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雲之南,生活著傳承了四千多年的佤族人民。在雲南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有一處最原始、最自然的佤族古寨,名為翁丁。佤族在古語中的意思為「住在山上的人」, 翁丁古寨也具有很深的意義。翁丁在佤語裡是雲霧繚繞的意思,有著近400年的建寨歷史。因為胡歌參加過一個公益扶貧項目,並拍攝了一支宣傳片,讓更多人的人了解到了這一處中國最後的原始村落。
那裡的人們住著傳統的杆欄茅草房,以草、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房屋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為牲畜、家禽活動之所。由於滄源地處偏遠,受外界影響較小,因此解放前一直處於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階段;也成了中國最後一個從原始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部落。直到現在,翁丁仍然保留了極多原始社會的印記,讓它依舊保持著神秘的原始風貌。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曾經將滄源的翁丁大寨,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同時也是2014年評出的「雲南最美觀景拍攝點」首批20個入圍地點之一。走進翁丁寨,百年如故的寨門、懸掛於樹的斑駁牛頭、承載著千年歷史的佤王府、莊嚴神秘的寨樁,一一躍入眼帘,原始、古老的村落布局將翁丁襯託得格外寧靜。翁丁佤寨被保護得極好,千百年的歲月流逝,這裡依舊山巒環抱、茅屋叢立、小徑通幽、竹樓靜聳。在藍天、白雲、高山、溪流之間靜靜地訴說著佤族人民傳誦千年的司崗裡神話。
歷經400年,翁丁依然保持著佤族原始宗教、祭木鼓樹、拉木鼓等生活習俗。翁丁寨前有一片神林,神林裡供奉的是佤族「梅依吉」神,只有男性才能進入的,所以顯得更神秘。神林緊靠墓地,還保留有原始的人頭樁遺蹟。
除此以外,翁丁有佤族村寨的各種傳統元素,如寨門、寨樁、撒拉房、打歌場、祭祀房、木鼓房、牛頭樁、手碓、腳碓、水碓等等,處處散發著濃鬱的原始部落氣息。村民們以黑為美,能歌善舞,崇尚著「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尊崇自然、回歸自然,恪守著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法則。
與其他地方的少數民族一樣,翁丁古寨也有他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例如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辦的便克節,每年的農曆八月稻穀剛成熟時舉辦的新米節,還有象徵春節的臥節。在翁丁你還可以看到具有特色的「拉木鼓」和「打歌」活動。「拉木鼓」是在祭祀後,村落居民唱著歌曲,將木鼓從山上拉到村寨的廣場上,盛大隆重。
這裡曾經是非常貧窮的地方,但是通過16年來的扶貧,讓翁丁古寨走出了大山,也讓大山之外的世界看到了他們。翁丁古寨也成了可以接待遊客的「佤族風情村」,這裡的人們也不再生活在原始落後的環境裡。胡歌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十六年很長,足夠孩童長大,十六年很短,相見彷若昨日……這裡的山路很長,讓原始部落留存至今,這裡的天路很短,讓翁丁與世界相見恨晚。」希望有時間,讓我們也能夠去翁丁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它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