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出招吸引中國客:僱講漢語店員推中文指示牌

2020-12-24 中國網

中國「十一」黃金周期間,來英國的中國遊客驟增。記者在倫敦的不少地方都能看到國內同胞觀光、購物的繁忙身影,也發現一些商店用中國龍和黃色裝點門面,招徠中國顧客。據10月7日出版的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每位來倫敦的中國遊客人均消費8000英鎊(約合78400元人民幣)。該報導還說,英國商家紛紛僱傭講漢語的店員、推出中文指示牌等,努力使中國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就在「黃金周」期間,英國對華籤證聯盟主席安德魯·墨菲公開表示支持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日前提出的簡化籤證手續的提議。安德魯表示,這是吸引中國遊客最有效的方法。他還指出,中國遊客大幅增加將提振英國經濟。該聯盟的報告稱,由於未加入申根籤證,英國每年因中國遊客流失帶來的損失高達12億英鎊。根據英國旅遊局的統計數字,2012年赴英中國遊客人數達到17.9萬人,較上年增長20%,超過半數赴英中國遊客是通過個人申請籤證的方式前來英國。但由於英國不是申根國家,需要另辦籤證,英國吸引的中國遊客人數仍遠遠落後於歐洲大陸的法國、義大利等國。

英國商業和旅遊業呼籲政府提供更多的籤證便利,同時大力提升針對中國遊客的服務水平。

倫敦發展促進署日前發布了一項針對赴英中國遊客及其獲得相關服務的調查結果,被調查的餐飲、住宿、購物以及旅遊景點等倫敦70家知名服務場所中,向遊客提供中文導購服務的超過1/3,另有1/3的商家制定了僱傭中文導購的計劃。此外,部分商家還配備了中文宣傳手冊、菜單、講解文字等。新興的社交媒體也成為向中國遊客進行宣傳的重要平臺,倫敦發展促進署及很多商家都開通了中文微博,百年老店哈羅德百貨更是緊追潮流,推出了微信公眾平臺和中文APP程序。

倫敦發展促進署執行總裁戈登·英尼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受倫敦奧運會帶動,去年共有10.2萬名中國遊客赴倫敦旅遊,較上一年大幅增長28%,總消費額超過1.4億英鎊,較2009年增長1.5倍。中國遊客人均消費達1300英鎊,位居各國遊客之首。預計未來5年持續增加的中國遊客將成為倫敦消費市場的重要推動力。他說,中國遊客受到普遍歡迎,倫敦發展促進署也將於近日推出介紹倫敦的中文網站(london.cn),向中國遊客介紹倫敦的歷史、文化及旅遊動態信息。

位於倫敦的福南梅森百貨商店由於為英國皇室提供食品而享有盛譽,現在百貨商店的每一層都有會說漢語的導購。向記者遞來一份中文版《福南梅森商店指南》的店員塞繆爾是一位英國人,卻操著流利的漢語。他告訴記者,中文是他在高中時選修的外語,現在派上了用場,不斷湧來的中國遊客讓他感受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

銀聯卡服務是英國商家吸引中國遊客的一個有效手段。位於倫敦的麗茲酒店是英國第一家受理銀聯卡的酒店。該酒店國際銷售部經理貝馬克曾在中國工作並會講簡單的漢語。他告訴本報記者,在全球入住該酒店人數排名中,中國顧客此前排名第二十位,自2011年10月開始提供銀聯卡支付業務後,入住的中國客人每年增加50%左右,現已排名前五。他說,酒店已經陸續開展了很多迎合中國遊客需要的業務,包括提供中式早餐、中文服務、中文電視節目以及中文報紙等等。

戈登說,根據倫敦發展促進署的調查數據,預計在2015年左右,倫敦將成為中國遊客最喜愛的境外旅遊城市之一,因此中國遊客人數仍將繼續增加。發展促進署將盡力確保中文服務和銀聯卡設施普及,以滿足中國遊客的需要。

相關焦點

  • 中國客海外遊轉變土豪形象 歐洲多國推「強化版」攻勢攬客
    曾經被稱為「買下全球三分之一奢侈品和時尚服飾」的中國消費者,現在讓西方的消費品大牌直呼「傷不起」。   「坐等客來」不如「上門攬客」:定製服務打造精品概念   針對中國遊客的消費趨勢,歐洲國家開始意識到坐等中國客的到來已經不那麼容易,並開始紛紛走向中國,宣傳「中國客定製」的旅遊項目。
  • 日本指示牌翻譯出來的漢語讓中國人一頭霧水,網友:水平很耿直
    不過當我們走到國外的街頭時,一些遊客心裡總是擔心到了國外會因為語言不通,看不懂國外的指示牌,擔心走丟了或者走錯地方。不過隨著中國的地位提升,世界大部分國家在街頭的指示牌上都有漢語翻譯,方便中國遊客的出行。
  • 漢語在俄羅斯有多火?機場"全屏中文"
    中國青年網記者陳琛 攝  中國青年網莫斯科11月15日電 站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的顯示屏前,如果不是身旁來回走動的俄羅斯工作人員,你會有一瞬間身在中國的「錯覺」,因為顯示屏上「全屏」都是中文!當然,俄語和英語會在之後交替顯示。
  • 巴塞隆納機場新增語言服務 中文出現在指示牌上
    巴塞隆納機場新增語言服務 中文出現在指示牌上
  • 英國學校開始上中文課?中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得到保障嗎?
    但是漢語課程不同,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中國留學生都非常贊同學校開設中文課程,漢語學習會讓他們有一種自豪感和歸屬感。對於那些低齡留學生來說,更是補充了他們對母語的學習和了解,在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下,仍舊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
  • 中國元素海外走紅 洋面孔:學習中文時髦又實用
    中新網11月17日電 (吳合琴)近年來,海外不時颳起「中國風」:學漢語、包餃子、挑燈籠,穿旗袍,一系列中國元素在海外走俏。如今,「漢語熱」逐漸升溫席捲全球,學習和掌握中文,對海外的「洋面孔」而言既時髦又實用。西方主流媒體也將漢字拼音等中國元素融入其中,大做文章引關注,外國商人則借中國元素搶抓商機。中文流利的「洋主持」和搭檔演唱華語民謠。
  • 香港的這些指示牌,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港澳地區學習中文有一個頗為奇怪的現象,就是「講一套、寫一套」,雖然大部分粵語字詞都有標準的寫法,但在學校老師基本上只會講解書面語漢字多於粵語正字,因此後者通常依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不同渠道摸索得來。譬如是「閂」字,它的粵音與「山」相同,雖然筆者一直會把「關門」講成「閂門」,但過往與朋友用通訊軟體的時候,都會使用「關」字,看到「閂」字頓時感到陌生。
  • 高速指示牌「大換血」,取消中英文雙拼,網友:在中國就要用中文
    高速路上除了隨處可見的電子眼,還有著很多指示牌。指示牌能夠幫助車主了解到線路的車速要求、行駛方向、距離服務站的距離等信息。它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不過關於高速指示牌的內容呈現方式上卻引發了很多網友的不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 加拿大極寒天氣吸引大批中國遊客 中文口譯搶手
    2018年加中旅遊年才剛剛開始,西北部地區的加拿大人便開始思考,如何歡迎創紀錄數量的中國遊客。隨著中國遊客的增多,中文翻譯也逐漸成為搶手的熱門職業。據加拿大家園報導,中國人前來旅遊,主要目的是為了享受寒冷和北極光,享受狗拉雪橇、划船、遠足和雪地摩託。位於加拿大西北地區育空的有一個叫做Snag的小村莊,這裡最低氣溫達到過-63℃的恐怖狀態。
  • 日本"央視」都推出中文節目了 全世界在講中國話!
    這個節目之所以受許多關注日本的中國人矚目,是因為這是一個用中文播報的節目。這檔節目以中文為語言,介紹時政、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日本的最新動態。NHK相關人士介紹說,來日本的中國遊客逐年增多,同時考慮到,中文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於是決定推出中文節目。這個原因,不禁讓人想到了那句歌詞: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現在,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句歌詞了。
  • 漢語在俄羅斯有多火?機場「全屏中文」,納入義務教育!
    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顯示屏上滿滿的中文。中國青年網記者陳琛 攝中國青年網莫斯科11月15日電(記者 陳琛)站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的顯示屏前,如果不是身旁來回走動的俄羅斯工作人員,你會有一瞬間身在中國的「錯覺」,因為顯示屏上「全屏」都是中文!
  • 世界上這個國家到處是中文,幾乎都會講漢語,國人出國感覺像在家
    世界上這個國家到處是中文,幾乎都會講漢語,國人出國感覺像在家要知道現在國家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人們也由過去貧困的生活轉為現在高質量的生活。在國內呆慣了便想到國外去看看不同的風土人情,但由於大多數國家都是講英文,像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而現在有錢能出去玩的大多數是年紀較大的,出國則面臨著語言不通的難題,因文化差異常常陷入窘境,不能很好的體驗到當地的文化。所以小編接下來就要介紹一個世界上這個東南亞的國家,一個到處都是講漢語的國家,就是馬來西亞,想必大家也猜到了。
  • 為了吸引中國遊客 這些國家也是拼了
    近年來,中國遊客旺盛的消費能力已成功吸引各國關注。十一長假是中國人的出遊高峰期,為獲中國遊客青睞,日、韓等周邊國家甚至歐洲國家均提前準備,採取了一系列舉措。那麼,他們都放了些什麼「大招」呢?韓國:中國博主推廣+打折優惠韓國三大百貨商店爭相開展五花八門的酬賓活動,期待中國遊客像往年一樣赴韓血拼掃貨。
  • 高速指示牌「大換血」,取消中英文雙拼,網友:在中國就要用中文
    高速路上除了隨處可見的電子眼,還有著很多指示牌。指示牌能夠幫助車主了解到線路的車速要求、行駛方向、距離服務站的距離等信息。它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不過關於高速指示牌的內容呈現方式上卻引發了很多網友的不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 吸引中國遊客 波士頓推特製中文地圖受熱捧(圖)
    吸引中國遊客 波士頓推特製中文地圖受熱捧(圖) 針對中國遊客的中文地圖  波士頓市場公司「吸引中國」(Attract China)製作並複印了30000份信封大小,封面為紅色的中文地圖,目前正分發到波士頓周圍的賓館、大學、旅遊中心以及華埠商家。波士頓將於6月20日啟動波士頓直飛北京航班。該活動則是為大批中國遊客的到來做準備。
  • 中國遊客成全球旅遊業寵兒 多國各自出招攬客
    (參見《中國內地公民出境遊人次首破億 亞洲是主要目的地》一文)  英國《金融時報》3日刊發《美國用社交媒體、油條和有獎問答來吸引中國遊客》的文章稱,美國旅遊業正鋪開紅地毯以吸引最受歡迎的商品——中國遊客。由於視中國為相對來講未完全開發的市場,美國旅遊業正努力創新思路以吸引中國遊客和旅行社。  文章指出,確保中國遊客體驗到歡迎和享受是一個重點所在。
  • 日本境內的「中文」指示牌,中國遊客表示:完全看不懂!
    日本境內的「中文」指示牌,中國遊客表示:完全看不懂!面對我們國家所誕生的那一大批旅遊群體,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是希望能夠將他們吸引過去。因為能夠吸引到足夠的旅遊者,所獲得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因為我們國家的旅遊者絕大部分到達國外不僅僅是為了能夠觀看外國地區那些有名的景點,同樣更多的其實說到底都是為了能夠購買一些人們所需要,或者說人們有興趣的一些產品。
  • 蘇州老外是這樣學中文的
    在課上,他學了諸如數字、動物和水果名稱之類的簡單中文詞彙。不過,一個學期之後,申力坤的學校把漢語課改成了法語課。因為學生大多是英國人,校方認為對於遲早要回英國的學生們來說,法語更實用一些。在香港斷斷續續住了大約八年,申力坤的漢語水平並沒有太大提升,不過這段經歷在申力坤心裡也埋下了一顆學習中文的種子。2010年,18歲的申力坤高中畢業。
  •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韓禮德建議:學漢語要放膽多講
    華聲報消息:一個英國人能成為漢語專家,韓禮德學習語言的能力,當然不同凡響。他即席分享學習語言竅門,便是要放開膽子,開頭多講,由小開始,先讀後寫。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韓禮德精於漢語和英語,亦懂得法語和義大利語。他良好的語言根底,跟其家庭背景不無關係。他的媽媽是法語教師,教學生拉丁語的爸爸,同時喜讀英國文學。所以,韓禮德在很小的時候,便有機會接觸多國語言。
  • 日本指示牌翻譯出的漢語,中國人卻難以理解,網友:很耿直
    導語:日本指示牌翻譯出的漢語,中國人卻難以理解,網友:很耿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國旅遊,不僅是為了得到放鬆,也是為了能夠看看外面的世界。不過一些中國人比較常去的國家,他們為了方便中國人在當地溝通和交流,就會專門把一些標誌翻譯成漢語,但是很多中國人看到他們的翻譯的漢語,都覺得哭笑不得。日本是中國人最常去旅遊的一個國家,其實在日本經常都能看到很對漢字,所以對於一些標誌大致上的意思其實還是懂的。不過漢語始終和日語有所不用,在溝通上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