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茶到紅茶
茶葉作為世界著名的三大飲品之一,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但我們會發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人們往往偏愛喝綠茶,而在國外人們則更加喜歡喝紅茶。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差異呢?這其中既有偶偶然因素也有其必然原因,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下。
首先在中國綠茶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周武王伐紂成功到時候,便有關於巴人獻茶的記載,所以綠茶在中國歷史應該不晚於西周時期。相比較於綠茶悠久的歷史,紅茶的歷史則要短得多,關於紅茶的起源大致在明朝中期,也就是公元16世紀,距今只有幾百年而已。
所以當紅茶第一次出現在古代中國人面前時,能夠引起的吸引力是極為有限的,不論是在文化積澱還是引用方式上,都無法和綠茶相比。而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正是西方著名的大航海時代,迅速發展起來的海洋貿易,將紅茶帶到了英國人面前。
沒有飲茶文化的英國人恰好更容易接受紅茶,並藉助當時的上流社會,很快流行起來,這大致可以看作是紅茶相較於綠茶在歐洲更為流行的偶然因素。關於外國人更喜歡喝紅茶的必然因素,只要回到海洋貿易本身,由於貨物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運輸,並暴露在鹹濕的環境中,相較於「嬌貴」的綠茶,紅茶具有明顯的優勢,這可以看作是紅茶更在國外更流行的必然原因。
除了以上兩點,造成這一差異的,還與中國古人對出口貿易的態度有關,受到悠久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自己就對茶葉有著極大的需求量和消耗量,人們也往往會將最優質的茶葉,進貢給皇帝或賣給達官顯貴,總之這部分最優質的茶葉往往都被都內銷了,剩下的質量差一些,才會被用來出口。這可以看作是,外國人更喜歡紅茶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偏愛綠茶與偏愛紅茶的區別外,中國人與外國人在飲用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別,中國人飲茶往往講究的「原汁原味」,外國人喝的下午茶,往往會加入很多其他佐料,比如加一點牛奶,或加一點糖。
工業革命中的下午茶,越是工人越喜歡加糖
在中世紀以前,英國人生活可以說是很樸素,或者說是很艱苦,對於這樣一個島國,土地是有限的,能夠養活的人口自然也是有限的。英國著名的人口學家馬爾薩斯(1766年-1834年)就曾經預言,隨著人口膨脹,有限的土地註定是無法養活這些人的,饑荒早晚必將爆發。
但讓馬爾斯納斯意想不到的是,工業革命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將不可能變為了可能。生產力水平的變革,讓英國可以生產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商品,再通過國際貿易,從其他國家或殖民地獲取大量低附加值的商品,比如糧食。
不必再為糧食緊缺和饑荒擔憂,讓越來越多的英國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工人。這些人平時工作的繁重,需要他們在下午茶時補充更多的能量,所以在紅茶中加入一些牛奶和糖,也成為了具有實用性的行為。所以熟悉英國的朋友會發現,在當地喝茶時加糖越多的人,收入和階級也越低,其淵源並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的英國工人的偏好。
除此之外,工業製糖法的發明和普及,然後包括英國人在內的外國人,可以獲得極為廉價的白糖,這為外國人喝下午茶時加糖提供了客觀上的便利,說白了就是成本要低很多。
同樣的茶葉,在國人和外國人手中,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飲用文化,不得不說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