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是遼寧省農業優勢產業之一,也是鞍山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通過調研,對鞍山地區南果梨的種植情況,產品深加工情況,以及南果梨產業向旅遊、服務行業外延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和詳盡分析,旨在發掘產業優勢、彌補缺陷不足,以促進鞍山南果梨產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並以此為鑑,為鞍山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指引和示範。
一、鞍山南果梨產業發展的現狀
長期以來,在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鞍山南果梨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南果梨的品種不斷改良、品質產量全面提升,產品產業鏈逐漸延伸,銷售半徑進一步拓寬,產業帶動地方就業、增加收入效果顯著,為旅遊觀光、休閒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特有的題材。
1.南果梨已經成為鞍山市特有「品牌」產業,品質產量全面「升檔」
鞍山市南果梨種植主要分布在海城和千山區東部山區的14個鄉鎮,栽培面積達36萬畝,年總產量近33萬噸,南果梨相關產業年總產值約20億元。南果梨,作為鞍山特產已經「聲名遠播」。伴隨著栽培嫁接、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種植技術的不斷改良,鞍山南果梨的果實口感、農藥殘留、耐貯性全面改善,品質和產量均屬「獨一無二」。 2019年「鞍山南果梨」入選農業部首批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區域品牌價值評估值已達38億元。
當前鞍山南果梨產業名聲已有,但品牌卻不夠響亮,在全國市場影響力不夠大。鞍山南果梨內銷比重較大,產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加之種植戶在產品上市期協調不到位,出現「搶行」競爭,市場價格一度由每公斤14元下降到每公斤不足4元,果農收益受到限制。
2.鞍山南果梨已經實現跨域產業鏈延伸,市場認可度還有待提升
鞍山南果梨產業經過長期發展,果實的質量和產量全面提升,與此同時加工生產南果梨汁、南果梨酒、南果梨膏的企業也順勢崛起。海城祝家東方白蘭地酒業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就以「南果醉」特有的酒香奪得國際梨類烈酒的冠軍。王石鎮叢剛合作社援用《本草綱目》中梨膏的悠遠淵源,開發研製成「梨源香」南果梨膏已經上市,並有「梨頭」南果汁及釀造的多種南果梨酒推向市場。當地果農還把南果梨加工成便於較長時間儲存的果乾、果脯,供人們茶餘飯後休閒享用。
但無論南果梨酒、南果梨膏、南果梨汁還是南果梨果乾、果脯,在消費市場還都不具影響力,市場知名度、認可度都不高。國際獲獎的「南果醉」在鞍山酒商品市場甚至不為人知,梨膏、梨汁品牌在保健、飲料行業內也很難叫響,梨乾、梨脯處於「無名無姓」小作坊生產狀態。南果梨深加工產品市場影響力不足對整個南果梨產業鏈的延伸和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的阻力。
3.鞍山南果梨銷售途徑全面升級,銷售半徑不斷擴大
近年來,網際網路經濟推動地方特色產品全面突破地域壁壘,讓消費者對商品的認知度全面提升、認知面大大拓寬。伴隨著新營銷模式全面進入流通市場,鞍山南果梨也走出鞍山、走出遼寧、走向全國。南果梨種植大戶以合作社、協會的名義組成電商銷售網絡,藉助淘寶、京東及中國郵政等平臺在網際網路上開展推廣銷售,銷售高峰期僅一個行政村單日就實現四千餘買單,全年銷售量超過200萬斤。鞍山南果梨伴隨網際網路推廣的有效推進,消費網絡不斷拓寬,北京、上海、新疆、海南,發貨方計算著運輸時間選擇合適「火候」南果梨郵遞,讓五湖四海的消費者對南果梨的口味、口感有了全新的認識。
4.鞍山南果梨產業對推動當地就業、增加收入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目前,全市從事南果梨種植及相關產業人員超過20萬,圍繞南果梨產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70多個,專門從事南果梨產品營銷的經紀人達1.5萬。南果梨採摘期人工需求量巨大,據了解,僅一個南果梨種植專業村年產量超過3000萬斤,除當地農戶提供有效人工外,仍需外僱3000左右外來人員提供採摘、搬運等勞力,全年人工費用支出超過2000萬元。南果梨種植產業為當地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很大程度的帶動了村民增收,留住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相應減少。
5.鞍山南果梨產業有效帶動本市旅遊業、服務業的發展
鞍山市南果梨產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早在2017年全市各類休閒觀光農業點就已發展到152家,鞍山「東部山區南果梨花帶」被評為「中國美麗田園」,國家級和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星級示範單位達到10家。鞍山多年以「梨花節」為主題,在千山舉辦旅遊、觀光、演藝活動,以「南果梨」為中心紐帶,將鞍山旅遊發展向鄉村延伸、向特色延伸、向品牌延伸,同時促進了相關旅遊服務業的發展。
二、鞍山南果梨產業向高質量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
鞍山有著悠久的南果梨種植歷史,在長時間的探索研究、發展演變進程中,鞍山南果梨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短板和不足,不同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南果梨產業的發展。當前亟需提升品牌意識,建立健全標準化種植加工體系,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推動鞍山南果梨產業向更高檔次、更高品位、更高層次發展。
1.品牌意識有待全面提升
鞍山南果梨有自己獨特的品種與品質,卻沒有響亮的品牌。南果梨重點產業鎮、產業村各自為戰,部分生產經營者對品牌的使用、保護、發展缺乏認識,缺乏戰略長遠考慮,不主動打造品牌、宣傳品牌、經營品牌。少數生產者品質意識淡薄,只關心提高產量,不注重提升質量品質,亂施肥、亂打藥、亂受粉,產出的南果梨梨狀、大小、顏色、口感差異明顯,質量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這導致新晉消費者對南果梨的「第一認識」出現偏差,沒有品嘗到南果梨真正的口味、口感,大大降低了南果梨的品位檔次,對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2. 標準化種植加工體系有待建立健全
南果梨品質之所以存在差異,除了受種植土壤土質、氣候氣溫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以外,人工的嫁接、授粉、稀果、養分供給對南果梨品質也構成較大影響。同時,南果梨選果的規範化、南果梨品位等級的界定對品牌的塑造有著深遠的意義。近年來,鞍山南果梨標準化生產相對滯後,缺少生產環境、質量安全、包裝、運輸、加工、銷售以及質量控制管理等環節的統一標準。規模化發展水平較低,多數果農還習慣單打獨鬥、各自為戰,農民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覆蓋面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部分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 對南果梨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繼續加強
多年來,鞍山地方對南果梨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將鞍山南果梨產業作為鞍山的一個重點產業品牌培育。但存在創建、培育、扶持農產品品牌的政策機制還不完善,存在資金投入不足,扶持效應不明顯等問題。技術保障服務不到位,農業科技開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農技組織網絡不健全,鄉鎮農技隊伍年齡老化、知識退化、作用弱化,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需求。保護機制不健全,在品牌宣傳、品牌推廣、品牌使用、品牌保護上沒建立一套規範管理制度,制約品牌發展。
三、南果梨產業發展引發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思考
鄉村產業植根縣域,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鞍山南果梨產業作為鞍山重要鄉村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對鞍山其他鄉村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的引領和示範性作用,研究和總結鞍山南果梨產業發展進程中的成功經驗和面臨的難題,對鄉村產業的振興發展有著重大的借鑑意義。通過對鞍山南果梨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建議在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進程中關注以下幾方面內容:
1.要注重提升產品的品質、品位,積極主動抬高「身價」,建立品牌
要大力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把提高鄉村產業產品的品質、品位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改造和提升鄉村產業的生產體系,加快建立健全標準化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驗檢測體系。要用高標準打造農產品品牌,強化行業自律,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授權使用整體品牌形象標識。實行統一的生產技術、統一的質量標準、統一的標識和統一的廣告宣傳,打造高質量、高品位、高檔次品牌。
2.要「抱團組合」、協同發展,提升產業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要加快鄉村產業化發展步伐,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必須改變單家獨戶的傳統低效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之路。只有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才能有效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應該對村民進行宣傳教育,讓村民轉變思想觀念,意識到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的弊端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優勢。應該引導農業大戶、青年村民、創業大學生等興辦家庭農場、村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加快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3.要立足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擴大產業影響的廣度和深度
鄉村產業的主體是農業,但更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綜合產業體系。鄉村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是形態多樣、結構功能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要以農業龍頭行業、龍頭企業為中心,打造全產業鏈,依託「農頭」資源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形成生產、加工、倉儲、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提高農產品加工率、加工層次和增值效益,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向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休閒旅遊業、新型服務業和信息產業的擴展和延伸。
4.要緊跟科技發展步伐,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快遞物流園區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促進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持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有效手段,支持建設優勢平臺,一端連接田間農產品加工業,一端伸向消費市場,通過消費市場的需求影響農產品的生產結構,調整優化農產品生產布局,從而推動農產品加工領域發展。
5.要支持鄉村產業跨行業、跨領域發展,讓農民獲得更多實惠
推進鄉村產業從低端走向高端,要採取多種方式把生態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積極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讓農業有文化說頭、有景觀看頭、有休閒玩頭,讓農民有更多賺頭。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推介美麗休閒鄉村,鼓勵因地制宜開展農業嘉年華、休閒農業特色村鎮等形式多樣的推介活動。實施農耕文化保護傳承工程,開展農業文化遺產發掘保護工作,傳承農業文化價值。打通人才向農村流動的障礙制約,引導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鼓勵發展共享農莊、分享農場、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
6.要強化政策的提振促進作用,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引領和支撐
多年來,中央一以貫之地堅持「三農」優先,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基本都是有關「三農」問題的內容,這已經成為一種慣例。要深入研究和分析鞍山鄉村產業發展情況,積極推進產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加快發展專業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產品向高端、高效、高質、綠色方向發展。要為鄉村產業插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的現代科技「翅膀」,開啟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未來,奮力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