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7月30日,
全省現代水產產業發展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在內江隆昌市舉行。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四川水產領域舉行的最高規格會議。
這場大會,釋放出哪些信號?
看現場「以前稻田是稻田,魚塘是魚塘,現在稻漁還能共生,甚至還能稻蝦共存。」三臺村誠隆糧油作物種植農民專合社負責人劉小龍介紹。
2017年,當地政府補助稻田養蝦基礎設施建設,劉小龍的500畝基地被納入項目支持。通過稻蝦綜合種養,水稻品質和產量大幅提升,畝產效益最高達到1萬元。
近年來,聖燈鎮以專合社為龍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輻射帶動了石龍、盤石等8個村發展稻漁綜合種養1.2萬畝,年產優質稻穀5600噸、優質稻魚稻蝦640噸,年產值4800萬元,畝均增收2000元,實現了糧穩產、漁增效、民增收。
在不遠處,普潤鎮星光漁果現代農業園區也成為與會代表的參觀地,園區通過科學規劃、整合資源、統籌打造,勾勒了一幅「田裡稻漁、坡上柑橘、村裡民宿」的美麗新村畫卷。
謀未來四川是水產大省,但不是水產強省。」省水產局負責人介紹,去年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達441.79億元,同比增長8.42%,淡水養殖面積、產量、產值和漁業流通服務業產值等居西部第一。但四川淡水水產品自給率不到70%,人均佔有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缺口亟待填補。此次大會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明確下一步四川水產的發展之路。
如何發展?大會定下「小目標」:力爭到2022年,川魚總產量達210萬噸、綜合經濟總產值達1200億元,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進出平衡,初步建成現代水產產業強省。
省水產局負責人介紹,目前省委省政府已將川魚產業振興納入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下一步,四川將把水產產業作為各地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生力軍」,形成以標準化池塘園區、工廠化養殖園區、規範化稻漁園區、休閒漁業園區為主的現代農業園區格局;同時,重點圍繞鱘魚、鰻魚、大鯢、魚子醬等打造高端特色水產品牌,圍繞「資中鯰魚」「新津黃辣丁」「蒼溪鱉」「嘉州江團」等打響水產地標品牌;力爭到2020年全省水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漁場產出的水產品全部實現品牌化,著力打造川魚金字招牌;我省還將大力發展休閒垂釣、漁家樂、水族觀賞、漁事體驗、漁文化節慶等休閒漁業。
「發展水產的同時,更要保護水生生物。」省水產局漁政處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還要打好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這一仗,明後年逐步實現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及其他水域漁民退捕,並實行適當期限禁捕,建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
來源:四川日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