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疾行200裡的玄甲軍,真是重甲騎兵?軍隊也講通權達變!

2020-12-16 南山論史

縱覽古今歷史的演變和發展,籠統點說基本上就是人類文明在各方面不斷進步的過程。尤其是在軍事方面的進步表現得最為明顯,譬如從戰國時期魏國吳起首創的魏武卒精銳開始,精銳部隊這種特殊的軍隊形式便一直傳承和發展至今。

而且,歷朝歷代幾乎都有一支自己專屬的精銳部隊存在。譬如,東晉時代的北府兵;明代的戚家軍;成吉思汗的怯薛軍;清代的兩白旗等。一般來說,此類精銳部隊的具體人數雖不盡相同(通常不會太多),但是他們的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確實是要遠勝於一般的作戰部隊。

唐朝軍隊

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玄甲軍」,便是唐代一支威名赫赫的精銳騎兵。「玄甲」在古代文獻中指的是鐵製鎧甲,因此所謂「玄甲」軍便是身上披著鐵質鎧甲的軍隊了。

唐朝軍隊

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所述:「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其大致意思說的是李世民親自挑選了千餘名精銳組成了玄甲軍之後,將其分別交給了秦瓊、程咬金、尉遲恭和翟長孫4人帶領。

唐朝軍隊

至於史書中關於玄甲軍的具體資料確實不多,可根據一些零散的史料記載來看,其規模大概應該在3500到4000人之間。另外,根據唐初實行府兵制來分析,我們也能大致推斷出玄甲軍當時的兵員素質和訓練狀況。

唐朝軍隊

據記載,唐初府兵在冬季的訓練內容主要包括「薄戰」和「縱獵」。其中「薄戰」指的是專門針對士兵識別軍中旌旗、金鼓等號令的嚴格培訓。而「縱獵」的意思便是遊獵,其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士兵們的武藝(也就是加強單兵作戰能力)。

唐朝軍隊

根據上述一般唐軍府兵的訓練情況來推斷,玄甲軍的訓練狀況大體上應該也是如此。不過,由於玄甲軍確實是唐軍精英騎兵的緣故,其訓練和選拔必然也會更加嚴苛一些。那麼唐初時期的玄甲軍究竟是一支怎樣的精銳部隊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首先,從玄甲軍的武器配置來看。

根據唐代騎兵的標準武器配置來推測,基本可以斷定玄甲軍的大致的武器配置情況。其中包括遠中遠程距離的殺傷類武器弓箭(一般配備30支箭矢),以及射程較遠的馬弩(最遠射程為200步左右)。

唐朝軍隊

至於長柄武器方面則是以漆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槊)為主,而短柄武器一般為短柄長刀。再加上啄、錘、斧、鞭等具有破甲之能的鈍器,以及騎兵專用的小型圓盾和鎧甲等防禦類武器,基本上構算是囊括了玄甲軍武器配置的所有類別。

唐朝軍隊

不過,除了玄甲軍除了給人配備了進攻和防禦的武器裝備之外,他們胯下的戰馬也有特殊防護裝備的專屬配置。而且每一匹戰馬的防具都做得十分細緻,通常包括「面簾」(用於保護馬首)、「雞頸」(用於保護馬頸)、「當胸」(用於保護馬胸)、「馬身甲」(用於保護馬軀)和「搭後」(用於保護馬臀),以及豎立於戰馬臀部的「寄生」。

唐朝軍隊

而且,玄甲軍的每個士兵按標準皆配有2匹戰馬。當然,這樣奢侈的2倍戰馬數量配置,說到底也是為了提高全軍的機動性和持續作戰能力。

其次,從玄甲軍的實戰案例來看。

眾所周知,歷史上任何一支精銳部隊的威名,皆是憑藉著無數場顯赫的戰績才得以著稱於世。唐初的玄甲軍自然也不例外,據記載李世民曾經率領著1000玄甲軍大敗王世充(光是斬殺的俘虜就有6000多人)。

另外,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唐夏兩大勢力之間爆發的那場虎牢之戰,更是直接證明了玄甲軍強悍的實力。當時李世民親自帶領著數千唐軍與十多萬夏軍相對峙(其中就有3500名玄甲軍),

李世民劇照

此戰中竇建德親率主力部隊十多萬人支援王世充,而李世民只用了3500名玄甲軍增援虎牢關之後,便將竇建德的大軍一舉擊潰。而王世充減竇建德十幾萬大軍一敗塗地,自知不敵的他也只能向唐軍投降。由此可見,唐初玄甲軍的確實是戰力非凡。

最後,從玄甲軍的軍種類型來看。

時至今日,許多人對於唐初的玄甲軍到底是輕騎還是重騎一直都存有疑問。不過,據小編推測唐初的玄甲軍應該算是一種綜合性的騎兵(也就是說它既是輕騎也是重甲騎兵)。因為,從史書記載的戰例來看,唐初玄甲軍騎兵的機動性極強。

唐朝軍隊

譬如,玄甲軍在追擊劉武周的戰役中,就曾用一晝夜的時間急行了200多裡的路程。而且,此後還一直追擊了敵軍3天有餘。單從這一點來看若是重甲騎兵只怕是不可能完成這種長途追擊的人物。不過,這對於玄甲軍來說卻是小菜一碟。因為,玄甲軍騎兵那厚重的馬甲確實是擁有隨時隨地拆卸的功能。

唐朝軍隊

簡單來說,如果敵人是騎兵部隊的話,那麼玄甲軍就會選擇輕裝上陣(也就是化身為戰場上的輕騎兵),這樣便有利於提升部隊的機動性;可若是敵人主要以步兵為主的話(譬如農民起義軍部隊),那麼玄甲軍就會裝上厚重的鎧甲變成重甲騎兵,然後利用重甲兵的優勢去衝擊散農民軍的步兵人馬,以此來達到百戰不殆的效果。

總得來說,唐初的玄甲軍可謂是完美的詮釋了精銳部隊通權達變的效果。因為,他們不僅能充當重甲騎兵,同時也能卸去裝甲完成輕騎兵的任務。毫不誇張地說,這樣一支應變力超強的部隊,理應位列於我國歷史中一流的特種部隊之一了。

相關焦點

  • 騎兵為何是古代最重要的兵種?李世民麾下的玄甲軍最具說服力!
    騎兵為何是古代最重要的兵種?李世民麾下的玄甲軍最具說服力! 騎兵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兵種之一,一人雙馬,一弓一槍,是騎兵最典型的形象。騎兵之所以能夠成為最主要的兵種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的高機動性,戰鬥力強,以及突破能力強的特點。
  • 大唐神秘之師-玄甲軍
    好多想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耳聞,在唐初名震一時的神秘軍隊,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首先,天策軍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唐朝歷史上也沒有這樣一種編制。於是李世民研究突厥騎兵,在效仿突厥騎兵的基礎上建立這樣一支令突厥軍隊聞風喪膽的玄甲軍。玄甲軍,顧名思義,就是士兵身披黑色重鎧甲,同時所騎戰馬也都會被披上護具。
  • 盤點中國古代戰場中戰鬥力最高的十支精銳軍隊
    玄甲軍 玄甲軍是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還是秦王時麾下的精銳軍隊。歷史上的玄甲軍應屬重騎兵,士兵身著黑鐵盔甲,是號稱中國歷史十大騎兵的兵種之一。 《資治通鑑》一書對於玄甲軍有這樣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
  • 中國史上10大常勝之師:明朝軍隊獨佔兩席,漢軍騎兵只能排第三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史上10大常勝之師,其中明朝軍隊獨佔兩席,而漢軍騎兵卻只能排第三!全稱意思就是穿黑甲的軍隊,歷史上的玄甲軍應屬重騎兵,士兵身上穿著黑鐵盔甲,是號稱中國史上十大騎兵兵種之一。在《資治通鑑》中就有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玄甲軍裝備精良,馬匹充足,以騎兵為主要作戰方式,具備極強的攻堅和野戰能力。
  • 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最強騎兵團(隋唐-明清篇)
    隋朝重甲騎兵然而具裝騎兵在經歷初唐戰爭之後,在盛唐又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騎兵以速度和機動性見長,重騎兵開始精簡聞名天下的玄甲軍自然是具裝騎兵,但是卻和南北朝和隋朝時期的重甲騎兵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具裝採用的是鐵材質,而且比較薄,所以玄甲軍雖然具裝,但是卻屬於具裝輕甲騎兵。玄甲軍應該是起源於李淵時期,因為李淵長期與突厥作戰,重甲騎兵只適合正面衝鋒,卻不適合長途奔襲,所以李淵仿造突厥騎兵打造了一支善於奔襲突擊,且善射的具裝輕騎兵。
  • 唐太宗的「特種部隊」玄甲軍,在歷史上能排到什麼位置?
    玄甲軍屬於重騎兵,一般是指以進行衝鋒作戰為主要任務的騎兵,所以戰鬥中減員比較厲害,要不斷的補充新兵,才能保持固定的規模。關於玄甲軍的資料比較少,在史書中有零散的記載,它的規模在3500人--4000人左右。是號稱中國歷史十大騎兵的兵種之一。
  • 唐朝神兵:玄甲軍強悍程度驚人,太宗都對他們感激萬分
    最後唐朝軍隊殺死了王世充的得力幹將還俘虜了敵方軍隊數千人,大獲全勝。而王世充因戰敗慌忙往洛陽方向逃竄。李世民的這個救援部隊,無論是將軍還是普通士兵,都穿著黑色的鋼鐵鎧甲,看起來黑漆漆一片。其實這種部隊有一個聽上去還不錯名字那就是"玄甲軍"!
  • 曾經讓中原大地聞風喪膽的玄甲軍,後來神秘隱退,他們去了哪裡?
    隋朝時期,太原太守李淵作為隴西李氏門閥的族長,掌管太原軍政,為抵禦突厥入侵,開始組建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李淵起兵反隋後,秦王李世民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支由丘行恭、段志玄等人率領的精銳騎兵部隊,後又吞併隴右騎兵,戰力大大加強。《資治通鑑》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這大概是玄甲軍的雛形,直到秦瓊、尉遲敬德、程知節等當世名將的加入,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無敵的玄甲軍勁旅誕生了。玄甲軍,顧名思義,就是身披黑甲的軍隊。
  • 唐朝最精銳的玄甲軍,曾打出3千破10萬的戰績,安史之亂時哪去了?
    ,還讓竇建德率領10萬軍隊支援,可李世民就依靠3500名玄甲軍在虎牢關一舉擊破竇建德的10萬大軍,竇建德只帶了幾百人逃跑了,洛陽的王世充看竇建德都被消滅了,自己也沒有能力反抗大唐,就率領文武百官投降了。
  • 古代鈍武器如何對抗重甲?
    由於使用完整堅固的整塊板甲,無論戟、刀、劍都不能割裂,在密集的軍種之中,重甲士兵幾乎戰無不勝。十六國中的冉閔就是憑藉重甲騎兵頻頻用數千人馬擊敗數萬敵兵。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歐洲士兵才身著重甲互相拼殺,十分好看,其實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南北朝,首先進入重甲搏殺的階段。李世民的黑甲武士縱橫天下,依靠的就是明光鎧。
  • 先秦時期中國騎兵和古希臘古羅馬騎兵發展的對比
    說到古代騎兵,人們腦海裡會浮現各種披甲持兵、跨騎在駿馬上奔馳縱橫的威武戰士形象:在東方,衛青霍去病統率的漢家驃騎和草原胡人騎兵的對決,開始顯露騎兵在戰場上的統治地位;在歐洲,中世紀那些手持長矛的重甲騎士是騎兵最經典的形象。
  • 金國騎兵慣用狼牙棒,南宋軍隊卻沒有裝備嗎?歷史事實很微妙
    與此同時,今天人們也會提出疑問——為何同時代的南宋軍隊不用狼牙棒呢?是不是不會製作,或者體力太弱用不了? 這時候,原先的狼牙槊在北方也逐步簡化為狼牙棒,強化了擊砸效果,受到了遊牧民族騎兵的歡迎。
  • 唐代玄甲軍輕重騎兵之間的對決
    特別是強大的薩珊帝國,他們利用之前宿敵拜佔庭人內亂的消耗,率領以貴族超重裝騎兵為首的強大的軍隊,在小亞細亞連戰連捷,部分軍隊甚至進抵博斯普魯斯海峽。 而與此同時,唐帝國在東方,經過對數支隋末軍閥的艱難與血腥戰爭,已經在山西陝西一帶站穩腳跟。
  • 歷史上真實的大唐玄甲軍,究竟有多強悍?3500人消滅十萬大軍?
    後來由於李世民及時趕到營救,對方的軍隊再厲害也肯定是招架不住的。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他帶兵逃回洛陽。根據史料的記載,當時李世民的軍隊就是歷史上記載的著名的軍隊「玄甲軍」! 當時的皇帝就在想他要怎麼才能控制住自己的勢力,由於當時在隋朝末年都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殺出重圍的有瓦崗軍、竇建德軍、王世充軍等一系列的軍隊。所以當時的皇帝迫切需要一個自己的強有力的軍隊來維護自己的政權和自己的政治勢力。
  • 皮甲、重甲、棉甲哪種更好用?明朝士兵這樣回應
    眾所周知,宋朝沒能掌控燕雲十六州,也就是之後明長城一帶,所以喪失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地理屏障,再加上宋人缺馬,宋軍的騎兵數量和質量是難以和北方的金、夏、元抗衡的,因此宋朝開始盛行重甲,以求用身著重甲的步兵去抗衡北方的輕騎兵,並製造出了許多著名的盔甲,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步人甲,但金人為了抗衡,組建了重甲騎兵鐵浮屠。
  • 唐朝曾滅國數十個,靠的並非純騎兵,而是步騎混合軍團
    但事實上,唐軍是合成化程度很高的軍隊,騎兵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兵種,其對外徵戰的戰績也多為兵種合成作戰下創造的戰果。只不過騎兵在斬首作戰和擴大戰果方面更為突出,以至於遮蓋了步兵的作用。 本文就根據歷史記載跟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 騎兵砍坦克?真實的波蘭軍隊沒這麼不堪,在波蘭戰役裡表現尚可
    如果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的波蘭軍隊,網絡段子總是層出不窮,其中一個最為著名的段子就是波蘭騎兵用馬刀砍坦克,說的是在波蘭戰役期間,波蘭軍隊的騎兵勇敢的用馬刀迎戰德國坦克,最後被德國裝甲部隊打的七零八落。當然了,熟悉歷史的人會知道這是個笑談,波蘭軍隊雖然說輸給德國人,可其作為歐洲軍隊,又曾經擊敗過蘇軍,怎麼也不會愚蠢到用馬刀去砍坦克。
  • 《長安十二時辰》裡,旅賁軍,右驍衛,龍武衛分別都是什麼部隊?
    圖1:《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龍武軍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出現很多唐朝時期的部隊名稱,像旅賁軍,右驍衛,龍武衛等等,那麼這些分別都是什麼部隊
  • 現代軍隊裡逐漸消失的兵種,公安軍落下帷幕,騎兵7次參加閱兵
    中國的軍隊是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許多平民百姓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都自願加入了這場戰爭,但是他們經歷過專業系統的訓練嗎?沒有,他們只是憑藉著一腔熱忱,拿起鋤頭鐵鍁當武器,與敵人殊死搏鬥。
  • 俄國人值得吹牛的一場戰役:死磕條頓騎士團,打破騎兵最強的神話
    其優勢在於他們的快馬和重甲,而抵禦他們的守軍,卻多為輕步兵。在重裝騎兵面前,步兵顯得是那麼的弱小。因此,在當時的東歐地區,流傳著步兵無法打敗騎兵的神話。誰也不會想到,就在楚德湖戰役中,這個神話被打破了。 為了擊敗俄羅斯人,條頓騎士團聯合了丹麥、瑞典的領主們,希望利用俄羅斯人內部爭鬥的疲軟時機,先拿下伊茲伯爾斯克,再陷普斯科夫城,接著一舉拿下諾夫哥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