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華龍網即將迎來20歲生日。20歲,一個青春洋溢的年紀。在這20年裡,華龍網曾「遇見」無數面孔:他們有的堅守信念傳承著一種精神,有的默默無聞以凡人善舉傳遞城市的溫度,有的深陷困境急需一縷陽光趕走陰霾。他們背後是千萬種的人生姿態。因為華龍網一篇篇報導,他們被彰顯,被看見,被關懷,每個故事背後都是奔湧的時代浪潮。
2020年,華龍網集團20周年之際,我們將筆端和鏡頭再次對準這些新聞當事人。即日起,華龍網推出20年人物系列回訪報導,一起傾聽他們的新故事,見證他們的新生活。這不僅僅是回望,更是為了奮力前行,奮進不止。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6日17時訊(記者 劉豔)一棟只屬於兩個人的紅房子,兩棵相互依偎的櫻花樹,微風起,天空中飄起「櫻花雨」,落英繽紛,一對老人坐在樹下相談甚歡……
五年前打動你的這一幕,是否還印象深刻?2015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獨家推出《櫻花樹之戀》,講述了重慶南川老人吳紹明用一生為妻子建造一座浪漫的櫻花「後花園」的故事。時隔五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再訪兩位老人,回到那被兩棵櫻花樹環抱的農家小院,和老人聊聊,再看看那一幕好久不見的甜蜜。
「種下一世時光」 院前櫻花樹迎來新「成員」
從渝湘高速文鳳收費站下道,隨即轉入一條寬闊的馬路,在通往金佛山的路上,一排排外表相似的房屋中,一座白底紅窗的房屋,在綠樹掩映下格外醒目,這是吳紹明和妻子韋會華的家。
房屋臨著馬路,紅色大門上方掛著「櫻花小屋」的木匾。隨著五年前媒體的報導,這個「櫻花小屋」吸引了眾多人來打卡,老人總是熱情相迎。記者到訪時雖已至秋天,但「櫻花小屋」前的院壩依舊充滿綠意。
「你們來了啊,快進來,快進來!」見到記者,吳紹明熱情招呼,今年82歲的他身體亦如初次採訪時硬朗,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都只穿著一件短袖T恤,和五年前一樣。
老兩口的家有兩層樓,由石頭砌成。這座房子的所有石料,是吳紹明年輕時,一擔一擔從河邊挑來的;房屋裡的藤椅、小板凳被刷成紅色,也是吳紹明買來油漆刷的,因為老伴喜歡紅色。吳紹明的雙手留著厚厚的繭子,記錄著他為這個家的付出。
不過,五年前的「主角」——兩棵相依相偎的櫻花樹已經老去,「櫻花小屋」在吳紹明的打理下迎來新「成員」。兩年前,吳紹明又在院子裡種下兩棵櫻花樹。屋子外牆上掛著一幅放大的照片,照片裡,吳紹明和老伴坐在櫻花樹下,浪漫又溫柔。「櫻花樹下,我們種下一世時光。」吳紹明說。
「這是我的『寶貝』」 老人珍藏五年前本網報導
說起櫻花樹,老人的記憶被拉回到五年前。
「當時你們來時正是櫻花季,為了拍攝已長到兩層樓高的櫻花樹,記者把相機掛在胸前,爬上比這還高的扶梯,認真的態度,我一直記得。」吳紹明說著指了指門前牆上靠著的一個有十多階的木梯。
走進屋裡,吳紹明在轉角上二樓門邊拿出一個口袋。口袋上貼著紙條,寫著「華龍網報導」,老人說,這是他的「寶貝」。
吳紹明小心地打開口袋,再取出一個文件袋,最後露出四五張過塑的紙,上面正是華龍網《櫻花樹之戀》的報導。
吳紹明說:「報導記錄下我們生活的美好,很感謝華龍網。」他也把這份報導珍藏起來,放在通往二樓的過道處,「上下樓都能看到。」
好久不見的甜蜜 金婚老人迎來遲來的婚禮
在小屋客廳牆上,掛著許多照片,其中一張放大的照片是兩位老人在80歲時穿上婚紗,拍下的照片。雖然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印記,但老人臉上露出笑容,滿是幸福。吳紹明還記得,《櫻花樹之戀》報導之後,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打卡。有一天,甚至有幾個年輕人找上門來,說要幫他和老伴補辦一場婚禮。
那是一場集體婚禮,他和妻子欣然赴約。年輕時未曾給妻子一場盛大的婚禮,如今終於補上了。吳紹明西裝筆挺,韋會華穿上潔白的婚紗紅了眼眶,兩人激動地雙手緊緊握在一起,鏡頭記錄下他們的甜蜜。
這份甜蜜融在老人的生活中。每天清晨4點過,吳紹明就起床,刨南瓜,為妻子做早飯,隨後開始在院裡忙活,擺弄花花草草,吳紹明笑著說,自己閒不下來。
「閒不下來」,五年前吳紹明也是這樣對記者說,當年他自己在小院裡,用石頭雕刻出各種形狀的雕像,這項工程到現在老人還在執著地進行。前不久,吳紹明又找人拉來幾塊大石,忙著雕琢石材。在他心裡有個想法,這個櫻花小屋曾獲評「城市陽臺」稱號,如今門前道路拓寬平整了,去金佛山的遊客更多了,他也想把小院打理得更美,讓路過的遊客也能一起感受這些變化,生活的小美好。
秋天的上午,陽光灑進小院,吳紹明忙著打磨石材,韋會華坐在院子裡悠閒地看著,那麼美好,這一幕似曾相識,卻又好久不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