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著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加快工業振興,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
如何做好「三篇大文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怎樣建?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苗治民。
「全會指出做好『三篇大文章』,是今後一個時期遼寧推進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強調遼寧振興首先是工業振興,優勢在於產業數位化的應用場景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苗治民說。
「做強『三個字號』,遼寧有基礎優勢。」苗治民強調我省的產業優勢不能丟。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建成全球首個5G覆蓋汽車生產基地,工業機器人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通用航空產業位居全國前列,全省乙烯、PX、PTA產能均列全國第一位,集成電路裝備產業與北京、上海構成國內三大重點地區……
短板也必須正視。苗治民指出,當前我省裝備製造業智能化水平還比較低,石化產業呈現「油頭大、化身小、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結構狀況,新興產業規模較小。下一步,省工信廳將以打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為突破口,以數字經濟賦能為手段,以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為支撐,加快推動遼寧工業振興。
改造升級「老字號」,就是加快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推動裝備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圍繞成套裝備、汽車製造、機器人等重點領域,逐步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製造模式。工業基礎能力建設也不可小覷,要實現產業基礎再造,補齊裝備製造業中基礎零部件、核心功能部件、關鍵核心技術、共性技術的短板。還要抓住軍民融合發展的機遇,發揮我省軍工行業優勢,帶動燃氣輪機、機器人、高品質鋼材等重點領域發展。
深度開發「原字號」,要從原材料行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入手,形成以本地龍頭企業為主體、鏈條企業「眾星拱月」的產業集群生態圈。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建設大連和盤錦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同時由燃料型向燃料和化工型轉型升級,引育一批產業鏈上的「專精特新」企業,形成聯繫緊密、協同發展的企業集群。要加大冶金行業兼併重組的力度,引導菱鎂產業初加工原料項目向園區集聚。
培育壯大「新字號」,要結合遼寧實際。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是未來培育的重點。同時,還要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核心,推進5G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建設國家頂級節點,培育一批跨區域、跨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時要敢於超前布局未來,著力在增材製造、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等產業培育領軍企業和標誌性產品。
苗治民說:「做好這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穩紮穩打。但機遇稍縱即逝,也需只爭朝夕的工作勁頭。質量第一與效益優先有機結合,最終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樣才能再創遼寧工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