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很多父母都怕自己孩子營養不良,希望孩子不挑食、按時吃飯。但是小孩很多時候,都不太愛吃飯,總是喜歡吃一些零食。那麼,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
孩子不愛吃飯有哪些原因?
1、零食吃太多
我們都知道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只有三餐準時才可以使身體運作正常,而在三餐準時的同時還需要講究營養搭配,不管是蔬菜還是肉類都需同時兼備。而對於小孩子來講,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喜歡攝取各種好吃的零食,在面對各種各樣的零食時會不經意地攝取過多。而零食中所含的脂肪以及調味品成分比較高,攝取過多不僅會使口味變重,還會導致脂肪堆積而引發肥胖,這些都不利於身體發育,同時零食攝取過多會讓孩子因為感覺不到飢餓而沒辦法正常進食三餐。
2、沒有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
一些父母工作比較忙碌,所以一日三餐也不固定,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但父母卻不知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可以提高他們對食物的興趣。而且吃飯時間準時可以給孩子的身體「定時」,讓生物鐘時間一到會萌發想要吃飯的念頭,所以父母要自己養成三餐定時的習慣,並且容易帶動孩子。
3、孩子的消化功能不好
由於兒童的腸胃容量較小,特別是在周歲前腸胃發育不完全,攝取食物並不能跟成人相比較。如果讓孩子一次性攝取過多食物,會導致腸胃負擔加重,反而使孩子對食物產生排斥和反感,甚至有一些孩子因為攝取過多而出現積食,導致食慾下降,孩子更不願意吃飯了。
4、營養缺乏
在兒童成長階段營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身體缺乏鋅會導致食慾下降、胃口不佳,甚至發育存在問題。鋅在身體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參與骨骼,腸道發育以及消化系統等方面都有著作用,所以一旦缺乏鋅,就容易使孩子不愛吃飯。
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
1、利用多運動多消耗體力,產生內在飢餓感
很多寶寶沒有食慾,不是媽媽煮得不好吃,而是根本就不覺得餓。其實媽媽們完全可以讓孩子白天都運動,消耗足夠的體能。這樣才會有飢餓感才有主動想吃東西的欲望。我們大人應該也有這樣的感覺,一天坐著不動,飯點也一點胃口都沒有。
2、不同菜式搭配
很多寶寶都喜歡玉米、土豆、黃瓜的味道,通常可以請小朋友先吃一些這類偏好的食物,讓喜愛的食物味道存於口中,混著其他的菜式一起吃就更容易接受一些。
3、顏色搭配好,視覺影響心情
寶寶2歲以後,其實可以換成有格子的餐盤吃飯,利用孩子喜歡色彩的心理及彩色的視覺發展,讓每一餐都有6種以上的顏色分布。
心理學發現,紅色跟黃色的搭配,會有助於食慾的產生,讓孩子覺得變好吃,所以別急著只餵進紅蘿蔔的紅色,需要搭配一些黃色(如玉米粒,南瓜)食材,透過心理學作用,可以減少偏食,增加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4、從食材了解,到動手參與
帶著孩子上市場買菜,帶著孩子一起包水餃、一起洗菜及煮米,這些都是他們可以參與的動作。除了帶著孩子認識食材,製作過程中也會產生飢餓感,進一步刺激孩子想要吃的欲望,這是很重要卻很少被重視的步驟。
5、你在孩子面前說挑食,他會更挑食
多鼓勵、多變化、多陪著吃(全家人一起飲食),也是讓孩子不挑食很重要的關鍵。很多爸媽會餵得生氣,根據研究,第一次嘗試就會挑食的食物,不見得多試幾次不會成功;
更有研究具體指出,這樣的嘗試多半會在9次之內會成功!所以可能需要多點耐心,過一陣子再試試,不要每餐都弄壞孩子用餐的情緒,這樣孩子跟爸媽都會很開心。
6、咬不爛的菜切碎或多烹飪一會
面對咀嚼能力不好的孩子,例如肉咬不爛或蔬菜總是吐出來,平常從飲食中軟中帶硬的漸進式練習是需要的,例如金針菇不好嚼碎,就可以先用開水焯一下再切成細小的碎末,跟其他菜一起烹飪又營養美味也易於消化。
溫馨提示,孩子如果長時間不愛吃飯,父母要先了解原因,不要盲目強制孩子進食,畢竟在身體不適或者沒有胃口時強制進食,只會導致孩子對食物更加反感,了解原因並且採取措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