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電影發展史,一座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橋梁

2020-12-19 十大華語電影

作為華語電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臺灣電影與大陸電影、香港電影一樣共同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髓,並以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而成為了華語藝術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它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沿著特定的軌跡發展,孕育出不少經典佳作,並一直將獨特的文化魅力傳承至今。

如今的我們對於臺灣歷史所知甚少,對臺灣電影文化的了解甚至不及對香港的百分之一,除了與香港電影金像獎齊名的臺灣電影金馬獎之外,臺灣電影的起點、輝煌與轉型我們一無所知。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由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華語萬映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海峽兩岸暨香港「十大華語電影」評選活動,希望可以促使大陸(內地)、香港、臺灣三個地區的電影文化相互交流,使華語電影能夠取三個地區之長處,共同實現華語電影中國夢。

1925年是臺灣電影正式發展的元年,由劉喜陽等人創辦的「臺灣電影研究會」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誰之過》標誌著臺灣電影萌芽階段的起點,但到了1931年,日治時期的臺灣電影受到了嚴重打壓,甚至禁止拍攝人員在電影中使用中國語言,試圖從根源上扼殺臺灣對於祖國的文化認同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臺灣電影終於艱難地挺進了成長時期,政府也接管了日方的電影製作機構「臺灣映畫協會」與「臺灣報導寫真協會」將其合併為「臺灣電影製片廠」。

此後,由徐欣夫創辦「萬象影片公司」拍攝了臺灣光復後的第一部故事片《阿里山風雲》,此片的幕後人員與創作團隊皆成為了臺灣影壇的中堅力量,在臺灣電影的成長階段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到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臺灣重要的影視製作基地,許多來自香港的電影公司也開始進軍臺灣電影市場,通過獨立拍攝或合作拍攝的方式催生出大批優秀影片,也成為了臺灣電影發展的重要契機。

而真正標誌著臺灣電影飛騰發展的是60年代已初具規模的臺語片,如何基明導演的抗日影片《青山碧血》、《血戰噍吧哞》和張英導演的兒童片《小情人逃亡》,這些電影在當時全都取得了票房與口碑上的成功。

到了1963年前後,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改變了當時的臺灣製片方針,提出了「健康寫實主義路線」,既「儘量發揮人性中之同情、關切、原諒、人情味、自我犧牲等美德,使社會振作,引導人人向善,走向光明。」這一方針的提出徹底改變了臺灣國語片的發展方向,摒棄了藝術中的糟粕而走向了真正的藝術之路。也因為這一時期臺灣經濟的飛速發展,臺灣電影金馬獎評選活動舉辦了第一次電影盛會,終於迎來了臺灣電影創作的黃金時期。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後,以瓊瑤原著改編的浪漫愛情片成為了臺灣電影的新寵,被稱之為「金童玉女」的青春偶像形象也就此產生,並鑄造了臺灣自己的明星文化,而在這一時期,武俠影片也是另一大片種,1975年臺灣武俠片《俠女》更是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綜合技術大獎」。除此之外「尋根思潮」興起使得部分心念祖國的同胞們開始嘗試「不忘祖國、不忘祖宗」的主題創作。

到了80年代之後,臺灣電影進入了低谷期,迫使當時的臺灣影壇開始啟用青年導演來進行電影創作,「新電影運動」也就此展開,這些新晉導演以反思意識開始敏銳地審視社會,大膽地直抒對於社會的意見與看法,對於人生的領悟與見解,尖銳地表現了經濟飛速發展所造成的精神病態。

到了90年代之後,臺灣影壇迎來了一位書寫歷史的導演——李安,並被稱之為臺灣電影復興的新希望,他以中西結合的電影理念不但包攬了國內外各項大獎,更是為華語電影打開世界市場做出了突出貢獻。此後的臺灣影壇開始與大陸產生了合作與碰撞,更是加強了兩岸之間的融合與促進,而臺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與大陸電影金雞獎也並稱為三金獎被眾人熟知。

海峽兩岸暨香港「十大華語電影」評選活動,正是基於加強三地交流與互補的理念,希望可以通過自身力量,使得「華語電影」這個概念不斷地完整、豐富起來,為了華語電影走向世界而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十大最強華語電影,這才是電影!
    十大最強華語電影,這才是電影!最近幾年國產電影或者說華語電影一直難有佳片產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太過於浮躁。中國亟需有世界影響力的電影作品。那麼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優秀的電影?一起來看看吧!《臥虎藏龍》中國首部走向世界的華語武俠巨製《臥虎藏龍》是由李安執導的武俠動作電影,講述一代大俠李慕白隱退江湖的舉動實際卻是惹來更多的江湖恩怨的故事。臥虎藏龍的開創意義,在於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武俠文化,向世界深刻展現中國人的傳統人格魅力,他直接促使了中國以英雄、十面埋伏、無極等為代表的國產大片時代的產生,對於華語電影的意義空前。
  • 電影發展史:從黑白走向彩色的電影世界,你知道多少?
    至此結束了我國電影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二、無聲到有聲默片在當下屬於比較特殊的展現形式,但在電影市場初期都是無聲電影播放。較為出名的是國外的《卓別林》系列電影。而在我國,1931年上映的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至此開啟我國電影的有聲時代,到1935年,才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 以香港影星的崛起經歷,談香港電影的發展史
    以製作精良著稱的香港電影一直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先驅者,無論在藝術呈現還是專業水平上都一度代表著華語電影的最高水準,也是華語電影史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璀璨篇章。二十一世紀開始,隨著金融風暴對香港經濟的影響,香港影壇也開始產生了動蕩,老導演的轉型失敗和江郎才盡,以及香港影壇的後繼無人全都使得香港影業變得萎靡不振,在此之後,作為影業巨頭的嘉禾公司被內地橙天娛樂所收購的消息突然傳出更是雪上加霜,但無論如何,香港電影的輝煌發展對於華語電影走向世界都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 今晚將拿到臺灣電影至高榮譽的這位影人,才是一位華語電影的俠隱大神
    臺灣新電影初期最重要的作品《兒子的大玩偶》之《蘋果的滋味》一段中,有一個表現臺北破落棚戶區的段落,當時臺灣某個影評人寫信「揭發」這個鏡頭如果送到國際上放映,會讓臺灣丟臉,導致該片被發回重審好,我們來聊聊這位低調得可以,卻對華語電影,尤其是華語電影的產業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大神吧陳國富出生於臺中,家裡是賣皮鞋的,他高一就退學去學機械,很早就在社會遊蕩。
  • 他是華語影壇真正的大師,讓世界看到了「臺灣電影」
    今天是臺灣導演楊德昌去世十周年紀念日,對於整個華語影壇,他可謂是屈指可數稱得上「大師」的導演,可以說,沒有「楊德昌」,就沒有今天的「臺灣電影」。  他不僅獲得過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大獎,同時也是80年代臺灣新電影運動的領導人,他和侯孝賢、吳念真等當時的電影人一起,追求獨立創作,以紀實的風格和更貼近真實的社會現況來描寫普通人,開啟了臺灣電影的新時代。  他的作品從未離開過「臺灣社會」這個大環境,總是給人以深刻的寓意和強烈的社會意識,因此也被稱為「臺灣社會的手術刀」。
  • 中國電影雄起了?華語影片票房佔IMAX三成,走向世界道阻且長
    其中,華語影片票房佔IMAX China國內總票房的30%,較去年增長24%。IMAX China主席理察·葛爾方表示,2018年是IMAX在中國市場史上票房表現最佳的一年,回顧過去6個月的業績,「我們的票房表現和整個影院網絡創收能力一直攀升,為IMAX在中國迎來大片雲集的2019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十大華語電影出爐 《老炮兒》擊敗「聶隱娘」奪冠
    當天,陶玉玲、謝芳、翟俊傑、侯耀華、嶽紅、溫兆倫、方青卓等兩岸三地的電影人到場助陣。據悉,此次表彰盛典將於10月27日在深圳舉行。 《老炮兒》力壓「捉妖記」領銜華語電影 申奧片「腫瘤君」落選     「十大華語電影」由37位著名影評人參與初評,12位兩岸三地具有權威性的電影人擔任終審評委,以記名投票的方式評選產生。
  • 曾引領華語電影風潮的臺灣本土電影人,今何在?
    回顧李安近三十年的電影歷程,其電影生涯的開端必然與80、90年代的臺灣電影密切相關。如果說,在內地80、90年代是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相繼發力的時期,同期在臺灣地區,也是臺灣新電影、臺灣新新電影交相輝映的時代。如今三十年,甚至四十年過去了,你會驚喜地發現,當年引領新浪潮的那撥電影人,依舊保有不懈怠的創造力。
  • 《臥虎藏龍》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他們的作品強調自我意識,張揚個性,而且刻意追求造型,對以往中國電影的傳統意識既有繼承,亦有反叛,藝術視野比以往任何時期的中國電影都顯得廣闊。他們用現代話語體系與敘事方式,將西方美學的寫實與中國美學的寫意有機結合,塑造出民族性與國際性兼備的電影作品,像《紅高粱》、《霸王別姬》、《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等作品,就是憑藉著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東方意境,在各個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並得到世界影壇的認同。
  • 第三十六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獲獎名單出爐
    邁阿密電影節主席拉普蘭緹在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頒獎盛典講話美國時間2019年3月2日,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單元頒獎盛典成功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視工作者齊聚頒獎現場,一睹中國電影人的風採,邁阿密電影節主席拉普蘭緹在頒獎現場對入圍的華語電影表示祝賀
  • 入圍十大優秀華語電影?《岡仁波齊》以質樸之美成就經典
    而本片也在今年成功入圍了海峽兩岸暨香港「十大華語電影」的評選之中,將與來自大陸(內地)、香港、臺灣三個地區的其他十六部電影一爭高下,讓我們不免對此次的十大優秀華語電影心生期待,具有獨特魅力的《岡仁波齊》能否以其樸實之美成功脫穎而出?
  • 臺灣樂壇發展史——天王盛行、教父輩出的華語樂章
    華語樂壇由臺灣、內地及香港歌壇三足鼎立形成掎角之勢,由外圍東南亞的華語圈作為補充,從早期的藩鎮割據,到中期的互通有無,再到當下的緊密聯繫,越來越趨於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態。但不可否認的是,臺灣樂壇在整個華語音樂流行體系中,始終處於執牛耳的領軍位置。從鄧麗君,到羅大佑,再到周杰倫,不論深度廣度、音樂屬性、兼且豐富程度,臺灣樂壇始終引領著華語音樂勢力的潮流與走向。
  • 華語電影的遮羞布 十部最受好評的臺灣電影
    說起華語電影,就不得不提其中的頂梁柱之一:臺灣電影。近些年臺灣電影也出品了很多高質量作品,有才的導演在哪裡都是放光的。下面就為大家例舉十部近些年最受好評的臺灣電影,在這個到處都在為票房或者名利的畸形時代,好電影真的不多了。
  • 中國電影發展史簡介(詳盡)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裡》《臺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佔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蹟。近三年來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誌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 《臥虎藏龍》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他們的作品強調自我意識,張揚個性,而且刻意追求造型,對以往中國電影的傳統意識既有繼承,亦有反叛,藝術視野比以往任何時期的中國電影都顯得廣闊。他們用現代話語體系與敘事方式,將西方美學的寫實與中國美學的寫意有機結合,塑造出民族性與國際性兼備的電影作品,像《紅高粱》、《霸王別姬》、《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等作品,就是憑藉著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東方意境,在各個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並得到世界影壇的認同。
  • 曾經的華語電影有多厲害
    【編者按】《電影通史》是英國萊切斯特大學影視新聞學教授、影評人菲利普·肯普主編的一部圖文版電影史,按照年代順序追溯了電影的演化。去年,該書英文版進行了修訂,推出了第二版。近日,新版的《電影通史》中文版也翻譯出版了。本文摘自書中有關華語電影的部分,澎湃新聞經授權刊登,標題由編者所擬。
  • 《臥虎藏龍》一部獨一無二的華語武俠電影
    《臥虎藏龍》是一部由兩岸三地與美國合拍的2000年華語武俠電影,由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和張震主演,該片獲得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還有其他很多獎項和提名。這部電影是非常成功的華語武俠片,可以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5月廣州歌劇院最後頒獎(圖)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在廣州富力君悅大酒店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今年適逢是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第十個年頭,意義非凡,因此除了常規獎項與頒獎外,主辦方還會進行新世紀十年十佳經典華語電影的評選。據悉,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所有獎項都將於5月31日在廣州歌劇院揭曉。歌劇院營銷中心的總經理布爾古德透露,「今年的電影獎頒獎典禮是新落戶啟用的廣州歌劇院的頭場大型典禮,歌劇院將利用自身的地利,安排一個別出心裁的紅地毯儀式。」
  • 提升行業整體實力 助力電影產業發展 陝西省電影行業協會成立
    早在延安時期,延安電影團的成立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以原西安電影製片廠為代表、以西部電影為品牌的陝西電影走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道路。西影見證了陝西電影發展史的光影變遷,西部電影成為陝西乃至中國電影的一張名片。改革開放以後,陝西電影業的發展在全國起著引領作用,電影的生產和製作在全國都有著重要影響力。
  • 2017年喜劇勵志華語電影盤點
    【電視劇推薦盤點】【電影推薦盤點】————2017電影前瞻————【華語】【美國】【歐洲】【日本】【韓國】  2017年喜劇勵志華語電影:《絕世高手》  導演: 盧正雨  編劇: 盧正雨 / 趙英俊 / 冷旭陽 / 果小丹  主演: 盧正雨 / 郭採潔 / 範偉 / 蔡國慶 / 陳衝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