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4月中旬,第72集團軍某旅訓練場煙雨朦朧,某新型自動榴彈發射器首次實彈射擊,沒想到一輪過後,靶標居然完好無損,無一命中!
頓時,現地指揮的幾個營長、連長迅速圍了過來,雖然新裝備去年底才列裝,但射手們都經過了理論學習和模擬訓練,怎麼會全部「剃光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實彈射擊現場開起了「諸葛亮會」。
「是不是射擊諸元有誤?」二營長範金鑫和連長石勇核對炮瞄儀與瞄準鏡參數,最後判定是下雨導致三腳架下的土質變軟。射手孫萬喜迅速踩實土壤,用力將三腳架壓實,隨後凝神閉氣,最終「三發一中」!
「命中度還是太低。」一營長王瑋在汲取二營教訓的基礎上,對射擊諸元進行修正,但「轟、轟」兩聲悶響後,榴彈卻打到靶標旁邊的空地上。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該旅參謀長夏科兵從指揮所來到了射擊陣位,了解情況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新槍首射其實屬於校正射擊,重複調整校正螺母,才導致兩次脫靶。
原來,夏科兵前期帶領機關業務骨幹在新裝備研究攻關中得知,射擊校正時需要調整瞄準鏡頂端和下端的兩個螺母,但射擊過程中螺母歸零後只需調整其中一個即可。而射手卻重複調整兩個螺母,導致偏差過大而未能命中。
調整射擊諸元後,實彈射擊終於正中靶標。「戰場上,敵人可不會給我們機會校槍!」正在大家欣喜之際,夏科兵卻迎頭潑了一盆冷水。
隨後,他們聚焦戰場圍繞「惡劣天候如何精準射擊」「如何在戰場上做到首發命中消滅敵人」等問題展開討論交流,並現地認領研究課題。射手們紛紛表示,集智攻關解難題,爭取下一次射擊做到「首發命中,全部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