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人生路,也把異鄉當故鄉

2020-12-21 白浪情

初秋的午夜,一輪明月高掛中天。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床前。

我悄然依窗,放眼闊野,碧空如洗,遠山如黛,近水含煙,一片清涼幽深的世界。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似在借著明月的光輝,顯示著自己驕傲的存在;地上的夜燈,一排排一串串一點點,像是值守的兵士,寂靜而又執著地履行著自己的使命,守護著城市的安寧。

此刻,我不禁想起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也常常觸景生情,向著遠方的故鄉,陷入無盡的思念和惆悵。

我十七歲參軍離開家鄉到北京,至今年底就整整四十四年了。當年,我們鐵道兵集體整建制就地轉業成了體制內的國企職工。一路辛苦奔波,歷經酸甜苦辣,恍如回眸之間就到了花甲之年。退休了,現在多以居家生活為主,這大北京依然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在職時,經常出差到外地。朋友知道我來自北京,所以,也就把我當作北京人,我也欣然接受。幾十年了,這裡有我的喜怒哀樂,這裡的一草一木融入我的情感世界、烙印在我的心底,這不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嗎?與我有同樣經歷的人很多,很多,在這裡安家落戶、繁衍生息。我想,大概都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吧。

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人員大流動、大遷徙,離開故土,沒有體制保障,在祖國大地上東西南北漂泊闖蕩的人,則更多。人們背井離鄉,一批批接續湧向城市、湧向沿海、湧向經濟發達地區、湧向能夠安身立命的地方。

異地打拼,融入當地生活成為新居民,有多少人離開故鄉到異鄉、也把異鄉當故鄉呀!這是共和國幾十年日新月異、不斷進步和時代變遷的一道辛酸而又美麗的風景線。從而,故鄉與異鄉的分際也漸漸模糊起來。

若干年過去了,那不辭勞苦、努力拼搏的地方,有這些漂泊者們灑下的辛勤汗水、留下了他們奮鬥的足跡、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以及適宜他們生根發芽的土壤。於是,他們有了第二代、第三代…… 他們已經根植於此。

第一代的拓荒人,可能還有「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寂感慨,故鄉,是他們時刻牽掛的念想,而我也算是其中的一分子吧。可後生們卻漸漸淡化了故鄉的概念,已把異鄉當故鄉了,祖籍地的那個故鄉,在他們心目中,已成了美麗的傳說。

莫說現在的年輕人了,即便是我們這代人,若是幼時隨父母異地生活久了,也會一樣失去對故鄉的印象。我的一位老戰友,比我還年長几歲,幼時隨父母南遷,一米八幾的個頭,典型的北方大漢。因在南方長大,沒見過北方核桃樹掛果。

74年剛到部隊駐地時,因營區周邊各種果樹很多,部隊對戰士們教育管束很嚴,樹上的果子誰都不敢隨意採摘。他白天看到核桃樹上長的果和平時吃的不一樣,就產生了好奇心。一天夜裡輪到他站崗,瞅著沒有人就用槍刺挑下了幾個核桃,躲在牆角用石頭砸開用嘴啃。

那時剛剛五月份,核桃沒成熟,被青汁染在手上臉上,幹了後都是黑的,怎麼也洗不掉。早上出操戰友們看著他的大花臉都忍俊不禁,班長怕連首長知道了挨批,就留他做內務,一連幾天都不敢出門。他本就出生在到處是核桃樹的北方,這說明他離開的時間太久,對故鄉生疏的也已經一無所知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不知何等高人總結了這句俗語,這大概反映了第一代漂泊異鄉拓荒人的心境吧。初離開時,父母健在,在故鄉也都有個溫暖可依靠的家,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及老父的臂膀、老娘的嘮叨。每到節日假期來臨的時候,都攜家帶口義無反顧地千裡跋涉、歷經千辛萬苦,也要回家與父母和家人團聚。父母逝去後,則成了無根的浮萍。再回故鄉時就成為探親了,即便還有一眾至愛親朋熱情相迎,也是徒增傷感和落寞,便沒有家的感覺了,心中珍藏的只有那一縷縷悠悠的鄉愁。

古人有「錯把異鄉當故鄉」之說。現在,我卻以為沒有對錯之分。故鄉是客觀存在,永遠改變不了;只是,天長日久,冥冥之中,自然也把異鄉當故鄉了。

不覺間,月已西沉,月光漸向窗外移去。我的思緒似乎還在奔湧……

作者簡介:

張效忠,北京。一生職業生涯與「鐵」字結緣。當的是鐵道兵;轉業後是鐵路職工;考入鐵路警察;現在是中鐵建退休員工。有一腔活到老、學到老的夙願,平日有暇讀書寫作,有詩文散見於多個網絡平臺和紙刊。

編輯:毛秘 《白浪情》

相關焦點

  • 世事難料:有多少人,走著走著,就把異鄉變成了故鄉
    文|梅子紅了很多人,用腳步丈量著生活,堅持不懈地走著,漸漸地走出故鄉,走到異鄉。如漂泊的蒲公英,飄飄蕩蕩,跌跌撞撞,卻奇蹟般地在他鄉的土地上扎了根,發了芽,開枝散葉,蓬蓬勃勃地生長。猛然回首的時候,才發現,故鄉在千裡之外,異鄉息息相關,原來,走著走著,就把異鄉變成了故鄉。
  • 漸漸變老的70後,身在異鄉,心在故鄉
    後來,等我們長大了,走進了異鄉謀生,或者在異鄉紮根了,忽而回頭,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很遠,故鄉變成腦海裡的一抹回憶。「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如果有一天,你忽然聽到熟悉的旋律,會不會心情特別難受,甚至有一種流淚的衝動。不知從哪一天開始,自己也成了流浪的人,並且一直流浪,不知何處是歸途。
  • 每一個故鄉,都曾是異鄉
    文:魚鮮支年過完了,我們陸陸續續離開故鄉,重返異鄉。帶著父母親人的不舍,也帶著節日裡新增起來的體重。我寧願在春節之後拼命減肥,也不願意在春節期間委屈節食。因為故鄉的那些吃食,能撫慰我自小養成的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飲食養一方胃。
  • 錯把異鄉當故鄉
    要是車禍死在異鄉,如何對得起父母和親人呢?   在仍然極度疲倦中,我減緩車速,車窗微微打開,讓冷風透進來好提神,打開音樂,調高音量。在剩下的路程,我非常小心的開著車。   終於經過了一座橋,開始爬上坡,遠處坡頂上,在悽清的月光下,可以看到一座教堂尖塔上的十字架。我知道目的地就在眼前了。我一路緊張小心開車的情緒,突然輕鬆下來,而且我有一種快要到家的感覺。
  • 當故鄉變成異鄉,無處話悽涼
    清明祭:當故鄉變成異鄉作者:白鷺先生 編者按:回不去的故鄉這次我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寫:由照片來引出文字。這便是我的老家,位於四川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的一座老式的青瓦房。看著旁邊拴著的幾隻山羊在我們一家人曾經進進出出的大門口悠閒漫步,吃喝拉撒,當時便領略到了一種「無處落腳,有家不能回,故鄉成異鄉」的浪子心情。回不了的家......羊兒啊,這是我們的地盤,不是你們的!這是我家的豬圈和牛棚。
  • 蒼茫人生幾十載,酸甜苦辣一春秋
    生活不易,人生不易,時光的腳步,總是太匆匆,蒼茫人生幾十載,酸甜苦辣一春秋,轉眼又是年底了,回望這一年來,苦辣酸甜,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湧上心頭。俗諺說的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是,當人生的許多酸甜苦辣,降臨到自已頭上的時候,尤其是那些意外的苦難,一切將會變得非常的煎熬,面對歲月的花開花落,有時候不得不承受現實的結果,只是,人生的經歷,有時候遺憾,有時候圓滿,有時候艱難苦澀,有時候喜樂多多。
  •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的背叛,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父母的打罵,也不記的經歷過多少次的柔情似水,想不起來自己偷偷流過多少次的眼淚,多少次一個人獨處時撕心裂肺的吶喊。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每種味道都是生活的調味劑。沒有背叛哪來的真誠。沒有打罵哪來的心疼。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哪來的柔情似水的甜蜜。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 漫漫人生路,步步皆鄉愁|是什麼讓我們對故鄉難以割捨?
    漫漫人生路,步步皆鄉愁:是什麼讓我們對故鄉難以割捨?文/江楓故鄉,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魂牽夢縈的地方。不管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是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01鄉愁是對親人的思念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人這一生,會去到很多地方。但無論走多遠,對親人的思念,總會時常湧上心頭。
  • 人在異鄉,胃在故鄉
    中國客家美食名城—連城縣人在異鄉、胃在故鄉你有多久沒吃到故鄉的早餐坊街串巷,聞香食味樸實的鏡頭,家人的口味尋找地道的連城早餐兜湯「粄」之於客家人,是兒時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繞心頭的故鄉記憶。經過百年的傳承與發展,這個味道依然能勾起無數客家人濃濃的鄉愁。走在連城的大街小巷,處處都能聞到兜湯的香味,兜湯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在連城是一種特殊的美食文化符號。
  • 短短幾十年,嘗盡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也許這就是人生
    人這一輩子,「酸甜苦辣鹹」人生百味,一直再體會這裡面的含義,也嘗到了裡面的各種味道,默然回首人生是多麼的艱辛!「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人生就好像旅程一樣,形形色色,對的事,錯的事,愛情,親情,煩惱,悲傷,很多事,都是我們說不出來的感覺!
  • 《飲食男女》一句臺詞,火了24年,詮釋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飲食男女》一句臺詞,火了24年,詮釋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這是一部愛情篇,講述了90年代臺北都會,一位每周末都會等待自己的女兒回家吃飯的退休廚師。《飲食男女》一句臺詞,火了24年,詮釋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面臨了家庭問題和兩代之間的溝通有衝突。《飲食男女》一句臺詞,火了24年,詮釋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每一頓飯都充滿了意外。
  • 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間,共存與相生,百味人生現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人生就是一場苦旅,一個人從朦朧懂事開始,一直到生命的結束,基本上都要嘗遍人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只倒不完全是由人的生活外因造成的,主要的還是由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受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煩惱和快樂共存,痛苦和幸福相生,都幾乎有一個五味雜陳的複雜人生。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 詩人感慨歲月流逝、人生苦短,萬家燈火時卻客居異鄉無法歸家團聚
    高適的《夜作》由於詩人懷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客愁心境,為除夕之夜蒙上了一層憂傷的形詩的開頭即點明身在「旅館」,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蘊涵了無限波瀾壯闊的感情。除夕之夜,窗外萬家燈火,宵達旦,整個城市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之中,而自己卻遠離家人,安身客舍;獨對耿耿孤燈,竟至夜不成寐。
  • 臺北牛肉麵 異鄉和故鄉
    經過歷史學家逯耀東的考據,高雄岡山的老兵利用了當地盛產的豆瓣醬和黃牛肉,烹煮出所謂的川味牛肉麵,紅彤彤微辣的湯汁承載了四川大後方的記憶,鮮嫩的黃牛肉則是就地取材,故鄉和異鄉共冶一爐,成就了一碗碗毫不起眼的百味雜陳,也高度濃縮了比味道還動人的前世今生。
  • 我寫高考作文:嘗過酸甜苦辣鹹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在經歷許多的疑惑、彷徨、快樂、痛苦、大起大落以後之後才恍然大悟,生活本就是一個大雜燴,少不了酸甜苦辣,少不了悲歡離合!
  • 異鄉,還是故鄉---寮國故事一
    那麼對我們來說,哪裡會有異鄉和故鄉呢?
  • 《人生海海》:那詭秘而遙遠的故鄉,究竟藏著怎樣深不可測的秘密
    01.中國作家的故鄉情結記得蕭軍在編輯蕭紅書簡時,曾為蕭紅繪製過一張圖表,用以標示蕭紅一生所走過的路。在那裡,蕭紅短暫的生命歷程變成了一副空間移動的線路圖,從故鄉呼蘭河啟程,一直到客死香港,短短三十一載,卻往返顛沛二十餘地之間,真可謂在苦難中掙扎漂泊的一生。其實,每一位中國現代作家的經歷都是一段生命漂泊和追求奮鬥的歷史,雖然他們漂泊流浪的路線各異,但起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各自的故鄉。當生命遠離故土,在異鄉的土地上,關於故鄉的記憶就成了精神的一片棲息地。
  • 一份來自故鄉的「柳州手撕雞」,溫暖了我,故鄉的味道永不消逝
    每當我去到一個新的城市,我總會去找這個城市最地道的美食來品嘗一下,有人說:如果你想快速的了解一個城市的酸甜苦辣,那你先從這個城市的地方美食開始了解吧。「人在異鄉,看到熟悉的事物,聽到熟悉的聲音總會格外感動」,我買上了一份手撕雞便帶著笑容離開了這個市場,這條路,這個遠在他方的故鄉。——來自一位廣西網友的心情文,已與作者取得授權。
  • 蘇東坡的故鄉
    柔奴一句「此心安處,即是吾鄉」的禪語,道盡了蘇東坡的故鄉觀。這種故鄉觀,伴隨著他20歲離開故鄉眉州後的全部人生經歷。  蘇東坡的故鄉情懷濃烈,卻又做到了嚴格意義上的四海為家,兩種矛盾的情感集於一身,這在中國歷史上,可能無人超過他。他每到一地,總是說似曾相識,猜想自己前生去過。  蘇東坡的一生一直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糾結著。
  • 「身在異鄉,猶在故鄉」
    「身在異鄉,猶在故鄉。來到遼寧生活近20年,這裡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要把在這裡感受到的愛和溫暖傳遞出去,盡己所能為推進民族團結出一份力。」阿不力米提·瓦熱斯的話道出了在遼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