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線旅遊業和機票銷售業務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旅客通過網絡銷售平臺購買機票。廣大旅客在獲得實惠與便利的同時,也遭遇了網上預訂機票陷阱多、維權難的情況。在網上購買機票,消費者須提高警惕,除關注價格外,在購票過程中一定要多留幾個心眼,防止上當受騙,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下面,筆者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網購機票常見的幾大陷阱,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陷阱一:以低價機票為餌偽造機票行程單牟取利益
通常非法代理商會以超低價格機票為餌,在網絡上設置陷阱誘惑消費者。一旦消費者確定購買機票,點擊連結並填寫相關信息,非法代理商便會先從正規代理商處購買真實機票,並將機票上的客票號碼告知消費者,使其放鬆警惕,將購票款打入非法代理商帳戶。然後,某些非法代理商會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退訂機票,之後徹底消失。最終結果是消費者買了機票,卻沒能搭乘飛機。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代理商發現更廉價的機票後,會退票併購買更廉價的機票以賺取差價。而當旅客有機票退改籤的需求時,協調起來就很麻煩了。
專家支招:在網上訂購機票不要一味追求低價,面對低價誘惑務必睜大眼睛,核對清楚再付款,並留存好相關證據,遇到問題積極維權以挽回損失。當然,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在航空公司網站或正規售票平臺上購買機票,切不可貪小便宜吃大虧。
陷阱二:看清附加費用捆綁銷售有陷阱
近日,廣西南寧的韋先生要去江蘇南京出差,在某機票銷售平臺上訂購了一張從南寧飛往江蘇南京的機票,手機APP上顯示的機票價格為350元。然而,他按照平臺的提示一步步操作後,最終卻支付了500元。實際付款多了150元,除必須支付的50元機場建設費外,另外100元是什麼費用呢?經核查,多出了貴賓休息室服務費50元、航空意外險50元。韋先生所購買的是特價機票,不可退改籤,沒認真核對相關信息,掉進消費陷阱,只能自認倒黴。
筆者登錄多個機票銷售平臺發現,除機票、機場建設費等固定費用外,在訂購機票時常默認選擇購買酒店優惠券、貴賓休息室服務、接送機服務、機場停車服務以及各類保險等。許多消費者看到合適的打折機票,便會不假思索地迅速下單支付,一不小心就掉入捆綁銷售的陷阱。
專家支招:消費者在購買機票時最好能多渠道對比一下價格,一定要看清是否捆綁銷售了其他項目,切不可盲目下單。
陷阱三:退改籤費用高利用機票套餐下套
不少旅客為了買到便宜的機票,選擇在旅行網站上購買套餐產品以享受優惠價格。但是,一些套餐的退票費高達機票價格的80%以上。前段時間李女士通過某網絡銷售平臺訂購了北京飛往海南三亞的旅行套餐,由於沒能按時到達機場,需要對機票進行改籤。而網絡銷售平臺客服表示改籤費是機票價格的50%,但是她致電航空公司客服得知改籤費並沒有那麼高,二者相差近千元。
經查詢,不少旅行網站上同一航班的機票價格會因套餐不同而不同,一般價格越低退改籤限制越多,退改籤機票就越難,所謂的低價只不過是個噱頭。
專家支招:在機票退改籤問題上,旅客要特別留意相關條款,不要聽信旅行社一家之言,最好諮詢航空公司,將旅行社的相關退改籤規則與航空公司公示的相關規定作對比,謹防掉入陷阱。
陷阱四:山寨網站橫行網購機票警惕退款詐騙
今年春運期間,覃女士在某網站上買了一張江蘇南京飛往四川成都的機票,當天晚上便收到一條來自「航空公司」的簡訊,稱該飛機出現故障要取消,可改籤或退票,並提供了一個電話號碼。簡訊還稱,會補償每位旅客200元航班延誤費,但需要支付40元改籤費。
由於簡訊顯示的航班信息與她計劃乘坐的完全一致,覃女士便放鬆警惕,趕緊緻電簡訊上提供的開頭為「400」的客服熱線。對方稱,改籤需要驗證旅客的銀行帳戶,並匯40元到指定的銀行卡,還詢問了覃女士的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信息。覃女士雖有很多疑問,但仍按照對方指示進行了操作。沒想到,相關銀行卡內的數萬元當晚便全部消失了。這類陷阱一般都是消費者通過山寨訂票網站或手機應用軟體購買的所謂廉價機票,騙子在消費者付款不久便以天氣不好或者飛機故障為由,告知消費者需要進行機票退改籤,並誘騙消費者在網上輸入銀行卡號、密碼或驗證碼等私密信息。
專家支招:除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之外,消費者也要提高警惕,提防電信詐騙。當收到類似信息時,應第一時間通過航空公司客服進行確認,切記不要給個人帳戶轉帳,更不要隨便透露個人信息。(《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譚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