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南州惠水中學八年級八班的楊本佳正在為心中夢想努力:「我要考到廣州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來自廣州的支教老師為孩子們播下理想和信念的種子,讓他們將目光從大山深處轉向更廣闊的天地,助推孩子走出大山。
「扶貧先扶智」。過去三年,廣州市南沙區開展一對一組團式教育幫扶,與黔南州三縣237所學校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南沙的優秀教師們通過向對口幫扶地區輸送南沙先進教育理念、培訓農村中青年教師、推廣教改等組團式教育幫扶等方式推進教育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用智慧參與惠水的教育,用真心興旺惠水的教育」,這是廣州南沙赴惠水開展牽手組團式教育幫扶「惠興團隊」的真實寫照。
2019年1月,來自南沙區橫瀝中學的鄒文化等三位老師來到惠水縣四中支教,在今年1月幫扶周期結束時,鄒文化選擇繼續留下來:「因為我想看到來自廣州的教育理念在這裡開花結果,想看到大山孩子的改變。」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有很多地方跟廣州的孩子不一樣:「留守兒童、隔代教育是最大問題,不少孩子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夢想,甚至不想讀書,想像父母一樣早點畢業好出去打工,陷入惡性循環。」鄒文化說。
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和信念缺失的問題,他專門為學生上了一堂題為《現實與理想》的道德講堂課,又利用周末時間自掏腰包帶著文具到學生家中走訪,讓家長和學生明白知識改變命運,幫助有輟學傾向的孩子重回學堂。「讓家長、孩子們明確,未來不止打工種田,還有詩與遠方。」
「越是大山裡的孩子,越需要教育,他們更需要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來自南沙區大崗中學的劉世烽掛職惠水縣教育局副局長。據介紹,通過深入調研,惠興團隊先後組織開展了兩次覆蓋所有鄉鎮中學的全年級的「同課異構」教研交流活動;開展以惠水四中,二中和縣直為核心的初級中學的連片教研活動,以縣內較好的學校帶動較弱學校協同發展。
他認為,要想實現廣州教育理念在惠水落地,要從教師團隊入手。2020年10月在惠水舉辦了第一屆「班主任技能大賽」,用廣州地區先進的辦學經驗,結合當地現狀「對症下藥」,充分發揮「組團式」幫扶引領輻射作用。惠興團隊計劃趁熱打鐵,籌備兩個「班主任工作室」,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優秀班主任隊伍。
潤物細無聲,惠興團隊支教老師為孩子們打開了夢想大門。惠水四中八年級八班的楊本佳本來沒有目標沒有動力,如今想考上暨南大學,到廣州走一走看一看:「很嚮往廣州的學習、生活。」九年級八班的學生劉永超本來成績平平,現在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惠興團隊的老師們帶來不一樣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學生們很喜歡上他們的課。而且幫助我們很多老師開闊了視野和更新了教學理念。」惠水四中校長梁澤樺說。
如今,南沙區通過「派出去」「引進來」搭建起了教育幫扶長效機制。2018年至2020年,南沙區通過「一對多」方式率先落實全區57所學校、幼兒園與黔南州三縣237所學校、幼兒園、教學點的結對幫扶,實現對三縣教育幫扶100%全覆蓋。
在「派出去」的同時,南沙接收了黔南州三縣選派的65名各級各類人員來南沙跟崗學習,他們在回到當地後繼續做好「二次」延伸培訓,實現「培訓一個,成長一個,帶動一片」。
數字顯示,2018至2020年,南沙對黔南州三縣共提供教育款物支援超2806.65萬元,用於幫助提升三縣的「軟硬」實力。
(轉自:中國新聞網)
【來源:貴陽市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