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非洲最大實體投資項目湖山鈾礦今年將達產

2020-12-17 經濟日報

「我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中廣核湖山鈾礦自2016年底產出第一桶鈾以來,產能穩步提升,2017年全年累計產量超過1000噸,2018年將達產。」1月23日,中國廣核集團召開2018年度新聞發布會,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在發布會上,對外通報了我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的最新進展。此外,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中廣核英國核電項目亦在有序推進。

據介紹,2017年,中廣核保持了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的良好勢頭,截至年底,總資產達到6352億元,同比增長22.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3%。黃曉飛表示,中廣核是國務院國資委重點盈利企業和重點增利企業,綜合業績保持在央企第一方陣。據黃曉飛透露,2017年度,中廣核全年清潔能源上網電量21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相當於替代標煤6613萬噸,對應減排二氧化碳1.6億噸、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各32萬噸,環保效益相當於造林48萬公頃,可以覆蓋約三分之一個北京。

中廣核73.8%的核電運營指標進入全球先進行列

2017年,隨著陽江核電4號機組投入商運,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0臺,裝機容量2147萬千瓦,佔全國的60%。在建核電機組8臺,裝機容量1027萬千瓦,佔全國的46%。黃曉飛表示,中廣核繼續保持國內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全球最大核電建造商以及在運在建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地位。

安全始終是社會公眾對核電最為關心的話題。中國廣核集團旗下核電板塊上市公司中廣核電力的新聞發言人魏其巖表示,2017年,中廣核在運在建核電機組安全狀態穩定,安全生產取得歷史最好成績。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指標是國際上衡量核電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標。魏其巖透露,2017年中廣核電力20臺在運機組、240項WANO指標中,有177項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值,比例穩步提升至73.8%。嶺澳1號機組無非計劃停堆運行天數在全球同類機組中排名第一,目前已超過4300天。在建核電項目現場安質環標杆綜合評級全部達到國際標杆7級及以上的先進水平。

我國首個百萬千瓦大型商業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所在的大亞灣核電基地安全業績更是突出。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新聞發言人常啟能介紹,大亞灣核電基地2017年六臺機組72項WANO指標中,有61項達到世界前四分之一的先進水平,先進率達84.7%,其中53項達到世界前十分之一的卓越水平,卓越率達73.6%,以上指標均創大亞灣六臺機組投產以來的「歷史最佳」。與此同時,大亞灣核電基地全年未發生一起國際核事件分級表0級及以上運行事件。2017年,在法國電力集團舉辦的國際同類型核電機組年度安全業績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基地榮獲「核安全」與「能力因子」兩項第一名,累計獲得36項次第一名,是全球獲得冠軍最多的參賽核電基地。

此外,常啟能透露,2017年深圳市接連遭到六次颱風的襲擊,大亞灣核電基地的人員、設備均保持安全,生產過程未受影響。

2017年,國家核安全局、國防科工局、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對國內各大核電基地進行了全面安全檢查。魏其巖在會上首度透露,檢查組評價中廣核電力六大核電基地為「安全生產可控,不存在影響行業安全的重大隱患,中廣核核電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魏其巖還表示,中廣核電力安全管理的改進也得到了WANO的認可,WANO認為「2017年中廣核的安全管理改進經驗值得WANO學習」。

「華龍一號」 示範項目主設備國產化率達86.7%

華龍一號作為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已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籤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正式挺入世界老牌核電強國英國,實現了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作為國內示範項目,以及英國布拉德維爾B項目的參考電站,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工程建設屢創佳績。

黃曉飛透露,防城港二期安全、質量全面創優,設計、設備、建安全面超預期完成年度任務。造價、進度全面可控,示範效應逐步顯現。目前,防城港二期已完成3號核島第九層筒體吊裝,4號核島第二層筒體吊裝,反應堆壓力容器、汽輪發電機組等核心設備製造已全面啟動,均實現國內製造廠商承制,主要設備國產化率已達86.7%。

與此同時,中廣核國內國外雙線推進華龍一號。2017年1月,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正式獲得英國政府受理。自正式啟動以來,歷經近10個月的準備,完成了多方面的準備工作,於2017年11月16日獲得了英國當局認可,GDA正式進入第二階段。與此同時,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建設的英國布拉德韋爾B項目進入廠址勘查階段。

此外,中廣核「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群廠管理策略成效顯著。中廣核電力新聞發言人魏其巖表示,廣東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作為全球第三臺開工的EPR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於2017年內完成了熱試,「後來居上」成為 EPR全球首堆工程,彰顯了我國核電企業強大的工程管理和建設能力。中廣核電力全年完成13次大修,包含5個首次大修及5個深度重疊大修,大修次數和總天數均為歷史之最,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寧德4號機組的首次大修創造了同類機組大修的最短工期記錄。

海上風電累計核准容量達106.6萬千瓦

新能源作為中廣核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業務已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國內在運電力總裝機規模達1500萬千瓦,包括風電、太陽能、水電、燃氣、熱電聯產等類型,綜合實力位居國內新能源企業前列。

據中廣核新能源新聞發言人李健介紹,繼2016年9月,我國首個真正意義的海上風電項目——中廣核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全場投行以來,中廣核積極布局海上風電市場,取得了積極進展。

2017年9月,我國迄今為止一次性核准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項目實現核准,並於年內順利開工。12月,中廣核新能源與廣東省揭陽市政府籤署《海上風電項目合作協議》,鎖定300萬千瓦深水海上風電資源。同樣在12月份,中廣核浙江岱山4號21.6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核准。截至2017年底,中廣核海上風電累計核准容量已達106.6萬千瓦,其風電業務已形成海上與陸上業務全面發展、風力發電與專業化服務全面發展的發展格局,風電建設及運維的標準化、系列化、規模化水平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建設中的福建平潭大練30萬千瓦項目是國內乃至全世界建設難度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目前工程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海上風電標杆工程。

近年來,中廣核在走出去方面成績突出,創造了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八個最」,分別是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英國核電項目、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湖山鈾礦、馬來西亞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中國在愛爾蘭投資最大的企業、孟加拉國最大的獨立發電商、埃及最大的獨立發電商以及比利時最大的陸上風電場。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表示,2017年,中廣核在20多個國家完成戰略布局,境外資產和收入佔比分別達到16%和20%,境外員工超過3000人。

據悉,2017年,中廣核在境外的第一個太陽能綠地項目——法國夏鬥湖2.5萬千瓦獲準建設,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累計在運裝機容量達到77.3萬千瓦,躋身法國第六大新能源公司。英國核電項目方面,中廣核投資和管理英國核電的項目群公司已完成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119名員工派往英國和法國一線,各項工作步入正軌,為中廣核在英國投資和建設核電站奠定了良好基礎。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有序推進,年度六大裡程碑全面實現。

(責編:閆偉奇)

相關焦點

  • 與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一同成長
    劉洋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下屬的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項目水冶廠實驗室經理。湖山鈾礦位於納米比亞中西部納米布沙漠地區,資源儲量約29.3萬噸,列世界第三。2012年,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非發展基金收購湖山鈾礦,這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單體實業投資項目之一。
  • 通訊:與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一同成長
    劉洋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下屬的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項目水冶廠實驗室經理。湖山鈾礦位於納米比亞中西部納米布沙漠地區,資源儲量約29.3萬噸,列世界第三。2012年,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非發展基金收購湖山鈾礦,這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單體實業投資項目之一。
  • 納米比亞中廣核湖山鈾礦夜景【高清組圖】
    位於納米比亞海濱地區的中廣核湖山礦,是近十年來非洲乃至世界鈾資源勘查領域的重大發現之一。2012年,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非發展基金完成了對湖山鈾礦項目的收購。湖山項目是我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之一,於2013年初啟動礦建工作,目前礦建已近尾聲,預計2016年第三季度投入生產。
  • 中廣核湖山鈾礦 成為納米比亞國家名片
    湖山鈾礦位於納米比亞中西部的納米布沙漠地區,資源儲量約29.3萬噸,位列世界第三。2012年,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非發展基金收購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這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單體實業投資項目之一。據負責項目運營的中廣核斯科公司總經理蔡於勝介紹,湖山項目達產後,將使納米比亞國內生產總值每年淨增約5%。
  • 沙漠深處的大項目:這個鈾礦助力納米比亞經濟發展
    在過去幾年間,每個工作日,來自中廣核湖山鈾礦項目的中方項目人員往返於市區和沙漠腹地,致力於打造這個世界上迄今設施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鈾礦。作為中國在非洲的最大實體投資項目之一,該項目也是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合作共贏的標誌性工程。
  • 【認識非洲】納米比亞駐華大使:攜手合作 規劃發展藍圖|中國投資
    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投資項目包括中國對湖山鈾礦項目的47億美元投資,以及對鯨灣港(沃爾維斯灣)高時石材項目的2700萬美元投資,前者是中國對非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截止到2018年末,中企對納外商直接投資存量為4.9億美元。2019年,中資企業共籤署價值3.4億美元的項目合同,共創造營業額4.46億美元。
  • 內蒙古大營鈾礦 世界級鈾礦的大發現
    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消息: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發現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鈾礦床,控制鈾資源量躋身世界級大礦行列。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的這一重大發現有何意義,如何改變中國「貧鈾」論,對我國礦業發展有何啟示?就相關問題,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偉接受了記者專訪。
  • 一批項目在廣州集中投試產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曾妮 謝子健):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是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9個外商投資、合資項目29日集中投試產,隆隆機器聲奏響了「春天交響樂」。
  • 美媒:中國為什麼要在撒哈拉沙漠的不毛之地開採鈾礦?
    尼日的鈾礦被認為提供了法國國內近三分之一的家庭用電量。但是,這兩個礦井都已經接近運營壽命,其中有一座被認為只能再維持10到15年。第三座礦井位於伊莫拉倫(Imouraren),目前還沒有被開發。它擁有大量的鈾礦存貯,足以讓其成為世界上最多產的鈾礦開採點。但是,大規模開採伊莫拉倫鈾礦的計劃目前仍在暫停中。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福島核事故使得全世界的鈾礦價格急劇下跌。
  • 中企進軍非洲,2016年重大工程巡禮!
    今天,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的非洲事務專家智先生將為大家盤點2016年中資企業在非洲的重大工程,本次盤點的重大工程主要涉及以下國家: 埃塞—阿瓦薩 11.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硫磺制酸項目 9月7日,中國恩菲工程有限公司
  • 【投資非洲·非洲經貿投資法】辛巴威稅前扣除與我國的不同|中國...
    該國稅前扣除規定與我國很不一樣,如業務招待費、職工福利費在辛巴威就不能列入稅前扣除。這種稅制差異也是我國企業赴外投資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投資前需要知悉那些支出可以稅前扣除,那些支出不能稅前扣除,做好相應的風險防範。
  • 中廣核華龍一號閃亮「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
    近日,在福州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作為「國家名片」出現在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的展臺,成為本屆展會的一大亮點。據了解,福建省首座核電站中廣核寧德核電項目的5、6號機組亦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而華龍一號在「走出去」方面也取得了諸多積極進展。
  • 我國航空公司今年將加快「走進非洲」
    原標題:我國航空公司今年將加快「走進非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錢春弦)全國政協委員、中航集團黨組書記王銀香1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隨著中非經貿往來和人員交流日益熱絡,我國航空公司今年將加快「走進非洲」。
  • 中國對非投資超6000億!印度宣稱:將成非洲「最堅定」合作夥伴
    來源:金十數據據外媒9月23日報導,印度代表人士在最新講話中談到,印度有「十足把握」在未來成為非洲「最堅定」的合作夥伴,並把該國最佳的發展經驗帶給非洲。他指出,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各國邊境封鎖,但印度仍然將關鍵的供應線對非洲開放。
  • 中國第一塊鈾礦石的問世,引導我國鈾礦地質事業不斷前進和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我國在1954年從廣西採集的中國第一塊鈾礦石如今完好地保存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她見證了共和國建國初期核工業和地質事業的光榮歷史,是中國鈾礦地質事業的開拓石,也是引導我國鈾礦地質事業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光輝旗幟。
  • 在非洲投資礦業,這些政策需要了解
    中國的發展將給非洲帶來更多機遇,非洲的發展也將為中國發展增添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同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舉行會談時指出。 多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友好相處,「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們礦業企業指引了道路,越來越多的中國礦業企業開始「走出去」,謀求新的發展之路。正準備赴非洲開展礦業投資合作之前,您是否對投資國家的合作環境有足夠的了解,那裡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環境如何?
  • 【認識非洲】非洲國別投資環境概況之尚比亞|中國投資
    ·地緣政治:作為非盟、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秘書處設在盧薩卡)、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國,重視上述地區組織和「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在解決衝突、促進地區團結、實現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參與地區事務,將地區合作和政治、經濟一體化置於優先地位,關注非洲地區和平與發展。
  • 【認識非洲】非洲國別投資環境概況之肯亞|中國投資
    85%的日用消費品產自國內,其中服裝、紙張、食品、飲料、香菸等基本自給,有些還供出口。·旅遊業:支柱產業,肯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直接創造就業25萬人,間接創造就業55萬人。2018年肯旅遊業創收約15.5億美元,同比增長31.3%。2018年,肯亞國際旅客總數達202.5萬人次,其中我國訪肯8.2萬人次,為肯亞第六大旅遊客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