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重慶新版圖:2.87萬平方公裡主城,兩個千萬級城市集聚區!
原創索尼重慶事務所昨天
重慶未來城市發展空間確定。
周末,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召開。官方正式亮出主城都市區21區。
主城都市區由兩部分組成,中心城區(原主城9區),和主城新區(渝西12區)。
這是重慶城市規劃史上震撼的一幕:21區幅員面積達2.87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027萬人,經濟總量超1.8萬億。
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扈萬泰的話來說,將「形成空間尺度上與北京全域、上海全域等接近的中心城市形態。」
1
大都市區五個空間層次
綜合公開的消息,主城都市區21區分為五個層次。
1、 兩江四岸核心區:渝中、江北、南岸;
16平方公裡長嘉匯大景區聯動周邊,形成50平方公裡的整體提升區域,作為重慶大都市的地標、靈魂。
2、中心城區(原主城9區):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垻、九龍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
中心城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突出創新鏈頂端、產業鏈前端、價值鏈高端。
大都市區內涵是中心城市發揮集聚和輻射效應,突出帶動作用。在主城大都市區建設中,中心城區首位度會得到大幅提升。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區,重慶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國際知名旅遊知名目的地、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物流分撥中心等等功能,都是中心城區來承載。
(圖據重慶日報)
3、 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璧山、江津、長壽、南川。
同城化的四個區,重點是與中心城區加速融合,參與產業轉移分工,承擔重大功能布局,吸引人口集聚,成為中心城區有機組成。
這四個區中,璧山、江津融城條件最好,尤其科學城建設,已納入統一規劃。
長壽距中區城區距離約50公裡。但長壽的晏家和兩江龍盛片區的石船僅隔一座明月山。
兩江向北開發已快到城市邊界,需要儘快謀劃新的拓展地。目前,落戶龍盛的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在加快打造,隨著明月山交通改善,非常有利於長壽的融城。實際上,長壽這些年已承接了主城大量外遷工業企業,如重鋼。
南川地圖上距主城80多公裡,但其在2016年,已提出建設大觀城市副中心,打造主城居民第二居所,以及半小時主城計劃。大觀距主城僅半個小時車程,新城規劃30平方公裡,10萬人口。
4、重要戰略支點城市:涪陵、綦江、合川、永川;
它們是參與主城都市區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空間分工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強化區域交通樞紐功能,輻射傳統腹地。
5、橋頭堡城市:榮昌、大足、潼南、銅梁。
這四個區目標是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崛起」增長極,合力培育大城市,協同四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
渝西這12個區,將按獨立成市打造。
獨立成市,是指既要與特大中心城市密切聯繫,又要形成自成體系的城市構架,功能完整、職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對獨立,構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
2
兩個千萬級城市集聚區
主城9區,一直是作為城市意義上的重慶,按照一千平方公裡、千萬人口特大城市規模打造。
渝西12區,2010年常住人口已過千萬,目前至少有10個區正在規劃雙百城市(城區面積100平方公裡,城市人口100萬),未來將成為重慶另一個千萬人口城市集聚區。(詳見《重慶西進開啟大城模式,渝西有10個區城市人口將過百萬》)
兩個千萬級城市集聚區,將共同構築起中國內陸規模最大的超級城市,發揮巨大的規模效應。
其次,做強做優主城大都市區,將改善重慶城市梯次不明顯,缺乏次級區域支撐的缺陷。
一直以來,除主城9區為特大城市外,一小時經濟圈內沒有城區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導致主城輻射能力偏弱。主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了渝西城市建成區面積總和,但帶動作有限。
另一方面,弱腹地,也越來越限制了主城的發展。體現在中心城區首位度不高,產業鏈高端環節集聚不足,而可開發土地資源越來越少。
在全國一省打造一城(省會)的大城競爭中,重慶主城區優勢已不明顯。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基本形成都市連綿區,一體化協同發展動力強勁。
就渝西而言,各區之間沒有形成產業分工協作,基本處於各自孤立的點狀空間結構。與主城的優勢產業,也缺乏有效對接,整體實力不強。
過去重慶雖在渝西規劃有區域中心城市,但實際並沒有真正形成主次輻射關係,而是演變為平等的互生關係,因而產業同質化難以避免。
因此,重慶要謀得更高發展,必須對城市功能分區作出科學布局,將一小時經濟圈內城市納入主城通盤考慮。
不過,渝西12區與主城9區市轄區的機制,有很多不同。如何構建新的主城區,功能、交通、產業、人口、管理體制如何變化,都有待進一步明確。
交通建設最為關鍵。市發改委主任董建國透露,將建設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一小時通勤圈」,打造「一日生活圈」,建設一個「軌道上的都市區」。
4月30日,重慶市委常委會審議了《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和《關於建立健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機制的實施意見》。規劃的最終揭曉會越來越近。
重慶主城21區藍圖徐徐展開,這4個區將率先與中心區同城!
重慶西進開啟大城模式,渝西有10個區城市人口將過百萬
END