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崑山。
位於上海與蘇州之間,太湖之濱,自古人文璀璨地。
這裡不僅是「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更走出了無數的文人雅士,保留了許多美好的江南韻味古鎮。一起來看看崑山最美四大古鎮,你都知道嗎?
1 千燈古鎮
千燈,聽起來浪漫至極的名字,卻源於吳越爭霸戰爭中的一千座烽火臺。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為抵禦海寇大造烽火臺,而第一千座正好落在此地,故稱「千墩」,由此諧音,亦名「千燈」。
細直而長窄的青石板小巷,秋風拂過粉牆青瓦,訴說著秋的呢喃,搖曳著夢一般的燈盞。漫步在千燈古鎮裡,眼前的風景,仿佛沾染著蘇州本身的溫軟,如同一幅水墨畫呈現在眼前。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又是崑曲的發源地。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千燈古鎮上有七座建於明清時期的拱形環龍石橋橫跨與鎮中河道千燈浦之上。重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顧堅紀念館。
千燈說大不大,只有一座廟宇,一座寶塔,幾個名人故居,雖然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走完,但每一處風景,都有著兩千多年的底蘊精華。
2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這個名字的由來,很浪漫。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故得名錦溪。
錦溪最美的是入鎮第一眼橋景。一橋飛跨湖面,優雅且古典,伴隨太湖波光倒影間的綺麗,華美極致。
橋畔有蓮池禪寺。寺院左側,石拱小橋跨渠,桂子花樹穿牆欲出。在橋上回眸,寺牆的黃,僧袍的黃,桂花的黃,緩緩飄落層疊組合,各種黃色的美,因光影歲月參差組合。禪寺內有文昌閣,禪與儒的完美結合,文風佛境,相得益彰。
拾步在小鎮橋間,錦溪三十六橋,處處靜美。隨處可見灰白的牆壁,低矮的屋簷,古樸的雕花窗戶上鏤刻著歲月的痕跡。青石小路,亭臺廊橋,一切都保留著最原始江南的味道。
曾經的錦溪,叫陳墓,這名字自南宋起流傳了800年之久。那是抗金的歲月,陳妃,一個柔情且堅毅的女子,香魂留此。一方水冢,居於鎮畔湖上,至今流傳。這有皇族之令,更有民間之情,讓故事和記憶歷久彌新。
3 周莊古鎮
周莊古鎮作為崑山名氣最大的一個古鎮,,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在周莊體現得淋漓盡致,小時候學過的古詩詞畫面瞬間會在大腦中過度。
周莊的路很窄,凹凸不平,到處都是古聲古色,有一種很古樸的感覺,很有味道。街道的兩邊有很多小店,面積都不大,給人一種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感覺。
周莊雙橋,俗稱鑰匙橋。是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樑橋-永安橋組成。碧水泱泱,綠樹掩映。河上的石橋聯袂築,顯得十分别致。
鎮內,沈廳原名敬業堂,由沈萬三後裔建成。沈廳建築面積龐大,一共有七進五門樓,大小100多間房屋。典型的「前廳後堂」的建築格局,氣宇軒昂,布置精當。
另外,張廳歷經五百多年滄桑,但氣派依舊。正所謂「橋自前門進,船從家中過」 。在漫長的歲月中遭到損害的磚雕門樓,堅實的石柱,細膩精良的雕飾,仍不難看出張廳昔日的風採。
夜幕下的周莊,尤其美麗。可以留宿一晚,一睹風光,感受別樣的江南古鎮生活。
4 巴城古鎮
這裡同樣是標準的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巴城古鎮大多數人未曾聽聞。
也許一般當地都說巴城老街有關。這個古鎮的老街延續著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兩旁有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牆黛瓦,石岸斑駁,河埠錯落有致。市河水色清冽,河中舟楫如梭,一派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情。
窄窄的街道,伴著招展的酒旗,踏著青石板路回味歲月的悠長。這裡寧靜和安詳,遊人稀少,沒有其他古鎮濃重的商業氣息。街兩邊庭院都是各種文化陳列館(陶瓷藝術、竹雕藝術、玉雕藝術、名人字畫、蟹文化等等),滿是藝術氣息。
老街老房子臨河而築,面街枕河,鱗次櫛比,沿河一窗,粉牆黛瓦;石岸斑駁,河埠錯落有致,市河(楊林塘)水色清冽,舟楫如梭,一派江南水鄉風情。臨河回眸,轉角遇見古鎮。沿街的「崑曲酒」和「古玩」旗幟隨風招展。
崑曲的百年輝煌,根在巴城,巴城是崑曲的故鄉。在古鎮可以感受到濃濃崑曲韻味,牆上是著名的《牡丹亭》唱段: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另外,每個古鎮都要標配一個寺院。巴城古鎮也有寺——崇寧寺,其中的崇寧塔,高七層,氣勢宏偉,古風雅韻,相傳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了。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