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 巾幗不讓鬚眉 ——記金華廣播電視總臺的一線女記者們

2020-12-12 澎湃新聞

疫情面前 巾幗不讓鬚眉 ——記金華廣播電視總臺的一線女記者們

2020-02-15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乙亥庚子

冬春之交

2020/2/15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中華大地,一時間,各個城市像被按下了暫停鍵,二級警戒,一級警戒,一場戰疫悄然打響。金華,也未能倖免於難!

在這場戰「疫」中,有一支逆行隊伍毅然衝在抗疫一線,他們就是金華廣電總臺社會民情中心的媒體人,而在這支隊伍中最亮眼的就是那些「巾幗女將」——我們的一線女記者們。她們在疫情肆虐的時候,24小時待命,聞令而動,每天奔波在醫療機構、交通要道、街道社區、田間地頭,用手中的話筒和鏡頭,客觀報導,現場追蹤,安撫人心,凝聚力量。

70後女記者的堅守

吳靜,中共黨員,70後資深記者,是金華廣電社會民情中心的副主任,幹媒體已經有20多年,因為在工作中喜歡各種操心和張羅,大家都喜歡叫她「吳媽」。

疫情當前,輿論先行,新聞口首當其衝的跑在一線,從1月23日開始,吳靜便開始了無休假的春節假期,她與同事們一起策劃了一系列春節期間的抗疫主題報導,指揮調度、分配任務、改稿審片,甚至和其他記者一起跑部門、跑現場。

1月30日正月初六,全國疫情已相當嚴峻,金華也陷入了全面戒備的局面,為了讓全市人民能夠全面客觀的了解我市衛生醫療系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最新情況,吳靜主動請命,帶著年輕記者深入金華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進行採訪,她和同事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從早晨7點一直拍攝採訪到下午6點多,從二樓的留觀病區,到五樓的重症患者隔離病區,詳細記錄了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的忙碌與艱辛。她採訪回來後告訴同事,當她看到隔離病房的年輕護士在摘下口罩,勒痕布滿小護士年輕的臉龐時內心的情緒一直在衝擊自己,強忍淚水做完採訪。當天晚上吳靜又加班至凌晨,編輯製作了新聞《隔離病房:護士長的眼淚為誰流》《有困難黨員先上!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成立臨時黨支部》等四篇電視新聞報導,分別在浙江衛視、學習強國等媒體推出。

從1月23日到目前,吳靜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審完節目回到家都要到晚上七八點鐘,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堅守一線,向險而行,以吳靜為代表的一大批資深記者樹立了媒體人應有的職業旗幟,恪守了媒體人的職業精神和擔當。

80後女記者的擔當

2月7日,一段被無意中拍到的小視頻在朋友圈火了,視頻裡的那個淚奔的年輕母親是社會民情中心《百姓零距離》的80後一線記者呂欣。呂欣是兩個兒子的媽媽,大寶5歲,二寶才1周歲。因為她和先生都是媒體人,疫情爆發後,兩個人為了安全考慮也為了工作方便,把孩子送去了鄉下公婆家,這一分別就是半個多月,每天只能靠視頻連線看看兩個娃。這天呂欣從一線採訪回臺裡的途中路過公婆家,貼心的同事多繞了十幾分鐘的路拐進了村口,當孩子喊著媽媽蹣跚的奔向呂欣時,呂欣哭了,身邊的同事也哭了。短短十分鐘的見面後,呂欣又要告別二寶,繼續回臺裡加班。她說,等疫情結束了,她一定要好好陪陪兩個兒子。在媒體圈裡一直流傳著一句玩笑話:幹媒體的,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自黑的話語背後透著的是毅然決然和無怨無悔。

80後是社會民情中心一線媒體人的中堅力量,在這次疫情面前,一線女記者們巾幗不讓鬚眉,論起勇字有時候連男記者都會自愧不如。陳燕,大家都喜歡叫她燕子,小小的身體裡儲存著大大的能量。她有幾個快,反應快,語速快,出片快,在疫情沒有爆發前,陳燕原本已經請好假春節期間要去外地,得知臺裡要組成報導專班,陳燕二話沒說私下給領導發了這麼一條信息:我已取消假期,隨時待命,有召必回。當天大年二十九,陳燕便開始了突擊在第一線的春節假期。年三十這天,陳燕和同事便趕到中心醫院發熱門診採訪第二天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大年初一一大早,又趕到醫院,全程跟拍他們的出行準備,與親人的告別,記錄著大無畏的醫護人員為國逆行的感人畫面。那兩天,陳燕連出了三篇新聞報導《夜色中的護燈人》《致敬最美逆行者:出發!我們準備好了》《出徵:金華5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報導上送到了浙江衛視和學習強國平臺。此後的十多天,她一直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報導在抗疫第一線,探訪隔離戶,為他們送菜送生活用品,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帶給他們特別的溫暖。

《小馬開講》欄目的副主任葉專,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幼兒園,這個春節就沒在家陪過孩子一天,她說,好在家人全力支持,否則真的是顧不過來。葉專應該算是一名年輕的老記者,從參加工作起就一直在一線,這次疫情來的突然,很多突發性的新聞需要與時間賽跑,葉專除了白天採訪,中午寫稿剪輯,晚上審片,她還要統籌安排整檔欄目的選題策劃,任務分配。高強度的工作練就了她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1月31日下午,東陽傳來好消息,首兩例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出院,這在當時疫情嚴峻人心恐慌的時候絕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為了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以官方發布的方式報導給全市人民,葉專和同事馬上趕到東陽,現場報導,專家採訪,數據收集,為了節省時間,葉專在回程的路上就開始寫稿子,編信息,同時完成了向上級臺的上送,等到回到臺裡,馬上對圖像進行剪輯,在最快的時間裡完成了利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全方位的報導。說起這些打仗一樣的經歷,葉專和其他女記者一樣,表現的似乎都很雲淡風輕,是她們不害怕嗎?不是,是她們在平時經歷了一場又一場颱風、洪水、搜救等等危急險重的突發性報導考驗後,對記者這個職業所要經歷的一切表現出來的從容與淡定。

疫情期間,細心敏感的一線女記者們都先後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民生和民情,當了解到金華的一些種植大戶因為物流的問題導致農產品大量滯銷,而在家隔離的居民們對蔬菜水果的需求量很大的現實情況後,金華廣播電視總臺的資深女記者梅蓉立即帶領葉晨慧、葉專等女記者們組成了一支「愛心助農」小分隊,通過基地採摘+無人售菜的模式,將農戶和社區、市民連接起來,至今已幫助銷售蔬菜11000斤,草莓5000斤,鴨蛋41000斤。這期間,這支愛心助農對的女記者們不僅要赴田間地頭採訪報導,還要幫忙聯繫社區和統計菜品數據,工作量之大可見一斑。梅蓉、葉晨慧從未一句抱怨,實實在在的為農戶和市民解決了現實的困難,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90後女記者的成長

在此次疫情中,成長最快的就是一批剛入行不久的90後新生代女記者們。她們不再是平時大家眼裡的嬌娃娃,而是一個個鏗鏘玫瑰。

90後應佳妮是一名專欄部的記者,在中心號召記者支援一線後,她主動請纓支援一線新聞口的宣傳報導工作。王雨婷,96年出生的她是臺裡最年輕的女記者,懷揣著初生牛犢的激情和衝勁,一直工作在一線,毫無怨言,在她看來,身邊的那些老師那些前輩,已經在她的心中樹立了一面旗幟。

蜀錦徵袍手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在這場戰「疫」中有太多太多女性媒體人,她們巾幗不讓鬚眉,有膽有謀有擔當。她們有的在一線,有的在幕後,她們懷揣著對媒體的初心和情懷,一直不放棄,不退縮。她們中有放棄過年回新疆老家跟家人團聚,孤身一人留在金華的責編李錦錦;有一人身兼兩檔新聞節目,每天忙得連喝口水都顧不上的製作章向萍;有還在哺乳期,每天在金華武義兩地往返,春假期間一天沒有休息的後期製作李艾宴;有隔離不離崗,在家24小時接聽熱線電話的播音員鳳霞,等等等等。她們戰「疫」中的是鏗鏘玫瑰,是眾多逆行者中的新女神。

原標題:《疫情面前 巾幗不讓鬚眉 ——記金華廣播電視總臺的一線女記者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浙江省金華廣播電視總臺 是戰鬥者,也是溫暖君
    近日,浙江省金華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樓偉民在接受採訪時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目前金華廣播電視總臺的目標是打造一支「四有」+「四能」的廣電隊伍,即:有大局觀、有精氣神、有執行力、有好形象和靜下來能思、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走出去能幹。「無論面對突發事件、急難險重或者家長裡短的新聞,我們的隊伍都能應對得當,有所擔當。」
  • 金華廣播電視總臺:新聞立臺獲「好收成」
    原標題:金華廣播電視總臺:新聞立臺獲「好收成」 今年上半年,金華廣播電視總臺廣告刊播量增長7.2%。其中,電視廣告今年止跌回升,同比增長5.6%;電臺廣告創收增幅明顯,首破半年千萬元大關,同比增長14%。
  • 玫瑰綻放在一線——應城菸草巾幗不讓鬚眉
    湖北日報應城頻道通訊員 萬紅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應城菸草全體黨員恪盡職守、忠誠履職、堅守在各自的抗疫崗位上。同舟共濟的前行道路中,總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身影。她是應城菸草城中黨支部的一名黨員,因受疫情影響,被滯留在老家黃石市,每天只能通過手機關注疫情,看到同志們紛紛投身戰「役」一線,夏媛的內心十分焦急。她向局黨總支書記報告自己在家鄉參與抗疫的想法,局領導表示支持,但告訴她要做好防護,注意安全,隨時報告情況。社區走訪、人員排查、測量體溫、堅守卡點,這是她的具體工作。她深知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稍有不慎就前功盡棄,每項工作都要做精做細。
  • 浙江省金華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招聘20人公告
    廣東人事考試網同步浙江事業單位考試網信息:浙江省金華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招聘20人公告,更多關於浙江事業單位招聘,浙江事業單位,廣東公務員考試網的信息,請關注人事信息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疫情之下巾幗不讓鬚眉——記儀隴縣大寅最美逆行者餘曉華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疫情爆發以來,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黨委高度重視,緊鑼密鼓安排部署疫情防治事宜,餘曉華同志就是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其中一員。1月25日恰逢大年初一,在本該和家人團聚共度佳節的時刻,一個電話打破了歡樂的局面。餘小華同志接到命令,要求她立即返回工作崗位,根據縣委安排協助值班領導落實疫情防治事宜。
  • 極不平凡的2020女記者如何乘風破浪 短視頻獲獎作品展示女記者轉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謝湘)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女記者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今天在第三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分享會上公布的百餘篇獲獎作品,成為展示女記者2020年乘風破浪為時代記錄、為歷史留痕最有力的證明。
  • 巾幗不讓鬚眉!陸川縣珊羅鎮「巾幗先鋒隊」戰「疫」在前!
    ▲請點擊觀看視頻 在陸川縣珊羅鎮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有這樣一支隊伍,她們穿梭於防控工作的一線,在各個疫情防控點和村莊的每一個角落都出現了她們的身影。村民們親切地稱她們為珊羅鎮抗疫「巾幗先鋒隊」。
  • 歲月靜好,也有她們負重前行——巾幗不讓鬚眉的「鏗鏘玫瑰」
    友誼路是本市重要迎賓道路之一。面對疫情,她們主動請戰,堅守城區疫情管控一線,本想著過年回老家的齊晴,這一拖就拖到了現在,「疫情期間雖然車少、人少,但我們依舊不能放鬆,做好交通疏導,讓群眾安全暢通出行,面對未佩戴口罩的行人,除了及時勸導他們,同時也向他們發放口罩。」
  • 一線故事丨堅守一線的濟南女交警:疫情防控面前不分男女
    巾幗不讓鬚眉,紅顏更勝兒郎。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奮鬥在一線的還有大批女性工作人員,疫情當前,她們舍小家顧大家積極投身一線。在濟南,就有一群女交警奮戰在一線跟男性交警一樣承擔起防疫任務。大年初一,祝亞娟接到通知,疫情嚴峻,她一大早就來到交警中隊,整理好裝備根據部署趕到興隆高速收費站,配合疫情檢查檢疫。高速路口四面來風,近10個小時裡逐車逐人的檢查登記,對一個已經47歲的女同志來說,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是巨大的考驗。但她卻堅持向前,她說:疫情防控面前不分男女,身為警察更是責無旁貸。她把年邁體弱的老人交給家人照顧,始終和同事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 巾幗不讓鬚眉!向這35位萬載女性致敬!
    巾幗不讓鬚眉!向這35位萬載女性致敬!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首部抗疫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
    12月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海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舉行首映活動。作為全國首部全景式反映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充分利用總臺數百名記者一線採集回來的上萬小時新聞素材及獨家視頻成片,同時積極向社會各界徵集抗疫影像資料,從海量資源中精心選取典型人物,精心編織故事主線,用國際化的語言,圍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主題,全景式重現了人民領袖、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人民英雄、醫療專家、熱忱志願者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
    央視網消息:5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書記、臺長、總編輯慎海雄代表總臺黨組作題為《以釘釘子精神推進總臺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 為打造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講話。
  • 單親媽媽發揮黨員模範作用 展現巾幗不讓鬚眉風採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慧 通訊員 黃霞)近日,深圳市羅湖區懿米陽光公益發展中心總幹事黃霞、平安保險集團公司銷售部部門經理張秀華一行4人走訪慰問了羅湖區東曉街道的「戰疫巾幗英雄」趙姐,為她送去夏季空調被、食用油和防疫物資,把大家的關愛和溫暖傳送給她。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助力湖北專項公益...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分别致辭並共同啟動專項公益行動。總臺作為黨的意識形態重鎮,始終與湖北人民戰鬥在一起、奮鬥在一起,以英雄品質報導英雄事跡,以戰鬥姿態展現戰士擔當,生動講述抗疫一線感人事跡,把信心、力量傳遞到千家萬戶。總臺始終心繫湖北、全力支持湖北,充分發揮品牌引領作用,開展了「品牌強國工程」援鄂抗疫公益行動。
  • 病毒無情 巾幗有為——記六塘鎮人大代表肖紅麗
    病毒無情 巾幗有為——記六塘鎮人大代表肖紅麗 2020-03-09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深入開展文化進萬家活動
    原標題:描繪文化惠民的嶄新畫卷   日前,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聯合印發通知,定於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典音樂廣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典音樂廣播 2017-07-06 15:38:00來源:央廣網
  •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研究報告
    實現從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向國際一流原創視音頻製作發布的全媒體機構轉變、從傳統節目制播模式向深化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從傳統技術布局向「5G+4K/8K+AI」戰略格局轉變,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的規劃與目標。2020年以來,總臺從技術應用、融合傳播、產業合作等多個維度著重發力,作出一系列亮眼成績。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LOGO長這樣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是2018年3月21日由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合併組建成立的國營廣播電視機構,為正部級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歸口領導。從去年組建成立以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一些公開場合中並沒有使用經過全新設計的品牌標識,而是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文字+CCTV、CNR、CRI、CGTN四個LOGO組合的形式出現(上圖)。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LOGO」首次亮相!近期總臺動作頻頻
    來源| 廣電獨家、廣電業內8月28日下午,央視新聞發布微博,正式發布我國首個大灣區廣播電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之聲(FM101.2 AM 1215)的開始曲。根據計劃,大灣區之聲將於今年9月1日正式開播。與此同時,在這條微博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LOGO「CMG」也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