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2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蚌埠日報全媒體記者從中鐵一局了解到,水蚌鐵路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蚌埠改線段將於12月22日凌晨正式通車。由於施工條件限制,通車後,還將進行6天緊張的四電(通信、信號、電力、接觸網)工程施工,全長60.85公裡的水蚌鐵路將於12月28日正式邁入電氣化鐵路新時代。
水蚌鐵路,是連接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水家湖站至蚌埠市蚌埠站的鐵路,始建於1941年。它是淮南鐵路和京滬鐵路的連接線,是安徽與長三角經濟區、東南沿海地區最快捷的鐵路運輸通道之一。水蚌鐵路姜橋-蚌埠段長約9公裡,與10餘處市內道口相交。為解決水蚌線與城市發展的矛盾,經過多方努力,水蚌線蚌埠段改線工程於2018年11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
▲即將投用的水蚌線蚌埠段新線。
該工程自蚌埠東站東端咽喉引出,於勝利東路北側設老山線路所,出線路所後繼續向南上跨勝利東路、東海大道,以隧道下穿老山,設李樓會讓站後折向西,下穿京滬高速鐵路、合蚌高速鐵路,上跨蚌官路後新設田榮會讓站,最後接入既有線。工程主要包含路基、涵洞、隧道、立交、兩座特大橋及兩座會讓站、改建蚌埠東站等內容。
▲即將投用的水蚌線蚌埠段新線。
新建線路全長27.7公裡,其中正線23.1公裡,下行疏解線4.6公裡。需跨越蚌埠市三個區及黃山大道、東海大道、勝利路等多條城市主幹道。為避免形成新的分隔,在線路路由選擇上,嚴格按照蚌埠市和沿線轄區城市總體規劃的需求對線路進行規劃,線路按照全封閉設計,採取了立交或者涵洞等形式,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發展的需要。
項目中標後,中鐵一局高度重視此項目建設,組建了精幹高效的項目管理團隊,配備了專業的施工隊伍,確定了建「精品工程、綠色工程、民生工程」的工作目標。僅用10天,項目部就完成了項目駐地建點、人員進場、現場調查等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實現了辦公正常化,1個半月實現了主體工程開工。
作為蚌埠市和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重點工程,蚌埠市、中國鐵路上海局合肥樞紐指揮部、中鐵一局領導多次到施工現場調研、解決問題。
施工中,項目部科學部署、精心組織,克服徵地拆遷、既有線施工、雨季等困難,路基、橋梁、隧道、制架梁、電力遷改等施工同步推進。尤其是2020年發生疫情以來,項目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嚴格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要求,及時儲備防疫物資,為復工人員做好「硬體」保障,設置隔離房100間;建立日常消毒、人員體溫監測體系,每日對管理人員、勞務人員工作、住宿、就餐等區域進行多頻次消毒。重點工程在春節期間堅持施工,採取倒排工期、細化工序安排、優化資源配置等措施,確保了一系列重要工程節點順利完成。
◉4月20日,蚌埠東站南牽出線開通
◉5月13日,全線橋梁開始鋪架
◉6月8日,全線橋梁鑽孔樁完工
◉8月12日、13日,東站疏解線特大橋T構轉體梁成功轉體
◉8月15日,控制性工程跨勝利路連續梁合龍
◉8月22日,老山隧道貫通
◉11月9日,全線橋梁架設完成
◉11月11日,區間短軌鋪設完成
◉12月10日,蚌埠東站站改完成
「安全是天,質量是命。」項目負責人齊建華說道。項目部嚴格落實安全質量責任制,嚴格執行鐵總質量安全「十條紅線」管理規定,定期組織開展紅線檢查,形成內部紅線檢查問題庫,嚴抓銷號整改。嚴格執行「三檢制」,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開展安全培訓教育,開展「安全月」「質量月」,應急演練等活動,大力提升了全員安全生產意識。
項目總工程師徐新權介紹:「在項目管理中我們非常注重技術創新,截至目前,項目部共申報(待批覆)國家新型專利6項。」項目部採用混凝土拌和站、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施工現場卡片式管理制度,實時監控施工質量。通過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預判T構轉體梁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前予以解決。橋梁採用鋼筋卡具、自動噴淋養護、養護罩、連續梁自動張拉、壓漿技術,路基採用連續壓實技術切實提高工程質量。
項目安全總監李雷軍介紹:「市內施工,我們尤其注重環保和綠色施工。」項目部在工地出口設置車輛清洗臺,對進出工地的渣土車進行清洗;及時灑水衝洗路面,保證土方作業不影響路面清潔;施工現場設置霧炮機進行揚塵治理;使用綠網對裸土進行全覆蓋;通過一系列環保措施的落實,真正實現了綠色施工。
▲12月20日,蘭凌路,道口工作人員在火車通過時維持現場秩序,確保安全。
▲12月20日,蘭凌路,道口兩側市民排隊等候火車通過的情形即將一去不返。
此工程建成後,將有效緩解現有鐵路的運輸壓力,形成蚌埠鐵路樞紐貨運和客運分離。將把原本穿行蚌埠市區的鐵路線改為繞市區外圍延伸,極大緩解蚌埠鐵路切割城區造成交通擁堵的情況,從而最大限度地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並有效改善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對蚌埠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快地區經濟、和諧發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何沛/文 劉晨/圖 通訊員:閆昆
原標題:《12月22日凌晨,正式通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