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我的人生有我的模樣 只此一生請向心而行
活著有時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一路走來有時候仔細想想我們這些年有多少時間是為自己而活。我們內心裡最想活成的自己是什麼模樣,生活的壓力與責任之下我們可還能活出自己的模樣,向心而行很多時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懵懂無知的幼兒時代我們應該算是活出自己的模樣,幼兒時代的我們活的最純真,每天無憂無慮的活著,喜怒形於色,開心或者不開心看看那張可愛的笑臉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很多時候喜歡去看小孩子,那可愛的樣子、明亮的大眼睛,你對他笑他也會對你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享受到心靈的寧靜。
從上學開始我們就活在父母的眼裡和與別人家孩子的比拼裡,父母經常會拿我們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成為少年時代聽得最多的一句話。父母的初心是讓我們能夠更加努力的學習,但如此對比的教育其實發自內心的不喜歡,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千篇一律的那應該是機器人。
大學時代遠離父母,沒有繁重的課業壓力,我們就開始放飛自我了,大學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使我們邁入社會生活之前的最接近社會的體驗。大學期間不同的人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有勤工儉學用自己掙來的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花父母的錢進行享樂的,工作之後有時候很懷念大學的生活,但大學的生活真的使我們內心最想要的嗎?
離開大學邁入社會,我們從青澀可是走向成熟,從鋒芒畢露到圓滑處世,社會是現實的,想要活的更好我們就必須努力拼搏。生活的壓力之下,我們漸漸失去最初的模樣,有時候靜下心來仔細看看,如今的模樣越來越像當初自己最不想成為的樣子。
向心而活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內心真實想要的是什麼。活著,責任和擔當便一直存在,我們不可能自私的拋棄一起去放飛自我,如何在生活與責任中讓自己活得更開心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何協調好生活的壓力、責任與自己的內心這需要我們自己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開心、活得自在。
生活是一門技術也更是一門藝術,如何讓生活過得更有藝術這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時候感覺每天忙忙碌碌,我們的生活像是周而復始的重複,這樣的生活很是無趣。工作、吃飯、睡覺每天如果只想這樣的重複,人生真的很無聊,空閒的時候多去問問自己的心,我到底想活成什麼模樣。
我建議的向心而活是讓自己的內心在生活中更加的充實,活著責任和擔當就不能放棄,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都有壓力,壓力之下多去思考、多去問問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的豐富才能讓內心不會空虛,外物的滿足無法彌補內心的空虛。內心與精神的空虛那生活的常態就是寂寞空虛冷,內心與精神的充實那生活每一處都是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