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的消息,早已撩撥得人心潮起伏。久聞白駒溝桃花盛況空前,於是在一個充滿寒意的周末,避開眾多觀花人的足跡,穿行在桃林間,觀賞了春日桃花競相盛開的風採。
一進溝口,遠遠望去,粉紅的一大片花海,依山傍水,連綿起伏,伸向遠方的天際,分不清桃花是開在枝上,還是撒在了地上。及至到了林中,那些粉紅升上了頭頂,需要抬頭仰望,這裡人工修剪的痕跡不多,桃樹的身材仍然高大。四下望去,樹枝的造型千奇百怪,多種多樣,有的向橫裡伸開,事無忌憚,有的從側面跨出,別出心裁,配上雲朵般的淺紅,儀態萬千,風姿綽約,正是清代詩人龔自珍筆下「去其直,留其曲」的典型寫照,乍一看還以為是到了「以曲為美」的花卉園林,融觀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大約是土壤或品種的緣故,白駒溝桃花的花朵比一般桃花要大一些,更華貴大氣,仔細一看,她的花片就比較厚實豐盈,幾瓣豐滿充實的花片聚集重疊在一起,花朵的壯大就不足為奇了,這樣大的氣度預示著她的果實也將是優良的,給人期待。
這裡是紅的世界,花的海洋。雖然色彩各不相同,有的淡,有的濃,在紅色系列的基調上,競相開放,像濃淡相宜、韻味十足的美女,有的一株枝幹上竟然開出了兩種顏色,深紅和粉白,相互並肩,相互襯映,宛如兩位情深義重的情侶,更是巧奪天工了。
徜徉在高低錯落、看不到邊的桃林中,這株看看,那株品品,每一棵都美麗異常,每一株都分外妖嬈。林中花間,人影閃動,花影晃動,招呼聲和驚訝聲不時傳來,俊男靚女們紛紛留下美好的記憶,花映人,人襯景,人面桃花相映,你在樹下看花,我在花中看你。大自然對這一方土地的厚愛和慷慨,讓人不由得深深感謝,同時對桃園主的辛勤勞作肅然起敬。
時令雖已進入暮春,一場春雨一場暖,但這裡的春天似乎來臨得要晚一些,乍暖還寒的春日下,陽光照耀著這片土地,氣溫的上升仍很緩慢。在離開城市的後花園裡,溝內吹拂著的冷風,讓人感到寒意陣陣,更是考驗著桃花的生存空間。
桃花早已給人弱不禁風的印象。農曆二月的春風,向有剪刀之稱,春風吹過,令人不由得拉緊大衣,不忍心看花飛零落的悽涼。然而,這漫山遍野的桃花,因為缺乏遮風避雨的涼棚,只好迎著風,頂著雨,獨自盡情地綻放,無論是否有人欣賞,是否有人讚美,無言地展示著燦爛而熱烈的笑容,不因寒風的摧殘而凋零,也不因環境的惡劣而彎腰。寒風吹過,桃花依舊含笑滿面,熱情相迎。
在地勢比較高的地方,少許花朵在寒風的洗禮下,已經長出了嫩綠的新芽,就像春蠶的破繭而出,經歷了艱難而痛苦的歷程,開始了新的生活。也許寒風的本意是要吹殘花朵的風姿,讓她與自己同流,不再爭奇鬥豔,卻不知於無意間變成了新生的催化劑,吹紅了桃花,吹綠了枝葉,催熟了果實,成就了花朵的志向和偉業。從這個意義上說,桃花還得感謝寒風的肆虐呢!
誰說桃花嬌柔的經歷不了風雨?正是因為有了風和雨,桃花才被催生為桃葉和果實。花朵的美麗是短暫的,唯有芳香濃烈的果實,才是桃花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如果桃花害怕春風的凜洌吹皺了面容,吹盡了芳華,那她永遠也不能實現果實的嬗變。面對一切,勇敢的桃花選擇了堅強。
由此來看,貌似嬌豔無比的桃花,卻也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那就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追求。
桃花如此,人不更應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