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大多數人眼裡是居住用的,小編也贊成,我問了廣東的人,他們的第一反應恐怕是「防敵」或「避難」,這樣的回答是「不普通」,不要以為別人在回答「杞人憂天」,相反,這是這裡建築的真實說明,這個「不同尋常」的地方在廣東省江門開平市,不普通的地方是「不普通」的建築物,碉堡比普通民房高,更厚,為什麼人們認為這裡是最大的敵人?從這裡的歷史說起。
開平位於新會、臺山、恩平、新興4縣之間,正是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自明以來,這裡才是有名的「四無」之地,放在今天的話,就是所謂的「灰色地帶」,因為哪個縣都不想給自己添麻煩,所以閉著眼睛,這樣一來,強盜和土匪成了這裡的常客,治安混亂,於是人們計劃了更加堅固的建築物,避免了盜賊們的掠奪,這就是所謂的「防止敵人」。
「避難」是什麼意思?由於颱風的密集,河流的開市很低,所以,遇到暴雨的話,這裡必須是洪水地帶,因此,牆壁很厚,高樓自然成了居民的「避難所」。
這是碉堡興國的理由,碉堡在開平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裡的人們更加熱心於碉堡的建設,當時正值中國社會的轉換期,我國已經有很多海外僑胞,其中大部分來自開平,另外,主導開平的人們自發地接受了西方建築的技術和風格,這也是中西合璧的風格。
現在已經完全保存在1800多座城市,無論是最初出現的起到防汛作用的建築物,還是住宅和防禦兼備的「居樓」,還是起到了「望塔」作用的建築物,都是由住宅和防禦兼備的「居樓」構成的…建築材料各不相同,風格結合中西特色,令人驚嘆於碉堡群的廣大和人民的智慧。
今天的開平是歐洲風格的小建築和中國傳統民居交叉的,依然保持著純樸的民風,在其中來回走動的話,總是會被現世的好氛圍所感化,有了這些碉堡,開平終於從以前的「混沌之地」變成了今天和平的地方,成為中國第一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