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人奉贈書籍 鬱達夫寫下七律《詠泉州》
首本海外出版宣傳泉州的書日前再版,牽出鬱達夫與泉州的情緣 泉州人奉贈書籍 鬱達夫寫下七律《詠泉州》 泉州地方志學會理事許月才介紹,原來現代作家鬱達夫就是在看了陳祖澤奉贈的《溫陵探古錄》後,才寫下膾炙人口的七律詩《詠泉州》。海外首本宣傳泉州的書 85年後再版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介紹,民國十八年(1929年),《溫陵探古錄》一書由菲律賓《中西日報》出版,一時好評如潮。
-
七律·詠希溪谷天一行(中華通韻)作者:薛志鵬
七律·詠希溪谷天一行(中華通韻)作者:薛志鵬星河攬月希溪谷,始見天一開壯志,忽聞上下話鄉音。憑闌系馬鹹亨店,縱酒投壺永正心。指杭州0-3歲幼兒教育知名品牌希溪谷;②天一:指天津天一控股;③海門:天津別稱之一「海門」,亦稱「津、津門、津沽、天津衛、沽、沽上」等;④鄉音:家鄉的口音,此處指來訪的希溪谷人與天一人多是浙江同鄉,說浙江話;
-
「原創詩詞」李遂生|吟詩寄意(七律十六首)
吟誦詩詞晨吟端坐小陽臺,誦詠詩詞意快哉。最喜謫仙豪放句,猶憐清照婉約才。義山抒意情弦動,子美憂民雲路開。熟讀華章思覓韻,平平仄仄唱垓垓。每日賞讀微信詩詞每日觀光微信群,清詞麗句喜常新。吟詩苦古韻今詩半輩吟,依聲學詠到年深。枯腸搜盡難如意,錦句敲窮不稱心。縱使登臨陶隱境,何曾哦誦謫仙音。七千拙作如黥卒,墨垢描成臉上金?注: 謫仙指李白。吟詩樂藝苑詩花四季開,攜香流韻上平臺。梅園雪蕊凌寒綻,蓮沼風荷拂暑來。捻斷鬈須詞入夢,蘸枯石硯意縈懷。
-
百花詠之(224):七律《詠山莨菪》
七律《詠山莨菪》草本依巖野外生,天仙繁茂獨危橫。疏枝不語虎狼逐,冷蕊無情神鬼驚。
-
王安全詩詞|泰山頌|七律十首
七律 泰山南天門仙境人間門自橫,飛龍翔鳳勢崢嶸。萬階收盡彤雲鎖,九宇洞開青鳥迎。俯察秦皇封禪跡,側聽太白嘯風聲。七律 登泰山十八盤鳥道青冥一線寬,攀崖貼壁峻如竿。直衝霄漢九千仞,倒掛天門十八盤。峭石佛陀迎客笑,山階琴鍵任吾彈。汗將腳下雲程溼,自信人生志未殘。
-
七律·開門七件事
圖片取自網絡大俗通大雅,萬物皆由心文/太白遺風清代詩人查為仁《蓮坡詩話》曾有詩云分為八期,每周寫一首七律或古風,分別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題,可詠物、可抒情,亦可借物起興。最後一期以「雅俗同工」為題填一闋《聲聲慢》收尾。
-
古詩七律,雁過留書聲帶霜,桂花騰瑞解愁腸
古詩《鷓鴣天七律《答謝顧麟前輩吟丈問候》文/佘漢武虛擲年華不再驚,揮毫也許獲浮名。曾慚古道輕前諾,已愧青眸重後生。井醴長閒隨處綠,松山未出自然清。古詩詞《鷓鴣天.鳳城故事》作者文/如是人老百姓故事傳奇垂史青,地靈人傑鳳開屏。斑斕煥彩玄黃美,錦繡爭榮濃赤盈。翻舊頁,踏新程,馬良妙筆難畫成。
-
七律五首·我賦嚴冬一首詩
其一我賦嚴冬一首詩其二我賦嚴冬一首詩,振興教育正當時。鮮花怒放盈千樹,麗果香飄掛萬枝。因入黌門多別緒,常臨夜晚苦相思。若能桃李多才德,何懼家家致富遲。其三我賦嚴冬一首詩,蕭蕭野樹浴寒時。朔風冽冽霜侵屋,瑞雪紛紛鵲別枝。已落香花攜影去,曾經美景惹人思。
-
劉博華|詠崀山八角寨(詩集)|《新玄幻》詩刊第八期備選詩歌
劉 博 華 詩 詞 選1、詠崀山八角寨陡壁懸涯心膽寒,峰迴路轉步行艱。寨中舞劍藏經卷,騷客詠詩錦繡傳。煮酒桑麻同話舊,吟詩做賦舉金杯。發表在《湖南詩詞》4、題甘棠召伯村甘棠古渡碧江痕,召伯遺風景氣存。花滿枝頭凝雅韻,春留巧手繡煙村。
-
鷓鴣天ㅣ鵲橋仙
鷓鴣天·舊友重逢序:大雪,舊友臨時遠來小聚,甚歡,席間感其坎坷,高歌一曲《逍遙遊》,以釋心懷。後匆匆返程,予感悟斯懷,以歌詞檃栝《浣溪沙》相贈:「何不與天共自由。千山走遍蕩輕舟。亂雲飛渡任閒悠。共飲一杯相思酒,紅塵一笑莫回頭。少年壯志不言愁。」然情未了,當晚遇事,獨飲半醺而作。也慕同天共自由。千山走遍蕩輕舟。
-
請看王和尚品讀《隨園詩話》
但是讀詩不可不讀詩話,多讀詩話才能從浩如煙海的詩詞世界中跳出來,拋棄感性,用理性眼光看詩詞;從單個作者層面跳出來,在更高的層次去俯視和梳理。站得高就容易看得遠。但是看詩話不可拘泥,不可盲從,更不要迷信作者的一家之言。讀詩話要多讀,一遍讀詩,一遍驗證詩話的觀點,兩相參照才能理解更深。多讀幾遍才能領會更多。
-
鷓鴣天·為君十賦「鷓鴣天」
【竹榭幽齋臨屏】鷓鴣天·為君十賦 [鷓鴣天]——步韻夢竹雨荷綠漪浪漫深宵月半彎,為君一賦鷓鴣天。鷓鴣天·為君十賦 [鷓鴣天]洗雨念到星稀到月彎,為君一賦鷓鴣天。與期乘騎投宵漢,也願以心撫那弦。當年少,以翩翩。楓橋咫尺幾嬋娟。
-
清風詞之鷓鴣天
23鷓鴣天·二月二二月催生萬斛珠,頻頻惠我縱詩餘。方臨水畔吟新柳,又望山斜染翠株。知況味,潤屠蘇,一年之計入春蕪。青龍昂首花朝至,好雨知時彩袖舒。24鷓鴣天·春日即景迎面初陽迎面風,輕裝散步小橋東。不思塊壘煩心事,但借辛荑舉酒盅。花掩碧,鳥鳴空,流光不擾自從容。荼靡未至春方盛,猶愛枝頭一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