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戰爭史,只是中國古人不是在搞內部推翻舊政權的戰爭,就是在和遊牧民族作鬥爭。到了近代,軍力落後的中國又受到了列強侵略,無數中華兒女也前赴後繼的加入了抵禦外敵的陣營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古訓早已深深的刻在每個國人心中,在日本對中國發起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之後,為了避免迎來亡國滅種的命運,國人奮起抵抗,終於在1945年擊敗了日軍,完成了趕走侵略者的重任。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到了現代就更是如此,畢竟只有和平穩定的環境才有利於本國發展,但中國也不是一昧忍讓的,當國家利益受損時,中國也會痛擊敵人。但在20多年前,中國在大使館遭轟炸後,為什麼沒有反擊呢?美國至今才明白:這就是東方智慧。
我國使館遭到轟炸的事件又被人們稱為「五八事件」,其背景是北約和南斯拉夫聯盟互相對峙的科索沃戰爭。為了鞏固在東歐地區的勢力,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對南聯盟進行了密集的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也因此遇襲。
據資料記載,向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投下三枚「傑達姆」炸彈的是美國的B2轟炸機,美方此次軍事行動造成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三人不幸罹難。這一消息令整個中國都陷入悲憤情緒中,中方政府也發出聲明,要求北約給出合理解釋。
在中方強烈抗議的情況下,美方表示是因為飛行員使用了一份錯誤的地圖,不慎誤炸了中國的大使館。但英國、丹麥等國都認為美國在說謊,地圖和飛行員其實是在為北約背鍋。
中國雖然也認為北約給出的理由過於荒唐,但這件事似乎就到此為止了,中國並沒有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發起反擊。首要原因就是當時的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來推動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貿然反擊必定會引起大量外資出逃,進而給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當時的美國有著領先於世界各國的軍事實力,若是中國和美國開戰,那必然又是一場不對稱戰爭。而且中國到時面對的可不止美國一個國家,而是整個北約組織,縱使我國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必定也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所以中國最後便放棄了以戰爭方式解決問題,沒有出手還擊,以此避免對我國發展道路產生影響,實在是東方智慧。
在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事件發生後,中美兩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直到1999年年底,北約才同意對此次事故進行賠償,而中方也以降半旗的方式,對在此次事故中犧牲的三位國人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之情。
即使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這次事件還是不少國人心中的一根刺,碰一碰就要流血流淚。很多國人也會自發到被轟炸的使館舊址處獻花默哀,緬懷犧牲的三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