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無錫古運河與眾不同的文化價值

2020-10-03 任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人創造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書寫著不同的故事。在大運河文旅博覽會開幕之際,這裡要說的,是南長街上看不到的東西。

無錫景

南長街雖然給現在的無錫帶來了遊客,帶來了網紅效應,但不過是滄海一粟,在歷史長河中,真正發揮作用的,並將在未來繼續發揮作用的,是古運河畔誕生的藝術,是古運河水流淌出的思想,是古運河兩岸的人民在治水過程中磨礪出的精神。

這些是大運河真正有價值的遺產,是肉眼看不到的,卻是無錫城能夠長盛不衰、不斷發展的基石、動能與力量。

不得不說,一座沒有藝術的城市,一定是沒有創造力的城市;一座沒有創造力的城市,一定是沒有生命力的城市。許多人以為創造力應該來自科技,應該來自工程師。但再先進的技術若找不到應用的場景,就是無用的東西;而我們的工程師雖然在讀書的時候是一群最聰明、最活潑、最有想像力的孩子,但經過了若干年教條灌輸之後,多數變成了缺乏想像力的機器人,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重要的是安全、可靠地實現所要求的功能,想像力此時反而變成了「危險」的導火索。藝術家則不同,藝術家不是為了實現某種功能而存在的,藝術家的價值在於天馬行空,在於隨心所欲,在於自由表達。

倪瓚作品

有著三千年歷史的無錫古運河,無疑為藝術的生長提供了一個特別的空間。自由流淌的河水,嫵媚秀麗的丘陵,遼闊平靜的太湖,飯稻羹魚的生活,處處體現的是自在與自然,所以,王羲之——這位在蜿蜒曲折的古運河塘街上成長的書聖,能夠隨機賦形,隨形賦法,寫下一個個飄逸流暢與閒適舒暢的文字……倪雲林——這位從小飽讀儒道佛經典的富家子弟,甘願在四十歲時散盡家財,浪跡太湖,與和尚、道士、詩人、畫家一起領悟山水精華,在作品中構建起一個個人與大自然生命融為一體的世界……

無錫的藝術成就,是可以傲視群雄的。不是因為吳冠中、徐悲鴻,也不是因為錢鍾書、王莘或李紳,而是中國最早的繪畫美學理論在這裡誕生。顧愷之的「遷想妙得」,並不是說胡思亂想,而是要求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把握對象的內在本質,讓靈感轉化為符合對象本質的完美藝術形象……這種本質到哪裡去尋找?到自然中,到日常生活的空間中……

顧愷之作品

遷想,然後妙得。這是古運河對無錫這座城市的惠贈。然後,古運河帶來了楊時,帶來了「愛人」、民貴、寬政的思想,然後有了「讀書、講學、愛國」的濟世救民的實學思想,灌溉出經世致用的城市靈魂,成為明清以來無錫人共同遵守的價值追求,於是有了實業救國、科技救國的行動,奠定了今天的工商城市地位。

這種價值追求一直發揮著作用,「治水」就是三千年來無錫人始終在做著的一件事情。治水興利,從古至今,從未放棄,磨礪出震古爍今的古運河精神。

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渤公能夠化身「豬婆龍」,拱開犢山門,使得五裡湖成為梁溪與太湖間的天然蓄水湖,從此梁溪兩岸成為鳶飛魚躍、五穀豐登的魚米之鄉。

五裡湖

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泰伯會剪短頭髮、刻畫其身,插秧捕魚,開溝挖渠,留下了「一瀆九涇」(一瀆為伯瀆,九涇為伯瀆兩側的香涇、洋涇、龍涇、梅涇、界涇、毛家涇、跨長涇、鴨沙涇、嘯傲涇九條支河),造福鄉民三千年。

因為有了這種精神,雖然明嘉靖四十年運河暴漲,舟行入民居;萬曆十五年太湖驟漲,周邊數百裡一望成湖;清康熙四年太湖結冰,運河不通舟楫一月有餘;民國二十年河水猛漲,低田被淹;1991年連降暴雨,沿河居民家家受淹……但是,無錫人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創造了今天的平安、富庶和幸福的生活。

無錫古村

在這樣的日子,無錫人是應該聽一聽《二泉映月》的。因為這不是一首個人的悲歌,而是一首「弦河之歌」,一首「古運河之歌」。在那深邃、滄桑而又柔美的旋律中,既有運河水的溫婉與柔韌,又有一股深沉的力量,一股向前的力量,一股「發展就是硬道理」的力量,推動這座城市一路向前,走向更加美好的遠方……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在《二泉映月》的琴聲中品味不一樣的無錫古運河
    ,但不能稱之為古運河;雖然這把「琴弓」前後耗費了三十年,但相對無錫古運河三千年的歷史而言,太年輕了!無錫古運河的文化內涵及其價值,必須到歷史中,到真正的古運河邊去尋找。談及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多數沿河城市離不開的主題是漕運。但對於無錫來說,運河的誕生無關於漕運,而是一項民生工程。三千多年前,泰伯來到梅裡,南面是浩瀚的太湖,時常有洪水泛濫;西北是無邊的芙蓉湖,被「綿延的丘陵」包圍;東南是成片的湖蕩沼澤,陸路難覓;東北方向是汪洋大海,是一個理想的洩洪通道。
  • 無錫:悠悠古運河 灼灼四碼頭
    只是到了隋朝,為了運輸的需要,把原先的江南運河進行了疏浚和拓寬,才有了現今人們看到的古運河。   無錫城區段的古運河,自北面的吳橋起,至南門外的下甸橋,全長約11公裡。這短短的11公裡,卻濃縮了古運河歷史的精華。河道寬敞處,猶如江面;河道狹窄的地方,兩岸居民隔著河邊的窗戶,可以相互說話。因而無錫古運河,也被譽為「江南水弄堂」。
  • 夜遊無錫古運河 感受獨特的江南水文化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9日訊 (記者 侯彥方) 無錫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它北接長江,南達太湖,全長四十多公裡,縱貫無錫城區。這條河不僅是無錫最早的人工河,應該說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運河了。24日,「創新無錫幸福無錫」大型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無錫,中國經濟網記者與大家一起乘坐春申號遊船,帶您欣賞美麗的無錫環城古運河夜景。     環城古運河位於無錫市中心城區,自黃埠墩起到南長橋環城一圈,全長11公裡,2007年7月本著「以人為本,以水為魂,以文為根」的創作概念,再塑城市歷史空間架構,保護和修復「四門八區」的格局。
  • 無錫:這套「組合拳」為千年古運河「美顏」
    近日,記者來到無錫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南長街。水上,一條條古色古香的遊船或停靠在修葺的碼頭,或穿行在清澈的古老運河內;岸上,昔日河道兩側的工廠、學校、醫院等早已遷出,變成一座座工業遺址和民間工藝博物館,成為了中外遊客眼中「神奇的旅遊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把古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讓古運河重生。」
  • 無錫:這套「組合拳」為千年古運河「美顏」
    近日,記者來到無錫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南長街。水上,一條條古色古香的遊船或停靠在修葺的碼頭,或穿行在清澈的古老運河內;岸上,昔日河道兩側的工廠、學校、醫院等早已遷出,變成一座座工業遺址和民間工藝博物館,成為了中外遊客眼中「神奇的旅遊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把古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讓古運河重生。」
  • 無錫:打好保護利用「組合拳」,讓千年古運河「活起來」
    11月23日,記者來到無錫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南長街。水上,一條條古色古香的遊船或停靠在修葺的碼頭,或穿行在清澈的古老運河內;岸上,昔日河道兩側的工廠、學校、醫院等早已遷出,變成一座座工業遺址和民間工藝博物館……成為了中外遊客眼中「神奇的旅遊」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把古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讓古運河重生。」
  • 2014無錫清名橋古運河民俗燈會 展示「魅力無錫」
    美輪美奐、流光溢彩的燈組展示,充滿時尚感的創意競賽,充滿挑戰的「智慧燈謎」精彩,COSPLAY聖衣爭奪賽……2013年12月20日-2014年2月14日期間上演的「魅力無錫·活力南長」2014無錫清名橋古運河民俗燈會,以「中國年、無錫風」為特色,營造春節期間最具「年味」的地方,打造歡樂祥和的新春民俗節慶品牌,也成為年末新春錫城市民感受新年的一個好去處。
  • 無錫:悠悠古運河 灼灼四碼頭
    只是到了隋朝,為了運輸的需要,把原先的江南運河進行了疏浚和拓寬,才有了現今人們看到的古運河。   無錫城區段的古運河,自北面的吳橋起,至南門外的下甸橋,全長約11公裡。這短短的11公裡,卻濃縮了古運河歷史的精華。河道寬敞處,猶如江面;河道狹窄的地方,兩岸居民隔著河邊的窗戶,可以相互說話。因而無錫古運河,也被譽為「江南水弄堂」。
  • 孕育無數文明的古運河,無錫古運河
    無錫古運河距離不是很長,不過每一段都有特色,每一個細節都有江南水鄉的味道。周邊環境:靠近無錫體育公園、朝陽廣場、南禪寺比較知名的商業區都在附近,周邊住宿也非常方便,如家、漢庭、7天這一類的連鎖酒店遍布這個地區。建議遊玩時間2~3小時,感興趣的可以坐遊船遊覽。
  • 江南最美的水鄉風情,無錫古運河,「千裏運河獨一環」的秀美奇觀
    無錫是一座充滿溫情和水的城市,無錫人熱情好客,而古運河讓無錫多了一份柔情似水。無錫古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段,它北接長江,南臨太湖,凝聚了無錫三千年風雨歷史,交織著水鄉古樸醇厚的民風民俗,留下了江南古運河最秀麗、最為獨特的景觀。
  • 無錫古運河水上遊南北貫通
    隨著京杭大運河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地運河旅遊再度興起,無錫也於2009年起恢復古運河旅遊。  自此以來,乘坐遊船飽覽無錫古運河的人文風光和日新月異的無錫城市風貌已成為很多市民和中外遊客的大愛。
  • 無錫:打好保護利用「組合拳」,讓千年古運河「活起來」
    在運河城市中,無錫是較早就對古運河實施全面保護。上世紀70年代,隨著無錫產業和經濟快速發展,考慮到古運河的水運承載力,無錫舉全市之力,開挖了一條可以供大型船隻來往的環城新運河,給南北物資輸帶來極大便利,替代江南古運河水運與水利的重要樞紐地位。
  • 無錫:打好保護利用「組合拳」,讓千年古運河「活起來」
    11月23日,記者來到無錫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南長街。水上,一條條古色古香的遊船或停靠在修葺的碼頭,或穿行在清澈的古老運河內;岸上,昔日河道兩側的工廠、學校、醫院等早已遷出,變成一座座工業遺址和民間工藝博物館……成為了中外遊客眼中「神奇的旅遊」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把古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讓古運河重生。」
  • 無錫古運河,大水塔下的詩與遠方
    不期而遇的一場霧,深鎖江南古運河。要是你在這個連續了快一周的晨霧天氣裡,來到無錫古運河,站在岸邊,眺望著世界文化遺產「清名橋」,竟然發現已經屹立於運河上四百多年的石拱橋,忽隱忽現,猶如進入夢裡一般。全長1797公裡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的涿郡,南至浙江的餘杭,其間唯一從城市中穿流而過的,就在江南的無錫。從前,古運河上鮮有橋梁,兩岸民眾過河都是依靠擺渡船。明朝萬曆年間,無錫的兩位富豪捐資興建了一座「清名橋」。清名橋是一座單孔的石拱橋,橋的東面有46級臺級上橋,西面有43級臺級下橋。古運河上來往的船隻,則從橋洞下面穿梭而過。四百多年來,石拱橋依然堅守於古運河上。
  • 無錫:這套「組合拳」為千年古運河「美顏」_中國經濟網——國家...
    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思路和方法,深入挖掘和傳承運河歷史文化遺產,做到保護修復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大運河沿線城市提供「無錫經驗」「無錫模式」。  無錫「水弄堂」有著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  水港小橋多,人家盡枕河。無錫古運河起點位於老北門外「黃埠墩」,終點是古運河清名橋景區。
  • 傳承民俗文化 無錫千年古運河再現老字號一條街
    傳承民俗文化 無錫千年古運河再現老字號一條街 2014-05-28 19:27:07孫權 攝   中新網無錫5月28日電(孫權)暢遊清名橋,尋味南下塘。28日,在無錫千年古運河畔,憶秦園、世泰盛、陸稿薦、張小泉、惠山泥人、謝馥春、朱府銅藝等著名老字號商鋪集結亮相南長區南下塘老街,傳承民俗文化的老字號店鋪與古運河歷史遺韻交織,再現江南版清明上河圖盛景。
  • 陪你去看無錫古運河
    無錫古運河頗有來歷,它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北接長江,南達太湖,全長四十多公裡,縱貫無錫城區。無錫市的古運河段以吳橋經西水墩、南門至清名橋這長約6公裡的河段最具江南水鄉風情。清名橋位於南門外的古運河與伯瀆港交會處,是古運河無錫段的最佳景點。
  • 老南長,古運河,無錫人的「心肝頭」
    約1950年代無錫古運河,遠處為清名橋身為無錫城區主體一部分的南長區,形成於1958年,2015年合併至梁溪區,雖說「南長區已不再」,但運河風光卻是抹之不去的。以太湖廣場、南禪寺、清名橋為支點的南長,或許不再是此前聞名遐邇的商業中心,但對於無錫這座城來說,古運河旁的南長,是無錫最難割捨的情愫。波光粼粼,碼頭林立,黛瓦白牆,水弄堂韻味仍在,水質清澈,遊魚可數。
  • 山水半城 無錫古運河夜景如畫
    中安在線訊(記者:符秀雲)   11月24日「創新無錫幸福無錫」大型網絡媒體採訪活動正式啟動,同時網媒才採訪團一行參觀了已有三千年歷史的無錫古運河,領略「江南水城」的美景。         無錫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它北接長江,南達太湖,全長四十多公裡,縱貫無錫城區。
  • 千年運河古韻 無錫清明橋古運河(圖)
    夜色下的古運河聚集著工業遺存、特色祠堂群、工商文化等歷史遺存的無錫「古運河」在列入國家申遺後備名單後,變身為無錫一條旅遊文化的「黃金水道」。這條無錫的「母親河」已成為展示無錫江南水鄉風韻、體現文化遺產保護的旅遊風光帶和遊客嚮往的旅遊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