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魔盒」、「超值福袋」、「許願禮盒」……它們,都被統一稱為「盲盒」。
最近,各個二手交易平臺、甚至是一些淘寶商戶,都在售賣盲盒,價格高低不等,有的聲稱只需19.9-288元,就有機會從上面這些好聽名字的盒子中,開出價格幾千元的蘋果最新手機,甚至是更加高昂珠寶玉器等物品。
「盲盒」到底能不能開出上述這些物品?如果能,這些東西又是從何而來?為什麼又會突然出現「盲盒」這一詞?這樣的買賣行為是否合法合規?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開獎「盲盒」
幸運魔盒」裡面是什麼?
那這些號稱絕對物超所值的快遞裡,是否真的能開出令人驚喜的電子產品或者珠寶玉器?7月25日,記者分別以19.9元的價格,通過閒魚APP,在名為「丹楓迎秋188」的商戶處購買了三款名為「幸運盒子」的產品。
購買前,記者在與商戶的交談中,發現了以下幾個細節。
記者:「這個盒子真的能夠開出手機嗎?」
商戶:「具體我不太清楚,但是很多買了的人都說開出了手機。」
記者:「盒子裡的東西是你們自己生產還是?」
商戶:「百分百中獎,裡面都是手機、數碼產品、生活用品,隨機的。」
對於商品的來源,該商戶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表示,「禮品盒都是禮品公司包裝的,我們只是代理。」
記者發現,該商戶的產品從19.9元到288元不等,並且被備註各種標籤,例如「19.9元華為P30」、「59.9元許願雙倍蘋果手機」,在288元一欄,商戶聲稱,一定能從蘋果手機、平板電腦、無人機任意一種。
是否真如商戶所說?
抱著「開獎」的心態,記者拆開了購買的三個包裹。兩個包裹中,一個是小型滑鼠墊,另一個則二手的蘋果充電線,第三個包裹,記者則開出了一款普通的女性化妝品,通過對應款式,記者在淘寶APP發現,三款產品的價格分別為1.9元、1元、5元。
在賣家評價頁面,「txx3」的網友表示,「假的,本以為可以中,買了300元,最後開了40元的價值不到。」
不過也有一位名為「千裡**緣」的買家評論稱:「運氣很好!中了一個蘋果8和一個數位相機。」但從7月25日至記者發稿,記者聯繫了該買家七八次,都沒有聯繫上。
解碼「盲盒」
箱子從哪來來?是「產業」還是騙局?
記者以「福袋」「盲盒」為關鍵詞在「閒魚」上檢索發現,平臺上有多名用戶發布有關商品,其發布的商品詳情介紹圖片上,有的能清楚看到快遞單號所對應的條形碼及收件城市代碼。
價格方面,參差不一,有高達數百元的,也有低至一兩塊錢的,但郵費需自理。
無論「快遞盲盒」的價格多少,賣家們均在介紹中強調:「隨機盲盒,可開出美妝、食品、服飾鞋帽,全憑運氣但物超所值。」這也意味著,買家只需要支付十幾元相當於郵費的價格即可獲得「物超所值」的「福袋包裹」;也有買家許願稱,希望能買到蘋果手機二代、最新款筋膜槍等高價值商品。
那麼,這些所謂的「幸運盒子」「快遞盲盒」從哪來?記者通過各類商戶詢問,但並未得到直接回應,但記者從重慶市江北區紅旗河溝一快遞點快遞員口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該圖來源於網絡)
據這位快遞小哥介紹,這些快遞大多來自快遞代收點或自營快遞站,由於快遞信息不完整無法投遞或長時間存放後依舊無人籤收,並且無人回收,就成了無人認領的棄件,為給快遞站騰出空間才被放到網上售賣。
隨後,記者聯繫到重慶江北區以及南岸區兩名小區內的快遞點負責人, 他們表示,並未有這類說法,無人籤收的快遞,都會通過箱子上的聯繫人進行反覆聯繫,實在沒有聯繫人或者聯繫不到,也全部都會按照相關流程退回。
圖:南岸區二塘路一快遞點
一名快遞點負責人告訴記者,「沒必要這樣做,這麼做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但不排除有一些小區物流體系不成熟的,出現快遞點自己疏忽或是刻意造成的情況。」
盒子究竟從何而來?從「一線」的「他」口中,或許能夠得到一些「消息」。
在收取快遞盒的過程中,記者聯繫到負責運送本次幾個「盲盒」的快遞員陳杰,也得到了不一樣的答案,「我們也只是猜測,不排除快遞點不合法的操作,但是這個需要證據,也有可能是一種商業營銷賣東西的手段吧。」
陳杰表示,快遞在攬收發出前會統一掃描,張貼在包裹上的電子面單上會註明商品類別,有經驗的快遞員也能分辨包裹內商品基本價值,「如果收件人發現貴重物品丟失,會申請包裹賠付。因此,即便真是無人認領的快遞包裹被以盲盒名義進行銷售,抽到手機、平板電腦也是微乎其微。」
快遞規定
私自轉賣他人快遞將受處罰
目前的兩種猜測,具體答案也無從得知,真正是何原因,也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檢查以及得到明確的證據。
但如果是出售他人快遞是否涉嫌違法,我國法律明令禁止隱匿、倒賣他人快遞的行為。《快遞暫行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或者非法檢查他人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前款規定行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應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一些快遞盲盒上還會留有買家及賣家清晰的姓名、電話、住址等私人信息,販賣快遞盲盒的相關主體還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一旦這些快遞及其包裹上所附帶的個人信息被人惡意使用,會危及寄、收件人的安全。郵政管理部門及各網絡平臺應當對「快遞盲盒」進行調查,保證快遞行業健康發展。
重慶方面,《重慶市郵政條例》第30條明確規定:郵政企業對無法投遞的郵件,應當退回寄件人。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信件,自郵政企業確認無法退回之日起超過六個月無人認領的,由郵政企業在郵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截至發稿,記者發現以「無主快遞」、「快遞盲盒」為關鍵詞,仍然可以在各類二手交易平臺APP上搜索到相關商品,個別賣家仍在以「盒子」、「福袋」等名義出售此類商品。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