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聲音
市民匡先生向本報反映:我是松江燃氣的一名用戶,家中一直使用預付費式的電子燃氣表,即往IC卡裡預存錢才能用氣。日前,我發現燃氣表的讀數有些不太正常,我預存購買了1200個立方的燃氣,可表上一邊顯示我已經使用了1400多個立方的氣,一邊又說我還剩餘了104個立方的氣,讓人無所適從。謹慎起見,我向松江燃氣報修。燃氣公司上門檢查後,稱表有故障,幾個讀數中只有使用1400多個立方的氣是正確的,因此,我已「超用」,必須補繳207個立方的燃氣費用。預付費的燃氣表,用完理應自動切斷,怎麼會欠費?補繳的要求讓我無法接受。再者,用多少,按表上哪個讀數為準,這是煤氣公司說了算,還是表的生產方說了算?
如今,燃氣公司為我更換了新表,但新表中僅預存了20元錢,我想充值,可煤氣公司堅持必須先補繳欠費的部分,才能繼續充值使用,家裡面臨「斷氣」的尷尬境地。這一消費糾紛,究竟誰有道理?
記者隨訪
IC卡預付費,作為一種電子智能化的燃氣收費方式,存多少用多少,用完自動切斷,理應消費得更明明白白。可如今,表上說還有100多個立方剩餘,燃氣公司卻稱用戶已經超用了200多個立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記者致電松江燃氣,松江燃氣解釋,這種IC卡預付費燃氣表上同時有兩種顯示值,一是液晶的電子數字顯示值,二是基表機械計數器讀數。匡先生遭遇的,是電子數字顯示值與基表機械計數器數值產生差異,電子讀數顯示使用1195立方,可機械讀數顯示已使用了1402個立方。松江燃氣稱,這是表的一種故障,產生原因可能是老化、人為損壞、電子迴路故障等等。匡先生家裡的煤氣表從2006年開表,使用了6年,已接近8年的使用壽命,故障極有可能是老化導致。
表出現故障,以哪個讀數為準?松江燃氣稱,供氣合同中明確,讀數差異以機械讀數為準。因此,根據供氣合同中的約定,松江燃氣要求用戶補足207個立方的燃氣費用。
但是,市民卻認為,合同如此約定是否合理,這本身值得商榷。市民匡先生認為,給顧客提供合格的產品,並做好養護是燃氣公司應負的義務。表不準時,應及時校正。如果沒有及時校正,出了問題理應承擔責任,而不是將責任轉嫁給消費者。
另一方面,消保專家也認為,燃氣作為獨家壟斷的一項公用事業服務,其合同用戶並沒有發言權。因此,合同條款存在「霸王」的嫌疑。事實上,燃氣公司認為表在故障的情況下,機械讀數是準確的,這也需要舉證來證明,或者交由第三方鑑定來確認。
後記
幾番交涉後,截至發稿前,松江燃氣已承諾,不要求用戶補繳「超用」的部分。放低姿態值得讚揚。公用事業的壟斷,源於政府的授權。授權的背後,是基於用大型國有企業來保障民生的初衷。初衷不會錯,老百姓也放心。但在具體操作運營的細節上,卻不能擺著壟斷的姿態。消費者理應擁有更多的知情權和平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