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要合理利用水資源

2021-01-13 瀟湘晨報

中國綠色時報1月6日報導 (記者 李娜 王辰)

我國天然草原大部分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如何科學認識和有效利用草原水資源為草原生態修復和草地保護服務?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蘇德榮教授。

蘇德榮主要研究方向為草地生態水文過程及草原水資源管理,近年因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部牧區課題中有關水-草-畜平衡專題的研究,奔走在內蒙古草原、祁連山及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等主要草原牧區。「我國大部分草原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對於草原來講是很重要的資源,是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蘇德榮說,水是草原生態系統中最關鍵的限制因子。如何通過合理的草原管理措施提高草原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這不僅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增強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草原生態與水資源唇齒相依

草地是地球的皮膚,具有重要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態功能。草本植物生長迅速,株叢密集,加大了地面糙率,阻緩徑流,且縱橫交錯的發達根系形成緊密的根網,可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滲透速度,加大滲透量和蓄水保墑能力。

「我國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區,南方也有相當面積的草山草坡。從水資源的角度來說,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總體上降水稀少,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水資源對於草原生態良性發展至關重要。」蘇德榮說,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與草原水資源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對有限的水資源首先要保護,然後再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除了保障草原牧區生活的供水設施外,工業、礦業、大規模農業開發等其他方面的建設要跟草原爭水的時候,首先應該從保護草原的角度認識水資源。「因為地處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草原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降水稀少,對地下水、河流等水資源的補給來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充分認識草原水資源的特殊性,看似草原河流縱橫,地下水資源充沛,如果利用決策不當就會對草原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而這種破壞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永久性破壞。」

科學管理草原,高效利用降水

草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同時也是草原各族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幹擾,北方草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態修復要遵循自然規律,要以自然修復為主。」蘇德榮認為,天然草原面積比較大,受損草原的生態恢復要在有限幹預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充分利用降水資源使其自然恢復。在退化較為嚴重需要人工補播的草原,要掌握合適的季節和補播時段,儘可能在雨季或降水前補播,以提高草原恢復效率。

降水是草原非常重要的水資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草原上的降水資源呢?「草原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科學合理的草原管理密切相關。」蘇德榮說,放牧過量會造成植被減少,裸露地表增加,土壤緊實,降水容易產生地表徑流,造成水資源的流失。因此,草原應當具有一定的植被蓋度,以減緩水資源的地表流失。另一方面,如果草原長期實施圍封禁牧,植被茂密,枯落物量大,降雨遇到植被冠層和枯落物後會產生較多的截留,這部分降雨經蒸發而損失了,因此減少了進入土壤的水分。草原降水截留量與草原植被冠層的生物量有關,地面上的植被蓋度越高,截留的降水量越大。「所以,草原管理要維持一個合理的、適度的植被高度和蓋度。」蘇德榮結合研究生近些年的草原植被及枯落物降雨截留試驗研究結果,建議對退化草原進行圍封禁牧,促進其自然恢復,等植被恢復到一定程度後應適度地利用,例如放牧利用或打草。「通過合理的、適度的放牧來抑制草叢過深過密,減少枯落物厚度,促進降水入滲,提高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這對於草原生態的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此外,草原如何留住降雪也是提高降水資源利用率的一個方面,這方面應當多多總結草原各民族管理草原的經驗,比如隔帶打草等,既留住了種子,也保持了積雪。」蘇德榮說,現在草原上的一些打草場,幾乎每年收穫得乾乾淨淨,應當刈割一帶、保留一帶。「這種管理方式到底會對土壤種庫及土壤水分產生多大的影響,對草原生態有多大的作用,需要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的研究。」

普及人工草地節水灌溉技術

過牧是造成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在通過禁牧、休牧等措施恢復退化草原生態的同時,如何解決牲畜對牧草的需求?

「我們可以通過發展人工草地,高效生產牧草來解決過牧這部分牲畜的用草問題,減少放牧對天然草地的依賴。在人工草地上,採取節水灌溉措施,提高幹旱和半乾旱區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蘇德榮說。

節水灌溉措施正在人工草地逐漸普及,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是噴灌和滴灌。「我們要加大草地節水灌溉的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和普及。」蘇德榮告訴記者,由於草原牧區牧民有冬季牧場和夏季牧場轉場放牧的情況,如何利用當地有限的地表水資源,發展一小片人工補灌草地,以解決冬季儲草問題,科研團隊目前正在研究推廣牧戶用的一種遠程監測控制和太陽能光伏動力的無人值守草地節水灌溉技術,解決牧民夏季遠離冬牧場無人管理的問題,同時也為牧戶解決部分冬季儲草問題。

除了生產牧草的人工草場,人工草地種植技術還廣泛用於城市綠地建設。城市綠化離不開草坪,草是完全覆蓋地面的植被,要維護城市綠地正常發揮其生態效益,草地灌溉是必不可少的。

蘇德榮告訴記者,城市草坪的管理比較精細,用水也更加精準,大部分城市草坪採用噴灌的節水灌溉方式。大多數城市使用再生水進行草坪噴灌,不僅水源有保障,而且使水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此外,城市草坪應該更加多樣化。」蘇德榮說,目前我國草坪草種對國外的依賴度過高,應該開發天然草地上的種質資源,將其馴化、培育、繁殖後,用於城市草坪綠地建設,使城市草地更加多樣化,適合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土條件。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北:六項重點任務推進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
    近年來,河北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生態保護和修復成果顯著。長城網訊(記者 信賀寧)12月8日,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河北省推進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建立流域生態保護協作機制、加強水資源管控、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穩妥實施退耕還草、加強溼地保護修復、有序發展綠色產業等六方面,切實改善察汗淖爾流域生態系統質量,紮實做好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
  • 合理保護利用溼地生態系統 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
    特別是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由於人口增長及經濟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很多地方正在由豐水轉變為缺水,導致目前全國自然溼地數量持續減少,溼地生態系統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什麼是溼地?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說,溼地就是清波蕩漾的河流、煙波浩瀚的湖泊、金黃無垠的稻田、野生動物聚集的沼澤地以及退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水區。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草原保護修復、河湖和溼地保護恢復、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工程。  二、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天然林保護、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河湖與溼地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
  • 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張聿修 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張聿修)4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內蒙古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恆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全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開都—孔雀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研討會召開
    7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共同舉辦的「開都—孔雀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研討會」在庫爾勒市召開。  會議旨在針對未來全球氣候變化下的開都河流域水文情勢、維繫博斯騰湖的合理生態水位和水環境安全、協調流域水-生態-社會經濟的關係、確保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展開交流與討論,為塔裡木河流域發展、綜合規劃治理以及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提供科技支撐。
  • 河北:保護和修復張承地區草原生態
    河北省草原資源豐富,全省草原面積4266萬畝,其中張承地區3358.4萬畝,佔全省草原面積的78.7%。張承地區既是京津冀地區多條河流的發源地及上遊地段,也是北部風沙南侵的必經之地。 近年來,河北省大力實施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如今的張家口和承德草原生機勃勃,為京津築起堅強的生態屏障。
  • 河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模式及措施探討
    1.2修復對於已經收到破壞的河流生態系統,要針對其具體的情況,採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及時的修復工作,使其儘可能的回覆到破壞之前的狀態,進而促進整個河流生態系統的回覆。 2.2遵循自然,保護與建設並重的原則要尊重生態規律和水資源規律,緊密結合當地水生態系統特點,高度重視水資源條件的現實和可能,慎重並適宜地進行水生態系統的規劃和建設。
  • 川滇協作 共謀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 民盟四川省委、民盟雲南省委...
    近日,民盟四川省委「金沙江乾熱河谷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課題組會同民盟雲南省委專家組一行,在我市聯合開展「金沙江乾熱河谷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課題調研,並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區域內降雨量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地表乾旱缺水問題十分突出,做好乾熱河谷水資源的區域性、季節性、工程性綜合利用與保護,不僅事關乾熱河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而且事關長江中下遊經濟發達地區生態和社會經濟安全,是我國「十四五」時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 到2022年,河北將對察汗淖爾溼地生態系統實現完整性保護
    建立流域生態保護協作機制。張家口市加強與烏蘭察布市溝通對接,籤署政府間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察汗淖爾生態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協同制定察汗淖爾及周邊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省有關部門加強指導支持,督促張家口市細化保護措施,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各項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加強水資源管控。
  • 生物多樣性減少、草原退化 竟是草原保護項目導致的
    生物多樣性減少、草原退化部分草原保護項目竟變「生態殺手」草原修復治理須嚴格遵循生態規律記者近期在內蒙古部分牧區調研時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國家草原補獎政策和地區性休牧等保護措施的實施內蒙古大部分草原地區水資源本已緊缺,可一些地方植樹種草過於茂密,速生楊等耗水量大的林草品種較多,不僅不易成活,還可能損耗更多地下水,生態保護修復沒有「量水而行」。
  • 水府廟溼地公園開發要生態優先科學修複合理利用
    9月11日,婁底市委副書記徐文龍,市政協主席姚兵,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文君率婁底市政協主席(黨組)會議成員及相關單位負責人赴水府廟國家溼地公園,沿水府廟庫區實地考察了溼地公園在溼地保護、生態修復、溼地旅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情況。
  • 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性規劃出爐 蒙草生態接連中標礦山修復項目或迎多...
    賀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蒙草生態已經利用『種質資源+大數據』成功修復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等大型標杆性項目,建立起一整套生態治理體系。與此同時,蒙草生態技術團隊採用階梯降坡、分層修復等技術手段,利用原始地貌整理坡面進行了露天煤礦土地修復。
  • 楊維俊主持召開張掖城區水生態修復保護提升項目建設協調推進領導...
    楊維俊主持召開張掖城區水生態修復保護提升項目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強調節約集約利用資源 科學高效統籌謀劃全力推動水生態修復保護提升項目加快實施每日甘肅網12月7日訊據張掖日報報導(記者喬偉 楊靜文)12月4日,市委書記楊維俊主持召開張掖城區水生態修復保護提升項目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
  • 內蒙古持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
    「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劃定基本草原8.84億畝,完成草原生態治理3100.6萬畝。深化草原經營體制改革,落實草原所有權面積10.3億畝、草原承包經營權面積9.78億畝。  5年來,內蒙古嚴格規範草原徵佔用工作,共審核通過徵用使用草原申請事項6968件,涉及草原面積80萬畝。強化執法監督,共查處草原違法案件41424件。
  • 呂梁山區生態保護和修復期待你的意見
    目前共27條,具體內容包括:闡述了加強呂梁山區生態保護和修復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建設目標和工作職責;明確了在林草資源保護修復、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耕地資源整合優化、礦山資源開發與修復、多元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舉措和主要內容;強調了各級人大及常委會、法院、檢察院的職責以及相關法律責任。條款具體內容見以下徵求意見稿。
  •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溼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
    多年的實踐表明,維護良好的溼地生態系統必須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這是保護管理溼地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們工作的難點。保護優先、綠色發展是溼地監督管理工作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要在既保護好溼地,又合理利用好溼地上尋求平衡點。在這方面,全國各地已湧現出許多成功的典型案例。一些地方在溼地保護和利用上出問題,就是沒有處理好這一關係。這個問題口頭上好說,真正做起來很難。
  • 湖南:保護修復永葆草原生態之美
    >郴州仰天湖草場,近距離感受草原的生態之美,倡導全社會重視草的作用,認識草的功能,保護好湖南的草原資源。南山國家公園邊溪至南山牧場公路沿線,山頂滑坡處已進行了草山植被修復,古樹名木安裝圍欄和標牌。行至南山牧場時,看到的是草山滿眼芳草茵茵。南山牧場副場長吳均洋介紹說,牧場已整體劃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目前正在實施南山草甸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這是南山國家公園試點項目之一,將有力地保護草山。
  • 蒙草式草原生態修復樣本
    蒙草企業logo  走進蒙草「草原鄉土植物館」,紅色圓圈和圓點組成的企業logo最先吸引了記者們的關注。作為一家致力於草原生態修復的植物研究企業,為什麼不用選用綠色作為logo顏色?對此,講解員告訴記者:右側紅色的句號是警示和杜絕,公司倡導「拒絕奢侈綠化,拒絕短命綠化,拒絕不生態、不環保的生態修復,要做可持續的、適宜地情、因地制宜的生態綠化;左側紅色的實點代表從一點一滴做起,做屬於蒙草的、尊重生態、師法自然的生態修復。  一片草原,有什麼草,有什麼花,哪裡水草豐美,哪裡適合放羊,草原上的羊倌最清楚。
  • 山西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力爭實現「黃土不露臉」
    來源:新華網作者:王飛航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這個省近日出臺《山西省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工作導則》,提出今後將全面加快林草融合發展步伐,按照「黃土不露臉」的要求,全面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 「建築界」保護生態環境,我國正式開建國家草原自然公園
    國家近日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敕勒川等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此次確定的首批39處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面積14 7萬公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敕勒川等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標誌著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