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珠江·琶醍與廣州塔、有軌電車融為一體
珠江純生代言人張敬軒
珠江琶醍商機無限,30年珠江啤酒打造廣州城市新名片
10月底,珠江·琶醍國際啤酒節剛剛刷新了廣州啤酒節的新熱度,8天時間迎客8000多人次,消費啤酒9000多噸。今日,這個地方又再次熱鬧起來,珠江·琶醍的幕後建設者——珠江啤酒迎來了30周歲生日。作為廣州市民熟悉的品牌,珠江啤酒的30年,也是廣州城市發展的30年,不但珠江啤酒代表著「珠江水」熱銷大江南北,最近爆紅的珠江·琶醍也成為廣州夜生活的優選蒲點之一,被國內外大眾熟知,與周邊的廣州塔、琶洲會展同為廣州城市新名片。
30年「珠江水」——
廣州城市發展的縮影
「3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農田,後來變成珠江啤酒的貨物堆場和碼頭,我們住附近的都很少會過來,沒想到現在會變得這麼漂亮,每天晚上還這麼熱鬧。」琶洲居民李大叔說,「廣州以前有句話叫『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但現在琶洲這裡有廣州塔、琶醍,還有輕軌、公交,房價不斷攀升,都快追上河對面了,廣州的變化真大。」
確實,廣州的變化在琶洲這塊新CBD版塊體現得更為明顯,而承接了廣州和珠江啤酒30年文化底蘊的珠江·琶醍則更能夠代表廣州的城市生活文化,是廣州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變化的縮影。
包容、開放、敢為天下先是廣州人引以為傲的精神核心,在珠江啤酒和琶醍這兩個「廣州出品」身上得到充分體現。30年前,國內首個全面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的現代化啤酒企業——珠江啤酒廠在琶洲磨碟沙崛地而起,帶來了屬於廣州人的經典「老珠江」,之後更憑藉領先的技術和設備生產出中國第一瓶純生啤酒並迅速風靡全國。2011年,廣州官方至權威的評選——首屆「廣州市政府質量獎」將唯一一個食品企業獎項頒發給珠江啤酒,代表了廣州至優秀的食品質量和生產管理水平。近年,按照「退二進三」和「轉型升級」的城市發展要求,珠江啤酒需要將生產線搬到南沙。但在離開「老地方」之前,珠江啤酒已開始推進轉型升級。「琶醍的建設到目前運作成熟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這除了我們根據市民的消費喜好嚴格篩選進駐商家外,還有周邊廣州塔旅遊和琶洲會展經濟的帶動,當然還少不了有關部門對這裡的配套投入,從兩年前新增設的兩條公交線到上個月剛開通的有軌電車琶醍站,交通的完善為這裡帶來了更多的人流,可以說琶醍的成功也是廣州新城市開發模式的成功。」琶醍經營者介紹。
今年6月30日下午,廣州琶洲電商總部7宗地塊開賣,騰訊、阿里、復星、國美四巨頭以78億元落戶。據規劃,琶洲A區電商總部將會成為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營業收入達1000億元、提供約8萬人次的工作崗位。珠江啤酒6.9萬平方米總部地塊毗鄰琶洲電商群,將伴隨廣州城市經濟的發展迎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主打啤酒+文化,
珠江啤酒未來被看好
「位於琶洲國際會展中心附近為琶醍帶來了利好的交通網絡,磨碟沙地鐵站、華南快速,再加上剛剛通車有軌電車,琶醍具有便捷的交通優勢。」廣州某房地產分析師認為,由於地理位置四通八達、吸引各種展會帶來的人流,琶醍成為了廣州接待各方來客的大型商業體和文化窗口,具有作為城市名片的先天優勢。「會展期間這裡的生意比較好,特別是廣交會期間,幾乎天天爆滿。」琶醍一間酒吧的負責人說。繼紅磚廠、太古倉等老建築改造之後,琶醍是廣州又一老廠房改造的傑作。上述房地產分析師表示,懂得利用資源和文化是成功的關鍵:「琶醍將啤酒文化、工業建築、珠江美景巧妙融合,滿足了現代人對夜生活特色和品質的需求,是珠江啤酒文化的拓展和新的盈利模式。」珠江啤酒年報顯示,公司第三產業2014年全年完成營業收入4394萬元,同比增長5.99%;實現利潤總額2072萬元,同比增長91.84%。
我們了解到,隨著近期海珠有軌電車琶醍站的開通,琶醍二期即將開業。同時,結合總部產能搬遷項目的進度,珠江啤酒在琶醍經驗的基礎上,將利用保留的廠區6.9萬平方米土地,將啤酒文化、現代休閒、琶醍會展、總部商貿四大元素巧妙結合,創新商業模式,打造一個以總部經濟建設為主,融入啤酒文化、時尚文化,觀光展覽、推廣宣傳、商貿消費為一體的啤酒文化宣傳和展示的平臺。
有了珠江·琶醍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平臺,珠江啤酒的啤酒主業升級戰略勢頭更為「兇猛」。珠江啤酒提出打造「中國中高端啤酒領軍企業」的目標,對啤酒產品結構進行全面升級,除資源集聚投放珠江純生、珠江0度、「老珠江」三線核心產品,擴大易拉罐啤酒生產能力外,還推出了高端產品雪堡白啤酒、珠江純生原漿啤酒、無醇啤酒等特色產品。今年5月份在電商渠道試水的雪堡精釀紅啤酒、黑啤酒大受歡迎,珠江啤酒迅速發布其精釀啤酒戰略,其定增方案顯示,未來將投入2.5億元在廣州、南寧、湛江、湘潭和東莞等新建5條精釀啤酒生產線,每條線產量約2000噸左右。
珠江啤酒透露將從明年開始對琶醍部分餐飲娛樂商戶升級,將啤酒主業和啤酒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精釀啤酒消費區,使消費者能一邊欣賞啤酒生產全過程和珠江美景,一邊享用新鮮精釀啤酒,感受廣州文化。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