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張家口康保西土城遺址考古掀起金代古城面紗

2021-02-17 微草原


張家口康保西土城遺址考古掀起金代古城面紗
                    2013-12-17    來源:張家口在線

    今年七八月間, 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和康保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西土城遺址進行了專題調查。 目前,該項考古調查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初步確定該遺址的主體年代為金代,西土城遺址的神秘面紗正被緩緩掀起。

    神秘的西土城
    西土城位於康保縣二號卜鄉,與內蒙古接壤,是張北、尚義、康保、化德和商都五縣交匯之處。
    登上村外一個四五米高的土丘放眼望去, 一條土夯的城牆豁然盡收眼底。 西土城城牆呈馬蹄狀,城牆最低處也有一米多,每隔幾十米,便有一處凸出來,高低起伏,輪廓分明。村子被它嚴嚴實實地裹在了中央。
    離村子約一裡地, 在一處土堆上, 有一塊碑立在那裡, 上寫「遼金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


    「早在2004年,河北省文物局在此立碑,上寫『遼金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但之後就沒有了聲息。 但西土城越來越像一道箍在身上的謎團,多少年了,我做夢都想解開。」康保縣文聯主席白秀說。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國茂介紹,西土城子村的田地裡,散落著大量遼金時期的陶、 瓷殘片和骨骰子。 最讓人驚訝的是出土了好多骰子,石頭的有,骨制的也有。小時候家裡蓋房、田地裡種地,骰子隨處可見,還有骨牌、麻將也屢見不鮮。


    「骰子、骨牌和麻將多到什麼程度,家家戶戶都有;破四舊時,手工砸太費事,村裡就集中起來,裝了有幾麻袋,就用碾子碾碎。」白秀補充說。
    自從有村民在自家地裡刨出大量骨骰子和圍棋子後, 村子便開始躁動起來。村子的南部,是一片鹽鹼灘,沒種什麼莊稼。但見一些坑坑窪窪和一些鼠洞。「這些坑坑窪窪都是淘寶者留下的痕跡,這些淘寶者,有的來自村裡,有的來自外地。 」吳國茂說。


    毫無疑問, 這是個古代都城的遺址。 但這個都城是什麼年代修建的?是武城還是居民生活城?這個都城為什麼能夠出土如此之多、如此之豐富的骰子等賭具?這裡究竟是一座古人留下的賭城還是賭具的集散地?如果是賭城,玩賭的人來自何方, 為什麼要聚在這裡?如果是集散地,其生產源頭和銷售又在哪裡? 因為當地也並沒有這種能夠燒制骰子的土質。通過散存在民間的器皿用具看,使用的人不乏來自上層社會,這又如何解釋?


    直到今年七八月份, 隨著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和康保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西土城遺址進行的專題調查,后土城的神秘面紗才被緩緩掀開。



    張庫大道的一個節點
    「西土城太神秘了,你們重走張庫大道,一定要寫寫西土城。」2011年6月28日下午,「重走張庫大道」 採訪團到達康保縣西土城村時,陪同前往的白秀說。
    當天, 村裡的人聽說採訪團的記者來,一傳十,十傳百,男男女女都烤著太陽從家裡出來。 他們手裡提著東西, 也有小心翼翼捧著的。 有陶罐,骰子,骨牌,麻將;也有陶陶罐罐、碎磚爛瓦;還有一些舊時用過的玉嘴器皿等生活用具。 他們都想讓記者看看手裡的東西值不值錢。


    村裡的文物太多了,野地裡,碎陶爛罐,駝骨駝牙隨處可見。 有圖案的,沒圖案的,就是閉上眼、蹲下身隨手一摸,都能抓起幾塊。
    「我搞了這麼多年文化研究,像西土城這種規模在北方出現,能有這麼多文物, 只能用 『罕見』形容。 」採訪團顧問劉振瑛感嘆。


    「聽老人們講,這裡住著兩個大戶,一個是王家,一個是郭家。郭家是後來的, 而王家的實力最大, 不僅地多, 駱駝就有好幾百匹。走大囫圇(今蒙古國烏蘭巴託)的時候,一到旺季,經過這裡的車和駝隊成群結隊。 所以這裡的人也特別雜, 匯聚了全國十三個省的後裔。」劉振瑛的話得到了吳國茂的證實。
    前幾年,就在村口(進村立碑處)往南約50米的地方,有個村民在挖墊圈土時挖出了一處石道。石道就建在城牆底下,分兩個通道,每個通道約有1.2米寬,高有2米左右。石道用石條砌成,上面用石板蓋住。


    劉振瑛認為, 雖然蒙古草原腹地地廣人稀, 但是沿張庫大道輻射範圍迅速崛起了一些商業城鎮。清朝年間,康保境內已形成三條繁華的大道,其中尤以張北至化德段經康保境的車馬大道為最,逐漸發展成為一條通往大漠的重要商道。近年來康保縣考古過程中有關賭具的發現, 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西土城曾經的繁榮。
    「西土城絕對是張庫大道的一個節點,因為當年『遛草地』(走張庫大道)的路很多,從張家口到白旗也算是一條, 而這條路就路過西土城」。 劉振瑛肯定地說。

    曾經繁盛的古城
    今年 7 月 26 日至 8 月 26日, 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和康保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西土城遺址進行了專題調查。通過採用無人機高精度航測、RTK測繪、地面踏查、口述史調查、 勘探和試掘等現代科技和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方式, 較全面地了解了西土城遺址文化內涵。


    西土城遺址距離康保縣城約46公裡,目前保存現狀良好。該遺址城牆大多清晰可見, 平面大致呈長方形, 南北長約1100米,東西寬約660米。東南、西南和東南角各有一角臺,西北角角臺已殘。東牆有10個馬面, 北牆7個,南牆6個,均較明確,西牆南段現存馬面4個。經踏查、鑽探, 東、南、西、北四面城牆均有多處豁口,南牆居中位置的南門可以明確,其外有甕城。


    該遺址地表遺物十分豐富,有瓷片、陶片、錢幣、骰子、骨器、骨料和泥硯等。從城牆建築風格、採集到的「尚食局」銘龍紋盤、錢幣、「西京」 澄泥硯以及地表採集的遺物瓷器皿、瓷骰、瓷棋子、瓷動物模型、陶器皿、陶人、陶範;磚、 瓦以及建築構件均具有金代特徵。從城址的規模、布局和地表遺物的豐富程度看,西土城遺址可能是當時一個較大的地方政治、經濟中心,還有可能是以鹽業生產為支持的一座生產、 貿易性城市,同時具備生產瓷製品的能力。


    城牆為夯築而成, 從各處裸露的斷面看,夯土中包含物極少,城牆也沒有修葺的痕跡, 城的沿革時代似較單純。 採集的 「尚食局」銘龍紋盤,可定為金代早期定窯的產品; 採集到的錢幣以北宋銅錢為主,另外採集到數枚「正隆元寶」、「大定通寶」 等金代錢幣。此外, 還採集到與山西大同和內蒙古昭盟巴林右旗原遼慶州城曾出土相類似的「西京」澄泥硯;地表採集的遺物瓷器皿、瓷骰、瓷棋子、瓷動物模型、陶器皿、陶人、陶範;磚、瓦等建築構件均具有金代特徵。TG1的試掘表明,文化層的堆積厚度約為150cm, 可分為三層,三層的土質、土色明顯不同,但包含物比較單純, 與地表遺物也基本相同, 至少城內的局部地點最早的文化堆積應為金代。


    本次調查認定, 金代初期至少應該是西土城的一個繁盛的時期。從城址的規模、布局和地表遺物的豐富程度看, 西土城遺址可能是當時一個較大的地方政治、經濟中心, 西土城遺址還可能是以鹽業生產相關的一座生產、貿易性城市。 從出土的陶瓷燒造工具判斷,西土城應該具備生產陶、瓷製品的能力。
    通過今年的專題調查,基本確定了該城址的主體年代應為金代,這對河北遼金考古研究、河北地方文物保護工作等都有重要意義。


    8月30日,「康保縣西土城考古發掘工作推進會」 在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舉行。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 西土城遺址規模較大,文化內涵豐富,下一步應首先加強對西土城遺址的保護,在此基礎上開展系統的考古工作。具體工作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康保縣相關部門聯合進行。 文研所和師大應在本次調查的基礎上, 對西土城遺址下一步的保護和考古發掘工作作出詳細的規劃和論證。



掃掃二維碼 關注微草原   

   編輯:草原牧羊人

相關焦點

  • 【新聞】張家口康保西土城遺址:800年前金代邊貿城輪廓初現
    為期4個月的河北康保西土城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接近尾聲,29日,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隨著大量金代遺蹟遺物的出土,一座800年前的金代邊貿城輪廓初現
  • 盤點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 | 金代皇家神廟震撼亮相 道教考古揭開神秘面紗
    究其原因,佛教的寺廟、石窟考古屢見不鮮,但道教考古幾乎未曾聽聞。這次發掘的大上清宮是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等級高、規模大、延續時間長。這一遺址的發現無疑將道教的神秘面紗揭開了一層。6、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 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捧獲2018年度「中國考古奧斯卡」
    3月29日上午,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最終產生,其中就有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最終入圍的名單有: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疆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慶合川釣魚城範家堰南宋衙署遺址、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 太子城遺址考古發現為冬奧會再添文化底蘊
    河北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發現為冬奧會再添文化底蘊——金代銅坐龍佐證皇家行宮屬性圖為金代皇家器物銅坐龍。作為一處被冰雪覆蓋的遺址,崇禮太子城遺址因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帕運會張家口賽區冬奧村基建項目重見天日。作為我國第一座考古發掘的金代行宮遺址,其學術價值、社會影響不言而喻。「我們萬萬沒有想到,在整個崇禮太子城遺址大規模發掘即將結束之時,發現了這件皇家器物。」1月12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太子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黃信話語中難掩激動。
  • 揭開崇禮「太子城金代城址」面紗
    太子城村位於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冬奧村項目佔地範圍內,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不僅讓張家口獲得了世界矚目,也讓「太子城金代城址」闖入世人視野。面紗從2017年開始,經過考古隊員兩年的不懈努力,太子城之謎的神秘面紗被一層層揭開。綠水青山、詩意棲居,從空中俯視太子城村不僅景色宜人,令考古專家們驚訝的是他們還發現一條「線」:太子城村周邊的背山和望山連成一線,和遺址最重要的那條西北-東南方向的中軸線重合,其南延線指向北京城。
  • 張家口崇禮太子城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河北新聞網1月10日訊(記者龔正龍)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太子城金代城址(又稱太子城遺址)成功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 阜新考古發掘 金代遺址!
    兩家子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哈達戶稍鎮哈達戶稍村兩家子屯中部的低矮山丘的臺頂及東南坡上。遺址四周緊鄰村間土路,東距205省道約6公裡,西距尹八線公路約1.1公裡,西北距哈達戶稍鎮約5公裡。遺址中心點坐標為N121°37′35.63″、E42°15′53.84″,海拔336米。
  •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新發現,800年前這裡與北京便有了聯繫
    東南角刻「天字三尺」鴟吻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是冬奧會舉辦地之一,近期關於太子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又有了階段性成果。經考古發掘,結合史料記載,初步推斷太子城遺址是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這是首次發現金代行宮性質城址,對研究遼金元時期的城市建設特色和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 揭秘崇禮太子城金代遺址,冬奧期間將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
    太子城村位於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冬奧村項目佔地範圍內,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不僅讓張家口獲得了世界矚目,也讓「太子城金代城址」闖入人們的視野。2017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崇禮區文廣新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太子城遺址展開全面測繪、勘探與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 河北崇禮太子城遺址上榜 2018 年考古六大新發現
    140公裡,西距崇禮縣城20公裡,現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位於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帕運會張家口賽區奧運村及冰雪小鎮內,為做好遺址保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張家口市文物研究所、崇禮區文廣新局、承德市文物局田野考古隊等自2017年5月起,對太子城遺址開展了考古勘探和發掘,證實太子城遺址為一座平面是長方形的城址。
  • 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8月24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重大發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紹興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李暉達表示,紹興王陽明故居系首個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遺址。王陽明故居遺址位于越城區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東、王衙弄以西、呂府以北。
  • 盤點2019年河北省考古領域新成果:攫珍厚土賡續燕趙文脈
    基於得天獨厚的地緣環境,以此為中心,河北舊石器考古研究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多年來,多支考古隊伍持續奮戰,只為尋蹤人類故鄉的非凡歷程。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周振宇,在泥河灣盆地西白馬營遺址發現了幾處古人類生活面,有兩處明顯用火遺蹟,大型礫石砍砸器更是在泥河灣盆地首次發現。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廣東青塘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月10日在北京揭曉公布,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 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成功入選
    本報訊(記者龔正龍)3月29日,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承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落下帷幕,我省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成功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太子城金代城址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四臺嘴鄉。
  • 崇禮太子城遺址出土金代銅坐龍,基本確認金代皇室行宮屬性
    至此,經河北省考古工作者持續3年發掘,基本確認崇禮太子城遺址金代皇室行宮屬性,從皚皚冰雪之下續上湮沒近千年的文脈,為冬奧會再添文化底蘊。2019年,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發現皇家器物——金代銅坐龍。 黃信供圖作為一處被冰雪覆蓋的遺址,崇禮太子城遺址數年前因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帕運會張家口賽區冬奧村基建項目重見天日。
  • 內蒙古重大考古發現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今年對千年前的遼國首都遼上京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兩座保存較好的大型宮殿遺址。考古人員在遼上京宮城遺址發現一座樓閣式建築遺址。據了解,這是目前在遼上京遺址發現的最大體量的宮殿址。這座大型宮殿遺址建在邊長51米、高約2米的夯土臺基之上,面積約1100平方米。建築四周有夯土牆,牆內側抹有白灰,外側是紅色漆面,保存狀況較好。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出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11月19-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在臺山市成功舉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代表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參加本次活動。
  • 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並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
  •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榜上有名
    原標題: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本報記者 劉冕 昨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山東章丘焦家遺址等10個項目榜上有名。與往年「新發現」鮮為人知不同,今年「新發現」很多已是「網紅」,這說明全社會對於考古的關注度正在不斷增強。
  • 考古奧斯卡︱考古隊領隊解讀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坑底清出至少124匹平鋪的馬骨,馬骨幾乎全呈頭向西足向南的側躺式擺放,東西向5列,南部坑邊和東南角馬骨疊壓2到3層。此外還發現48輛以上的陪葬車,數目之多在東周考古中實屬罕見。鄭國三號車馬坑一號大型安車車轔轔,馬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