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10月工資
一級演員平均工資:2536元
二級演員平均工資:1839元
三級演員平均工資:1444元
四級演員平均工資:882元
宋丹丹:2752.32元
徐帆:2920.67元
陳小藝:1720.06元
何冰:2558.99元
胡軍:2175.17元
丁志誠:1817.38元
網上「曝光」十分片面
每場演出收入過千
據記者了解,其實像此次網上曝光的這般工資水準在國家藝術院團當中屬於正常現象,根本不是什麼秘密和新聞。而且這一兩千元不過是演員在院團內領到的「旱澇保收」的基本工資,如果演員參與院團的演出,一定還會領到相應的排練補貼和演出費。例如宋丹丹、徐帆、何冰等人,今年十月因為在北京人藝演出《窩頭會館》,所以從劇院領到的收入肯定遠遠超過兩三千元,基本都達到萬元以上。而像不少胡軍這樣多年都沒在劇院演戲的演員,也依然可以每月領到按照國家標準發放的百分之百的基本工資;不過根據演員和劇院籤訂的合同,演員如果因為在劇院外排戲而不能完成劇院的任務,還要向劇院交納一定的費用。所以,網上「曝光」的所謂「北京人藝的明星工資收入」十分片面,並不是客觀全面的情況。而因此對明星的工資感到大驚小怪,甚至認為明星就要依靠這點工資來維持生活,只能說是太天真了。
北京人藝的院領導告訴記者,北京人藝屬於文藝類國家事業單位,工資標準由人事局制定,根據演員的工齡、級別等分為幾個等級發放,每個等級內也會略有差別。一般一級演員的平均工資在兩千多元,二級演員在一千七八百元左右,三級演員在一千到一千二,四級演員在六百至八百元。演員如果參與劇院演出,排練期間不分等級都會領到每天幾十元的排練補貼,演出期間則根據演員的等級和角色的重要程度,分為不同檔次領取演出費。以前,北京人藝的演出費在一兩百元至一千元;最近,在張和平院長帶隊的劇院領導班子的努力下,北京人藝演員的演出費已經從三百元提高到一千五百元。像《窩頭會館》的演出,第一主演何冰除了基本工資之外,每演一場還可拿到一千五百元的演出費;宋丹丹、濮存昕、楊立新、徐帆等主演,每場也都可拿到千元以上的演出費。
沒完成任務
須上交管理費
根據記者的調查採訪,不僅北京人藝是這樣的工資標準和發放原則,大多數國有藝術院團都是如此。國家話劇院演出中心製作總監李東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國家話劇院的演員工資收入水平和北京人藝差不多,除了基本工資和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以外,演員如果在劇院演出,就會有一定的演出費;如果因為在外拍戲而不能完成劇院任務,則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劇院交納費用。記者了解到,就連章子怡這樣的國際明星,在她所屬的國家話劇院當中,每月也只能領到一兩千元的工資。而她因為沒給劇院演戲而是在外拍電影,根據她和劇院籤訂的合同,每年交納給劇院的費用比她從劇院領到的工資多得多。
收入不高
依然有吸引力
其實,正如大多數普通百姓在單位領到的收入分為基本工資和獎金兩部分,演員的收入也不例外。按照國家規定,院團都會給編制當中的演員發放工資,如果演員在院團當中演戲,為劇院做貢獻,當然還會有相當於獎金的排練和演出勞務。因此演員在院團內收入的高低,取決於演員的資歷、等級以及演出場次的多少。具體金額雖然無法和拍攝影視劇相比,但應該和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持平。
北京人藝的年輕導演、演員徐昂告訴記者:自己剛畢業分到人藝時,基本工資每月只有600元,現在也不過一千多元。但他依然一直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劇院的演出創作當中,每年基本上都是在劇院排戲和演戲,「這樣下來,一年的工資加排練和演出補貼,不過只有幾萬元,也就是演電視劇一集的片酬。但還是喜歡在劇院排戲,因為在人藝排戲時周圍相關的一切資源、合作的人都是專業的,工作起來心情比較愉快。而在外面排戲演戲,經常感覺在美學上認同不了,藝術智商會有所降低,因此大家還是願意聚在劇院裡排戲。」不過,徐昂也承認,對於剛到劇院工作、尤其是外地來京的演員來說,劇院一個月不到千元的工資水平還是會讓人有一定的經濟壓力,這也正是為什麼有些演員選擇到外面去拍影視劇的原因。但對於已經成名成腕的明星來說,在劇院演戲基本上都不在乎收入,主要都是因為熱愛舞臺藝術,並且對劇院有感情,喜歡劇院的創作氛圍。
明星們背靠大樹好乘涼
為什麼有些演員多年都不在劇院演戲,而寧肯往劇院交錢,也仍然要把關係掛靠在院團裡呢?記者採訪獲悉,大家對此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是為了解決戶口等實際問題,有的是覺得這樣有榮譽感和歸屬感,有的是對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這樣的國家一流藝術院團懷有感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人藝演員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對自己所在的院團也經常有這樣或那樣的不滿或牢騷,但在外面,依然為自己身為一名北京人藝的演員感到自豪。在某種程度上,也得承認是北京人藝的培養和磨練,使自己的演技更加成熟,能夠成為被大家認可的明星,因此即便很少在劇院演戲,但還是願意把關係掛靠在人藝。擁有章子怡、孫紅雷等眾多演藝明星的國家話劇院也是如此,很多影視紅星都有自己的經紀公司,基本不在劇院演戲,也肯定不在乎劇院的收入,但依然願意保留自己在國家話劇院的關係。
明星們都不傻,各個心裡都有自己的算盤。請看哪個明星跳出來抱怨過自己的工資太低?如今是雙向選擇、自由擇業的時代,如果誰對自己的單位待遇不滿,自然可以不必勉強,自己決定去留。其實,大家都明白,在劇院演話劇,不同於拍攝影視劇,也不能和商業話劇相提並論。演員如果還沒成名成腕,在劇院演戲就是磨礪和修煉,需要耐得住清貧和寂寞,只有在舞臺上練硬了「翅膀」,才能「飛」出去「名利雙收」;而演員如果已經功成名就,在劇院演戲就是精神追求和藝術享受,又何必計較金錢收入?
而對於院團來說,明星的名氣也提高了劇院的聲望,所以不會因為明星不在劇院排戲就將其辭退。況且明星名氣越大,在外面演戲給劇院交納的費用也越高,劇院並不用養著明星,甚至還能有所收入,何樂而不為?像北京人藝,就把不在劇院演戲的演員交納的費用交給劇院演員隊,作為年底給在劇院演戲的演員們的獎金發放,也稱得上是皆大歡喜。
所以,對於圈外人來說,與其一會兒被明星的高價甚至「天價」片酬、出場費、廣告費、代言費搞得「心態不平」,一會兒又為明星的「微薄」工資「打抱不平」,還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把自己的收入水平儘量多提高些。只要明星的收入是正常勞動所得,符合國家標準,遵循商業合同,不是代言虛假廣告,不是偷稅漏稅,就不用總為明星的收入「操心」。 本報記者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