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建主校區?
世紀之初,為了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需求,創建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許多高校先後選擇合併。其中比較大規模合併的當屬吉林大學與吉林工業大學等四所高校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以及山東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和山東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山東大學。
高校合併組建,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大規模合併,可以壯大學校的學科規模,學校的各項指標也會隨之提升。但這種合併同樣會造成一些問題,諸如會合併一些弱勢學科,對學校的辦學聲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多校合併後的融合工作也非常重要,如果融合不當會造成學校內部不和諧,學校的統一部署也難以精確執行的問題。
且多校合併後,新組建的學校通常有多個校區,也就有長春市坐落在美麗的吉林大學校園內這種調侃的說法。同理,最先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山東大學同樣面臨著一校多校區的問題。在徐顯明校長時期,山東大學確定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即在濟南、威海和青島三地辦學。
但在濟南,山東大學有中心校區、千佛山校區等六個校區,校區之間距離遠、分布散亂,成為制約山東大學發展的一個因素。在2017年山東大學召開的「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籌建情況通報會」中,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琪瓏就指出了在濟南建設主校區的必要性:
山東大學由於各個校園空間有限,公共平臺不配套,難以滿足發展需求,學科建設等方面存在難點。與其他同類高校相比,山東大學人均資源嚴重不足,學生住宿條件遠未達到標準,許多教師沒有獨立辦公室,硬體設施的窘迫影響了人才引進,物理空間的阻隔制約了整體規劃,歷史原因導致的資源不足與設施重複現象並存,辦學成本大幅增加,很多校舍設施陳舊而且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山東大學主校區為何難以落地?
山東大學校領導和山東的相關領導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早在山東大學合併之初(2001年),時任山東省主要領導就曾要求山東大學開展新校區選址工作,以將三校更好融合。為此,當時山東大學的主要領導還專程趕赴浙江大學,學習浙江大學合校以來主校區建設的經驗。
當時山東大學曾考察了濟南東部的歷城區彩石鎮,但當時該地段北邊是煉油廠,山東大學對該地的汙染情況有很大顧慮,因此主校區未能落地彩石鎮。但誰都沒有想到,後來濟南市政府將煉油廠搬走,更沒想到該地段現已發展為濟南市區,地價飆升至1200萬元/畝,山東大學難以負擔。
之後,濟南市長清區因為要打造大學城,熱情邀請山東大學到長清興建主校區。但當時山東大學大部分校領導都不看好長清,因此山東大學也沒有落地長清區。加之在徐顯明校長執掌校政期間,山東大學將重心放在了青島校區。直到2016年,山東方面提出山東財政將對校園置換給予經費支持,希望山東大學可以在此方面起帶頭作用。隨後,濟南方面高度重視,與山東大學聯合成立了工作組。
在聯合工作組成立後,便著手開始進行新校區的選址工作。據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在相關會議上透露,山東大學對新百年基業非常重視,甚至派出了自己的學術團隊進行實地勘測:
由於打算辦山東大學新的百年基業,甚至數百年基業,所以在選址上慎之又慎。坦率說我們不信任政府提供的數據。山東大學環境學院和土建學院的兩支團隊分別就大氣、水環境和水文情況進行實地勘察……」
章丘主校區又為何變為龍山創新港?
在聯合工作組的指導下,山東大學確定了在章丘區繡源河西側聖井地塊建設主校區。除此之外,章丘區還在附近大方贈地2000畝,用於學校後序發展需要。此外,濟南市政府還將地鐵規劃到聖井附近,交通較為便利。
根據山東大學方面的說法,隨著濟南城市中心的快速東移,新校區的土地將大大溢價,教職員工將為之受益。且山東大學新校區將獲得山東省和濟南市的專項資金,不足的缺口將採用置換興隆山校區部分土地的方式進行,不會影響山東大學其他校區和項目的建設。
但山東大學的規劃並沒有被山東大學部分師生和校友接受,他們在網絡平臺上發聲,認為新校區距濟南市區近40公裡,會阻礙山東大學未來的發展。而且山東大學老校區擁有光榮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新建校區對廣大校友是一種遺憾的事情。
也許是受到上述壓力,主校區建設一度沉寂三年。但就在近期,又傳出了山東大學將在章丘繼續建設的消息,但卻被稱為山東大學龍山校區(創新港)。也許,對山東大學這所百年名校來說,這一步才更為穩妥。如果章丘方面得以大發展,章丘校區就會被山東大學當作主校區。相反,那麼山東大學也沒有損失。
參考文獻
[1]《山大副校長:主校區籌建資金不打學費主意,不再向青島遷學院》.澎湃新聞
您認為山東大學主校區落地章丘如何?歡迎說出您的看法!
如果喜歡,一定記得關注哦,帶給你好看的高校歷史和發展現狀研究!如有志願填報問題,歡迎諮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