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蘇聯成員國,蘇聯時期和今天的國家旗幟

2020-12-13 馬蹄踏碎嶺頭雲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15個蘇聯成員國,蘇聯時期和今天的國家旗幟的歷史往事。

蘇聯國家旗幟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15個蘇聯成員國,蘇聯時期和今天的國家旗幟,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

蘇聯,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國家,今天仍然影響著許多國家的生活。

我們都知道,蘇聯有15個成員國。20世紀90年代初,這些成員國從蘇聯分立,開始自主發展。

那麼這些蘇聯成員國,蘇聯時期和今天的國家旗幟,是怎樣的?

一、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是蘇聯成員國中,僅有的一個留下大量蘇聯文化特徵的國家。

今天,白俄羅斯對蘇聯時期的國家旗幟,只是稍作了細節調整。

二、俄羅斯

俄羅斯作為蘇聯成員國,其國家旗幟的出現於1954年,晚於所有其它蘇聯成員共和國。

1991年,俄羅斯聯邦從蘇聯分立後,恢復了俄羅斯帝國時期傳統的白藍紅三色國家旗幟,兩年後對其進行了稍微調整。

三、烏克蘭

蘇聯成員國烏克蘭,1949年推出了其國家旗幟。

1991年,烏克蘭從蘇聯分立後,推出了新的國家旗幟。

四、烏茲別克斯坦

蘇聯成員國烏茲別克斯坦,其國家旗幟上的藍白條紋,象徵著該國的特產棉花。

1991年,烏茲別克斯坦從蘇聯分立後,推出了新的國家旗幟。

五、哈薩克斯坦

蘇聯成員國哈薩克斯坦,國家旗幟上也有一條藍色條紋,是在1953年被採用的。

1991年,哈薩克斯坦斯坦從蘇聯分立後,推出了新的國家旗幟。

六、喬治亞

蘇聯成員國喬治亞,國家旗幟上只有紅色和藍色。

1991年,喬治亞從蘇聯分立後,推出了新的國家旗幟。

七、亞塞拜然

蘇聯成員國亞塞拜然,國家旗幟是在1952年推出的。

1991年,亞塞拜然從蘇聯分立後,推出了新的國家旗幟。

新的國家旗幟,為藍紅綠三色,中間有月亮和星星的標識。

八、立陶宛

蘇聯成員國立陶宛,國家旗幟是在1952年推出的。

1988年,立陶宛還沒有從蘇聯分立時,就推出了新的國家旗幟。

九、摩爾多瓦

蘇聯成員國摩爾多瓦,國家旗幟是1952推出的。

1990年,摩爾多瓦推出了類似周邊國家羅馬尼亞的國家旗幟。

十、拉脫維亞

蘇聯成員國拉脫維亞,其國家旗幟上的波浪條紋,象徵著瀕臨的波羅地海。

1988年,立陶宛還沒有從蘇聯分立時,就認識到傳統國家旗幟具有歷史價值,並恢復使用。

十一、吉爾吉斯斯坦

蘇聯成員國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旗幟是在1952年推出的。

1991年,吉爾吉斯斯坦從蘇聯分立後。但是,當時該國並沒有推出新的國家旗幟。

像哈薩克斯坦一樣,吉爾吉斯斯坦,推出新國家旗幟的時間,也被延遲了,直到1992年3月才這樣做。

十二、塔吉克斯坦

蘇聯成員國塔吉克斯坦,國家旗幟是1953推出的。

塔吉克斯坦從蘇聯分立後,直到1992年11月才推出新的國家旗幟。

這是在所有蘇聯成員國中,推出得最遲的一個。

十三、亞美尼亞

蘇聯成員國亞美尼亞,國家旗幟是1952推出的。

1990年,亞美尼亞還沒從蘇聯分立時,就恢復了歷史上的傳統的紅藍黃三色旗。

十四、土庫曼斯坦

蘇聯成員國土庫曼斯坦,國家旗幟是1953年推出的。

1992年,土庫曼斯坦推出了有傳統文化裝飾帶的新國家旗幟。

十五、愛沙尼亞

與拉脫維亞一樣,蘇聯成員國愛沙尼亞,其國家旗幟上的波浪條紋,象徵著瀕臨的波羅的海。

愛沙尼亞傳統的三色旗,於1980年代後期恢復使用。

本文旨在發掘歷史,解讀歷史,以史為鏡,以史鑑今。

相關焦點

  • 烏茲別克斯坦:蘇聯時期和今天的5處對比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烏茲別克斯坦:蘇聯時期和今天的5處對比的歷史往事。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一位人士,對烏茲別克斯坦:蘇聯時期和今天的5處對比,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烏茲別克斯坦,是蘇聯的一個成員國
  • 冷戰時期,和蘇聯關係最好的華約國家:擁兵20萬,鎮守蘇聯南大門
    眾所周知,在蘇美兩極對抗的冷戰時期,作為兩極之一的蘇聯,於1955年組建了華沙條約組織,並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由此具備了和美國北約集團抗衡的資本。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國,多是蘇聯控制下的東歐國家。華約的整體實力雖然強大,但是其中的不少成員國,或由於和蘇聯存在歷史糾葛,或曾經遭受蘇聯非法入侵,皆和蘇聯之間存在著矛盾。然而,這其中還有一個國家,卻和蘇聯的關係非常的鐵,這個國家便是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 蘇聯解體之後為何其成員國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在20世紀是兩件極其重大的事情,對世界局勢產生的深遠影響。可是我們會發現原來組成蘇聯的一些國家在蘇聯解體之後紛紛改變了社會主義的性質,甚至有些變成了資本主義,這究竟是為何呢?有很多人雖然知道東歐劇變,但是卻不清楚究竟是哪些國家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且更不清楚現在這些國家究竟怎麼樣了。如果連這件事都不知道的人可以自行百度。其實說白了東歐劇變就是原來被蘇聯控制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改變了國家性質和經濟制度,原先的計劃經濟被市場經濟所取代,原來國家政權被一黨長期把控的局面消失。
  • 蘇聯國家首腦的專用列車
    蘇聯國家首腦的特殊專用列車俄羅斯一位人士,對蘇聯國家首腦的專用列車,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 :一、俄羅斯帝國和蘇聯期間,特殊的專用列車今天,俄羅斯政要和商界名人,喜歡乘坐專用飛機開展旅行。例如,在1978年,他乘這樣的火車穿越了整個蘇聯,到達了蘇聯成員國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在途經的蘇聯所有主要城市,都短暫停留下來。當然,這些特殊的專用列車,配備了所必需的一切相關設施,蘇聯國家首腦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就可以在旅途中工作和接待客人。
  • 國慶日俄軍全面更換旗幟 蘇聯領袖肖像被去(圖)
    據俄羅斯紐帶新聞網報導,6月12日,俄羅斯軍隊開始全面更換2135種旗幟,舊戰旗上的蘇聯領袖肖像已全部被去掉。    此前別洛烏索夫大將曾稱,俄軍戰鬥旗幟將在3年內更換完畢,共更換2135種旗幟,新旗幟上不會再出現蘇聯領袖的肖像。他說:"16年來我們已生活在一個不同的國家,而武裝力量中的標誌還是原樣,個別旗幟上還留有列寧和史達林的肖像以及『消滅法西斯侵略者'的字樣。"
  • 蘇聯在冷戰時期有多強大?
    一說起蘇聯這個國家,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會感到陌生,特別是老一輩人。記憶那是相當的深刻。蘇聯全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由15個加盟國組成,其中由俄羅斯為主體。首都設在莫斯科。話說回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社會主義制度日昔漸大,由原來蘇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變成了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陣營橫空問世,東歐國家在蘇聯的影響下全部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地緣政治緊密連在一起行成了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在60年代到80年代時期,蘇聯的軍事、經濟、政治、以及對外影響都達到了巔峰狀態。
  •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今天不論國家大小強弱,「一國一票」都是聯合國的通例,不過在1991年之前蘇聯一家卻擁有三個席位,而與之對應的美國也保留著「一國三票」的特權,只是至今從未使用。那麼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蘇聯和美國為什麼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它們各自獲得三個席位的過程又是什麼樣的呢?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一個強大的國家最終以俄白烏三國於白俄羅斯別洛韋日籤署協議並向全世界宣布蘇聯解體而停留在了歷史的記憶之中,但此刻蘇聯那支在二戰中所向披靡,一直令美國都惶惶不安的強大軍隊,是什麼樣的命運呢?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冷戰時期的華約,除了蘇聯外,還有哪些國家的軍事實力很強大
    蘇聯作為能和美國正面對抗的超級大國,其軍事實力自然是不用多說。我們主要來談一談東德和波蘭的軍事力量。 眾所周知,德國在二戰後被蘇、美、英、法四個國家佔領。其中英法美控制的地區被稱為西德,而蘇聯控制的地區則被稱為東德。
  • 前蘇聯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解體的,解體成多少國家
    1925年,中亞地區新建的土庫曼和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1929年,由於原屬烏茲別克共和國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被升格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於1931年成為蘇聯的第七個成員國。
  • 普京有個「蘇聯」夢?
    據新華社電 俄羅斯總理普京4日撰文,希望以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關稅同盟為基礎,今後建立「歐亞聯盟」,有效連接歐洲和亞洲太平洋地區。這是普京表明競選總統意向後首次提出外交倡議。他同時強調,「歐亞聯盟」不會成為新的蘇聯或取代獨立國家國協。
  • 美國只畏懼過一個國家——蘇聯!深度分析蘇聯真正的強大之處!
    而全球爭霸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並沒有什麼益處,尤其是蘇聯,每年為了爭霸耗費的金錢和力量根本難以用數字統計,美國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冷戰之所以會爆發,就是因為美國和蘇聯這一對人類現代文明的雙生子,走到了一個決定人類命運的路口,兩個國家都認為自己的路線是對的,都認為自己有義務帶領全人類走向光明。
  • 蘇聯解體後,這三個國家受益最大,都有誰?
    【千古浪】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很多強盛的國家或王朝,都會經歷四個階段,誕生、崛起、強盛、衰落。這是歷史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然,強盛的帝國大多數都能存在較長的時間,如古代的羅馬帝國、唐朝,神聖羅馬帝國等,現代的國家則有美國、蘇聯、大英帝國等。
  • 北約再次擴軍,成員國數量達到30個,北約有存在的必要嗎?
    如希臘、土耳其、聯邦德國以及西班牙都是在其後的幾十年間先後加入的,此時成員國數量為16個。第二次擴軍則發生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後。蘇聯主導的華沙條約體系徹底崩潰,各成員國或前蘇聯各加盟國紛紛改頭換面,實行資本主義。這也為北約的再次擴大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 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總統曾任蘇聯外長,剛被趕下臺國家就丟了地
    外高加索聯邦解散後,喬治亞於1936年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蘇聯。說來有些可笑,喬治亞曾是最早加入蘇聯的國家之一,在脫離蘇聯時也起到了「帶頭作用」。1989年,喬治亞就曾示威要求獨立,可惜被當時蘇聯國防部長親自帶兵鎮壓。蘇聯時期,就連身為喬治亞人的史達林,都下令嚴密看管喬治亞。
  • 冷戰時期東德軍隊有多強?人數不多卻被各國視為怪物,蘇聯都害怕
    冷戰時期,不僅是蘇聯美國兩個大國之間的角逐,歐洲大陸上的許多國家也紛紛選擇了自己的陣營參與到這場對抗中來,這也就是「華約」和「北約」兩大團體的由來。「華約」是由蘇聯主導,裡面的成員國大多是蘇聯在二戰期間於歐洲解放的那些國家,基本上集中在歐洲的中部和東部;至於「北約」則是由美國主導,成員國都是在歐洲西部,比如英法、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當年「華約」和「北約」的衝突對抗涉及到許多領域,不過最焦灼的還是軍事領域的角逐,而處在這兩大團體最前端的,就是二戰後被分化成東西的德國。
  • 因蘇聯解體獲利最大的四個國家
    蘇聯解體對俄國來說無疑是災難,俄國損失了近一半人口,500萬平方公裡領土,工業也被加盟國分走了一部分,國際地位則從超級大國變成世界強國。但其實,大部分國家都因蘇聯解體而獲利不少。比如說西歐國家不用再擔心蘇聯的武力威懾,東歐國家的主權性增強,蘇聯原加盟國獲得了國家獨立。那麼,有哪些國家因蘇聯解體獲利最大呢?
  • 為什麼蘇聯解體後的蘇聯所有國家加起來卻比蘇聯弱了那麼多?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商品,蘇聯時期卻要排隊呢?那是因為蘇聯本身每年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就這麼多,在之前計劃經濟時期,每天賣多少都是一定的。而現在放開價格、放開供應了,索性把一年計劃的東西都拿出來賣好了,早賣完早利索。但是賣完了呢?蘇聯的輕工業能支撐增長如此迅速的消費嗎?
  • 為什麼解體後的蘇聯,卻比蘇聯所有國家強了很多
    首先,蘇聯解體並不是國內多數認為的分裂。而是經濟和總體實力最好的主體三國不想拖著蘇聯這個累贅帶著一幫窮兄弟玩了。倒是其他一堆加盟共和國依依不捨的拖到了最後。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即使在蘇聯時期在聯合國也是一直有獨立席位的。特別是蘇聯的絕對主體和創造者俄羅斯一直保持完整。
  • 二戰開始後,蘇聯入侵了多少國家,難怪很多國家不願和蘇聯合作
    二戰開始後,有很多國家開始加入進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二戰開始後,在國際上的形象完全不同,對於蘇聯很多國家都不願和蘇聯合作。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蘇聯在二戰後入侵了很多國家。德國入侵波蘭之後,蘇聯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波蘭之所以迅速滅亡,不僅僅德國入侵造成的,蘇聯也逃不掉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