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約克,當天晚十點半,我們到達蘇格蘭首府愛丁堡。這兒的天氣格外的冷,好在我們有備而來,我們仨都套上了羽絨服。此時太陽剛好落下地平線。乘著落日後的餘輝我們徒步趕往早已約定的住所,匆忙中當然不忘用相機或者手機對著路邊的夜景隨手一拍。這樣一來,原本20分鐘行程變成半小時。
我們訂的住所是一家民宿,進入巷道,女兒讓我們提起拉杆箱,免得弄出聲響,影響了鄰居。沒見著主人,鑰匙放在指定地點。我們租住的是一個小套間,帶有衛生間和廚房。屋子裡通暖氣,熱烘烘地。
次日早晨天陰沉沉地,按照原定計劃我們開始對愛丁堡的遊覽。
愛丁堡不光以環境優美,建築經典而著稱,而且是英國著名的文化古城,俗稱北方的雅典。遊覽愛丁堡,觀景和聽景同樣重要。
於是,我們選擇了先利用一天坐遊覽車了解概貌,然後再用一天選重點遊覽的方式。
愛丁堡遊覽車和英國別處見到的一樣,車體高大,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半敞蓬。儘管天氣很冷,但為了便於賞景,更重要的是便於拍照,我們選擇上層的開敞處。
觀光車分紅黃綠三種顏色,由三家不同公司經營,三色車遊覽線路略有不同。票價照例是死貴每張16英鎊(這個數換成人民幣夠我在蘭州坐半年的公交),但好在是通票,持票可以在當天隨時在候車點上下車,而且紅綠藍三趟線通用。
或許,你最關心的是講解問題了,不用擔心,每個座都配有譯音耳塞,有七八種語言供你選擇。不認識"查愛那"也不要緊,只要按一下那個貼有很親切的五星小紅旗的按鍵就行。估計,他們找的是一位華人播音員錄的音,漢語普通話很標準,且帶有磁性。
愛丁堡雖然很有名,但無論從規模和人口上來講,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就是個小城。大概就是我的家鄉武威市的樣子。坐觀光車跑一圈不超過一小時,我們覺得,既然掏了那麼多錢,就得儘可能多坐坐,好讓心理上有一種不是很吃虧很多的感覺。於是,紅藍綠都走了一圈,好多點都是重複的,我們隨著觀光車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聽,眼睛盯著以為值得拍下的風景,不顧一車人用詫異的眼光看我們,快門聲咔咔咔響個不停。反正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愛拍照,多一個少一個無所謂!
儘管這樣重複著看,其實記住的點並不多。只是感覺滿眼的古城堡、古王宮、古教堂、古大學、古醫院、古街道,古商鋪、古酒館、古雕塑,隨便找塊地兒,一提便是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歷史。
原來這小小的古城,是濃縮了的文化壘成的。仿佛在這裡順手撬掰下一塊石頭,裡面都孕育著沉甸甸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愛丁堡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古老。
著名的愛丁堡城堡於6世紀就成為蘇格蘭皇室的堡壘,比英格蘭的利茲城堡早200多年,比溫莎城堡早400多年,比德國的海德堡城堡更是早600多年。早在十八世紀時期,那時的愛丁堡就是歐洲文化、藝術、哲學和科學中心。在歷史上它曾經作為堡壘、皇宮、軍事要塞和國家監獄。也正因此,它經歷了許多苦痛和滄桑,政治和軍事的鬥爭,使它始終處在中心角色的位置。幾個世紀以來,在漫長的爭鬥歷史中,愛丁堡人的強悍和不屈的精神,甚至整個蘇格蘭人的追求獨立、嚮往自由的精神風格都濃縮在這座堡壘。
皇家英裡大道。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的一本介紹愛丁堡的書中,因為這條全長一英裡左右的大街西起愛丁堡城堡,東至荷裡路德王宮,連接了兩座蘇格蘭最重要的皇家場所。
這是一條卵石鋪就的優美街道,兩側排列著眾多古老建築,有店鋪、酒館和供人參觀的景點。皇家一英裡大道貫穿愛丁堡老城區中心,連接了蘇格蘭歷史的兩座蘇格蘭最重要的皇家場所,被譽為「世界上最富有吸引力的街道」 之一。·
愛丁堡大學,是一所成立於1583年的世界頂級學府,是大布列顛六所最古老、最大的大學之一,它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齊名,是英國第四大難進的大學同時也是全英第六古老的綜合性大學。著名的大哲學家休謨年輕時便在學校受教和成長。愛丁堡大學產生過1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3位英國首相。
用不著列舉那麼多古老的建築和名勝了,單單提一下下面人物中的任何一位,你就會這座我們眼中的"小城"肅然起敬:
18世紀,自由經濟的鼻祖亞當·斯密,改良了蒸汽機的詹姆斯·瓦特和歐洲歷史小說之父沃爾特·司各特,同時出現在愛丁堡這座小城,正是他們引領了蘇格蘭的啟蒙運動,並通過《人性論》、《國富論》等一系列著作將現代資本主義文明推廣到全世界。
達爾文,就是提出生物進化論那位,曾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愛丁堡人,是19世紀後半葉英國偉大的小說家。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創建人;
託尼·布萊爾,原英國首相;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著名物理學家,電磁定律的發明人;
阿瑟·柯南·道爾,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作者;
約翰·納皮爾,數學家,對數的發明人;
J·K·羅琳,哈利·波特的作者,這本書的第一集就是在愛丁堡的大象咖啡館中寫出來的;
詹姆斯·楊·辛普森,第一位發明用氯仿進行麻醉的產科醫生。
莊士敦,歷史學家,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私人教師。
愛丁堡所謂"北方的雅典」正基於此。
如今,這座文化名城,已經借用文化發酵成了一座旅遊名城。
愛丁堡這座只有50萬人口的小城,正常情況下容納人口達到100萬,遇到節會可以達到200萬,最多一年,節會吸引外來遊客300萬,之後政府不得不採取限制措施。
每年七月末到九月初都會舉辦愛丁堡藝術節,這個藝術節包含有多個子節日。著名者包括愛丁堡邊緣藝術節、國際藝術節、軍操表演和國際圖書節。其他時節也有登山節電影節、國際科技節、國際電影節等等。
還有每年的除夕節,經典項目持續四天,期間有音樂、煙火等表演。
![]()
![]()
南山攬勝,愛丁堡全貌
![]()
愛丁堡城堡在6世紀時成為皇室堡壘,城堡既是王宮,也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它在蘇格蘭歷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
![]()
愛丁堡城堡高高矗立在火山巖的黑色巖石上,無論站在城市的哪個角度,它總是那麼搶眼。
![]()
![]()
![]()
皇家一英裡大道貫穿愛丁堡老城區中心,連接了蘇格蘭歷史的兩大焦點:位於城堡巖石頂部的愛丁堡城堡,以及荷裡路德宮。
每年8月愛丁堡藝穗節會在此舉辦,包括戲劇、舞蹈、音樂、展覽甚至行為藝術等各種藝術形式。
![]()
皇家一英裡也是「世界上最富有吸引力的街道」 之一。
![]()
沿著王子街向東 走到盡頭,就來到鬱鬱蔥蔥的卡爾頓山。站在山頂向西南望去,愛丁堡城堡巍然矗立,守護著寧靜的小城,景色非常美麗。
![]()
![]()
![]()
卡爾頓山上鳥瞰全城
![]()
卡爾頓山上的國家紀念碑,建於1822年,紀念拿破崙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但紀念碑並未完成,僅有一排巨大的立柱支撐著橫梁。據說是因為預算透支而中斷了工程。
![]()
卡爾頓山上還有一座納爾遜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海軍上將納爾遜而建。每天下午1點愛丁堡城堡鳴炮時,納爾遜紀念碑塔尖的小圓球就會降下。
![]()
在紀念碑的立柱下我拍下了穿格子布裙的蘇格蘭大叔,這是蘇格蘭爺們的典型裝束。
![]()
卡爾頓山上的愛丁堡市立天文臺
![]()
裡路德宮是女王在蘇格蘭的官方住所,位於愛丁堡皇家英裡大道的盡頭,正對著宏偉的亞瑟王寶座山。
![]()
緊臨王宮的亞瑟王寶座山,據導遊講,王宮選址在此的原因也是看中了這裡的風水。這張照片因為在雙層遊覽大巴的頂上抓拍,沒拍出山的巍峨氣勢。
![]()
![]()
山腳與王宮之間,就是美麗的皇家綠地公園
![]()
![]()
![]()
![]()
![]()
![]()
不顧一天的勞累,我們決定趕在落日前登上王瑟王寶座山。此山是一座死火山,面向城市的一面是險峻的黑色斷崖,面向王宮的一面是綠色長坡,每走一段,俯瞰愛丁堡就有不同的畫面。
![]()
![]()
![]()
![]()
![]()
所幸的是當我們登上王瑟王寶座山時,上帝為愛丁堡的天空布滿了彩雲,這座美麗的小城頓時變得更加夢幻般迷人,這一刻將會成為我們愛丁堡之旅的終生記憶……
![]()
這座文化城市還孕育了影響世界的名著《哈利波特》,愛丁堡用她包含文化養分它的一花一木,一石一瓦滋潤著羅琳,創造出了夢幻般的魔法世界。
大象咖啡廳,這是羅琳創作時常來這家咖啡廳,現在生意異常火爆,尤其受到中國遊客的青睞。
![]()
教學設施密集也是愛丁堡這座文化城市的具體體現,學生人口佔整個城市人口的五分之一。
這是愛丁堡大校區一角。和英國許多大學一樣,愛丁堡大學也沒有專屬的校園,學校和市區建築互相兼融。
![]()
![]()
![]()
蘇格蘭國立博物館被認為是20世紀蘇格蘭最優秀的建築之一。博物館的建築設計與蘇格蘭獨特的歷史和自然環境緊密融合,形成歷史與現代的巧妙銜接。建築表面採用蘇格蘭金色砂巖,製造出飽經風霜的古老面貌。三角形的入口大廳高達七層,製造出充滿張力的空間感。大廳採光良好,陽光幾乎能灑滿大廳中每個角落。
![]()
遺憾的是我們參觀博物館的時間過於短暫,只是蜻蜓點水般地選重點看了個大概
![]()
不用介紹,你可能已經猜出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克隆羊「多莉」
![]()
![]()
![]()
![]()
![]()
城內有數不清的紀念碑、塔和雕像。 這是一個善於記憶和崇拜英雄的民族,聰明的蘇格蘭人,把自己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都固定和外化於這樣的雕塑!
![]()
市中心的司各特紀念塔格外搶眼
![]()
自由經濟的鼻祖:亞當·斯密
![]()
![]()
蘇格蘭風笛表演
![]()
這是卡爾頓山上拍到的風笛表演,近距離拍照我總是心懷忐忑,對焦、取景和曝光都大失水準
![]()
蘇格蘭議會大廈,建在荷裡路德宮的對面,整個愛丁堡城中少見的具有現代風格的建築,擱在愛丁堡的建築風格裡多少有點出挑。可以免費參觀,可惜的是我們去的那天正好閉館。
什麼是蘇格蘭,有人說蘇格蘭就是風笛、格子裙和威士忌。
愛丁堡是威士忌的興盛地,我們沒去專門的威士忌體驗中心去享受,倒是在休息時選了一家小有名氣的酒吧去體驗。這裡的酒吧和倫敦的一樣,室內無比的窄小,巴臺旁早已圍滿了人,有個能圍坐六七個人的小廳留給了樂隊,過道擠滿了站著喝酒的人,裡面站不了的乾脆站在外面。
還好,我們在女兒努力下找來了兩張小凳,很不習慣地擠在人群中。我接受不了威士忌那種怪怪的味道,要了杯啤酒,端杯喝酒的姿勢儘可能做的像模像樣。不致於在人群中太扎眼。擇機還要在人們不大注意時偷拍兩張。
威士忌沒品成,啤酒到喝得挺愜意,苦澀中透出一股濃濃的麥芽香和酒花香,味道很重,但又很醇正——這是一種久違了的味道!
![]()
酒吧小樂隊,曲調有一種很強的異域風情,但我還是很喜歡聽。這種調調適合在酒吧的噪雜聲中表演。
奏樂者一曲接一曲彈奏,喝酒者高談闊論,酒吧內極盡喧鬧,兩者似乎各不相干,各行其事,但每曲終了又會贏得一片掌聲……
![]()
![]()
喬治四世橋街和坎多梅克路的交叉處有一座小獅子狗銅像,它就是深深感動了愛丁堡人的義犬博比。
1858年,博比的主人約翰·格雷牧師去世後,博比一直在墓邊守護了14年,直到1872年死去。為了紀念博比,人們為它造了這座銅像。
博比像是愛丁堡最小的雕像,也是最受當地人親暱和喜愛的雕像。我們仨也和其他遊客一樣摸著博比的鼻子照了像。
博比銅像旁邊的博比酒巴也因此揚名天下。
![]()
除了顏色不同的觀光大巴,在愛丁堡我們還看到了依舊運行的電軌車,它和這些新式大巴混雜在同一條街上運行。
![]()
在愛丁堡城西的海灣上,停泊著用來觀光退役軍艦
![]()
![]()
![]()
![]()
![]()
![]()
![]()
![]()
這兒的街頭門臉文化也招人喜歡
![]()
![]()
![]()
![]()
![]()
![]()
![]()
![]()
![]()
![]()
![]()
這兒的建築不乏經典
![]()
![]()
![]()
![]()
![]()
![]()
建築裝飾精雕細刻且以人物居多
![]()
和倫敦人一樣:以古為美,細心人可以發現這座房子的年齡
![]()
教堂是城市的最高建築
![]()
![]()
![]()
![]()
![]()
![]()
![]()
![]()
街頭一瞥
![]()
![]()
![]()
![]()
![]()
![]()
![]()
海鷗是這座城市的精靈,可以容忍它所做的一切,甚至可以在頭上拉屎
![]()
![]()
![]()
![]()
兩天的愛丁堡遊覽時間的確是太短太短,留下了許多遺憾,僅管如此,這裡濃濃的的文化氛圍簡直讓我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有人說愛丁堡是個失重了的城市,意思是她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價格遠遠超出自身的體量,顯得很不協調。而我,則因猛一下子吸收這麼多濃縮了的文化氣息,有一種醉氧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