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一」黃金周期間,來英國的中國遊客驟增。記者在倫敦的不少地方都能看到國內同胞觀光、購物的繁忙身影,也發現一些商店用中國龍和黃色裝點門面,招徠中國顧客。據10月7日出版的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每位來倫敦的中國遊客人均消費8000英鎊(約合78400元人民幣)。該報導還說,英國商家紛紛僱傭講漢語的店員、推出中文指示牌等,努力使中國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就在「黃金周」期間,英國對華籤證聯盟主席安德魯·墨菲公開表示支持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日前提出的簡化籤證手續的提議。安德魯表示,這是吸引中國遊客最有效的方法。他還指出,中國遊客大幅增加將提振英國經濟。該聯盟的報告稱,由於未加入申根籤證,英國每年因中國遊客流失帶來的損失高達12億英鎊。根據英國旅遊局的統計數字,2012年赴英中國遊客人數達到17.9萬人,較上年增長20%,超過半數赴英中國遊客是通過個人申請籤證的方式前來英國。但由於英國不是申根國家,需要另辦籤證,英國吸引的中國遊客人數仍遠遠落後於歐洲大陸的法國、義大利等國。
英國商業和旅遊業呼籲政府提供更多的籤證便利,同時大力提升針對中國遊客的服務水平。
倫敦發展促進署日前發布了一項針對赴英中國遊客及其獲得相關服務的調查結果,被調查的餐飲、住宿、購物以及旅遊景點等倫敦70家知名服務場所中,向遊客提供中文導購服務的超過1/3,另有1/3的商家制定了僱傭中文導購的計劃。此外,部分商家還配備了中文宣傳手冊、菜單、講解文字等。新興的社交媒體也成為向中國遊客進行宣傳的重要平臺,倫敦發展促進署及很多商家都開通了中文微博,百年老店哈羅德百貨更是緊追潮流,推出了微信公眾平臺和中文APP程序。
倫敦發展促進署執行總裁戈登·英尼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受倫敦奧運會帶動,去年共有10.2萬名中國遊客赴倫敦旅遊,較上一年大幅增長28%,總消費額超過1.4億英鎊,較2009年增長1.5倍。中國遊客人均消費達1300英鎊,位居各國遊客之首。預計未來5年持續增加的中國遊客將成為倫敦消費市場的重要推動力。他說,中國遊客受到普遍歡迎,倫敦發展促進署也將於近日推出介紹倫敦的中文網站(london.cn),向中國遊客介紹倫敦的歷史、文化及旅遊動態信息。
位於倫敦的福南梅森百貨商店由於為英國皇室提供食品而享有盛譽,現在百貨商店的每一層都有會說漢語的導購。向記者遞來一份中文版《福南梅森商店指南》的店員塞繆爾是一位英國人,卻操著流利的漢語。他告訴記者,中文是他在高中時選修的外語,現在派上了用場,不斷湧來的中國遊客讓他感受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
銀聯卡服務是英國商家吸引中國遊客的一個有效手段。位於倫敦的麗茲酒店是英國第一家受理銀聯卡的酒店。該酒店國際銷售部經理貝馬克曾在中國工作並會講簡單的漢語。他告訴本報記者,在全球入住該酒店人數排名中,中國顧客此前排名第二十位,自2011年10月開始提供銀聯卡支付業務後,入住的中國客人每年增加50%左右,現已排名前五。他說,酒店已經陸續開展了很多迎合中國遊客需要的業務,包括提供中式早餐、中文服務、中文電視節目以及中文報紙等等。
戈登說,根據倫敦發展促進署的調查數據,預計在2015年左右,倫敦將成為中國遊客最喜愛的境外旅遊城市之一,因此中國遊客人數仍將繼續增加。發展促進署將盡力確保中文服務和銀聯卡設施普及,以滿足中國遊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