香開示眾生,天人坐於香樹下,聞妙香即可獲得圓滿的功德。
製作天然手工香是師父一直以來的心願。其實,市面上的香品種非常齊全,包裝也很精美,但往往含有一定的化學成分,長期使用存在健康隱患。但天然手工香的製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料的採集受到渠道、品質、氣候的制約,和化學香相比,配方比例和工藝流程複雜,最關鍵的是,有經驗的天然香匠人可遇不可求。
兩年前,理想人選出現了。楊易燐居士從事天然香製作近十年,在昌平辦了一家制香工坊,由于堅持高成本天然原料、加之手工製作,產量有限,多年來一直勉強維持。2018年,與師父結緣,主動請纓到聖泉寺制香。配方、工藝、設備都有經驗可循,聖泉寺地藏院的場地能夠滿足存儲、壓制、晾曬的要求。他覺得聖泉寺的制香工坊是他最好的歸宿。
具楊居士介紹說,傳統香的製作可概括為:得之於藥,制之於法,行之於文,成之於心。也就是說,傳統香的製作要以天然香藥材為原料,按照特定的程序來完成,制香的人還要正心誠意,保持良好的心態。秉持這一理念,佛香就不僅僅是芳香之物,更是開慧養生之藥。
製作真香的第一步是選香藥,它決定了香氣的特徵、功效和品級,原料主要包括沉香、檀香、乳香等天然香料和遠志、白花、大黃、白芷等中藥材。香藥的選擇要綜合考慮用途,澤蘭、蕙蘭、桂樹等清雅低調,多作文人雅士香;沉香、麝香、龍腦香等品行華貴,多作佛香和宮廷香。
即使品質優良的天然香藥,也需經炮製才能充分發揮功效。炮製之後,將香藥按比例混合,稱為「配藥」。楊易燐居士已經從事制香十餘年,但他仍不時向同行請教,向來寺裡的信眾了解需求,以調整香的配方。大家都很喜歡經過他調製的真香,每一次配方調整後都會給人帶來驚喜。
配藥完成後,要把香藥研磨成粉,並加入粘合料。榆皮粉能使香更有韌性,而且有助於增加香氣的層次,是非常理想的天然粘合料。香藥、木粉、榆皮粉加水攪拌,天氣乾燥時就多加一點水,雨季時就酌情減量。對此他駕輕就熟,通常憑手感就能拿捏得恰到好處。正因為這種「手工的直覺」,聖泉寺真香也多了幾分靈氣。
攪拌好的溼料壓塊、出條,手工切分、捋直之後,再經過自然晾乾,天然真香基本就製作完成了。天然真香很難做到化學香的筆直和整齊,但大家都由衷地喜歡它的弧度與不完美,這也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最後一步是包裝,這是寺裡常住大眾爭相參與的活動,每個人都想通過自己的雙手,把這份心意傳遞出去。
2020年年初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外面的人進不來,寺裡的人也出不去,寺院製成具有防疫作用的蒼朮香,大家通宵達旦地包裝,只為儘快把蒼朮香送達信眾手中。雖然疫情讓大家天各一方,但一箱箱的防疫香把彼此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讓這段艱難的時光有了特別的意義。有一位居士打來電話說,他的生意因為疫情近乎停滯,隔離在家的他十分苦惱,收到寺裡寄去的香,仿佛看到了一道光亮。
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
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豈不清友,於今心醒然。
爐香嫋孤碧,雲縷霏數千。
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
世事有過現,燻性無變遷。
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宋代詩人陳與義的這首《焚香》,充分體現了古人對香的心靈感受。歲月變幻,中國人對香的喜愛與推崇有增無減,香文化延續至今,越來越受歡迎。
聖泉寺把有溫度的佛家真香送到大家手裡,既是師父們的一份心意,也是信仰的傳遞。
Add:北京市懷柔區聖泉山景區
Tel:010-6063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