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觀世音菩薩成道日,特地分享七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感應故事,願與大家共同努力,精進修學,信願堅定,共證菩提。
故事一:日誦九百遍 治眼見靈驗
李懷瑾,江蘇睢寧北鄉車家店人。素業農,習科舉未能成名,清末學堂興,改研醫。忽被惡風所吹,雙瞳反背,經歷年許,醫治罔效。李自分瞽廢終身矣。一日,憶某書載:「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四句偈,治眼疾有靈驗,我何不至誠誦之。乃設香案,以豆計數,每日出、日中、日入三時,各跪誦300遍。誦至90餘日,見「孟子」二字,如車輪大,蓋誠懇精進。未及半載,兩目平復如本。
民國6年冬月,李聞予自滬旋裡,專程來謁,具道所以。予曰,汝所誦,乃《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語也。經雲,聞《妙法蓮花經》一句一偈,悉當成佛,汝之功德,已不可思議。倘能進而受持全品或全經,綿綿不已,現生即當超凡入聖矣。李聞言大喜,予乃檢《普門品》一卷授之,李信受而去。現在津浦鐵路明光鎮,開藥店以為生,誦經不輟。(1927年5月,郭寅皋記)
故事二:兩次得救 誠報佛恩
香港新界居民李延溪,少年移居荷蘭。1976年偶然從同學處獲得《法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驟覺如夢初醒,又似久失家珍,忽然覓得,舒快之情,不可名狀。實時茹素持戒,信受奉行,日夕以《普門品》為例行功課。
某日行至荒郊,漫天大雪,頓失方向,身軀看將僵硬。遂合掌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默求加庇。念至10多句時,身體忽然回暖。最奇怪的是,大雪落在離其頭頂10多尺,即向四面分開,很明顯形成一個大罩。後來他上了順風車,回望原來站立的地方,那個大罩形狀仍很完整的保留,後才慢慢收合。
一次,李延溪得重病,頭痛欲裂,群醫束手。李自知障重,遂萬緣放下,在床上趺坐,一心念佛及觀音菩薩聖號。念了大半天,正想閉目休息,忽見觀音菩薩現身,白衣赤腳,莊嚴無比。菩薩手持楊枝甘露,灑向李頭部,頭痛居然消失,舉身輕快。
李君為報佛菩薩深恩,及希望華僑們同沾法雨,乃在荷蘭創立荷蘭中華佛教會,辛苦經營,頗有成效。當地華僑自此認識和皈信佛教者不少。雖然本會沒有高僧主持,皈依規矩不盡如法,但每星期舉行念佛大會時,必有陣陣檀香味充滿佛堂,且有木魚聲及引磬聲不斷合節拍地傳出,近百會員都清楚聽到和嗅覺到,而當時佛教會是沒有檀香及木魚、引磬等物的,所以會員們信心加倍堅固,人數迅速增加。 《觀音經咒·香港真人真事靈感輯略》
故事三:菩薩靈感 不可思議
《普門品》中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現在,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觀世音菩薩廣大感應不可思議。
我是一個教師,1959年響應黨的號召,知識分子要參加勞動鍛鍊,帶領學生參加農忙勞動。不久患上了吸血蟲病,以後發展成慢性肝病、慢性膽囊炎病。50多歲時,身體就垮了,不得不提前退休,在家養病。每年除了要花費許多醫藥費外,還要忍受很多病痛。
1992年,在善知識的勸導下,我信仰了佛法,皈依了三寶。我從此像迷途的孤兒,找到了慈愛的母親。我開始實踐佛法,堅持早晚課讀誦《普門品》和《大悲咒》,並開始素食,以培養自己的大悲心。3年多來的「修持」,自覺各種毛病均好轉,身體也漸漸健康起來。更奇怪的是今年上半年的某一個晚上,我做了一個神奇的夢。在夜霧茫茫中,我躺在觀音菩薩的像前,一位中年男醫師,不聲不響地給我動手術。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腹部,被劃了一個大口子,露出紅白相間的一塊肉,腹部有二個小肉塊被切除,沒有鮮血絲毫也不疼痛。當時我頭腦很清爽知道自己在觀音菩薩座前,因為這個庵我很熟悉。開刀時,我還說:「在菩薩座前開刀,不大好吧?」當時,這位醫師,沒有回答我。醒後我馬上想到,這是觀世音菩薩給我治病來了,我內心無比的激動,馬上坐起來,向西方,合掌拜了三拜,口念「觀音菩薩」數聲,然後睡覺。
不久,我到醫院做了B超。醫生告訴我:「膽囊炎好了,膽囊形狀大小也正常了。」我想,我患的慢性膽囊炎,多年沒有好過,吃藥、打針也沒有效。我就是靠著念觀音菩薩,念《大悲咒》,堅持戒殺、放生。這段時間,又不吃藥,也不打針,就這樣奇蹟般地好起來了,到現在沒有發過。
從此,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更虔誠地念佛。是觀音菩薩把我從苦海中拯救出來,觀音菩薩靈感不可思議。只要按照佛法認真實踐,從心地上棄惡從善,堅持五戒、十善,是一定會得到佛菩薩的感應的。(沉慰念2003年10月27日)
故事四:身墮洪爐火未燒
說起感應來,我還親眼看到幾件觀音菩薩顯靈的事,這裡不妨給大家說一說。
1929年,沉陽海城縣,虎獐屯,有一位姓商的,名商述聖,信佛懇切,每天要定時念觀音《普門品》3遍,大概念了有十幾年的工夫,始終不間斷。有一天,他去撫順千金寨煉鐵廠去傭工,兩個人抬一筐鐵礦石,往大冶洪爐裡倒。商述聖一時失腳,便墜在爐裡去了。這時大家都驚駭失色,商個人也自駭必死。那個煉鐵的洪爐,有好幾丈高,商在掉下去時,似乎覺得有人把他用兩手託出,擱在平地上了。待睜眼看時,果然是在平地上躺著,並沒墜在爐裡去。這時眾人都很驚訝!監工的日本人,也很驚奇!商在回家時,他的衣服已被火熾酥。從此之後,虎獐屯的人,都信佛信觀世音菩薩,感化之深,盛極一時!這就是《普門品》裡所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的一種徵驗。 ——摘自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1948年夏
故事五:虔念普門品 化解前世冤
嗔是失佛法的根本,是墮惡道的因緣,是法樂的冤家,是善心的大賊,不僅修學佛法的行者,不應起嗔,就是普通一般的人們,亦不應起嗔。假定嗔恚生起時,你立刻稱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其嗔就可以遠離。關於這個,現在說一事實如下:
過去我國有位高蕃先生,非常聰敏而有才學,在十四歲的時候,就中了秀才。到了弱冠之年,娶妻樊氏,名字叫做江城,雖很美貌如花,但性情暴惡,所以秀才很有點怕她,並且有說不出的痛苦,致以身體一天天的衰弱。
後來丈母娘知道了,非常同情自己的女婿,但沒其他的辦法,只好祈求於觀音菩薩。由於嶽母的虔誠,菩薩一夜在夢中啟示她說:你的女兒前世,是一寺院中僧人所養的長生鼠,你的女婿前生,曾在該寺讀書,而將長生鼠弄死,現在一報還一報,你女非磨折你婿不止,是沒有辦法可救的。如真欲救你的女婿,唯有虔誠念《普門品》。嶽母得到這個啟示,不僅自己虔念,並要女婿父母以及全家持念。可是經過數月這樣虔誦,絲毫沒有得到感應。但嶽母的信心是很堅定的,不但自己沒有停念,更要女婿發心同念。
自己的冤業是要自己消的,由於秀才亦參加稱念,沒有過了很久,忽有一老僧來,這位老僧,不僅深明因果,而且精於相術,所以很多鄉人,來向老僧求問。秀才之妻樊氏,亦去請求老僧,指點她的迷津。老僧當即對她說了:「莫要嗔,莫要嗔,前生既非假,今世亦非真。咄!鼠子縮頭去,勿使貓兒尋」。說完這六句話,復用杯水噴在她的面上。鄉人素來知道樊氏潑辣,現在看到老僧這樣對她,大家都為老僧捏一把汗,以為樊氏定會大發雷霆。然而奇怪的是,當樊氏聽後若有所悟,不僅沒有發怒,而且脾氣全改,成為賢妻良母。可見念觀世音菩薩,是能遠離嗔恚的。—— 摘自演培法師1967年《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故事六:到處救苦的女士
有個汽車司機,姓嚴,潮州市人,家住北門,在潮州某車隊任司機。1987年農曆四月初七下午,在廣汕公路上駕駛貨車。晚九時左右,經陸豐縣境,與對面高速來車猛然相撞,彼車一人當場死亡。一人重傷,抬去醫院急救無效,亦死亡。嚴駕駛的汽車,車頭凹陷,駕駛室玻璃粉碎,嚴某昏迷。
這時,忽然來一女士。約30多歲,儀容端莊,波浪型發,米色時裝,白色高跟女皮鞋。到跟前把嚴某喚醒,向他說:「你喉幹,要喝點水嗎?」嚴某上身全是血,淌了大汗,口渴如焚,甚想喝水,但上肢酥軟甚痛,原來被撞壞的機座壓住不能動彈。這女士從身邊背袋掏出花瓶形小水壺,倒上一瓶蓋兒水給嚴某喝下,連喝三次,神志稍清,於是問女士:「你是從哪裡來的?」女士說:「我從海外來,我到處救苦。」想再問時,救護車來了,有人高喊:「走開,走開!」此女霎時不見了。
經送醫院檢查:嚴某額角破皮,縫上三針,足盤、腿部幾處裂傷。內臟骨骼均無損害。但手臂上發現「G普T」三個字(今查漢英字典:G是觀音的前綴Guanyin,T是普陀的陀字前綴Tuo,連起來就是「普陀觀音」)。醫生驚奇的問嚴某:「此字何時刺你臂上?」嚴某說:「我素來不懂外文,也從不曾在臂上刺過字。」
嚴某的嶽母吳明巧,是一位一向虔誠的佛教徒,平生專信觀世音菩薩,每當女婿出車,她就在佛前誦《普門品》,祈求女婿出車一路平安。嚴某此次合當受難,然以嶽母誦經之力,以此因緣,竟逢兇化吉了!佛經云:普陀洛伽常入定,遂緣赴感靡不周,循聲救苦度群迷,是故名為觀自在。(1988年3月1日陳孟奎報導)—— 摘自《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選譯增補本。
故事七:菩薩救護 不可思議
1989年5月份裡的一個夜晚,我讀完《普門品》後,我丈夫叫我幫助他把135的膠捲卷在黑色保護紙裡面(使用的照相機是海鷗牌的,4B120型號,要加上上海冠龍4B相機135的附件)。因為明日,我倆要到一個新開闢的旅遊地去旅遊。
我倆各自拿住保護紙和膠捲的一頭。我只管拿住,由他卷。卷完後膠捲被保護紙包住(正確的)。但不知怎麼,轉眼間,膠捲出現在保護紙外面了,正好與保護紙位置交換。我們又重新細心地查著卷。經過好幾次,都不明白怎麼老是要變。我急了,想不通。叫我丈夫握住一頭,不要動,由我自己卷。我把紅燈開著,細心地一邊卷一邊查。卷完是正確的(膠捲在保護紙裡面包著)。但剛一產生這一念頭,定睛一看,手中的膠捲又變在保護紙外面了。我們足足反覆卷了4個小時,我實在累了。我丈夫說:「不捲了,以前我們用它都未出現這種奇怪現象,莫非你吃觀音齋,讀《普門品》有靈驗,觀世音菩薩暗示我們別去那裡旅遊,那裡有厄難嗎?我們明日不要去了。」第二天,我們未去那裡旅遊。隔了幾天,我們聽到附近一個單位的男同志在那裡旅遊,因拍照選位置,站在一大石上,連人帶石翻進溝內,相機摔壞,人當場就死了。我倆聽後,對視良久,深感菩薩救護,如此方便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