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惠而浦榮事達 合肥三洋步入美劇時代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2012年末海爾通過海外控股公司收購紐西蘭廚房電器品牌斐雪派克90%股份,動用超過7.66億美元;6個月後美國惠而浦通過上海全資公司以34.01億元人民幣(約5.6億美元)的總成本達成持有在A股上市的合肥三洋公司51%的股份。

  全球領先的前兩大白電製造商在各自的「國際」市場中掀起了收購對抗遊戲:2011年海爾在從松下收購三洋在亞洲部份白電業務後,在全球白電市場佔有率上曾一度微微領先「美國大冰」惠而浦。惠而浦則隨即在「海爾大陸」一步到位控制了生產冰箱、微波爐等白電與廚房電器製造商合肥三洋,有趣的是其收購對象也是與松下的業務「重複」的三洋電機,未來的「惠而浦榮事達」和海爾則在亞太市場形成了直接遭遇。

  長期從事產業研究的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從另個角度來看,在這場資本拍賣會中,松下的確是成功扮演了一個精明的商人角色。

  重置後補貼時代白電格局

  2013年1月31日,歷時5年多的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終告完結,家電行業高增長時代終成過去。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停牌近8個月,美的集團擬以A股歷史上「無先例」換股吸收合併美的電器的方式來實現整體上市;蘇寧電器更名蘇寧雲商,「第三次創業」轉型做「店商+店商+零售商」式的新商業零售模式。不論是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美的集團還是以零售服務業為代表的蘇寧雲商,主動的變革已經成為新家電時代的主旋律。

  在任何行業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對它產生興趣。出身傳教士家庭卻最終因醫學成就而為世人所熟知的威廉.奧斯勒爵士如是說。長期覬覦亞太市場的惠而浦顯然對中國白電市場的生產能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借用流行劇集中的臺詞來形容是次併購,「這是要發啊!」

  今年5月14日合肥三洋(600983.SH)因有重要事項未公告而臨時停牌。翌日合肥三洋補充公告稱:自14日起公司以涉及重大事項原因停牌。停牌前報收9.96元,期間曾一度升至10.12元,創下2012年以來該股股價的最高記錄。詳見家電網過往報導《美國白電巨頭惠而浦洽購合肥三洋》

  繼5月中旬因停牌而前戲之後,傳聞中的美國白電巨頭惠而浦(Whirlpool)與合肥三洋(600983.SH)之間的「瓜葛」也終於在這個初秋揭開了蓋頭。松下(Panasonic)旗下日本三洋電機在松下全球「去三洋化」的戰略進程下,選擇全數退出中國合資公司。

  合肥三洋(600983.SH)8月13日公告,惠而浦中國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對合肥三洋進行戰略投資,三洋電機、三洋中國將合計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轉讓給惠而浦中國(其中三洋電機轉讓所持公司股份1億818萬8400股,三洋中國所持公司股份4905萬6800股),佔公司現有總股本的29.51%。

  此外,合肥三洋還將以8.50元/股的價格向惠而浦(中國)非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2億3363萬9000股股份。上述協議轉讓及非公開發行事項全部完成後,惠而浦中國將持有合肥三洋股份3億9088萬4200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1.00%,形成對目標公司的絕對控股。

  其中,惠而浦(中國)向三洋電機及三洋中國支付人民幣14億1520萬6800元(「購買價款」),同時悉數認購本次發行新股的價款總額為19億8593萬1500元,合計人民幣34億餘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松下在這筆交易中足足收穫了2.3億美元,而松下電器本財年預計淨利潤也不過5億美元。

  牽手19年,三洋電機14億元「作別」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創立於1947年,迄今已擁有66年的歷史。因「情迷」三洋電機龐大且精銳的全球電池業務,2009年12月松下斥資4000億日元完成了對日本三洋電機的公開股票收購(TOB)。業務過多重複,體形龐大的三洋電機卻給松下造成了極大的財務負擔,最直觀的體現——松下2011和2012兩個財政年度的巨額虧損。

  於是在最近的幾年中,松下一直在全球踐行著精簡砍削「三洋電機」的戰略任務。

  2011年11月,三洋電機株式會社宣布與中國海爾集團達成協議,將其家用?商用洗衣機和家用冰箱業務以及在東南亞4國的白電銷售業務以約100億日元(約合8.2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海爾公司。

  「臺灣三洋」是由三洋電機出資47%,以及李文峰家族和其他股東出資餘下的53%所構成。就在今年1月份,這部分的三洋電機海外資產也被臺灣能率集團以TOB交易的方式,作價35億新臺幣(約合7.2億人民幣)收購。

  在合肥三洋停牌後的5月下旬,媒體亦曾披露報導指出,松下未來三年(2016年前)或將裁撤三洋電機90%的員工,其中三洋電機總部約1000名員工可能裁到僅剩約100人,只留下處理法律事務和管理智慧財產權等業務的人員。全球多重的資產出售行動,「一個松下」戰略每前進一步,則意味著三洋電機離解體就更近一步。

  作為國內首家A股合資上市公司,頂著「三洋」頭銜的合肥三洋在松下一步步的全球戰略剝離過程中,顯然是如坐針氈。近2年來,從打三洋牌到打自主帝度牌再到榮事達品牌回歸合肥三洋後的三駕馬車並行,合肥三洋方面一直在尋求多重保險,以確保未來業務的可持續性。

  儘管此前「三洋」品牌已經先期續約到了2016年,但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有限公司「去三洋化」的規劃已是禿子頭上的蝨子。從松下的角度看,處理三洋電機與松下自身重複的業務資產,減輕財務負擔,在松下相對緊張的財務境況下,同樣顯得尤為迫切。

  三洋電機有意退場,合肥三洋傾力「換牌」,接盤者——美國惠而浦在雙方合意、合肥政府牽線的條件下浮出了水面 。

  從傳聞到籤訂:惠而浦3個月拿下合肥三洋

  惠而浦公司(Whirlpool Corporation)創立於1911年,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奔騰港,旗下擁有Whirlpool, Maytag, Kitchen Aid, Jenn-Air, Amana, Brastemp和Bauknecht等眾多知名國際品牌,目前主營產品涉及洗衣機/乾衣機、微波爐、冰箱、空調、灶具抽油煙機、洗碗機、油熱汀及家庭廚房垃圾處理機等9大系列。

  與日系三洋電機相似的是,惠而浦也是1994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惠而浦於2005年才在中國上海成立惠而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惠而浦亞太總部。

  相比於眾多「越洋」的跨國公司,惠而浦公司的中國戰略顯得有些緩慢而又失去方向感。

  不過,收購合肥三洋並不是惠而浦初次涉獵中國家電資本市場。據HEA了解,1995年5月份,美國惠而浦就曾與上海水仙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惠而浦水仙有限公司,生產惠而浦洗衣機,惠而浦持股55%,計劃投資7000萬美元。不過,後因虧損連連,2002年7月惠而浦宣布全部收購水仙電器股份並改名為「上海惠而浦家用電器有限公司」,成為一家美系獨資公司。資料顯示,1996年至1999年,惠而浦水仙合資公司累計虧損額達到3.38億元,其中1996和1997兩年虧損超7400萬元。經與惠而浦協商談判,當時的水仙電器以1225萬美元的協議價格向惠而浦轉讓了其在合資公司的25%股份,並在2002年7月份再次以900萬美元的價格終結了雙方的合資之旅。

  除了水仙,在早年與雪花冰箱的聯姻中,惠而浦也是大敗而歸。1997年惠而浦以200萬美元的價格,將注資2900萬美元的合資冰箱工廠60%的股份轉讓給了雪花集團。繼水仙電器完全收購案11年後,美國惠而浦於中國再次啟動收購行動,這背後或與惠而浦亞太戰略息息相關。

  HEA.CN查閱美國惠而浦(NYSE:WHR)最新一季財報,該公司二季度銷售額47億美元;盈利1.98億美元,合每股收益2.44美元,去年同期盈利1.13億美元,合每股收益1.43美元。另據惠而浦2012年度業績報告,其年度銷售額為181億美元,淨利潤為4.01億美元,名列最近4年第二位。

  過往4年中,惠而浦的年度淨利潤分別為3.28億美元(2009年)、6.19億美元(2010年)、3.9億美元(2011年),銷售額基本維持在180億美元左右(2009年為171億美元)。惠而浦過往的銷售和盈利能力穩定且持續,從惠而浦財報看,其北美業績表現十分靚麗,獨樹一幟,白電業務靈活,多個子品牌近乎「百花齊放」。

  該公司最大的北美市場13Q2營收增長了5%,至26億美元。拉美銷售額增長了6%,歐洲、中東與非洲銷售額也增長了6%。如果不考慮匯率影響,亞洲銷售額則下降了4%。儘管歐洲業務銷售額增長,但受制於勞動法令、工人效率等原因,惠而浦的歐洲業務事實上是進展緩慢,拖累重重。

  在美國,惠而浦可根據公司銷售情況和淡旺季來隨時調整生產時間,但在歐洲,這種方式卻行不通。工人工資高、勞工保護法嚴格複雜、加之失業率因素,企業很難在當地真正按照市場需求來調節自身的生產能力。

  據HEA.CN了解,在金融危機之際,惠而浦也曾在美國關閉工廠進行裁員,幾年間裁掉超過1萬人,效率顯著,斷臂助其渡過難關。但在歐洲,惠而浦關閉一家工廠往往要熬上兩三年的時間。直觀的案例是,惠而浦近幾年在北美的盈利節節升高,但惠而浦在義大利卻是年年虧損。生產效率低下,旺季生產調節談判往往是從旺季談到淡季,大批淡季生產的產品堆積倉庫,造成運營虧損。

  因此,一位不願具名的觀察人士向家電網表示,惠而浦此次若最終成功收購合肥三洋,除了業績保障外,經營效率也將大幅提升,可同時解決歐洲市場所面臨的跨國投資產業兩大頑疾。

  當前,歐洲經濟復甦前景的不明朗也令惠而浦開始轉向亞太新興成長中的市場。這在松下、索尼等日系跨國公司的財報中同樣有所體現。

  松下於最新一季(4-6月份)財報中表示,歐洲僱傭狀況持續惡化,美國市場消費有所恢復;大金工業則於財報中亦指出,歐洲財政緊縮政策和高失業率令歐洲業務持續低迷。

  從全球利益平衡的角度出發,亞太市場事實上是惠而浦利益的一個對衝點,有益於惠而浦擺脫同床異夢的歐洲業務泥潭。

  而在亞太業務方面,惠而浦事實上也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在亞太市場,中國市場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白電市場。尤其是在歐洲業務低迷的狀態下,包括中國、東協等在內的新興國家市場增長率與日俱增。在惠而浦北美業務穩定的後方支撐下,藉助合肥三洋這一成熟透明的上市公司資源,惠而浦未來於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業務施展空間遠非早年的收購案例可媲美。

  惠而浦中國於收購報告中表示,待收購完成,將把惠而浦中國的銷售業務整合進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銷售渠道可將更多樣化的優質產品推向消費者,提升該上市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同時,上市公司亦可藉助惠而浦的品牌管理經驗和合肥三洋的本土市場經驗,發展惠而浦品牌,振興榮事達等民族品牌,作為上市公司新的增長點。

  惠而浦中國還承諾,惠而浦集團將在同等條件優先向上市公司採購,提升上市公司的出口額。

  海信惠而浦合資關係將終結 惠而浦啟動中國新機器

  近兩年來,惠而浦中國開始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渠道方面選定蘇寧,OEM選擇海信。向海信輸出技術,不走三四級市場代理制,借蘇寧、國美大流通渠道主打一二線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海信惠而浦(浙江)電器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4月,是由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惠而浦(香港)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大型合資公司,海信科龍持股50%,公司總投資額達到9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總額 6.5億人民幣。海信科龍2012年度報告披露信息顯示,海信惠而浦(浙江)電器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總額超過11.6億元,淨利潤521.5萬元。

  去年3月份,惠而浦公司發布中國新戰略,對中國銷售渠道進行調整升級,宣布與蘇寧結成戰略聯盟,未來三年惠而浦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產品計劃通過蘇寧的渠道實現銷售規模成倍增長,而在此前惠而浦與蘇寧已經進行了4年的深度合作。

  不過,在惠而浦(中國)完成收購合肥三洋這個重要的上市公司殼資源後,惠而浦與海信科龍合資的海信惠而浦(浙江)電器有限公司將可能走向終結。

  根據合肥三洋公告協議預案所述,各方同意,惠而浦集團將促使海信惠而浦之惠而浦集團控制的股東就該股東持有的海信惠而浦50%股權處理方案與海信惠而浦合資方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協商。如惠而浦集團控制的股東與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能就上述海信惠而浦50%的股權處理方案達成一致,則惠而浦集團承諾將本著消除同業競爭的原則將該部分股權作出妥善安排。

  除了海信惠而浦未來可能涉及同業競爭外,本次發行完成後廣東惠而浦微波爐業務與合肥三洋也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惠而浦集團將促使廣東惠而浦的股東於本次發行完成後36個月內本著公平原則,按照市場公允價格將廣東惠而浦的微波爐業務整合進合肥三洋。

  過渡期內,惠而浦集團將促使廣東惠而浦的股東於2013年12月31日前與公司籤署附生效條件的託管協議,將廣東惠而浦的生產經營託管給公司,相關託管費用將按照屆時市場公允價格確定。

  公告顯示,惠而浦中國擬通過本次收購獲得上市公司51%的股權,成為合肥三洋的控股股東,將惠而浦集團家用電器領域的創新技術、卓越產品和優質服務和合肥三洋豐富的本地市場運作和運營經驗融合在一起,進一步發展合肥三洋的業務,將合肥三洋建設成為中國領先的、擁有強大的中國境內銷售平臺和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生產平臺的白色家電企業。

  借收購「重啟」增發,完成未竟的事業,這被認為是惠而浦此次進場的另一大亮點。

  2011年3月16日,合肥三洋股東大會審議並通過了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有關議案,擬以12.28元/股的價格,向不超過10名(含10名)的特定對象增發不超過1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1.05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年產500萬臺洗衣機變頻技改項目、年產1000萬臺變頻電機及控制系統技改擴建項目以及市場營銷體系建設項目。

  該議案曾於2011年9月26日得到中國證監會核准,有效期至2012年3月19日。

  不過,由於資本市場的變化、公司股價低於非公開發行的底價以及批覆有效性3月19日到期,合肥三洋2012年3月20日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2011年3月份計劃發行的11億元定向增發的議案。

  合肥三洋上市以來的唯一一次增發以失敗告終,然惠而浦的進場則是給了失敗一次彌補的機會

  合肥三洋13日公告,公司本次向惠而浦中國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年產500萬臺洗衣機變頻技改項目、年產1,000萬臺變頻電機及控制系統技改擴建項目、年產400萬臺節能環保高端冰箱擴建項目、市場營銷體系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除了前述2項外,還增加了一項年產400萬臺高端冰箱擴建項目,劍指「帝度」品牌之心似昭然若揭。

  合肥三洋方面稱,公司未來將依託惠而浦集團的品牌實力和國際化的網絡渠道,加大冰箱產品出口力度,爭取國際市場更大的話語權,加快實現公司戰略目標。

  解決「三洋」撤場並成功引入惠而浦,對於致力於打造「家電之都」的合肥市政府來說終於了卻了心願,合肥三洋從節驟舒緩的「日劇」時代脫胎換骨步入了邏輯縝密的「美劇」時代,今次收購在其連播史上或許僅僅是第一季。

相關焦點

  • 惠而浦中國收購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
    【PConline 資訊】惠而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收購人」或「惠而浦中國」)為美國惠而浦公司(以下簡稱「惠而浦集團」)在上海市浦東新區設立的外商獨資舉辦的投資性公司。惠而浦集團是目前全球領先的白色家電製造和銷售企業,惠而浦集團成立於1955年,其前身為於1911年成立的Upton機器公司(Upton Machine Company),惠而浦集團總部設在美國密西根州,其業務範圍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產品涉及洗衣機、乾衣機、微波爐、冰箱、空調、灶具、抽油煙機、洗碗機及家庭廚房垃圾處理機等。
  • 惠而浦中國出手打假榮事達
    去年西門子、松下針對市場上的假冒西門子洗衣機和松下空調打假;今年惠而浦中國則又對山寨榮事達打假,都是因為被假貨逼的連正品都賣不動了。池欒||撰稿「榮事達,時代潮」,這句90年代曾響徹大江南北的廣告語,見證了榮事達坐上中國洗衣機王者寶座的榮光。
  • [收購]合肥三洋: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於惠而浦(中國)投資...
    [收購]合肥三洋: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於惠而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暨申請豁免要約收購之財務顧問報告 時間:2014年09月16日 12:02:28&nbsp中財網
  • 已經無縫隙覆蓋市場的惠而浦中國,為何不再續用三洋品牌?
    10月22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而浦中國)發布《三洋品牌授權到期事件聲明》,針對可能發生的疑問,惠而浦中國稱,與三洋不再續約符合惠而浦在華發展的品牌聚焦戰略,未來三洋品牌產品定位將由帝度品牌承接。聲明重申,惠而浦中國將進一步聚焦資源、加大投入,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家電產品,惠而浦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 百年惠而浦闖關「外資家電第一名」
    1998年,其與廣東蜆華合作微波爐,結局卻是與格蘭仕競爭失利,被剔出中國微波爐市場;同年,惠而浦收購藍波空調,但最終藍波空調也於2000年被轉讓給以色列空調商以萊特公司,向空調業務的擴張也宣告失敗。惠而浦再次進一步布局中國市場緣於其與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三洋」)的「牽手」。
  • 惠而浦中國「災難性」業績背後:僅僅是因為失去「三洋」品牌?
    釘科技注意到,在業績預告中,惠而浦(中國)列了三條原因:一是失去了「三洋」品牌使用權。在2018年以及之前,國內銷售收入佔惠而浦(中國)銷售收入的50%以上,而三洋品牌在國內收入中又是大頭。失去了三洋,惠而浦(中國)如同斷了一條胳膊。2019年10月三洋品牌使用權到期後,惠而浦(中國)無奈只能用自己的「惠而浦」品牌銷售產品,但品牌切換哪有那麼容易?
  • 惠而浦上半年虧損超5000萬,市場萎縮品牌低端問題待解
    【撰文/孫濤 統籌/劉金】惠而浦最近幾年不太平。先是涉財務造假被立案調查,後是旗下品牌遭遇李鬼假冒。8月9日,惠而浦發布業績,預虧5993.9萬元,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惠而浦不利的是,旗下品牌榮事達在農村市場遭遇假冒產品,影響了榮事達品牌的形象及公司聲譽。
  • 沒有「三洋」加持惠而浦業績預虧4.2億 品牌切換代價大費用佔比升
    作者:沙拉醬失去「三洋」品牌光環後業績不佳的惠而浦(600983.SH)近期動作頻頻。4月8日和21日,召開「惠而浦」品牌的新品發布會。據惠而浦官網,惠而浦旗下擁有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業務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及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等產品線。而「三洋」品牌授權到期後,惠而浦面臨尷尬的局面。
  • 「混血」惠而浦遇業績瓶頸 進軍中國23年難入第一陣營
    1994年由榮事達與日本三洋合資誕生,2004年,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三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合資家電上市企業。2013年8月13日,惠而浦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對合肥三洋進行戰略投資,惠而浦以總計約34億元人民幣、51.00%的股權比例絕對控股該上市公司平臺。
  • 日本人在合肥:全國最大家電製造基地的建設者
    人物檔案  姓名:河邑宗一  職務: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成就:有力促進了惠而浦旗下洗衣機、冰箱、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等家電產品的外銷發展。  一時「衝動」遠渡重洋,來到合肥這個陌生的城市;又因為一件小事深受感動,並且喜歡上合肥;現在,因為這裡是他的事業重心,希望能繼續幹下去,為合肥的發展做出貢獻。他就是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河邑宗一,61歲的他已經在合肥工作了8年,無論是在榮事達三洋還是在惠而浦,都為合肥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家電製造基地以及家電出口外銷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 格蘭仕籌劃部分要約收購惠而浦(中國)
    8月23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600983.SH)發布公告確認,公司在8月21日收到廣東格蘭仕家用電器製造有限公司書面告知函,正在籌劃部分要約收購事項,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的上市地位為目的,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 洗衣機新品獲認可 惠而浦稱「陣痛已結束」
    去年年底開始,惠而浦新任董事長吳勝波、總裁艾小明等組建的新一屆管理團隊陸續就位,到今年5月,公司完成整體搬遷,啟用惠而浦全球研發中心及中國總部,並試水推出了一系列的新產品。惠而浦營銷運營總監聶文文稱,5月推出的新睿洗衣機和凍齡冰箱等產品市場推廣的情況良好,最近又趁勝追擊,聯合京東發布戰略合作發布了「新睿oE系列」新品。
  • 惠而浦:百年洋品牌也學壞
    業績不佳、品牌形象錯亂公開資料顯示,惠而浦集團創建於1911年,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本頓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電製造商之一。1994年,惠而浦家電集團便確立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戰略,1996年正式在中國投產,已有20餘年歷史。然而,惠而浦在中國進展並不順利,近幾年業績持續下滑。
  • 品牌過氣、業績預虧4.2億 惠而浦「老矣」
    「三洋」到期,「惠而浦」不夠硬今年1月份,惠而浦(600983.SH)發布了《惠而浦2019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對於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惠而浦是這麼解釋的,「2018年及以前年度,國內銷售佔合併收入一半以上,其中『三洋』品牌產品銷售佔國內收入比例較大,由於『三洋』品牌使用權於2019年10月23日到期,惠而浦2019年大力推進『惠而浦』品牌產品銷售,受到品牌切換的影響,導致國內銷售收入下降。
  • 品牌過氣、業績預虧4.2億,惠而浦「老矣」
    「三洋」到期,「惠而浦」不夠硬   今年1月份,惠而浦(600983.SH)發布了《惠而浦2019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   對於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惠而浦是這麼解釋的,「2018年及以前年度,國內銷售佔合併收入一半以上,其中『三洋』品牌產品銷售佔國內收入比例較大,由於『三洋』品牌使用權於2019年10月23日到期,惠而浦2019年大力推進『惠而浦』品牌產品銷售,受到品牌切換的影響,導致國內銷售收入下降。
  • 惠而浦集團全球製造大會在合肥召開 共議全球製造2020戰略
    【摘要】 【合肥,2019年4月9日】全球大型白色家電製造企業惠而浦集團於4月9日至10日在位於合肥的惠而浦中國總部召開了全球製造大會,惠而浦北美供應鏈副總...
  • 入華20餘年仍水土不服,惠而浦中國將易主格蘭仕?
    8月23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惠而浦」)公告表示,收到格蘭仕書面告知函,正在籌劃部分要約收購事項,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這一百年老牌家電巨頭,惠而浦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餘年,但一直有些「水土不服」,近年來業績還陷入虧損。這次被要約收購,惠而浦中國的命運,又將如何改寫?
  • 欲要約收購惠而浦中國 格蘭仕加速轉型
    近日,為贏得當地政府的支持,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奔赴合肥,就要約收購惠而浦中國股份事宜,與相關機構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8月25日,格蘭仕向惠而浦全體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意向,擬以5.23元/股的價格收購其61%股份,以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若要約收購成功,惠而浦中國的實控人將變更為梁昭賢、梁惠強父子,而這也被外界解讀為格蘭仕將要登陸資本市場的前奏。
  • 白電風起雲湧:格蘭仕欲控股「燙手山芋」惠而浦,欲借殼上市?
    兩天後,惠而浦再次公告,並披露具體要約收購方案。根據方案,格蘭仕擬以最高24.45億元價格收購惠而浦61%股份。據了解,這次收購範圍是惠而浦全體股東持有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其中現任第一大股東惠而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惠而浦51%股份。合肥市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惠而浦23.34%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 惠而浦中國新管理團隊首次出牌:四大品牌全品類全渠道引爆
    日前,家電零售新巨頭京東與惠而浦中國旗下的三洋洗衣機,共同發布了一款主打」臭氧除菌洗」差異化功能的Magic9新品。公開信息顯示,這是最近幾年來惠而浦中國第一次與京東家電展開新品的全網首發。就在當天的發布會上,出任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一職半年多的多艾小明首次公開與家電圈等媒體溝通表示,「2018年將會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惠而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