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閻良警民接力救助腿骨折落難的瀕危鳥類「黃嘴白鷺」

2020-12-14 陝西法制網

2019年11月17日上午,閻良分局閻良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在西安市閻良區鳳凰街辦斷垣村的魚池邊發現一隻受傷的水鳥。值班民警張勇剛、王延安立即趕到現場,經現場查看,發現群眾所報稱的受傷水鳥,是一隻因受傷落單的黃嘴白鷺,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閻良境內出現系過境夏候鳥,目前因一腿部受傷不能飛行,如果不及時進行救治將會死掉。民警立即聯繫閻良區農林局相關部門進行求助。當天下午3時許,受傷的白鷺被民警安全移交給閻良區農林局主管人員,由農林局派專車將受傷的白鷺送到周至縣樓觀臺陝西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進行治療!

黃嘴白鷺(學名:Egretta eulophotes),也叫白老、唐白鷺,珍稀水禽,中型涉禽。體長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雄羽色相似,通體白色。嘴、頸、腳均長。夏季嘴橙黃色,眼先藍色,腳黑色,頭頂至枕部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叢狀羽冠;背部、兩戶生有蓑狀長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端,前頸基部的蓑羽垂至下胸。趾有四個,黃色,三前一後;前後趾位於同一平面上,前趾基部有蹼相連。冬季嘴暗褐色,下嘴基部黃色,眼先黃綠色,腳亦黃綠色,背、肩和前頸無蓑狀長羽。虹膜黃色,爪黑色。

棲息於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以魚、蝦和蛙等為食,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

主要繁殖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朝鮮、韓國和中國的東部地區,越冬地主要在菲律賓、馬來半島、新加坡、蘇門答臘和越南等地。

已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976年,中國鳥類學家鄭作新報導,黃嘴白鷺在中國分布於東北的旅順和鴨綠江、山東青島、江蘇東海、沙衛山島、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島、西沙群島以及臺灣等地。黃嘴白鷺曾經是南部沿海地區常見的夏候鳥,但隨著人為的幹擾,棲息地的日漸縮小,黃嘴白鷺的數量也越來越少。1990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表明,1992年在中國見到143隻黃嘴白鷺,在東南亞見到448隻,總計591隻。

棲息環境

黃嘴白鷺棲息於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澤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鹽田和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晚上則飛到近岸的山林裡休息。常一腳站立於水中,另一腳曲縮於腹下,頭縮至背上呈駝背狀,長時間呆立不動,行走時步履輕盈、穩健,顯得從容不迫。

黃嘴白鷺分布範圍:全球性瀕危。繁殖於北朝鮮西部沿海島嶼及中國東部、遼東半島部分島嶼。越冬主要在菲律賓,極少至婆羅洲及馬來半島。

中國分布:於東北南部旅順、鴨綠江,山東、江蘇、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均為旅鳥或偶見種類。在遼寧東溝、金縣、大連、旅順(蛇島、海貓島)、長海縣(廣鹿島),河南信陽、大別山北坡和淅川丹江口水庫,江蘇連雲港和蘇州以及廣西北部灣北部沿海地區,為夏候鳥;浙江溫嶺、瑞安、文成、洞頭、樂清,內蒙古赤峰為旅鳥。

主要分布省份: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廣東、廣西、海南、臺灣、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升金湖、內伶仃島--福田、東寨港紅樹林、董寨鳥類、雞公山、興凱湖、萬江河大鯢、東洞庭湖、莫莫格、鹽城國家級珍禽、蛇島--老鐵山、雙臺河口、達裡諾爾鳥類、榮成天鵝湖、蘆芽山、靈空山、歷山、瀘沽湖(雲南)、衡水湖溼地和鳥類、南靖南亞熱帶雨林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長白山、大別山、五指山、石臼湖

國外分布:於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緬甸、泰國,主要越冬地在菲律賓巴拉望、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印度尼西亞的佔碑及南蘇門答臘。

致危因素

黃嘴白鷺在全世界迅速減少的原因:一是沿海灘涂養殖業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對繁殖地及溼地的過度開墾和越冬地的海岸開發,使黃嘴白鷺的棲息地遭受嚴重的破壞;二是在黃嘴白鷺的繁殖產卵季節,趕海的漁民及外地遊客經常上島觀光和撿拾鳥卵,使黃嘴白鷺無法完成繁殖活動;三是19世紀末,人們採集、買賣黃嘴白鷺的絲狀羽毛,大量捕殺造成黃嘴白鷺的數量急劇減少,至今不能恢復元氣。

編輯:鄭黎波

相關焦點

  • 相隔十年,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林蔭 陳什旺)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人員先後在珠海市橫琴島和金灣區三灶發現了珍稀水鳥黃嘴白鷺,這是距2010年4月首次記錄後,黃嘴白鷺再次現身珠海。一個月內,共發現3隻黃嘴白鷺,這在珠海市鳥類監測歷史上也是首次。
  • 白肩雕、小青腳鷸、黃嘴白鷺加入儋州灣「朋友圈」!
    近日,市公益林護林員在儋州灣拍攝到全球瀕危鳥類白肩雕1隻、小青腳鷸2隻、黃嘴白鷺1隻。其中,白肩雕是海南省首次出現並被拍攝到,在此之前從未有過資料文獻記載,此次發現也刷新了我省鳥種記錄。中國郵政郵票中的白肩雕在歐洲,白肩雕被視為王權象徵據介紹,白肩雕國內主要繁殖地在新疆,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物種。白肩雕身高70cm-90cm,展翅之後長度2米左右。
  • 市民目擊:驚現瀕危野生動物黃嘴白鷺棲集萬綠湖
    黃嘴白鷺也叫白老、唐白鷺等,是一種中型涉禽。它披著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而文雅。 黃嘴白鷺曾經是我國南部沿海常見的夏候鳥,特別是在廣東汕頭到福建福州一帶的海岸較為普遍。但是,由於環境的破壞和人為幹擾,特別是由於它的純白色毛狀羽和蓑羽是極為貴重的裝飾品,每年獵取的數量都很多,所以近來種群數量有明顯下降。致使它的種群數量日趨減少,已經變得非常難得一見了。
  • 【平安杞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落難 警民聯手及時救助
    【平安杞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落難 警民聯手及時救助 2020-11-25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重返莊河
    本報訊 記者王繼富報導 隨著氣溫的升高,在莊河市繁衍後代的世界瀕危物種黑臉琵鷺來到了它們北方的家——石城鄉形人坨子,開始長達近8個月的繁殖地生活。  近年來,莊河市野保部門不斷加大瀕危鳥類保護力度,每年春季,野保站工作人員在黑臉琵鷺飛抵之前,深入北部山區為黑臉琵鷺撿拾築巢、補巢所需的巢材,而後再運送到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繁殖的形人坨子和元寶島上,為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等瀕危鳥類築巢提前「備料」。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實錘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此前已發現帶衛星跟蹤器的黃嘴白鷺反饋的路徑經過湛江,但湛江本地一直沒有確切的目擊記錄,這次目擊和影像資料的收集對於湛江鳥類保護工作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記錄。」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是保護級別最高的白色鷺鳥
    受訪者供圖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林蔭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
  • 織裡驚現一隻受傷白鷺,而他……
    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一場十年的等待 鳥明星黃嘴白鷺意外現身
    黃嘴白鷺闖入鳥友「唐唐媽」(網名)的相機鏡頭時,也沒有任何預兆,以至於大家差點錯過了它所帶來的驚喜。    4月23日,海口東寨港溼地的灘涂上,海南觀鳥會的會員「唐唐媽」偶然間拍攝到了一隻水鳥,後經確認是黃嘴白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此次發現,也是海南近十年來對黃嘴白鷺的第二筆確切的記錄。
  • 世界瀕危物種白鶴遷徙途中凍傷 警民合力救助
    世界瀕危物種白鶴遷徙途中凍傷 警民合力救助 2020-12-09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白鷺、黃嘴白鷺、褐翅鴉鵑…快來選出您身邊最熟悉的鳥兒!
    小白鷺、黃嘴白鷺、褐翅鴉鵑……這些鳥都是我們身邊的「鄰居」,但哪一種最讓廈門人熟悉?前日,市觀鳥協會正式開啟2020年廈門市「愛鳥周」的「雲觀鳥」活動,評選市民身邊最熟悉的10種鳥類。今年3月25日至31日是第38個福建省「愛鳥周」,受疫情影響,今年在線上舉行「雲觀鳥」活動。
  • 常德警民和救助站愛心接力 救助折翅小白鷺
    警民和救助站愛心接力,全力救助   紅網常德站4月12日訊(通訊員 田思琴)4月11日凌晨3時許,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德山分局接到恆安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值班人員報警求助,稱在其公司廠區內發現一隻疑似國家保護動物的白鳥
  • 國家瀕危動物雕梟落難蘄春
    圖為蘄春發現 武漢檢查 徐州手術 菏澤放飛圖為受傷的雕梟圖為拍片顯示雕梟左腿骨折圖為醫生為雕梟手術圖為植入雕梟腿部的接骨板楚天都市報記者梁傳松一隻幼年雕梟疑在捕食時左腿骨折,在蘄春縣意外被人發現,為保護好這隻國家瀕危動物,一場跨越三省的救助行動開始上演:從蘄春運到武漢,再到徐州手術,再轉到山東菏澤護理
  • 50多隻黃嘴白鷺現身青海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50多隻黃嘴白鷺現身青海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2018-10-27 09:10:00來源:央廣網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來源標題: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3女2男,5名調查員泡在冰冷的海水裡,肩挎相機,手拿望遠鏡,苦苦尋找越冬水鳥。這是1月16日下午2點,記者在文昌市會文鎮南興村海邊看到的一幕。
  • 長安警方救助多隻野生動物 警民攜手共同守護秦嶺生態環境
    長安警方救助野生動物為全面推進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活動,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衛士,一個多月以來,公安長安分局救助或查獲多隻野生動物。7月14日,公安長安分局向媒體通報了其中部分案例,希望能繼續警民攜手,共同守護秦嶺生態環境。「小鹿」誤入農戶跌入糞坑 警民攜手救助放歸6月4日10時許,公安長安分局楊莊派出所接到高山廟村民張偉報警稱,有一隻「小鹿」闖進自家院子裡且頭部輕微受傷。
  • 大同市:草原雕寶寶「落難」 眾人接力救護
    一隻1歲多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草原雕,不知何故左翅失去了飛羽,於近日「落難」廣靈縣,幸得一位村民發現,後經過駐村工作隊員、縣野生動物保護部門10餘天的接力救助,這隻小可愛的體力逐漸得到恢復。草原雕近年來數量稀少,2012年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珠江上有個原生態公園,每年吸引上千隻白鷺越冬,被譽小鳥天堂
    灰鷺、花鷯哥等多種野生鳥類,數量過千隻,以白鷺為主,一早一晚,鷺鳥翔鳴,蔚為壯觀。近日,這裡還發現了國家級瀕危鳥類——黃嘴白鷺!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在中國,該鳥種約有1000隻,在廣東估計約有100隻。據攝影愛好者介紹,長期觀察後估計,島上的黃嘴白鷺成鳥目前大約為6隻。
  • 瀕危動物飛貓溜進湖北一超市覓食 警民聯手救助
    瀕危動物飛貓溜進湖北一超市覓食 警民聯手救助 2017-08-28參與互動    瀕危動物飛貓溜進利川一超市覓食
  • 珍稀鳥類黃嘴河燕鷗現身雲南盈江
    (尹以祜 攝)  人民網盈江12月24日電 12月22日,3隻黃嘴河燕鷗現身雲南省盈江縣大盈江流域。  據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盈江分局副局長左常盛介紹,目前觀測到這個3隻黃嘴河燕鷗是遷徙來到盈江縣準備繁殖的,這也是目前國內能夠觀測記錄到的野生黃嘴河燕鷗種群數量。  黃嘴河燕鷗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近年來,該物種僅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的大盈江流域有國內唯一的記錄。經過連續多年的持續觀察發現,每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這段時間,黃嘴河燕鷗會陸續遷徙至大盈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