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1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松江13路早高峰加開2班車,方便老師早晨上班採用公共運輸出行。「領導辦實事!」12月2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各學院教師群被一則公交增能消息「刷屏」。
原來這一天,途經松江大學城幾大高校的松江13路進行了增能,早高峰期間,增開7:30和7:45準點發車的班次,讓不少趕著到校上第一節課的松江大學城高校老師大呼貼心。
能安心準點上班了
✚
●
○
工作日早晨,家住楊浦區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教師石嶸,從家先後換乘了10、12、9號線3條地鐵後,抵達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在地鐵1號口出站後,石嶸沿人行天橋下達地面,隨後向北步行約200米,到達松江13路始發站松江客運中心。
此時,松江13路的始發站臺電子時刻表顯示,下一班車發車時間為7:45,石嶸打開手機「松江微公交」微信公眾號,上面顯示的到站時間與站臺相符。候車的時間裡,站臺上漸漸聚集起不少市民和學生,據悉,除部分上班市民外,多是前往大學城上學、上課的師生。6分鐘後,一輛松江13路公交車靠站上客,隨後於7:45準點發車。
「能安心準點上班了!」準時上車後,石嶸舒了一口氣。據了解,松江13路是一條往返於松江客運中心和松江火車站的公交線路,全長14.55公裡,沿途經過松江大學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東華大學、立信會計學院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幾所高校和松江老城區。
增能後,7:30和7:45發車的班次能確保高校師生安心準點上第一堂課。而此前,由於早高峰道路擁堵,車堵在路上無法補充運能,導致該線路班次有時不能滿足高校師生準點上第一堂課的需求。
「本來我乘坐13路,至少要預留半個小時到公交站等車。」石嶸說,學校是8:15上第一節課,因為松江13路是唯一經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正門的公交車,因此自己必須很早到達車站等車,「但是我一邊等一邊也蠻忐忑的,不能保證我一定能準時等到13路車。給學生上課,一分鐘也不好耽擱的。」車上,石嶸偶遇了同學院的老師,該位老師同樣家住市區,每天公交往返上班,5:30起床,6:00出門乘地鐵,再轉松江13路公交到校上班。
最優方案優化整區域出行
✚
●
○
事實上,工作在松江大學城,家住市區,趕公交上班的教師並不是個小群體,石嶸作為學校教師代表與其他教師溝通時發現,安心準點上第一堂課一直是眾多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她隨後將關於地鐵站與學校之間開設短駁車的建議上報學校。
今年11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松江區主題教育辦公室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松江大學城高校主題教育辦公室緊密聯繫,緊盯師生關注的問題,互聯互通,不斷優化方案,在深入各單位、社區、高校等走訪調研時,發現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及周邊幾所高校教師上班不便的問題,協調區交通委跨前一步,到學校實地聽取需求,隨後和松江公交公司及相關部門進行具體的方案研究,針對松江13路沿線師生的通行要求和市民早高峰期間的通行訴求,制定了公交增能的方案。
01
配車由10輛增加至12輛。
02
松江客運中心始發的車輛,新增7:30和7:45準點發車的班次。
03
早高峰時的發車間隔從原先12至13分鐘變成10分鐘一班。
「這是最經濟實惠、最有效的方案。」 區交通委運輸管理科科長屠嬋燕說,在和學校、教師、相關部門溝通過程中,區交通委不斷尋找一個最優的突破方案。最開始,學校提出開設班車,區交通委經過實地調研後發現,既有的松江13路公交,在線路優化後就能滿足師生的出行需求,同時也惠及了線路周邊市民的出行需求。增加發車頻次、保證準點率,便能夠一舉兩得。隨後,松江公交公司抽調駕駛員及兩輛公交車到該條線路,更新發車時刻表,最終於12月1日實現增能。
「在下一步的線網調整當中,我們還將充分地聽取其他高校,以及重點出行區域的出行需求。比如將大學城作為一個整體區域,優化區域內的公交線路,方便師生出行。也會同步考慮一些交通運能的組織,進行特色化的交通組織幫助,來滿足市民的出行訴求。」屠嬋燕說。
文字:夏婷
攝影:劉青
原標題:《不再遲到!松江13路新增配車、增加班次、縮短發車間隔》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